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女中诗豪”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最后却被乱棒扑杀

众妙之门 2023-06-14 17:33:41

“女中诗豪”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最后却被乱棒扑杀

你真的了解李冶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古代,女性诗词作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与男性诗词作家不同的是,女性诗词作家的身份更加多元化,她们有些是后宫妃嫔(如萧观音),有些是名门闺秀(如李清照),有些人是流落在烟花巷的女子(如严蕊、柳如是),有些则是女道士(如鱼玄机、李冶)。

这些女性诗词作家,犹如绚丽夜空中的皎皎明月光,以不同的瑰丽姿态,挺拔于诗林词海。让我们把目光投放到唐代。在这个号称“诗的时代”里,有一位生活在中唐时期的女性,以其豪爽的性情与清醒的诗文,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标杆式人物。

她,便是女冠诗人李冶。

一、早慧的天才女诗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正是唐朝空前繁荣的时期。

开元十八年,在浙江吴兴一户李姓人家,诞生了一个女儿,这便是日后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齐名的“唐代四大女诗人”,名唤李冶(字季兰)。

她自太平盛世中长大,在诗书中浸润着童心。六岁那年,她便用充满稚气的声音,响亮地吟诵了一首诗: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按常理来说,如果一个五六岁的女童能有如此诗才,她的家人应该为她高兴才对啊。可是,这个女娃的父亲却并不这样想。

“架却”谐音“嫁却”,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就知道待嫁女子的缭乱心绪,这长大成人之后,那还得了,岂不是会成为败坏道德操守的“不良妇人”吗?

看着眼前这个清秀聪慧的孩子,李冶的父亲眼中闪过一丝嫌弃。他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端庄的贤淑的,可他预感到自己的这个女儿,必定会败坏家族名誉。

但是,没有关系,只要防患于未然就好。于是,在李冶十一岁那年,父母把她送到了玉真观。这是李冶人生中经历的第一场别离。

李冶父亲的本意,是希望女儿在此修身养性,但他万没想到,一身女冠打扮的李冶,反而更增添了一丝出尘绝世的别致韵味。

可即便父母万般小心,李冶的这一生,终究还是毁了。

二、最好的感情,总是容易无疾而终

在玉真观的那几年,李冶的生活可比在家时要丰富许多:吟风弄月、弹琴赋诗。更重要的是,当时一些知名文人,均成为了李冶的文朋诗友。不论是一代茶圣陆羽,还是超然物外的诗僧皎然,这些文化名流都与李冶有着深厚的交情。其中也有几位诗人,与李冶情投意合,留下了一段段传奇。比如朱放,比如阎士和。

在中唐时期的社交界,李冶当是一股清流:她与男性文人来往,从来都是坦诚相待,一扫寻常女子的羞涩之态。她不畏惧流言,也不觉得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妥。坦坦荡荡地做人,这是一种境界,很明显,李冶正是如此。

面对欣赏的人,她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在这一生的数段情感经历中,李冶总是占据主动攻势的那个。

十六七岁那年,正值青春妙龄的李冶一个人在剡溪里撑着船桨,划着小船,吹着春天的暖风,欣赏着新生的花木。

这时候,岸边一个身影映入眼中。最初,李冶并没有注意,她只是欣赏着两岸风光,风光无限好。

当那人转过身来,望着她一笑,说要搭船共游时,李冶不禁心动神摇。这人名叫朱放。这是他们的初遇。

也许是满眼春色太醉人,乘船共游的过程中,他们聊得很投机,一个面如桃李,一个气质清朗,一个诗心天成,一个出口成章。从最初的文字交流,升华到灵魂的交融,李冶和朱放在彼此的眼底,看到了一丝爱情在涌动。

从这一天开始,李冶已不是无忧无虑的烂漫少女。她懂得了什么叫“相思”,也懂得了什么叫“情爱”。李冶天真地以为,这种恩爱的时光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可后来,一纸调令把朱放调到外地。他并没有带她一同前往。他挥着手,红了眼,更无言。

只是,痴情的李冶以为朱放还对自己有些爱恋,她便通过书信倾诉着浓烈的思念。渐渐地,李冶觉察到了一丝危险的信号:朱放的来信越来越少。

李冶何其有才、何其豪放的一个女子,可就连她这样的女子,也会深陷在相思之苦中,不得出离。

她为朱放写了一首又一首情诗,这些情诗,没有一首能挽回情郎的心,倒是让李冶的名字留在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人们赞叹着这清新自然的诗句和深情款款的表白。可是无人知晓,写下这诗句的女子,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伤情与落寞中,消耗着自己的青春韶华。

三、投入最多的那个人,总是容易被辜负

这段感情生活落幕之后,李冶着实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她马上又带着万丈豪情回到了诗坛,并结识了更多的诗人才子。比如,阎士和(字伯钧)。

李冶还给他起了个专属昵称:“阎二十六”。她用这种方式昭告天下:这段感情里,两人都是认真的。

李冶再次开启了自己的烂漫好时光,只是,美好的时光多短暂,命运对待这位貌美多才的女诗人,尤其刻薄得要命。

与之前一模一样的剧情,在李冶的人生舞台上再次上演。

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就在李冶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依靠终生的人,没想到在某天,阎二十六面露难色地告诉她,自己将要去远方谋事。在春光烂漫的一天,李冶在苏州城的阊门外与阎士和挥手告别。

临别之际,李冶献诗一首,她不停地剖白自己的心迹,并一再殷切地叮嘱着,“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盼望着你能早日归来,可不要像像汉明帝时的阮肇那样,进山采药,遇到了山中美丽的仙女,于是就一去不归了。

事实上,即便没有遇到美丽的仙女,阎士和也不会再回到李冶身边了。

其实,李冶自己也知道,她出身平常,入不得文人士子的眼。所以,她从来不敢奢求什么,她是感情生活中付出最多的那个,但是付出最多的,往往容易被辜负。

可即便被辜负,李冶依然如烂漫山花一般恣意地绽放。中唐诗人刘长卿赞誉李冶是“女中诗豪”。在中唐文人看来,李冶的诗歌里洋溢着豪气,同时,李冶的为人也颇为痛快豪爽。

爱就是爱,思念就是思念,断了就是断了。李冶从不隐藏心底的情感。她活得恣意,活得洒脱,活得直接,这种坦然自若不拧巴的活法,在传统社会里,可以说是相当可贵的了。

四、她是最豪放的女冠诗人,她的人生却草草谢幕

作为一个不拘礼俗的女道士,李冶的晚年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她与男性文人们一起喝酒、斗文。有时候她把别人灌醉,有时候她被别人灌醉。总之,她活得很开心,再不被世俗礼法那一套所拘牵。

远在长安的唐代宗李豫听闻李冶的诗名后,心生好奇,便诏她入宫。于是,李冶打点行装,从广陵出发,直奔长安而去。

此时的李冶,已经年老色衰,但是,由于她豪迈的气质和出众的才华,她展现出后宫女性所不具备的另一番美感。

可惜,李冶的晚年生活并不是一直这样平静而美好。

公元783年,泾原军将领朱泚发动兵乱,自立为帝。唐德宗则吓得屁滚尿流,带着皇子、近臣以及后宫妃嫔慌忙出逃。那些来不及奔逃的宫人,自然就被叛军俘获了。这其中就有李冶。

一辈子都没有干出过什么大事的朱泚,此时暴发户本性暴露无遗。他听说被俘人员中有一位著名女诗人,就动了歪脑筋:既然自己目前已然称帝,那就让这位女诗人献诗一首吧。

迫不得已,李冶作了一首诗。其实,李冶作诗的初衷,只是为了保全性命。而这首诗虽然保全了李冶的性命,但最后让她丧命的,也是这首诗。

次年,中唐军事家李晟带兵平定了朱泚之乱。唐德宗重回长安后,开始对那些向叛军献媚的人表达强烈的不满。李冶,很不幸的成为反面典型。

只是,李冶内心尚留有一丝幻想:或许只是被逐出宫,那样就能保全性命了。

没想到,唐德宗把李冶的行为定性为“投敌献媚”。他没有给李冶任何辩白的机会,直接把她丢进了死牢。公元784年,头发花白的李冶在大牢里被乱棍打死。

就这样,她的自由浪漫,她的盖世才华,她的标新立异,她的前卫出众,都随着性命的陨落而灰飞烟灭了。

但至少,这位中唐时期的女冠诗人,曾经野蛮而蓬勃地活过。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是当时梦里听。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唐代·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是当时梦里听。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
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愤怒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作流泉镇相续。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1]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

上灵眷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唐代·佚名《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豫和》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豫和

上灵眷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
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唐代·裴璀《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十章》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十章

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始看鱼跃方成海,
即睹龙飞利在天。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
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唐代·李世民《赋得花庭雾》 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唐代四大女诗人

唐代四大女诗人是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

1、薛涛、薛涛生于是中唐时期,其父亲薛郧学识颇深,薛涛受父亲影响,八岁时就吟诗作赋,通晓音律,生性聪颖,据《名媛诗归》记载,有天其父亲在院内说了一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听后随即对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他父亲惊讶之余觉得这是不祥之兆,担心女儿将来会沦为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没想到多余的猜想却成了现实。

2、李冶。李冶生于中唐时期,浙江吴兴人,从小善读诗书,生性聪慧,六七岁时就能吟诗作词,出口成章,少年时曾作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古人很讲忌讳,因为“架”与“嫁”谐音,她父亲即有担心而预言“必为失行妇”,人生也就是这么无奈,最终担心也成了现实,李冶性格豪放,风流多情,最终也是落得孤然一生,不得善终,甚是惋惜。

3、刘采春。刘采春本是中唐时期的一个女艺人,为何在唐朝文化盛行的风潮里能得到众人高度的赞赏和评价,一是她的嗓音歌喉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带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也唱出了当时人们的心声;二是她的才情姿色也是出众,她所作的诗和词有一百二十多首,全唐诗也有录入六首,她的特色就是清新直接,通俗易懂,人人爱听,很接地气。

4、鱼玄机。鱼玄机出生在晚唐时期,长安人,字幼微,自小爱读诗书,天赋极高,才思敏捷,虽出身平民家庭,没有显赫地位,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十岁时就相识了当时的著名诗人温庭筠,曾与之吟诗作对,由于出身低下,十六岁时嫁于李亿作妾,家庭内部争风使得被李亿抛弃,出家为道后改名鱼玄机。

“唐代四大女诗人”都是谁,各有什么代表作

  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1]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代表作:《明月夜留别》《八至》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薛涛(约768~832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
  代表作:《送友人》 、《题竹郎庙》、《池上双鸟》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著名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代表作品:《江陵愁望有寄》、《赠邻女》等
  《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啰唝曲(六首选二)。
  刘采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既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元稹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时(820—829),她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来到越州,深受元稹的赏识。元稹《赠刘采春》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啰唝曲》, 《全唐诗》录存六首。
  代表作品:《啰唝曲六首(其一、其三、其四)》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6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