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自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来也有意思,闯王李自成的墓地在全国竟然有四处,而后人编纂出来的说法更是神乎其神。无论是明史,还是绥寇纪略、永历实录等等诸多史籍之中的记载,闯王的确是死在了九宫山。而他的十万大军一路溃败,所剩无几,在闯王死后隐居在九宫山附近。
1926年,郭沫若路过九宫山,曾凭吊过李自成,明确指出了李自成死在了九宫山。解放之后,通城县为李自成修了墓,郭沫若还专门前来题字。不过这墓还没建多久,就有专家反驳道:在通山县被程九伯打死的李延才是李自成。郭沫若见此,马上就发了声明否定了自己从前的判断,人云亦云将李延便是李自成一说编进教科书之中。
通城和通山为了一个李自成之死明争暗夺,通城民间为了证实李自成确实是在九宫山被人打死,在九宫山附近搜罗了数千件大顺朝的遗物。这些遗物大多数来自通城县附近的人家,原来这里都是李自成亲属的后裔还有大顺军队的遗民,由此可以证明,李自成的大军并没有离他远去,而是在这里默默守着他。
这些大顺朝的遗物大部分是来自于明朝皇宫,还有当年李自成军队从官府和富豪手上缴获而来的战利品,在上面都加刻着大顺国的年款。这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大顺朝的信函、文书等原始的文字材料证明李自成确实已经死在九宫山,而并非出家或者隐居,这些大顺朝的资料记载和明史之中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当年李自成从北京一路溃逃到九宫山,沿途被清军和吴三桂夹击,李自成和大部分的部队失去了联系。加上当时李自成军中鼠疫横行,一路上死伤严重,到了九宫山元帝庙,李自成被当地人打死之后,这些随行的军士没有了领导之人,只得就地解散,隐居在附近。
李延是李自成的侄子,大顺昭侯,不可能是李自成,夹山寺的那位和尚更像是牵强附会,没有实际证据证明。李自成另一个侄子李过在隐居之后曾写下祭大顺皇帝文、永昌遗恨录等等证实李自成已死的文献,另外李过还曾经画过李自成的墓葬图。
另外,像李自成这般的人物,如果真的想要隐居养精蓄锐的话,绝对不会对外放出自己已经死了的话来。他明白只要自己一死,那些被冲散的大顺军就没了主心骨,早就散了。而郭沫若自我打脸,将野史写进教材的做法,确实有失考量。
李自成兵败之后引发了很多历史文学者的猜疑,有的人说他死在了湖北咸宁的九宫山,还有的人说他直接出家了。其实这两种不同的猜测,他们都拿出了有力的证据,但是我们还是分不清楚到底谁说的是对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的探究一下李自成兵败之后结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有的人说李自成兵败之后死在湖北咸宁九宫山,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九宫山,他在哪里其实就是湖北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的咸宁市,其实九宫山是道教的名山,在清军入关之后,那个时候的清军是非常强大的,他们跟李自成的军队打成一片,但是清军上下一心,战斗力非常的彪悍,李自成军队一下子就有点不太稳定了,形势不妙之下导致李自成无家可归。后来听说李自成率领余下的一些残兵败将经过九宫山的时候,还被当地的一些农民武装给袭击了。在军队当一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名将刘宗敏就说他在这场战役当中就死了。
但是有的人说,其实李自成并没有战士,而是出家当了和尚,他的那位名将这样说只是为了封住大家的口舌而已,毕竟在九宫山并没有找到李自成的人头,所以一直以来李自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一直都被历史学者质疑。说李自成出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就在当地有一个石门夹山寺庙。李自成可能兵败之后就去那里出家,但是后来也没有人有证据证明这是真的。
以上就是我对李自成兵败之后的两个疑问分析,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意见,请写在评论下方。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於明朝的地方武装杀死。另说李自成脱逃削发为僧,名奉天玉和尚,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出家。又说李自成隐居到甘肃兰州青城。
------------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原名鸿基,中国陕西米脂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去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失业回家种地。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高利贷,当年冬季,李自成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於市,将置至死」,经严刑拷打后放在太阳下曝晒。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又杀死自己通奸的妻子韩金儿及其情人盖虎儿,同侄儿李过於1629年2月投奔甘肃甘州的驻军总兵杨肇基麾下,升任把总。
1629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造反起义。
征战
李自成起义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佐挂的义军。1630年王佐挂被朝廷招降后李投奔张存孟的义军。在这期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皇帝凌迟处死。1631年4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降明。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明史》称其为闯贼。
崇祯十年(1637),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
称王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於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队伍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
覆灭
1644年1月李自成东征北京,攻克太原、大同等地,明朝官吏纷纷来降,3月17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18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 藩。但不奉诏与觐耳。」3月19日破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3月27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回圈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国内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白银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1644年4月13日,率二十万军亲征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22日,吴军战败。吴三桂乃降於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逃往西安。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终於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於明朝的地方武装杀死。另说李自成脱逃削发为僧,名奉天玉和尚,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出家。又说李自成隐居到甘肃兰州青城。
田见秀。字玉峰,李自成部将。性仁厚,有儒将之风,从李自成征战,多有大功。与李自成自北京败退,逃至湖北,接受南明何腾蛟招抚,复降清将佟养和。李过南下时复归李过。旋又降清,多尔衮下令「降叛反复者俱斩」,被杀。1663年冬,夔东十三家的基地日益缩小,处境困难。十二月,刘体纯兵败自缢,郝永忠、袁宗弟被俘杀,许多将领降清。1664年初,清廷调动大军10万,包围李来亨部于茅麓山。八月五日,李来亨粮尽矢绝,全家自焚,部众为清军杀戮一净。顺治六年(1649)七月,大顺农民军统帅、南明兴国公李过病逝。李过,又名锦,李自成之侄,少从自成起义,反对明朝的腐败统治。大顺政权建立,他受封毫候,为大顺军主要将领之一。高一功(?-1649),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妻弟。多谋善断,为李自成臂膀。李自成自北京败退时受命镇守榆林,与清军阿济格部恶战,牵制其南进。后与李过会合,率大顺军南撤,转战荆门,于1645年4月在湖北蒲圻县与李自成会合。李自成在通城县九宫山殉难后,随李过进入湖南平江县据寨自守。顺治年间,刘体纯所守东阳山寨遭清军围剿,高一功奉李过令自所守土龙山寨增援并接应刘体纯部突围途中,遭清军埋伏战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5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