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洪都保卫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趁着朱元璋率领主力大军援助安丰,徐达和常遇春兵围困庐州城之时,孤注一掷,纠集六十万大军围困洪都府(今南昌)。陈友谅的船队可谓是当时的无敌舰队,《明实录》记载:“乃作大舰来攻,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褁以铁,自为必胜之计……”而朱元璋的军队凑齐全城的老弱病残加起来也就只有四万人,负责守城的还是传闻每天只会花天酒地的朱家公子——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可就是这个花花公子,带领着四万的军队,生生抵挡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整整八十五天,创下了战争史上不可多得的奇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备无患,积极应对
洪都作为应天府的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经历了“洪都叛乱”之后,朱元璋更加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必须派亲信人员前来镇守不可,这个人选自然就是亲侄子、大都督朱文正。于此同时,还派了包括邓愈、赵德胜、薛显等老将打辅助,以儒士郭子章、刘仲服作为参谋。到任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改建、加固洪都的城墙。《南昌府志》记载:“大都督朱文正以城西南滨江,故筑于内,(其新城)比旧(城)减五之一,周二千七十丈有奇,高二丈九尺;浚壕三千四百丈有奇,阔十一丈,共存七门”,使洪都防务大大加强。第二件事就是整顿内务,树立威信,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招谕山寨来降,头目尽皆归顺,好讼者诛之,号令严肃,远近震慑”。第三件事就是收取了陈友谅占据的吉安、永新,从而扩大了朱元璋在江西一带的地盘。这些成绩的取得,足以证明朱文正的能力。这些准备,成为抵抗陈友的激烈进攻的保障。
四月份,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府,一到洪都他们就傻眼了,洪都的新城居然向内收缩了三十步,原本他们从比城墙还高的“无敌舰队”直接进城的打算直接泡汤,一场好好的突袭战变成了攻坚战。
从容不迫,指挥有方
面对紧急军情,朱文正立即召集诸将进行军事会议,对防守做出重要部署,决定采取分城拒守的策略,参政邓愈守抚州门,元帅赵德胜等守宫步、士步、桥步三门,指挥薛显等守章江、新城二门,元帅牛海龙等守琉璃、澹台二门,朱文正居中节制诸军,亲自率领两千精锐部队负责灵活支援。洪都守卫战的这一批领导班子,绝非等闲之辈。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在渡江战役之后在多次战役中小有功绩;邓愈,朱元璋的得力干将之一;赵德胜,“随机应变,料敌如神”的老将;薛显,也是“勇略冠军,可当一面”的大将。
四月二十七日,陈友谅猛烈进攻抚州门,城墙被破坏了三十多丈,邓愈以火铳逼退敌军,随后竖起了木栅,敌人争着破栅。在生死关头,朱文正临危不惧,命令战士们死战到底,一边打仗,一边筑城,居然在一夜之内抢修好了城墙。由此可见,朱文正是一个指挥得力、心理素质过硬的将领。五月初一,为了逼迫朱文正投降,陈友谅将俘虏的朱元璋军官刘齐、朱叔华、赵天麟等人押至城下,朱文正不为所动,严守以待。
兵不厌诈,假意投降
洪都保卫战持续了一个月,朱文正的守城器具即将用光,援兵也迟迟不到。于是朱文正灵机一动,派出一名叫做“舍命王”的勇士前往陈友谅处,商量投降事宜,陈友谅不疑有诈,同意招降,放缓了攻势,朱文正的军队争到了喘息的时间。到了约定的时期,陈友谅只看到洪都城墙上的旗帜焕然一新,等到晚上也不见有人出来投降,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休整过后的朱家军队,誓死保卫红都城的决心更加强烈。
六月十四日,陈友谅见久攻不下洪都,增修攻城器具,加大攻势,从水关破栅而入。朱文正指挥将士手持长槊从栅内刺向敌人,敌人夺槊前进,朱文正命人烧热铁戟、铁钩,敌人再夺,手掌皆烂,无法前进。陈友谅没得办法,只好改攻宫步、士步二门,元帅赵德胜誓死保卫,中箭而亡。
坚持到最后一刻
陈友谅的军队样紧紧包围洪都城,外界消息断绝。打了两个月后,朱文正派出千户张子明连夜乘着小船逃跑,前往朱元璋驻地求援。半个月后,终于看到了朱元璋,张子明说:“友谅兵虽盛,而战斗死者亦不少,今江水日涸,贼之巨舰将不利,用又师久,粮乏,若援兵至,必可破也。”其实,朱元璋对洪都的战争一直持观望的态度,现在陈友谅的军队已经被朱文正拖得疲惫不堪,无心应战,正是出兵的好时机。朱元璋好整以暇地说:“你回去告诉文正,再坚持一个月,我自然会去攻打陈友谅,你们不用担心。”
朱文正那边都火烧眉毛了,朱元璋这边还说不用急。没得办法,张子明只能原路返回,不料在路上就被陈友谅的人抓了。陈友谅说:“要是能帮我引诱洪都那边投降,我不但饶你一命,还保你荣华富贵。”张子明假装说:“好!”不料,到了城墙下,张子明大呼:“援军马上到了,你们要固守以待啊!”陈友谅很是生气,杀了张子明。但张子明的话对于守城的战士来说,却是生的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再坚持一会,援军就到了。就这样,坚持了八十五天的将士,终于等到了朱元璋带领的二十万大军前来救援。鄱阳湖之战拉开帷幕。
纵观整个洪都保卫战,朱文正临危不惧,指挥有度,既够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抵御敌人,也能用巧妙的战术拖延时间,更能杀伐果断,以大局为重。这一切,足以说明,朱文正是一个出色的将领。当然,洪都保卫战的胜利,更是所有将士用血肉铸成了一道铜墙铁壁的结果。
明朝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但他有一个不成气的侄子叫做朱文正,据说这个侄子一直是一个纨绔子弟,可就是这个纨绔子弟帮助朱元璋打赢了最重要的一场统一战争,洪都之战以数万人硬抗了陈友谅60万大军,那这个纨绔子弟是靠什么做到的呢?
1363年的时候,距离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还差了五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忙着统一南方,因为南方有他最大的敌人陈友谅,这个人在金庸的小说之中就已经看出了他的阴险与狡诈,而在很多方面,陈友谅是比朱元璋更加强大的,但中国人的历史就是以弱胜强,以少打多。
朱元璋当时制定的战略就是先让自己的侄子朱文正正面上驻扎在洪都来抵御陈友谅的进攻,然后自己亲自率领20万大军以逸待劳,将陈友谅的军队吸引到自己的主战场鄱阳湖之中进行决战,此次战争的胜利点就在于朱文正能不能在朱元璋来援之前守住洪都城。
洪都的地理位置和整个战争地位都太重要了,所以很多人都反对让朱文正这个纨绔子弟去守洪都,认为应该派遣像徐达,常遇春这样老成的将领去,这是朱元璋手下所有将领一致的看法,可朱元璋还是任用了自己的这个侄子。
朱文正一到洪都之后就开始了他的逍遥生活,去各种声色场所流连忘返,很多时候都是醉的不省人事,洪都的基本工作也是靠着下面的人在维持着,当时的百姓和基层官员都觉得英明的朱元璋这次还是用错了人。西边的陈友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认为朱文正是一个土包子,肯定不堪一击。
在陈友谅60万大军进攻来的时候,朱文正再也没有去这些声色场所,而是把各种防御事务也抓了起来,即可动员城池之中的数万人马,让东南西北的四座城池都有人去驻守,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还像后世的著名人物一样发表了军事演讲来鼓舞人心,就是他这种极度反常的行为让士兵百姓十分感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去守城。
他自己则是带着最后的两千人马去城池之中的各个地方巡逻,而陈友谅之所以攻不下这座城池就是因为这个城池之中各个地方都是明军驻守,没有一个人有后退的心思,而像陈友谅这种几十万大军如果不能很快攻下这座小城池,士气就会受损,当时陈友谅因为拿不下抚州城门,下令若是拿不下就会处死全部人,这个时候刚好攻下来了,但又又谁能想到这是朱文正的计策,正是中国历史之中著名的请君入瓮,700人的火枪队打的陈友谅攻城军队猝不及防,最后受到几个月的时候,朱元璋率领20万大军也来到了鄱阳湖逼
朱文正是明初一名开国大将,是朱元璋的侄儿.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给了朱文正很高的评价,将朱文正誉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将”.
话说出身贫农家庭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不久成为了其中一支红巾军的领袖.当然他也忘不了与他在家乡凤阳一起长大的兄弟们,徐达,周德兴,耿炳文等人都纷纷投奔朱元璋,成为后来与朱元璋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为一名将领.
然而,朱文正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朱文正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可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出世的军事天才.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坐落在翻阳湖畔.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派了朱文正驻守洪都.
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凉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势力,但几度东征都不胜而归.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汉军铺天盖地而来。西吴举朝震惊,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的势力,也很难与汉军抗衡.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他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城外,数十万敌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城内,英勇的守军日日夜夜在做拼死的抵抗.成千上万的箭离开战士们的弓疾速地射向敌军阵中,箭阵如黑云般遮盖了整个上空.
一个个将士倒下了,又一批将士从后面扑上来,踏上战友的尸体,挥舞大刀砍向敌军.一个接一个的头盔从城楼上掉下,鲜血染红了整座城墙,整条护城河是血红色的,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将士的尸体.
城楼上的将士们没有一个后退一步,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下这座城市.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邓愈是个善长使用火器的将领.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枪轮番射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杀伤力这麽大,十分畏惧.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陈友凉不禁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
最终朱元璋准备好了一切,统率40万大军,千帆竞扬,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吴军与汉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凉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 朱文正可谓居功其伟!
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 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然而,朱文正的结局是悲哀的.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朱文正在桐城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就藩桂林,并传了14代,相袭280年,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朱文正于1365年与世长辞.
假如朱文正没有想过要背叛朱元璋,如果朱文正跟随的不是朱元璋...........
历史没有给我们任何假设,太多的如果,就不是历史,而是小说了!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于谋,勇于战,为朱元璋立过奇功,然而一时之错,铸成一生悲剧——或许,这是历史给这位军事天才最公正的评价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4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