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没有射杀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诸葛一生唯谨慎,唯有北伐中原时,在西城被迫上演了一幕“空城计”!而正是这个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从而为诸葛亮留下了千古美名。但是后人却一直有个疑惑未解:司马懿的智慧不在诸葛亮之下,难道他会看不出诸葛亮可能在故弄玄虚吗?假如他果断下命放箭射击,必将置诸葛亮于死地,从而彻底消除这个心腹之患!司马懿之所以没有这样做,还是有其不可告人的原因的!
司马懿围困西城
一、为了自己的地位,司马懿还需要诸葛亮这样的对手存在
司马懿虽然曹魏集团的“老人儿”,但却并没有获得曹氏家族的彻底信任。当初魏武帝曹操就曾对曹丕说过:“司马懿鹰视而狼顾,你对他要且用且防之!”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曹操还是很有识人之术的!他已经发现了司马懿虽有本领,但却绝非肯于甘居人下之辈!所以其才虽可用,但其人却不能不防!
更兼司马懿又出身于世家大族,其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危险力量。因此假如给了司马懿掌握大权的机会,便有可能危及到曹氏家族的统治地位!
然而曹丕却没有把曹操要他提防司马懿的话放在心里,在其纂汉建魏之后,依然对司马懿予以重任。虽然尚未赋予其直接统兵之权,但在决策军国大计方面,司马懿的意见仍然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力!
诸葛亮
而当曹睿即位之后,由于曹氏亲贵和夏侯氏家族的人才逐渐凋零,己经缺乏贤才良将担当大任了!所以就不得不启用司马懿担当抵抗蜀汉北伐的主将,由此司马懿开始了染指,并逐渐渗透和掌握魏国军权之路。其身份也由“参谋部参谋总长”,转变成了“方面军司令长官”!
因为这样的地位来之不易,所以司马懿对此是倍加珍惜。并且在这个时候司马懿也尚未有叛魏之心,而此时司马家族的势力,也尚不足以同曹氏家族对抗!故而在面对着曹氏家族亲贵势力的妒忌与谗害时,他也只能选择忍让,选择以退为进的方式来保全自己!
因此司马懿在曹睿时代,也是经历过几番起落的!假如不是蜀汉政权屡屡北伐,那么司马懿恐怕将难逃被“冷冻”的下场,此生再无出头日!幸亏诸葛亮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所以曹魏不得不被迫启用司马懿来抵挡蜀军,这才给了司马懿掌握兵权,逐步做大的机会!因此可以说诸葛亮既是司马懿的对手,同时又是司马懿的“贵人”。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司马懿还需要有诸葛亮这样的对存在!
曹操
二、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以及逐步构建势力集团,司马懿需要“养寇自重”
曹魏政权得以建立,固然与魏武帝曹操的运筹帷幄,打下的基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离不开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假如没有他们的合作,那么曹魏政权也没有办法在北方建立起巩固的统治。
但是正如袁绍讨伐曹操时发的檄文所说的那样,曹操的出身不够硬。他的家族与宦官有撇不清的关系,而宦官则是历来为世家大族所鄙视的团体。因而曹氏家族的根基并不稳固,其统治的牢固度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能否有效维护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
然而当曹丕为了削弱世家势力,而推出“九品中正制”之时,便严重影响到了世家子弟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世家势力的不满。这必然会影响曹魏政权的统治稳固性,于是便给了司马家族以崛起的机会!
西凉马超
不过就算司马懿有心取代曹魏家族的统治地位,那也需要成长的时间才行。而在施展这个“寄生螟蛉”计划,以期达到李代桃僵的目的,就千万不能在实力不足之时,引起曹氏亲贵势力的注意!
因此就不仅需要有人为自己做掩护,而且还得有光明正大的拉大旗做虎皮的理由!那么谁有能力为自己做掩护,从而迫使曹氏家族不得不重用自己呢?那就只有诸葛亮啊!只有诸葛亮的不断北伐,才能引发曹魏政权的“地震”,从而使其不得不重用自己!
故而在司马懿还没有办法稳掌曹魏军政大权之时,“养寇自重”便成了司马懿的不二选择。所以诸葛亮还不能死,不仅不能死还得好好活着!因为只要诸葛亮活着,他就会持续北伐,试图实现其不可能实现的统一中原之梦,从而给司马懿能够从容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提供掩护!
蜀先主刘备
三、用暗算的方法,即使消灭了诸葛亮,也有损于司马懿的威望,且消灭蜀汉政权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
司马懿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啊,他既有谋略又有手段,既能在时机不利之时忍耐,而又能时机成熟之时,以雷霆万钧之势施展其一逞之威!司马懿虽然诡诈多端,但却也并非是完全不顾及个人形像之人——毕竟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如果形像毁了,也就等同于毁掉了自己的威望。
而威望才是政治人物得以凝聚和吸附各方势力效忠于己的最大资本!纵观历史上那些政治人物,有多少人是因有威望、得人心而兴,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失威望、失人心而亡啊!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两个最显著的例子——项羽因失人心而亡,而刘邦则因得人心而兴,强弱转圜之变全在此方寸之间!因此司马懿是不能用放箭暗算的方法,去除掉诸葛亮这个对手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即便司马懿能够做到大公无私,不为自己的安危以及家族利益考量,毅然下令万箭齐发射杀诸葛亮,那当然会为曹魏政权除去了心腹之患!但是司马懿又能得到什么呢?即便没有狡兔死走狗烹,侥幸逃脱了被皇帝清算的下场,而且皇帝仍然任用其统兵,可是此时到了灭亡蜀汉政权的时机了吗?当然还没有!为什么?就因为蜀汉大军早以退回了汉中,其元气并未受到折损啊!
蜀后主刘禅
且不说蜀汉政权尚可凭山川之险、剑阁之固,来阻击魏军的进攻。就说人才方面吧,即使没有了诸葛丞相,可还文有蒋琬、费祎等官,武有魏延、马岱等将,蜀汉政权凭借着这些人才,足以拒险而守,采取疲敌之策应对魏军的进犯!单说雄关剑阁这块硬骨头,就足够魏军啃的了!想从阴平小路偷袭吗?哼哼,对不起,诸葛丞相早就料到此处了,因此在阴平小路也是拒险而设有军队防守的!
因此即使司马懿真的射杀了诸葛亮,并且随即发动灭蜀之战,那也会因蜀汉元气未衰、朝廷人才尚在,而注定无法迅速成功。更为重要的是,此时可是三个国家在彼此牵制啊!纵使魏国强大,但若是同蜀汉政权打成消耗战的话,也将牵制其大量的精力。
从而给吴国以可乘之机,而且彼时的吴国正值吴大帝孙权当政,因此其国內人心稳定,政权也很稳固,所以其实力与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旦吴国趁蜀魏相持之机,趁虚在长江中下游展开对魏国的袭击,那么曹魏政权的处境便会极为被动!而这个结果司马懿又岂会不知?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司马懿也只能选择“中计”而逃,放诸葛亮的返回蜀国这条路好走了!
结语:司马懿之所以没有放箭暗算诸葛亮,反而以“中计”的方式“溃逃”,从而放过了擒获或消灭诸葛亮的天赐良机,实在是因其有不得以的苦衷,以及在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做的最佳抉择啊!
三分天下形势图
注:资料参考《资治通鉴》、《中华上下五千年》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的精彩桥段,诸葛亮的智慧在此得到最高表现。
司马懿带领大军,遇到了纸上谈兵的马谡。
本来诸葛亮对马谡“千叮咛万嘱咐”,军队一定要扎住在街亭的十字要道,阻住司马懿大军。
但是马谡熟读兵法,认为军队扎住在山上,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天而降,势如破竹,一举击败魏军。
空城计
不料马谡是个书呆子,司马懿根本就不与他接触,把马谡团团围住,切断水源,马谡军心打乱,不战自败。
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只剩下一座空城。无奈,诸葛亮使出“空城计”,大开城门,派几名老兵打扫卫生,自己走到城楼,身后站立两名童子,独自抚琴。
司马懿大惊,以为诸葛亮肯定设下了伏兵,连忙撤退,且是一路狂奔,惊慌失措。
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认为司马懿不仅胆小而且愚蠢,一座空城而已何至于如此?就算有埋伏,派少量人马进城试探侦查一番或者用大军将城池团团围住,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这正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
曹操一直认为司马懿有“反意”,将来早晚有一天会篡夺曹氏江山。但是手下无人可用,只有司马懿可以对抗诸葛亮,所以把司马懿从监狱释放出来带兵实属无奈之举。
对此,司马懿也心知肚明。他之所以还活着,还能够带兵打仗,是因为需要他对抗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被自己杀死,那么,他自己距离死亡也就指日可待了,只要诸葛亮被杀,司马懿就“瞬间贬值”!
我觉得你更应该问为什么不探虚实,在三国演义中探敌方虚实应该是连张飞都有的军事基本常识,戎马一生的司马懿竟然没有探虚实的意识,当时魏军15万。派个100名骑兵组成的敢死小队按理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有埋伏一部分人会牺牲一部分人会逃出来。而如果没埋伏,那一百人就能立头功。自古以来军事家都要具备的弃卒保车这种意识都不具备。
很简单
诸葛亮城门大开
只有他一个人弹琴,司马懿不知道虚实,要是城里有兵,杀进去岂不是中了诸葛亮的计?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退兵为上!
还有一点
空城计是虚构的
真正的三国里根本没有
所以更谈不上杀不杀进去了。
因为他们两个人互相依赖,有利益关系,也有工具上的简陋的原因。
1,唇亡齿寒的关系
身逢乱世,作为一个谋士它的作用就是为了给君主出谋划策。而作为乱世谋臣,如果这个世道不乱了,他们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诸葛亮和司马懿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对于司马懿来说,如果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那诸葛亮就难逃一死,蜀国谋士中就很少有能和司马懿并肩的人才,那蜀国很容易就会被魏国击败。甚至魏国的君主在知道诸葛亮死后会直接处理掉司马懿。因为没有人能对他造成威胁了。所以说诸葛亮和司马懿不能离开彼此,用某些方面来说,他们才是三国里最惺惺相惜的人。
2,弓箭的射程不够
在当时,弓箭的制造还十分的粗劣,所以弓箭的射程很难打击到司马懿。所以说没有必要花费功夫来射杀他,因为太远了。
综上,诸葛亮想杀司马懿,无论从心理和武器上都做不到,所以说司马懿和诸葛亮都继续征斗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用小说的手法还原了三国时期三国争霸的场面,也刻画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司马懿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杀掉诸葛亮,诸葛亮也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除掉司马懿,但是两个人都没有动手,是因为心心相惜吗。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个人觉得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3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