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铸剑为何用活人祭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往至今,兵器都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有了实力才不会被欺凌。而在先秦时期,战争频繁,冷兵器就是决定军队胜败的大因素,所以古代对兵器的冶炼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铸剑能力,而我们知道有些铸剑师,会采用活人铸剑的方法,比如最知名的干将莫邪,他为用活人铸剑?也许是迷信,但是也不是并无道理,古人不知道的原理,现在科学家给出分析。
古人非常封建迷信,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灵性,宝剑也不例外。一把有灵性的宝剑,才能够被称作传世名剑。而如何让宝剑拥有灵性,这就要看铸剑师的本事了。古人爱祭祀,军队出征前要祭祀求大胜,天灾人祸时要祭祀求平安,铸剑的时候也要向老天献祭,祈求锻造的过程顺利。宝剑是取人性命的武器,很奇怪的是,在古时候铸剑的过程中往往也要牺牲人命。
吴国铸剑最出名的是欧冶子和他师弟干将,他与欧冶子一起学习铸剑,曾为楚王铸造"龙渊、泰阿、"两把宝剑。吴王听说了他的大名后,便付定金请干将帮他铸剑。干将作剑时,"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选择吉日,开炉锻造,然而,烧了很久,那些采集来的金铁并不能融化,根本就造不成剑。
放在现在科学家解释,铸造这两把宝剑的主要材料实际上是铁矿石,而不是铜矿。铜的熔点是1083度,铁的熔点是1535度,而在青铜器时代,人们大都是用木炭来铸造武器。那么铁比铜超出的这五百多度,是燃烧再多的木炭都不能够达到的。为了增加炉温,干将莫邪夫妇选择了在炉温最高的时候,用活人祭炉。让宝剑锻造成型。
历史上很多柄著名的宝剑,都有铸剑师以血肉祭剑的传说。在现代人看来,所谓无祭祀无灵性一说,自然是无稽之谈。但是现代科学家们却做出了另外一种解答,就像上面小编说的,一般铸剑的燃料都是木炭,木炭最高只能达到1200度左右,可是铁却要在1500度上下才能完全融化。可是人体内有很多的脂肪,这些脂肪都是很高效的助燃物。人体的盐分和铁分会变成很好的阻燃剂,这样锻造出来的宝剑,却是比一般的铁剑要好。只是古人不知道化学知识,只是单纯的让宝剑增加灵性而已。小伙伴们看了都之后都有什么想法呢?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干将和莫邪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名剑之二,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时期的名剑,其铸造过程也是相当的曲折离奇,而铸剑师就是干将和莫邪这对夫妻,而这两柄剑也分了一雄一雌。
这里简单说一下《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干将和莫邪两柄剑的铸造过程。当初吴王收到越国进献的三柄宝剑,很是喜爱,就萌生了让自己国的剑匠铸剑的想法,而干将善于铸剑的名声早就让阖闾有所耳闻,于是阖闾将干将找来,让他铸两柄宝剑。
干将得到这个指令后,就遍寻名山、大地。终于寻到了合适的铁精和金英,然后干将寻了一个合适的天气,准备妥当之后就开始铸剑,但是干将的铸剑过程并不顺利,三个月下来,铁始终无法熔化成功,这让干将很是急躁。
这个时候,莫邪就对丈夫说:?你因为善于铸剑被大王熟知,然后让你作剑,而你现在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作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干将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莫邪又说了:?这样的神物需要人才可以,你现在铸剑,却想省掉这一步,这怎么能行呢??
干将说:?曾经我师父欧冶子作一把名剑,金铁不熔化,所以师父和师娘都跳进了炼炉中,然后成就了一把名剑。以至于传到现在,只要是铸造名剑,剑匠就穿戴干净到山中铸剑,随时有献身的准备。难道我现在铸不成剑,也是这个原因??
莫邪听完后说了句?这有何难??然后转身回到屋里将自己的头发和指甲都剪掉,再出来后就到了干将的炼炉边,然后跳进了炼炉中。再然后干将就铸成了两柄剑,即干将和莫邪,一雄一雌,干将将莫邪剑献给了阖闾,而将干将剑藏了起来。
用活人祭剑并非是现在人的杜撰,这明确记载在《吴越春秋》中,那么这其中有没有道理呢?难道真的需要活人祭剑才能铸造出名剑,难道剑真的有灵,需用活人祭祀?这在现在来说是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的,但在先秦以前,这还真就有一定的道理,而且这种活人祭剑很可能就真的发生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当时的人对自然万物和鬼神之类都有敬畏之心。所以祭祀成为重中之重,这也就能解释为何人们在铸造名剑的时候会用活人为祭了。
这虽然在现在看来是残忍的,但在那个年代,真让你去祭剑,也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更不用说铸剑师本身就对名剑很痴迷,如果能铸成一柄名剑,即便是付出生命也不是什么大事。
当然,活人祭剑真的能在铸剑过程中发挥作用吗?恐怕除了心理作用外并没有别的用处。那么干将三个月无法将铁熔化,莫邪跳进去之后为何就铸成了呢?这其实忽略了一点,即莫邪跳进去之后,干将还有一个操作,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这三百童男童女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即提高炼炉内的温度,我们知道,只有温度达到了,铁才能熔化,这就涉及到铸铁冶炼技术。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使得铁制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上,实际上铁制品在很多地方都有发展,这反过来更是促进了冶铁技术的进步,而当时用来冶铁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冶铁鼓风炉。也就是炼炉上装有鼓风设备。
这个鼓风设备是一个中间鼓、两端紧的大皮囊,名为?橐?,橐有弹性且有把手,人通过把手就可以鼓动橐,从而将氧压进炼炉的鼓风管中,与炼炉中的木炭相结合,燃烧越旺,自然温度就越高。当然想要更高的温度,就需要更大的炼炉,然后在炼炉上安装更多的橐,橐多了,就有更多的氧气进到鼓风管中与木炭产生化学反应。
正是因为如此,冶铁技术才有了进步,而铸剑同样需要这种冶铁技术,将炼炉的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然后才能铸成名剑,而这三百童男童女的作用就是提高炼炉的温度,他们分成两组,一组鼓橐,这个炼炉上安装的橐估计不会少,另一组向炼炉中加木炭。双管齐下,只有这样,炼炉的温度才能上升不少,所以干将才能铸成名剑。
这才是干将和莫邪铸剑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所谓的活人祭剑不过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心理作用,和当时人们崇尚祭祀有很大的关系,而有人认为人在燃烧过程中能提高炼炉的温度,所以才能铸剑成功,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在我国古代,这其实就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而我们国家也传承下来了很多的名震天下的宝剑,就比如说今天要讲的干将莫邪,其实相信大家就都肯定已经听说过,号称是削铁如泥的宝剑。
不过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剑的铸造过程,其实非常的残酷,铸剑师也因此而殒命。
在古代,好像就一直会有用活人铸剑的这种说法。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大家觉得这样铸造出来的剑才会更加锋利,而且觉得这把剑就会更有灵性。
其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的话,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因为用活人来铸剑,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反而还十分残忍。
然而,在古代竟然真的就会有很多的铸剑师会采用这种方法,就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干将莫邪了。
事实上,这个干将莫邪就是两个人的名字,同时也是一把享有盛名的宝剑。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干将就是吴国的一位非常有名的铸剑大师,所以他奉了吴王之命,需要选取非常珍贵的材料,来铸造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
可是这个铸剑的过程却出乎了他的意料,因为当时的材料非常的稀有,所以在炉火当中无论如何锻造都没有将其融化。
当时,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都非常的着急。
他们害怕,如果到期没有办法完成这把宝剑的话,会受到吴王的惩罚,所以情急之下干将不惜自己的生命,跳到了火炉里面,最后铸造成了这把宝剑。
这个故事乍听起来可能比较的荒谬,大家肯定觉得用活人来铸剑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然而,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却非常正常,而且还可以使这把宝剑更加的锋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科学家最后发现还真的可以用一些道理来进行解释。
因为人体内其实含有大量的脂肪、无机盐和水分,而如果用活人来铸剑,确实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使得宝剑更加的锋利。
然而这种非常不尊重人命的行为,其实并不值得提倡。
要知道,其实肉的成分大体都相同,既然大家觉得用活人可以来进行铸剑,为什么不用猪肉或者其他动物的肉来代替呢?
这不是明摆着拿人命来开玩笑吗?
事实上,这也确实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把这种铸剑方法给人为的神话了。
幸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理念的发展,我们已经渐渐地摆脱了这种愚昧的思想。
现在大家肯定再也不会想当然地认为用活人来铸剑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我们会追究背后的科学解释,并且寻找有没有更加人性化的代替解决方案。
所以,对于世界上一些未知的事物,其实我们都应该崇尚科学,进行实证探索并且刻苦学习,摆脱愚昧迷信的思想,可不能再盲目的迷信老祖宗的一些不人道的习俗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1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