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故事一开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共患吉凶。由此三人同舟共济,互相帮扶。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继而惨死在的东吴,老大哥刘备哀恸不已,为给他报仇,便开始起兵伐吴,倾蜀国一国之力为自己的兄弟复仇。不过话是这么说,可事实上这刚好是个导火索,加速了刘备起兵伐吴的步伐,其实刘备一直都打算消灭东吴。
夷陵之战
刘备率军一路出了蜀地,计划夺回荆州并破掉吴国防线,不久后便发生了夷陵之战。而这场夷陵之战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刘备伐吴的结局了,刘备惜败与东吴陆逊之手。刘备在称帝一月余后发兵攻打吴国,有人说他独自率军伐吴,身边缺少助力,所以不敌身为东道主,深谙地势的东吴人。但从根本上讲,这一战即使他带上诸葛亮也会失败。
刘备急于起兵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刘备急于起兵,不听众人劝诫,此时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刚好此时曹操过世,他从未将东吴孙权看在眼里,自觉此生最大的劲敌已经辞世。曹丕这种小辈他又未曾重视,所以丝毫没有重视对手,更认为光复汉室指日可待。夷陵之战却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手中,说到底,是此时他过于自负,听不进忠告,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蜀国建立不久
其次,此时的魏蜀吴虽说各自盘踞一方,但蜀汉真正建立也没有多长时间,国家内部政治还亟待规整,所以诸葛亮有治世之才,自然在忙于内政。刘备伐吴时若带上诸葛亮,那就是一国天子和丞相一起外出征战,内政就不能顺利运作。所以,此时诸葛亮得顾着蜀国内部的各种情况和各路人马,又要关注前线的排兵布阵。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诸葛孔明也分身乏术,难保必胜。
最后
诸葛军师虽然久负盛名,但其实从始至终都活跃在了国家政治和权谋方面。能够兴邦安国,玩转权术,但并不是一个可以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的军事大家。反观东吴,陆逊本就是前朝袁绍官宦世家,自小博览群书,熟读兵法。虽说是以幕僚的身份进入孙权帐下,但却是实打实的一路在前线奋斗,擒获关羽,夺取荆州等操作更是耀眼。所以说在真正的军事家前,诸葛先生也难以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三国志》
关羽张飞遇害后,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劝阻,大举出兵伐吴,可奇怪的是诸葛亮没有随军,就连跟随多年的赵云刘备也没带,后世的三国迷们也很奇怪刘备为什么伐吴不带着诸葛亮?
我的看法是刘备伐吴不带着诸葛亮的原因是刘备要恢复隆中对战略,刘备诸葛亮都明白如果没有荆州仅靠成都一路大军北伐那是不能成功的,后来诸葛亮姜维数次北伐无功也证明了这一点,而要恢复汉室伐曹成功,就必须两路夹攻。
可是关羽张飞都阵亡后,蜀国再也找不到能独领荆州的大将了,此时刘备只能选择自己去伐吴,期忘能夺回荆州,然后自己守荆州,诸葛亮赵云等辅佐刘禅守成都,这是刘备当时最佳选择了,因为只有这样隆中对战略才能成立。
刘备起兵伐吴应该证得了诸葛亮的同意,所以刘备伐吴前给诸葛亮留下了赵云魏延马超等猛将,以防曹魏来袭,而刘备自己只能带着老将黄忠,同时寄希望于关兴张苞有其父之勇,至于冯南张习等辈不值一提。刘备伐吴也可以说是很悲壮的,刘备自己也知道伐吴成功希望不大,所以刘备把诸葛亮留下辅佐刘禅,但是支撑刘备的是信念,那就是有生之年复兴汉室,可是当时刘备也老了,已不复当年之勇。同时关羽张飞黄忠的阵亡也极大的打击了刘备,极度的愤怒也影响了刘备的判断,而东吴陆逊也恰恰利用了刘备急于报仇的心理,所以刘备最后惨败也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诸葛亮要跟随刘备伐吴会不会失败?这假设真的不成立,因为诸葛亮要跟随刘备伐吴,那曹丕肯定不会看热闹,必然会派军攻取汉中,这样蜀汉就会被两面夹击,刘备诸葛亮都看出这一点,所以诸葛亮不可能跟随刘备伐吴,有诸葛亮在,曹丕不敢有异动刘备也无后顾之忧。
第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刘备需要留一个实力超群的人来帮助自己看好自己的根据地了。
因为刘备这次伐吴带走了蜀国的很多兵力,如果这个时候再把诸葛亮给带上的话那留在刘备大后方帮助刘备看家花园的人才就找不到一个有威慑力的了!毕竟曹操集团的精兵悍将都在虎视眈眈的坐观成败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关于这次伐吴的可行性刘备和诸葛亮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刘备自然是一心想着要先灭东吴再灭曹魏,这样他就可以在有生之年兴复汉室了。而诸葛亮却和刘备的战略不同,他是一心想着先灭曹魏再顺势灭东吴的。
由于刘备知道诸葛亮和自己的战略不同那自然也就不能带着他去伐吴了。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就是刘备不想让诸葛亮一家独大了。
毕竟当年刘备伐吴的时候也六十来岁了,也自知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刻了,这个时候他自己带兵出去作战不仅能培养一些自己的亲信留给儿子刘禅使用而且还能发现一些忠于自己的人才,这样也能给儿子在乱世中留下点生存的实力。留诸葛亮在成都看家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原因当然不会只有一个。首先是后方需要有人镇守,北有魏,西有羌,南有蛮。蜀中旧臣刚归附不久,如果让蜀中旧臣镇守后方,一旦夷陵战事稍有失利,后方一定动乱不稳,所以就需要一个跟在身边已久的,能让人放心的人去镇守。另外,孔明本不支持进攻东吴,由一个不支持此战的人去出谋划策,势必会影响士气,想想看,他本就不同意来打,当他在策略上与别人有分歧的时候,别人敢不敢听他的。还有一个我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的孔明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的神,他应该算是管仲型人才,萧何型人才,他的特长是内政,军事水平其实并没有特别突出。更何况就算按演义中那样,孔明的军事才能很神,就算夷陵战役带上孔明,刘备会不会听他的?落凤坡的凤雏就是前车之鉴,南征北战半生的刘备这点自负肯定是有的,所以就算夷陵战役有孔明的参与,结果也很可能不会有改变。
墨香侠士浅见
公元221年七月,因东吴背信弃义从后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战死,张飞间接死亡,悲愤之下的汉昭烈帝刘备决定出兵攻打东吴,但在陆逊指挥应战下,吴军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结果刘备惨败于陆逊之手,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尸骸塞江而下?,但令人疑惑的是自出山以后就被视为蜀军顶梁柱的诸葛亮却没有随从出军,而是命令其固守国内处理内务。是什么原因使得刘备不再?信任?诸葛亮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首先就是需要有人留守后方,防魏国、运粮草。
我们都知道当时刘备军入主西川不多久,公元214年入蜀、七年后称帝,再一年以后就对东吴动兵。蜀军仅八年时间并不能很好的消化掉西川这么大的一块地盘,而刘备伐吴又带走了大量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稳定国内不安的人心,同时也要防备魏军,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了。
作为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要负责一个千疮百孔的新建国家的建设,朝内制度新制各种制度并不完善,朝外国内各地刚攻占不久,各地扔需要安抚。君主刘备率军伐吴、继承人刘禅年纪尚小并不能独领大事,而这一切事务都压在诸葛亮身上,所以诸葛亮当时并不能跟随刘备一起出征,必须留守国内。
其二,刘备骄傲自大,看不起东吴。
我们看演义是可以看出刘备三兄弟都并非很看的起孙权,认为他是黄口小儿。按照《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经派人为自己儿子向关羽提亲,遭到关羽拒绝: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按照小说中杜撰的,关羽对于孙权的求亲回了一句:?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关羽对于孙权的看法了。同理,作为关羽兄长的刘备对于继承父兄基业、而并为做出多大成绩的孙权也是看不起的。
再加上刘备纵横天下多年,是当世公认的枭雄,自以为比不上的一向只有曹操一人,对于孙权,刘备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在出兵东吴的历史节点,曹操已死,刘备更是自认为天下无敌。刘备进攻东吴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关羽报仇,也是因为刘备觉得曹丕不足所虑,所以进攻孙权完全没有了顾虑,而孙权帐下众将在刘备眼中也只是土鸡瓦狗,完全没必要带诸葛亮了。
其三,刘备对诸葛亮有猜忌之心。我们都知道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一副隆中对,说尽他对天下的看法,在其中也透漏出他是一个坚定的联吴抗魏支持者,所以在伐吴上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立场分歧。
同时,在伐吴的前夕吴国派遣使者来劝阻刘备出兵,而这个使者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位者刘备就更不会带上诸葛亮了,同时诸葛亮也没有要求要一起随军出征。毕竟,怀疑是最强大的力量,有多少王朝就在君主与臣下的猜忌中走向破败,风光不在。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希望各位看官们满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此人害死父皇和兄弟,最终遭到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