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宦官专权为什么总是屡禁不止,说到底还是出在皇帝身上

以史为鉴 2023-06-14 13:25:25

宦官专权为什么总是屡禁不止,说到底还是出在皇帝身上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宦官专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黄宗羲在《阉宦》中对宦官之祸进行的深刻的剖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宦官,原属内廷待从、用奴,不能也无法参与政治活动,但宦官是封建君主的忠实的贴身奴才,他们可以凭借此特殊关系来攫取权力,进而为祸江山社稷。

黄宗羲把宦官问题作为重要的历史教训列入“大法”,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中国的宦官史长达两千年之久。在封建专制日益强化的过程中,君主住往利用宦官中的上层分子去监视和钳制群臣,而宦官则孤假虎威,利用君主的私心,谋权篡位,以至逐步演化成实质上是宦官专政的恶劣政治局面。君主和宦官犹如狼和狈,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状況,历代皆然。宦官为祸是自东汉始,随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演进,宦官之弊愈加明显。周代,宦者已列入官列;至周代后期,宦官干预政务日多,权势日大;自秦汉以后,宦官制进一步成为封建政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大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可见,中国历史上宦官为祸最为厉害的是东汉、唐代和明代。第一次是在东汉时期,这时的宦官因阿谀奉承而受到信任,因趋炎附势而触及政事,逐渐掌握了朝政实权,甚至军国大权。第二次是在唐代,在君主与官僚集团的矛盾斗争中,这时的宦官往往因为君主宠信而掌握了军政大权,逐渐成为生杀予夺,立由己的专权者。第三次是在明代,此阶段的宦官多被君主重用,而他们也甚器尘上,公然侵夺国家正规行政系统的权力,使得群臣屏息,朝野怨愤,其恶迹昭彰,屡次引发骇人听闻的动乱。

明朝政治的典型特征就是宦官专权,黄宗羲在本篇中首先历数了明朝宦官的各种所作所为,其胡作非为涉及到政治、经济、司法等各个方面。接下来,他又具体阐述了宦官是如何祸害朝廷天下的。本来,宦官与朝臣是各司其职的,宦官的职责在于伺候君主的喜怒哀乐,而朝臣的职责在于要做君主的良师益友。但是,由于宦官的奴颜婢膝以及他们对君主的蛊感,使得君主以为朝臣的处事之道也应当和宦官一样。于是,士大夫也逐渐变得与宦官一样谄媚无骨,终究使得“一世之人心学术为奴婢之归者”,而忠肝义胆,刚直不阿之人也随之绝迹了。

宦官之祸不可不谓之惨烈。黄宗羲也认为,明朝的官之祸为历代之最,他对明朝的宦官之祸痛心疾首,反复用了三句话表明其杰度之甚:“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其祸未有若是之烈也!”“祸不若是其烈与!

明朝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对宦官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清醒的。在统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之后,他注意到了前朝宦官簋权、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同时,朱元璋不能容忍宦官阻碍独裁,于是他严禁宦官“预政典兵",“预者斩”!明令宦官“止可使之供酒扫,给使令而已”。

但是,宦官已和封建君主结下不解之缘,已成为封建专制的痼疾,绝不是靠一代帝王就能根除的。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宦官日益受到重用,权势越来越大,官位越来越高,逐步走上专权的道路。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明成祖夺取帝位时得益于许多宦官为他通风报信,刺探密情。所以,朱棣即位后,对宦官比较信任,授予他们出使、镇守、监专征等职权。自永乐朝始,宦官权势大增,人事大权在握,其势力很快由中央伸向地方,遍布朝野,人数大增,终自成体系。十二监中的“司礼监”声势尤为显,超然于王法之外,成为朝廷之外的一个特殊朝廷。

窃得权力的宦官事实上已经不再是唯命是从的奴仆,他们和恶势力内外匀,呼此彼应,根株大窟,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权力网。到英宗时,皇帝无事不从宦官,“权重震主”;司武宗时,“可礼监”头目刘瑾竟公然炫履:“满朝公卿,皆出我门”。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终于把宦官专权的局面推向极政,其党羽竟将魏阉与圣人比列,为他建生多处。又呼之为“九千岁”,权倾帝王之意,已经昭然若揭。朱由检继位后,曾力图救皇权于倾危,严厉打击魏忠贤,但这导致宦官鱼死网破,从而加快明王朝走向灭亡的步伐。

可见,明中叶以后的皇帝更加纵容和重用它们专权误国,肆无忌惮,宦官之祸也愈演愈烈,最终吞噬了整个国家的政权体系。当然,与阉宦作斗争的人,朝野上下,代有人在。明代以东林党人为最力,但最终都被阉党血洗而告终。

黄宗羲在《宦官下》指出,宦官的生存与发展依附和借助于君权,宦官受制于君主,他们的命运被操纵于君主的股掌。随着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不断加强,宦官政治势力对君权的依附程度也逐渐加深。所以说,宦官专权的祸首就是皇权。

黄宗羲指出,宦官之祸蔓延千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主之多欲”,尤其指女色方面。因为帝王后宫佳丽众多,导致服侍的来守卫、宦官的人也随之增多,这就为宦官乱政提供了保证。他还特别指出宦官是“不知晓礼义”的凶暴之徒,而历代又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人的措施,使得宦官祸乱愈演愈烈。

于是,黄宗羲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自三官以外,一切当罢”。如此就可以把阅人的数量控制在数十人以内,从而避免较少宦官人数。同时,有异议者提出:仅保留三宫会带导致王室生育不足的后果。黄宗羲痛斥持有此观点的人见识浅陋,并举出尧、舜与宋徽宗的例子,说明”天下何常之有”的道理。

实际上,黄宗羲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只是理论层面上的,他把宦官存在的原因看得过于简单理想化。他提出的仅保留三宫,罢除三宫以外的一切女性,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宦官为祸是封建专制制度下无法根治的顽疾,不可能依靠封建集团内部的力量来铲除宦官势力。

高力士、锦衣卫、李莲英,为何宦官专权在历朝历代屡禁不止?

古往今来,史书里四百余位帝王身旁大多少不了宦官作妖。 宦官——作为历代宫廷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活跃在各朝各代的历史篇章之中。舞文弄墨之辈,大笔一挥写下经世篇章,巧舌如簧一等,喜欢整些政治矛盾、捣鼓经济战争。历史似乎在他们的 *** 下也更加有滋有味…… 古代史上留名的宦官里,东汉、唐朝、明朝的宦官最特殊 查看高清图谱请戳:「链接」 下面会具体讲到宦官的出现,某种程度上讲是社会进程的必然。封建社会人们为了巩固皇室的权力,为其服务的内侍官需要进行 *** 的「 ”特殊处理”,今天来看这种以皇室为尊的封建王朝的确泯灭人性,宦官普遍地位低下,终身为奴为仆,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专制行至极端的产物。 早在先秦时期,宦官就已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过和今天世人熟知的影视形象不同,并非所有宦官都是进行过 *** 的人,甚至即便经受过人为 *** ,也并非一定会「 ”女性化”。 *** 除了能改变他们的激素分泌,不会在性格上造成太大的改变。若是自幼净身,他们第二的性征可能不会体现,比如胡须、喉结的发育会更缓慢,或几近停止。 先秦和西汉的宦官里面士人居多,这些士人尚且保留着正常的男性特征。宦官中设有的中常侍一职,就可以往来于宫廷,甚至进到后妃寝宫。 出生在战国末期的嫪毐(lào ǎi),身体独具异能(据说能表演转轮之术……),被作风豪放的嬴政生母赵姬相中,成了她的男宠。嫪毐假借宦官之名,扮成阉人模样,入宫以后和赵姬日夜颠龙倒凤,秽乱宫闱,最后还悄无声息地生了两儿子。嬴政听闻嫪毐和太后的事情后,怒不可遏,大约嫪毐也知自己闯了祸,干脆来个突袭结果被夷三族,最后车裂而死。 模拟车裂现场 从嫪毐的下场可知,男性生活在宫里是件十分危险的事,不但容易和妃嫔传绯闻,还容易被太后包养。皇帝一个人对付三千佳丽就已经够头疼了,你一个没背景没靠山的小老百姓还去千里送人头做什么呢? 宦官干政的三波浪潮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宦官干政、势力直逼皇权的典型时期: 东汉由于皇族势单力薄,外戚把政,皇室只有依靠宦官之力推翻外戚; 唐朝由于藩镇势力大增,节度使从财政一路掌控到行政,逐渐形成自己的权力核心,宦官作为皇帝的紧密帮手,为与藩镇对抗,开始统领禁军; 明朝由于朱棣「 ”鼎力相助”,宦官权力达到历史巅峰,甚至出现按宦官心意扶持皇子登基上位,这在过去实属罕见。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东汉进入昭宣中兴以后,为了避免皇帝以外的男性宫廷住户与后宫女眷过于亲密,官方下令宦官全部启用阉人。宦官干政的首次浪潮就由此开启了。 汉章帝刘炟去世以后,年仅十岁的幼子汉和帝上任。宫内无人扶持,宫外又有外戚窦宪兄弟把政,小皇帝孤立无援,宦官郑众伸来一截橄榄枝。靠着郑众的计策,小皇帝终于除去窦宪这一个毒瘤,乐呼呼地给郑众封侯,没想到就这样点燃了一把大火,烧的尽是自家人。自此宦官的势力大增,郑众之后又有十常侍,玩弄政权,谄媚宫廷,迫害了一大批有功重臣,有人把这一段时期称为「 ”第一次宦官时代”。 名为十常侍,其实有十二位宦官 查看高清图谱请戳:「链接」 汉灵帝曾说「 ”张让为我父,赵忠为我母”,可知这时宦官对他的作用几乎剥离了君臣关系 唐代兴起了穷人子弟入宫门的热潮,许多官僚买了男童,行了 *** 礼就往宫里送,好为自己预先埋下眼线,同时也有罪人家属,迫受牵连,送入宫中为奴。唐玄宗跟前的当红宦官高力士走的就是后一条路。 高力士的父亲因罪抄家,他自己不到十岁就受了宫刑进入内廷。自青年起追随唐玄宗,比肩相伴数十载,被流放的高力士远在湖南,得知玄宗去世的消息以后,难抑悲痛吐血而亡,也很快随他而去,此间衷情古往今来恐怕难有哪位宦官能望其项背。 相比起霸权专政的先辈和后来人,高力士很好地完成了一个宦官应尽的义务,他相伴帝王侧,时刻警醒皇帝避免怠政,预见安禄山有起兵作乱的苗头,他再三提醒皇帝要谨慎提防(可惜皇帝醉倒石榴裙,未能及时设防),还助玄宗平定了韦后之乱。历史上把高力士评价为「 ”千古贤宦第一人”, 念其所作所为皆合情合理。 高力士画像,看模样还算慈眉善目 高力士以后,唐朝又出了一个李辅国,李辅国年少时只是高力士的仆役,到了四十多岁才开始侍奉尚为太子的肃宗。后来肃宗对其过分依赖,竟然令他手握军权,担任行军司马。从宫廷内侍到手握军权的大司马,李辅国活得风光无限。 可惜权力越大,野心越大,李辅国和高力士为人差别在于高力士一心一意向着玄宗,他却是在为自己的阳光大道铺路。玄宗退位后,李辅国不念旧情,又担心玄宗复辟,强行把高力士踢出宫外。肃宗病危,张皇后有意立越王杀监国太子李豫,被李辅国发现,李借此一招反杀,张皇后、越王无一幸免。 唐代宗李豫 唐李豫登基以后,李辅国就更不得了,心想是我把你推上皇位的,论功劳我最大,所以朝政大事你个小皇帝得听我的。代宗心里当然不爽了,赶紧找了个借口拿回兵权,罢免了李辅国的官职,据说最后遭人刺杀,死得蛮惨的。 到了明朝,宦官的身价才真正上了一个台阶。 起初朝廷设立了二十四衙门,这个并非是独立的宦官体制,只不过宦官当值的人多了,后人往往将其等价于宦官衙门。二十四衙门的掌事就是「 ”太监”(和清朝太监有很大差别)。朱元璋在位时大概是吃了前人教训,严禁宦官干政,所以宦官的地位基本不高。 明成祖画像 明成祖即位以后,力推宦官上位,为什么呢?因为靠着靖难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比起对自己毫无关心的亲爹、死命削藩的侄子、听命于先帝的朝臣,唯有这些宦官对自己还能有点实际用途,靖难之变能成也多受宦官相助。凭着他对宦官的「 ”青睐”,东厂应运而生。 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令劈昵者提督之。 东厂,又称东缉事厂,是明代特有的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由朱棣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司法机关监控,他们的存在加剧了帝王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 且不论剧情,影视剧里锦衣卫(张震)的颜值普遍达标 与东厂并行的是锦衣卫部门,锦衣卫也属于明朝的特务部,听皇帝令,缉拿、追捕、暗杀等任务不在话下,后来还负责监审重犯、严刑拷问,业务越来越广,部门人员也越来越多。大概也正是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悬疑剧尤其爱讲锦衣卫的故事,不过多数剧情扒瞎,不按章法 影视剧中的西厂厂花 成化年间西厂诞生,作为一个新兴的内廷(刑审)机构,西厂的势力曾一度赶超东厂,不过存在时间极短。后来东厂与西厂、锦衣卫合并,但是总的行事职能没有差别,其中的机构划分明晰,人员所属安排严密,是一个成熟、有纪律的办公组织。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监王振、刘瑾、冯保和魏忠贤都曾担任东厂领事。 王振是明英宗朱祁镇跟前的宦官,他年轻的时候参加科举落选,果断自宫进了皇宫。入宫以后由于他熟读诗书,在众多识字不多的阉人之中自然瞩目,很快傍上了朱祁镇这个主子。 等朱祁镇登基以后,王振升任司礼监,朱祁镇眼前看不过来的政要事物都落到王振的手上,后来朱祁镇干脆把奏章扔给王振,就这样,太监批奏折、下诏谕、管政务在他一人身上立开先河,「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振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更一发不可收拾了。 王振干的最蠢的事就是搞丢了明英宗的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不断讨好瓦剌人、贿赂使者,把对方胃口养得越来越大。后来两边打起来,他谎报军情,明君败退的消息一直传不到英宗耳朵里。几番作乱,英宗终于在北征瓦剌的时候被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这之后明朝内政一片混乱,朱祁钰抢占龙椅,待英宗归来又怕遭遇复辟,将他囚禁起来。总之,原本前途甚好的大明一朝在王振的「 ”鬼畜操作”下越来越偏离正轨。 王振以后明朝又出了一个汪直,这也是个不好惹的主,他和宪宗宠妃万贵妃垄断朝纲,一手将西厂做大,直接凌驾于老部门——东厂和锦衣卫之上。当时人戏称「 ”天下只识汪太监”,就知他宦官专政有多严重。 对比高力士,汪直的脸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明朝政权独断的宦官还有很多,例如和张居正相辅相成、左右嘉靖皇帝的冯保,例如名至千岁的魏忠贤(皇帝达万岁,人称「 ”九千岁”的他不知是何居心),正德帝宠信的「 ”八虎”宦官…… 多亏了明成祖的帮忙,明朝成了宦官盛行、骄横独断的特殊时代,不可否认的是东西两厂的设立对于君主专制大有裨益。只是出于刑审过度,此间也冤死了不少清白之人。到了明末,官宦的地位和气势反而降了下来,想必是这些皇室宗亲都吃够了宦官干政的苦。 到了清朝,宦官这一职称已被完全取消了,他们将 *** 之人通称为太监,此处的李莲英和安德海即是。清朝太监没有明朝阉党的地位,他们至多只是贴身伺候主子的下人,再够不到权力的天平。 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和安德海也只能是吹吹耳边风 宦官并非中国特产,欧洲也有这个喜好 「 ”阉人”宦官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近至朝鲜、越南,远至古希腊、拜占庭帝国,都有过启用 *** 过的男人当差的案例,可见宦官的存在的确是历史演化规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种通过人为 *** 达到「 ”保护宫廷女性贞洁”的思维似乎很容易达成共识,不过也不能避免有人净身不彻底,结果白挨一刀疼痛。 东汉有个太监栾巴,据说做了大半辈子太监,最后 「 ”阳气通畅,白上乞退”,辞官回家乡结婚还生了个儿子,儿子回朝仍旧当官,一辈子兜兜转转,还是与宫廷系下了两代人的羁绊。 其实作为宦官,除了和皇族抢夺政权,也有别的事可以做嘛!比如向蔡伦学习造纸,向郑和学学航海技术(虽有传言称他下西洋是为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向司马迁学学静心养性,练练文笔,著几本史书,也都可以名垂千古、万古长青,何苦要在权力一事上苦作挣扎? 看来从古至今,不仅男人要权,女人要权,失去男性机能的宦官们也对「 ”权力”二字流连忘返,他们大概还不知道这句老话——「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他就住在罗马”。(开个玩笑) 参考资料:全历史官网、《明史·刑法志》《后汉书·宦官列传》 关注「 ”全历史”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下载全历史,换个角度看世界↓↓↓

为何历代反复出现宦官专权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赵高扣留了秦始皇给在北方监军的长子扶苏的诏书,对丞相李斯进行威胁利诱和拉拢。他与李斯合谋,伪造秦始皇的遗诏,逼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皇帝,史称秦二世。赵高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控制秦二世,唆使二世“尽除去先帝之故臣”,连丞相李斯也被他诬以”谋反”的罪名而腰斩。赵高由此爬上丞相的高位。

秦二世极为昏庸残暴,只知寻欢作乐,胡作非为,朝政被赵高把持,“事皆决于赵高”。赵高和秦二世对人民的压榨和迫害比秦始皇更为凶狠,以致“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社会矛盾急剧激化,终于爆发了风起云涌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就在秦朝行将灭亡的时候,专权擅政,早有篡秦野心的赵高,为了扫清夺位的障碍,还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丑剧。

他当众献给秦二世一只鹿,并故意说这是马。大臣们慑于他的淫威,有的随声附和,有的不作声,有的则坚持说是鹿。结果说真话的人都遭到赵高的暗害。农民起义军进攻关中时,赵高派兵入宫,逼迫秦二世自杀。接着立二世的侄子子婴,去掉帝号,称秦王。子婴不甘受赵高摆布,设计刺杀了赵高。

宦官专权,祸国乱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病。它是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赵高以后,东汉、唐、明等王朝,宦官专权皆曾闹得天下汹汹,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