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宣读完圣旨都会说钦此吗,元朝以前的圣旨是没有钦此二字的

众妙之门 2023-06-14 13:10:25

古代宣读完圣旨都会说钦此吗,元朝以前的圣旨是没有钦此二字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圣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代皇帝说的话或者形成的文书,一般都会被称为圣旨,家家户户一般都以接到圣旨为巨大的荣耀(当然除了砍头、抄家等重罪),现如今也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甚至,甚至还有装甚至的箱子,大多数都以清代圣旨居多,但是也有明代的,保存最早的圣旨是在河北省南宫市一户百姓人家中,是明成化皇帝表彰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白圭所颁发的圣旨。

以往我们在各种影视剧中,皇帝经常下发旨意,用皇缎写成,然后由太监宣读,实际上并非皇帝的命令都用这种方式,不然执行起来还是太麻烦了,除非是国家重大的事情,要记录载入史书的,才会用圣旨,如果是臣子请示,一般都会在奏折后面直接批复盖印发还。

不过一般皇帝这些命令后面,会不会说“钦此”呢?这个词我们平常听到也不少,是否也是官方行文中必须要用到的呢?钦此是什么意思,按照字面的解释来看,钦表示恭敬的意思,代表这颁布召命的这个人身份尊贵,虽然他人没来,但是有这份命令就相当于是亲自来了,而钦此用在召命的末尾,表示诏书的命令行文结束。

当然皇帝也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要用到官宣召命,有些时候皇帝的命令,更多的是直接命令下传,大臣遵照办理就是,皇帝也不需要有什么行文规范,而批复奏折的时候,更多也是言简意赅,直接点名这事儿该怎么办就可以,不需要刻意增加行文。

在元代以前,皇帝圣旨或者批复的召命虽然也有行文规范,但是并不用钦此,这种习惯其实是元代以后才形成的,在元史以及保留的元代典籍中,有关皇帝圣旨的原文中,末尾还经常见到钦此,而明朝建立以后,大体上也形成了习惯,所以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以后。但是在元代以前,皇帝的圣旨或者批复末尾并没有钦此,如汉代圣旨的行文习惯是在末尾加上“制曰:可”。

从史书记录的习惯来看,汉代圣旨往往也是有事儿说事儿,并没有圣旨末尾固定的行文规范,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两宋时期。而且值得一提的就是,圣旨也不一定随时颁布,属于国家重大事项值得颁布圣旨的也就那么一两件,大部分皇帝在批复的时候都很随意,一般这些批复都是用红笔写的,所以被称为是“朱谕”,但是下面的人在传达皇帝命令的时候,或者是代拟的“朱谕”,也要遵照行文规范加上钦此,表示对皇帝的尊重,不然会受到弹劾。

古装剧中读完圣旨后,都会说钦此二字,钦此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看清装电视电影,见到有人宣读完圣旨前,都会听到以长长的「钦-此-」两字作结尾,「此」字声调还要尽量上扬,而跪着接旨的人,听完圣旨后,必然是叩头、谢恩、起立、接旨。那么清代的圣旨,「钦此」一定存在吗?实际情况怎样?

影视中宣读圣旨(网上图片)

据了解,「钦此」一词的原解可为「钦哉」,最早见于先秦经典《尚书?虞夏书》,由于内容是君王的决定,又或者指示文告及君臣谈话,所以多有「钦哉」一词。那么,「钦此」是不是君主皇帝专用?由于我们经常只在读圣旨时才听到,故很多人都认为「钦此」是诏书结尾的套语,有如「此致」的意思,其实不是。

皇帝朱批奏折(网上图片)

首先看看皇帝亲笔书写的谕旨,一种是皇帝直接写在奏折上的,如「知道了」或其他具体内容,但绝不写「钦此」二字;另一种是另纸专门书写的上谕,称为「朱谕」,有皇帝亲书,还有他人代书,都多以「特谕」结尾。还有皇帝的书面谕旨,以皇帝名义所颁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诏书,种类有很多,但都未见以「钦此」作为结尾。即使在现存光绪奏折的朱批中,都不含有「钦此」两字。

网上图片

同治时期的圣旨(网上图片)

那么,为什么有「钦此」?这主要因为还有另一种书面谕旨,就是大臣将皇帝口头的谕旨转写为书面时,最后要添写「钦此」两字,尽管皇帝口头上绝不会说这两个字,但在这类谕旨当中就有这两个字。这类谕旨有几种表现形式,如内阁奉上谕、军机处奉上谕等等。清朝时军机大臣等,面承皇帝口谕并书写下来,然后寄发外省的大臣,这种文书就是「廷寄」或称「寄信」,信中在谕旨之后必要添加「钦此」二字。此外,当臣下引述皇帝朱批或是诏书等的时候,引述完毕最后也加「钦此」二字。

康熙年间的圣旨(网上图片)

所以,「钦此」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加「闩引号」,表示皇帝的吩咐、批示结束。所以,在影视剧中出现「钦-此-」过后,大臣接旨,这个情景其实也合理。至于为何大臣会在纸面加上「钦此」?原因之一就是要保证皇帝谕旨的唯一与权威性,能减少在原件上被添写及篡改谕旨的风险。到了雍正中期以后,大臣的奏折及朱批,需另行抄录一份为「录副奏折」,抄录人员会在抄录的朱批之后,再加上「钦此」二字,从形式上看就变成了:「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载沣及溥仪(右)(网上图片)

据清代的档案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公元1908年11月13日),即光绪帝、慈禧相继辞世前夕,内阁奉上谕,传达慈禧皇太后的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着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钦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