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后世对李鸿章是什么评价?李鸿章该为清政府背锅吗?

历史典故 2023-09-17 09:43:19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后世对李鸿章是什么评价?李鸿章该为清政府背锅吗?这一内容。

后世对李鸿章是什么评价?李鸿章该为清政府背锅吗?

李鸿章这位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维护中国利益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追求与西方世界接轨,力图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状况。然而,尽管他尽心尽力,却无法逆转中国陷入的困境。

作为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之一,李鸿章与曾国藩等人一起,致力于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推动中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提升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然而,尽管他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个运动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国仍然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

与此同时李鸿章还在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积极地维护中国的利益。他曾据理力争,试图改变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屈辱。然而,由于国家的薄弱和不利条件,他最终被迫接受了这些羞辱性的要求。这是他作为一名外交家的无奈之举,也凸显了当时中国的无力和不堪。

尽管如此李鸿章在外交事务中的表现值得称赞。例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他独自前往进行谈判,最终以不割地的条件平息了事件。这表明他不惧强权,努力维护了中国的利益。此外,在甲午战争期间,尽管情势对中国不利,他也主动通过最小的代价达成了和解,起到了保护国家利益的作用。这些都是他为国家奋斗、争取有利条件的典范。

然而李鸿章也曾经做出过一些被后人诟病的错误决策。例如,他过于避免战争并过重视海防,愿意牺牲新疆地区的疆防,这被认为是对国家利益的不负责任。此外,在1885年,当中国完胜日本的情况下,他却在《中日天津会议专条》中签订,给予了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这被批评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错误抉择。

李鸿章作为一位中国政治家和外交家,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努力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在洋务运动和外交交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展现了为国家卫国的一面。然而,他也犯下过一些错误决策,受到后人的批评。无论如何,他的努力和贡献不容忽视,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李鸿章确实是一个千古罪人,虽然很多人给李鸿章方案说,李鸿章在当时的清朝,所处的国际环境下只能做到他当时做到的那些事情,但是清朝毕竟是一个封建社会,在一个封建社会上做的一些小修小补,是无益于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的。

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都不过是试图在腐朽的清政府下,所做的小修小补,试图让这样一个封建王朝,在做最后的苟延残喘。将这些苟延残喘所需要的金银强加于这片土地上正在遭受苦难的人民,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光要遭受苦难,还要遭受屈辱。

所以以李鸿章为代表的这样一批士大夫都是有罪的,无论他们做了些什么,没做什么,都对推翻清朝这个封建统治阶级没有任何益处,而只有推翻清朝这样一个统治阶级才能迎来百姓的春天。

更何况李鸿章死后留下的庞大家产,让建立北洋舰队时的缺斤少两以及和日本舰队对战时的空包弹,这两件事情很难让后人不去联想。

所以在当时签订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李鸿章只不过做了一个大臣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后世人为李鸿章洗白,评价他千古中堂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因为只有推翻了清政府,中华大地上的百姓才算真正的站了起来。

李鸿章却是做了一些有辱中国主权的行为,但这并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过错,那些封建政府的臣子,他们都应该来背这个千古罪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后世对李鸿章是什么评价?李鸿章该为清政府背锅吗?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号称大清第一背锅侠的李鸿章真的是在替慈禧背锅吗?

慈禧要和洋人谈判签订卖国条约马上想到李鸿章,为什么是李鸿章不是曾国藩也不是左宗棠,因为李鸿章就是一奴才,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做人的骨气。

李鸿章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签订卖国条约,割地赔款,是要遭国人唾骂的,他非常清楚,那为什么还要做?不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吗?


明知错了还要去做,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说他为慈禧背锅,似乎他没错,错的是慈禧,他敢于担当,值得称赞,值得同情。但这是高看他了。他血管里流淌的就是自私自利奴性十足的血。

李鸿章最大的功劳是在洋务运动中建立一支北洋水师。建水师干啥?连小孩子都知道,是要用它来保卫国家的海上安全。但是李鸿章的表现令人不耻。


1894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海战爆发之前,日本磨刀霍霍,清政府在主战和主和问题上意见不一,李鸿章就是坚定地主和派。日本不宣而战,中国被迫参战。李鸿章应对并不积极,他为了保护北洋舰队,不让舰队出外海主动迎敌,而是让舰队停靠近海。失去主动的北洋水师,被迫在近海御敌,被围攻,战斗力不能发挥,导致战败。

从李鸿章对待甲午海战的态度和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建立北洋水师是十足的政绩工程,是为了在洋务运动的大潮中捞取好处,是为洋务而洋务。


如果说上述证据还不充分的话,我们还有证据。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慈禧召集大臣,探讨要不要收复新疆,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集中精力发展洋务。李鸿章是没有能力收复新疆的,但他在发展业务中可以大显身手,所以他坚决主张放弃新疆。

丢掉领土去搞洋务,搞了洋务不去救国,那搞洋务不就偏离了方向吗?所以,李鸿章搞洋务就是为了从中捞取好处。李鸿章就是一个见利忘义之人。他是慈禧的从犯,和慈禧是一丘之貉,不是背锅者。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很多人说李鸿章是背锅了,他真的背锅了吗?

在晚清历史里,李鸿章是一个最具争议的人物。他跟左宗棠,张之洞一样都是洋务派的代表,是致力学习先进技术,努力改变国家现状的人物。同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了民众口诛笔伐的汉奸,卖国贼,被深深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众所周知,李鸿章所处的历史背景。在内,军事,工业,社会制度全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外,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疯狂地掠夺国家财富。

身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他一直致力于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面对着内忧外患,处处被封建社会的思想和体制钳制,作为高层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不少麻烦事都需要李鸿章这样一个代表人物去处理,为政府背锅。

那么,李鸿章的一生到底为清政府背过多少锅。


背锅事件之一:苏州杀降

1863年11月,李鸿章带领的清军猛攻太平天国驻守的苏州城。

太平军节节败退,清军分支部队相继攻下常熟,太仓,昆山的捷报纷纷从前线传来,李鸿章的军队士气大涨。但即使如此,将苏州城完全攻下需要牺牲非常多的士兵来实现人海战术,李鸿章手里少兵缺将,还时不时要向曾国藩借兵,恨不得把士兵们捧在手里狠狠地护着,怎么可能舍得让他们上去送命。

所以,李鸿章想出了一个不废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城池的好点子:劝降。程学启是李鸿章手下的太平军降将,让他来计划劝降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太平军几个首领本来就各自心怀鬼胎,在是否投降上面都有自己的小想法,程学启找来太平军的英国外援戈登作为担保,西方人向来重视契约精神,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这让太平军几个“天王”对程学启开的投降条件深信不疑,还把自己的大将谭绍光杀了以表诚意。

12月初,李鸿章带领的清军成功进入苏州城,没有一个士兵牺牲。所有太平军士兵将领在城内乖乖等待清军的奖赏。

可惜,等待他们的,并没有任何奖赏,等来的是一把又一把的屠刀。清军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谭绍光的所有部下进行屠杀,对“天王”们的解释是为他们处理后患。

晚上,李鸿章设置了宴席来款待八个“天王”,但这实质上是场鸿门宴。“天王”们吃饱喝足之后,正准备高高兴兴地接受李鸿章赏赐的官服,身旁的保镖突然拔出腰刀,刷刷刷,几阵刀光过后,八王全部人头落地。


那为什么李鸿章要杀掉八王呢?原来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在此事几个月之前,在接受太平军的投降时,突然中了暗枪,李鹤章当场毙命,李鸿章自己腿部也中了枪,所幸是没有危及到性命。

这让李鸿章看清了太平军的真面目,也加深了他对太平军的仇恨。而且要是真的对他们封官加爵,这群贼心不死的人肯定会再次叛变,那会让大清陷入更加危险的处境。

杀掉降军这一举动,惹怒了洋枪队的戈登,认为这是背信弃义的行为。戈登要求李鸿章下台,否则会率领“常胜军”攻打清军,还写信要求英国政府干预此事。清政府为了维持外交关系,只好和所有列强代表一起签署一份强烈谴责李鸿章的决议,这锅,李鸿章背了。

背锅事件之二:反对光复新疆

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已经奄奄一息,国家军队和财政都非常虚弱。而新疆在这时还让中亚小国入侵占领了。

1875年,左宗棠着手收复新疆。但这件事却受到了李鸿章的反对。

李鸿章对此事的看法有三:

1.此时陆防建设不如海防建设重要,因为首都离海近,离新疆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足够防御来自陆地的入侵。

2.新疆太过遥远,派兵此时收复花费巨大,还有可能会掏空国库。

3.就算收复之后,重新驻军设防也需要很大一笔费用,此时国库根本负担不起,不如先着力建设海防,日后国力强盛再收复新疆也不迟。


但左宗棠还是带着清政府的军队出发了,花费6年时间,新疆是成功收复回来了。但是这场战争掏空了本来就空虚的国库。

收复新疆花费的5000多万白银,可以整整建设3个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什么实力大家都清楚,亚洲最强海军,更别说3个北洋水师是怎样的存在了。这件事可以说是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但这件事,让李鸿章在全国上下都背上了“卖国贼”的称呼,这锅,李鸿章也背了。


其实,李鸿章背的锅还有很多很多,这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在复杂的背景下,为了国家的稳定,付出了很多很多。同时也不能说李鸿章没有一点责任,作为北洋国防的主要管理者,他确实犯了很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也确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但给清廷擦了一辈子屁股的他,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我认为应该很难有别人做得比他更好了吧。

后人怎么看李鸿章

后世评价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义和团叛乱挟持清廷为外交借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李鸿章在俾斯麦面前沾沾自喜道: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我是中国的俾斯麦。俾斯麦笑着说: 没有人说我是德国的李鸿章。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只是,该怎样评价100年前这位不同寻常的大清重臣,中国人一向的定论与百年以来的世界舆论截然不同。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是很容易同时也是很难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1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