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王莽死后有没有谥号,后世承认王莽这个皇帝吗?的相关内容。
王莽自封“始祖”,但是他的统治并不被历史公认。虽然他在短暂的时间内成功夺取了皇位并改革了一些制度,但他的统治并不稳定。王莽在位期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不满,民众纷纷反对他的统治。王莽的改革政策并未获得广泛认同,加之王莽本人的统治手段残暴,自成一套的王公制度也引起了争议和反对声音。因此,王莽并未得到统治合法性的广泛认可。
王莽统治期间的政局混乱,国家面临内外多重困境。公元5年,汉平帝病重,而王莽以自身祈祷的方式表示要替平帝上天降福,结果导致了自己的死亡。随后,在公元6年,汉平帝去世。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王莽将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立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听从群臣建议,让王莽代理天子朝政,并称其为“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而王莽自称为“予”。
然而王莽的死后,并没有得到谥号汉平帝的荣誉。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统治在历史上并未被承认为正统,他被视为篡位者的一种象征,并且他通过非正统的手段夺取了皇位,使得他的统治地位更加脆弱。因此,历史上对于王莽的统治并未给予正式的承认和认可。
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此时王莽51岁,值公元6年,改元居摄元年。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首先是安众侯刘祟发难,居摄元年(公元6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
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
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诰》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次年,王莽派王邑平息了叛乱,王莽遂有称帝之心。
有在昭帝之时晆弘以及宣帝之时盖宽饶上奏禅位,更有哀帝之时听从方士儒生之言进行改元,但改元之后,西汉的衰运仍然没变。受灾异、禅让等观念影响的社会心理,为王莽进行代汉提供了条件。
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
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王莽算是皇帝,在给王莽的评价当中,乱臣贼子、伪君子这些是评价算是比较中肯的(就王莽的行动而言),但是关于他的改革举措,给予的评价却显得不合理。
我们都知道改革会触动过去统治阶层的利益。王莽在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缓和土地矛盾的改革措施。而这一些改革措施因为过于超前,而被后世误解,也正是过于超前,至今才会有很多人戏称王莽是一个“穿越”到古代的皇帝。
当时王莽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涵盖了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四大方向。其中王莽的土地改革,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就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土地改革的内容大同小异,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耕地多被地主阶层给垄断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了无地之人。王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强行将土地收归国有,实行土地公有制。
但是毕竟王莽到底不是现代人,将土地收归国有之后,却不知道如何重新分配土地,而是学习西周时期的井田制。这一分配方式搞得原先的地主阶级不满意,失去土地的农民阶级也不满意,最终王莽的土地公有制改革走向了失败。
币制改革算是王莽最失败的地方,当时的王莽采用了“宝货制”,所谓的“宝货制”共5物6名28品,5物指的是铜、贝、龟、银、金,6名是货币的6个总名:泉货、贝货、布货、龟宝、银货、黄金,28品是币值分28个等级。
在王莽看来“宝货制”的核心是用廉价的货币材料来取得与货币等值的铜币,减少金属资源的浪费。要知道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本身是与货币等价的,即便改朝换代将五铢钱熔化重铸还是跟原来等价的,而王莽的“宝货制”改朝换代之后就是一堆废物。
其实“宝货制”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跟现在社会用纸币、不等值的硬币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国家稳定、货币稳定,“宝货制”未尝不是一项先进个改革。但是王莽却在执行的时候,因为规定的币种过多,反而扰乱了经济秩序,导致了货币价格暴跌、引发了各个阶层的不满。
商业改革是王莽为数不多的“优政”,始建国二年,建兴帝王莽下令“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开赊贷”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政府贷款了,老百姓因丧葬或祭祀需要,可以向政府贷款,只需归还本金,不收利息。如果因从事农业、商业生产向政府贷款的,政府收取纯利润的十分之一做利息。
“张五均,设诸斡者”,所谓的“五均”的主要内容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
五均官的任务:一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二是管理市场的物价,如果物价过高,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有点像建设时期的计划经济调控,或者是西方社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
此外王莽还设六筦之令,将酒、盐、铁、铸钱权等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制。甚至还强制劳动,针对无业游民,制定惩罚措施,规定每人每年缴纳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政府强迫其服劳役,并在劳役期间供给饮食。
除了改制之外,王莽还异常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他亲手解剖了人体以促进医学进步,并发明了一种原始的游标卡尺,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早了1700多年。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王莽死后有没有谥号,后世承认王莽这个皇帝吗?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王莽死后头颅被历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收藏他有什么用? 王莽是后汉时期的一位文臣,最后夺得政权,所以王莽时候历代皇室收藏他的头颅为了警醒自己。
西安有多少皇帝的墓有72座。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_西安
君王的陵墓都是“背山面河”,为何刘秀的陵墓却“枕河蹬山”?因为刘秀认为自己身为皇帝,却没有做出什么对百姓有益处的事情,因此他不想把陵墓修建在一个所谓能福荫后人的风水吉地,他也不想大兴土木。除此之外,刘秀还是一个关心百姓,提倡节俭的皇帝,他想要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像汉文帝的墓一样简朴,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刘秀因为自小家中贫苦,所以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过他立下大志,在历经艰险以后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建立了东汉政权。而刘秀在称帝之后,立刻开始着手改革大业,想要让百姓休养生息,过上好日子。而在他的努力奋斗之下,很快,东汉王朝就开创了名叫“光武中兴”的大好局面。
野史上说,刘秀本来也是想在黄河南岸的北邙山上修建陵墓的,但是他担心总是跟他对着干的太子刘庄把他葬在黄河滩上,所以迟迟没有建造陵墓。直到刘秀病重,他犹豫之际告诉太子将他葬在黄河中。太子不免心中难过,决心最后听从父亲的遗嘱将他水葬。灵柩落入河中,不想河床显露并隆起,于是此处便成了刘秀的原陵所在地。
但据史书考证,刘秀很早就在北邙山和黄河之间建陵造墓了。但刘秀生性谦卑,他认为自己“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而陵寝也只需要排水畅通即可,连他的随葬品都只要瓦器就足够了。于是刘秀的陵墓被修建得简朴庄严,而且从无人盗墓。
汉朝平民死后是怎么安葬的? 汉武帝时期 只能是三次黄土加一卷铺盖了 连年征战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更别提陪葬品了
近日徐州 一个规模庞大的平民汉墓群近日在徐州市贾汪区汪庄乡人路村西部发现。当地考古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发掘,从200余座墓葬 *** 清理出上百件文物。该墓群分布在一个长310米、宽230米的山坡上。这些墓葬大多为竖穴石坑墓,形制较小。每座墓葬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深1至3米不等。墓葬成排分布且紧密相邻。出土文物多为质地较差的陶鼎、壶、盘、杯及铜镜、铁刀、钱币等。 6月10日下午,在考古现场凌家滩0620号探方内发现的一座墓葬已发掘完毕。该墓葬东西朝向,宽1.5米、长2米,初步推断为汉代墓葬。昨日上午,墓葬内已经清理出陪葬陶器5组。 当天下午,当0620号探方内的红土发掘到距地表2.85米深的时候,土壤颜色变为青色,考古队员们断定为棺木腐烂后所形成的“老板泥”。在继续向下发掘后,出现用于垫放棺材的两道木栏遗迹。昨天上午,在将整个墓葬轮廓清理出来的同时,考古队员们在紧挨着的棺木北边发现了5组陶器,其中有陶釜、陶盆、陶盏、陶罐等。虽然陶器已经被腐蚀,变得非常松软,但是外观上看来,保留的较为完好,连釜耳还清晰可见。现场工作人员用小竹签和小刷子清理陶器上的土壤,生怕稍一用力,就会弄坏器皿。下午,队员们对此墓葬进行拍照、绘图,记录留存数据。 本次发现的墓葬中没有发现尸骨,考古队员们认为是因为棺木被侵蚀以后,土壤填进墓穴,尸骨已经腐烂,和土壤融为一体了。现场清理出的墓葬底部2根宽大的木条也已经腐烂,是古人下葬时在棺材下面垫放的,用于将棺材与地面悬空,据说这样能够防潮。墓葬内这些简单的陪葬物则表明墓主人并非贵胄,是不太富裕的普通平民。由于汉代流行陪葬,普通民众的陪葬物多为生活用具,现在出土的5组陶器就是当时普通民众起居中最常用的生活器具。 由于0620号探方墓葬区已经挖到了马兰黄土层,所以在发掘完这座墓葬后,该位置将不再向下深挖,发掘将转向墓葬外探方内的其他区域. 天津消息:天津考古工作者新近在蓟县发现大面积的古墓群遗址,考古人员正在对面积达4万余平米的地域进行考古勘探。据了解,这是天津发现的最大的古墓群。 墓葬群是在蓟县一住宅小区的施工中发现的。目前,经过考古勘探已经发现49座古墓葬,灰坑7个,古窑址1个。墓葬中以汉墓居多,亦有少量的明清墓。其中,在汉墓中发现的 部分彩陶器以及青铜器在以往的汉墓发掘中在当地是很少见的。 其中包括带有甬道、耳室的等级相对较高的中型墓葬,同时部分地区墓葬分布比较密集,在考古工作区南侧仅长500米、宽米的范围内,就发现古墓葬38处。 据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梅鹏云介绍,发掘的明清墓均为平民墓,骨架保存尚好,性别可辨,一般为夫妻同穴合葬,随葬品主要为头饰、耳饰、铜钱、陶罐等。 而已发掘的汉墓以单室土坑竖穴幕为主,砖墓次之,并发现1处积石墓。汉墓形制比较单纯,规模大小相近,应是汉代的平民墓。 发掘的随葬品均处于尸骨北侧头箱的位置处,一般以陶器为主,瓮、壶、缸、盒组合比较普遍,同时还有漆器和少量的青铜器。在尸骨胸部靠近腰的位置一般出有数量不等的五铢钱。 考古专家介绍,这批汉墓的分布非常有特点,朝向一般是南北向,每两个或三个一组分布,每三个一组这种埋葬形式在天津汉代考古中、非常少见;且每组间具有一定的并列关系。这种丧葬方式对于研究墓主之间的亲缘关系及汉代丧葬习俗的演变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据介绍,考古勘探工作正在进行,目前仍有一部分古墓尚待挖掘整理。“王莽九庙”遗址的建筑特点是什么样的?据考古发现,除殷墟、二里头、周原有可能为宗庙的遗址外,较为明确的遗址,应为西安汉长安故城南郊的“王莽九庙”遗址。
“王莽九庙”遗址的宗庙建筑有11组,每组均为正方形地盘,四周有墙垣覆瓦,四面墙正中辟门,院内四隅有附属配房,院正中为一夯土台,主体建筑仍采用高台与木结构结合的形式。每组边长自260米至314米不等,其规模相当大。
这种有纵横两个轴、四面完全对称的布局方法,大约是西汉末年祠庙的通例。并且可以见于明堂、辟雍、陵墓、早期佛寺和某些祭坛的平面形式等。
汉光武帝死后陵墓为何极其简单?秦始皇陵为例,修建历时39年,背枕骊山面临渭河,还有两层夯土城垣保护着陵墓,占地面积超过75000亩。
然而却有一位堪称完美的杰出皇帝,其陵墓占地面积仅有25亩,不到秦陵的3000分之一,他就是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刘秀下令兴建陵墓,亲自指定陵址为北邙山至黄河之间。此外,他向负责营建工作的窦融列举了汉文帝霸陵的例子,要求自己的陵墓面积不得2顷,更不要填土为陵、积水为池,只要保证陵墓能顺利排水就好。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新朝末年,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亦称建武盛世。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农历十二月甲子夜(公元前5年阳历1月15日)生光武于县舍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他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当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元始三年(3年),刘钦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依,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其兄刘?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新朝天凤年间(14年?19年),刘秀到长安,学习《尚书》,略通大义。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汉成帝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了朝政大权;又专宠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连立汉平帝、孺子婴两幼主,其地位历经“安汉公”、“摄皇帝”,表面上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不同,刘?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刘秀经过了深思熟虑,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地皇三年(22年)十一月,刘秀从宛城来到舂陵,会同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因为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今湖北枣阳)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后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的主力进行了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a水、育阳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并击杀了新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对此,刘?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刘?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同年五月,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今河南禹县),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撤回昆阳。昆阳汉军仅九千人,众恐不敌,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此时王莽军已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坚守危城。此时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六月一日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寻率及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硭?┱牵?趺Ь?蛴嗳松嫠?谎退溃?硭涣鳌?/p>
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长兄大司马刘?被更始帝所杀。哥哥无故被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但是刘秀能强忍悲伤,益发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正是彰显出了刘秀的韬光养晦、隐忍负重。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对大哥刘?部将不私下接触,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本因刘?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但是,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是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再说,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更始政权的命运。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当初刘玄杀刘?,就是朱鲔和李轶的强烈提议,朱鲔他们不让刘秀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刘玄很为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他去,刘秀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给刘秀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冯异劝刘秀,一定要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
更始元年(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路上,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言刘玄必败,天下之乱方起,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邓禹的话,正合刘秀的心意。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m,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刘秀高兴的指着耿?m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谢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不久,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击杀,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m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自建武元年(25年)至建武六年(31年)初,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刘秀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
建武五年(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长安,告隗嚣将派建威大将军耿?m等七将军从陇西攻蜀。隗嚣反对,并派大将王元率兵据陇坻(今陕西陇县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汉军进攻。四月,汉军沿渭北平原翻陇山仰攻陇坻,结果大败。王元跟踪追击,幸马武率精骑断后,使汉军得以撤回。刘秀留耿?m守漆县(今陕西彬县),冯异守?找兀ń裆挛餮?囟?保??雷袷匾氏兀ń裆挛髀は啬希??淼魑夂河陕逖粑鹘??诔ぐ布?岜?ΑZ笙?耸づ尚醒补?找兀?踉?「蜗兀??换靼堋J备罹莺游鞯鸟既谝压楦搅跣悖??ソ鸪牵ń窀仕嗬贾菔形鞅保??髌浦?笙?那甲搴狼亢畏獾炔浚?笙?贡呈艿小Z笙?蠼?碓?苍谮笙?春菏惫楦接诤骸9馕涞鄹?渚?镂迩В?薪第笙?渴艉颓甲搴莱ぃ?幽诓糠只?呓廒笙?Z笙?鲜榱跣惚硎厩咨疲?笸家源俗魑?罕??疲?此臁<磁墒瓜蚬?锸龀瞥肌?/p>
建武六年(31年)春,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出兵援陇。秋,隗亲率步骑三万进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进至阴架(今甘肃泾川东)。另派部队进攻肝县,企图夺取关中,冯异、祭遵分别击败。次年春,来歙率军二千,秘密从番须、回中,袭占略阳,威胁嚣所据冀县。隗嚣集中精锐反攻略阳数月未克。闰四月,刘秀利用隗嚣顿兵坚城、士卒疲惫之机,进兵高平第一城,窦融也率河西步骑数万前来会师。汉军分路挺进陇山,招降瓦亭守将牛邯等隗嚣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军队十余万皆降,略阳围解。隗嚣率残部逃奔西城。汉军占领天水郡。适值农民军余部复起,京师骚动,刘秀赶回洛阳。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时,隗嚣部将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军五千人赶到,从高地反击,汉军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嚣入冀。时汉军补给困难,粮食已尽,各部被迫出陇西。隗嚣收拾残部,一时又夺占陇西数郡。九年正月,隗嚣死。部众拥立其少子隗纯为王。
建武七年(32年)八月,耿?m、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来歙、盖延攻破落门,王元只身逃奔公孙述,隗纯等投降。此战,历时4年,陇西始平定。
平陇战后,刘秀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益州的公孙述展开攻势。
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大司马吴汉率荆州兵六万,马五千匹,于荆门与岑彭会合,沿长江西上入蜀;来歙、盖延率诸军自陇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线岑彭军溯江西上,攻克荆门,俘程讯,斩任满,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峡,长驱直入江关。沿途郡县降附,大军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来歙军大败王元、环安军,攻破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河池,挺进蜀中。公孙述派人刺杀来歙,刘秀乃派将军刘尚继续率军南下。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围困,自率主力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公孙述令其将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率军拒守广汉(郡治樟潼,今属四川)、资中(今四川资阳),另派侯丹率二万人拒守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横石滩)。岑彭留臧宫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军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袭破黄石,倍道兼程二千余里,迂回岷江中游,占领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进击广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东北岸)。公孙述派人刺杀岑彭。刘秀命吴汉率兵三万赶到前线,接替岑彭指挥。
建武十二年(36年)一月,吴汉败蜀军于鱼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进围武阳,歼灭蜀援军五千余人。西上再破广都,逼近成都。吴汉求胜心切,率二万步骑进攻成都,兵败。吴汉随即改变战术,乘夜秘撤到锦江南岸与副将刘尚合兵,并力对敌,转败为胜。此后,吴汉根据刘秀敌疲再攻的战术,与蜀军战于成都、广都之间,歼灭公孙述大量有生力量,兵临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宫攻克繁(今四川彭县西北)、郫(今四川郫县)与吴汉会师,合围成都。公孙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挥,准备决战。延岑在市桥(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败吴汉。吴汉隐蔽精锐,示弱诱敌。公孙述贸然出击,蜀军大败,公孙述重伤死。延岑见大势已去,率成都守军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说实话,这座北邙山真是处风水宝地,古语有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在中原建都的帝王们几乎都是第一时间考虑将北邙山作为安息之地,在洛阳执政的刘秀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机会。
王莽(62)收藏(4)
01汉高帝刘邦 02汉惠帝刘盈 03汉前少帝刘恭 04汉后少帝刘弘 05汉文帝刘恒 06汉景帝刘启 07汉武帝刘彻 08汉昭帝刘弗陵 09汉昌邑哀王刘贺 10汉宣帝刘询 11汉元帝刘奭 12汉成帝刘骜 13汉哀帝刘欣 14汉平帝刘衎 15汉孺子刘婴 王莽 汉更始帝刘玄 01汉光武帝刘秀 02汉明帝刘庄 03汉章帝刘炟 04汉和帝刘肇 05汉殇帝刘隆 06汉安帝刘祐 07汉北乡侯刘懿 08汉顺帝刘保 09汉冲帝刘炳 10汉质帝刘缵 11汉桓帝刘志 12汉灵帝刘宏 13汉东海怀王刘辩 14汉献帝刘协
朝代:西汉
姓名:刘玄
庙号:没有庙号
谥号:淮阳武顺王
年号:更始(公元23年二月—公元25年九月)
民族:汉
祖籍: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出生时间:不详
出生地: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
卒年:公元25年
逝世地:长安
在位:3年
享年:不详
陵寝:霸陵(今陕西长安县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1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龁是谁?王龁的死因是什么?
下一篇: 王翦和李牧的实力谁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