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能考上秀才都是凤毛麟角,那么秀才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众妙之门 2023-06-14 12:54:27

古代能考上秀才都是凤毛麟角,那么秀才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秀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由于古代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知识的教育,我们可以用现在的文科类大学生和学者来进行比较。

我们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官本位文化的民族,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以来,大家都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作为统治阶级恶,希望选拨人才进入政府,所以中国就有了伟大的发明——科举制。科举制是在不公平的年代相对比较公平的一种制度设计。因为科举制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能够让全国的人才通过科举考试而脱颖而出。

好以明清时代的科举制作为例子,玩的国家简要介绍下科举制。

一个人要想考上进士甚至是状元,那要是具备闯七关斩七将的本领。

第一关:你得考上县学。这是基层政府在县域范围内兴办的官办学校。考上了就叫生员,具备了在往上一级考试的资格。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高考之前的会考。考不上的叫做童生。童生不是按照年龄来的,你要是80岁还考不上生员,你就还是童生。那是悲惨的不得了的事情。

第二关:府试。取得了生员的资格后,还要参加地级市的府试。

第三关:院试。通过地级市的考试之后,可以去省城参加院试。院试合格,就叫做秀才。这代表着你已经进入了上流社会,照以前的说法,就是农村户口转成国家户口了。秀才成为官员的预备队了。你见了县官不要磕头了,官府也不能随随便便把你抓起来痛扁一顿了。一般的人见了你,要叫老爷了。这个就是在全省范围内选拔的人才。

第四关:秀才的年度考核。不是说你考上秀才就能参加上一级的考试了,还要考试靠成绩说话,秀才考试分成六等,只有一等和二等的才可以参加上一级考试。

第五关:乡试。这是三年一次在省城或直辖市举办。考上了叫举人。举人就是有了做官的资格了,即使再往上的考试考不上,也可以做官了。所以范进才高兴的发疯。

第六关:会试。这也是三年一次,考上的叫贡士。

第七关:殿试。由皇帝亲自考试,考上的叫进士。

从这个金字塔的结构来看,秀才已经是金字塔的中层结构了。考虑到每年的进士录取人数很少,一个省的秀才也不是很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能考上秀才的人,在古代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属于很牛的才子了。那么在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下,我认为只有博士或者是比较优秀的硕士,才能和古代的秀才的相提并论。以好玩的国学不学无术的水平,估计我现在还是个童生。

古代秀才和举人地位怎样,有没有985高?

举人属于科举体系中的称呼。
从社会地位的维度看,还是以学历等比现在比较合适。
过去看范进中举,总觉得好像过去的科举出来的不咋的,按人数比例算。其实从秀才开始就挺厉害的了。

秀才
古代:嘉庆年大约每3年两次院试,每次录取2万,大约每县14/5个。
对比现在:985现在每年招17/8万。秀才大约相当于名次靠前点的985了。
  
举人
古代:每3年乡试每省100-200人,大约20省,每三年就3/4000人,一年平均1000多点。
对比现在:目前清华北大每年招生7000多。
  
进士
每3年会试全国录取200多人。每年不到100个。
对比现在:按目前人口比例就基本上是各省前十。

古代秀才的地位与待遇究竟有多高?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以来,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无数读书人为了鲤鱼跃龙门,成为天子门生,挤破了脑袋。但是进士录取的人数就那么多,像明清两朝,每次录取人数也不过是在两三百人之间。

那些考不上的人怎么办呢?只能继续以举人的身份,三年后再战科场。比举人身份低一级的秀才就更苦了,想参加会试,你得先考中举人。其实,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了半辈子,五十多岁了,依然是一个白丁。若非提学周进看他可怜,心动恻隐之心,他连秀才也不没指望。

然而并不是说考上秀才就高枕无忧了,古代秀才的待遇与地位跟举人与进士相比,差的老鼻子远了。以科举考试完备的明清两朝为例,秀才可以免除徭役,不用给官府当免费劳力;在北方地区,可以免除几亩地的官租,就连房子的高度也可以比普通家人多出三寸。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旦有了秀才功名,可以见官不拜;秀才犯了事,不能用刑,必须将其功名革除才可以。穿戴方面,秀才可以穿上穿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蹬长靴。明朝的秀才甚至可以佩剑,出门随便游学而不受限制,如果是老百姓,出远门必须要有官府开的路引。

物质福利方面,明代的秀才每月甚至还可以从官府领到1两白银以及一天一升米,偶尔还有鱼肉油盐。所以,秀才即便什么活都不做也饿不死自己,不过这样坐吃山空会很穷,所以又有穷秀才之称。

穷秀才能穷到什么程度呢?如果科举不顺,秀才们只能另谋出路,一般从事塾师、充幕僚、行医、当讼师、看风水、下海经商等。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年轻时就考中了秀才,不料这竟成了他科举的巅峰。以后几十年一直困顿科场,累试不第,不得已去给官宦人家的子弟当塾师,这塾师生涯一直做到70岁。

所以,在过去只是一个秀才身份,对于读书人来说实在是高不成、低不就,不像举人可以做官。如想再进一步,就必须继续往上考。据明朝笔记小说《云间杂识》载:有个叫吴平坡的秀才,平生有三大愿:一愿芜湖抽分,二愿买杨千户房屋,三愿买某娼为妾。弘治十八年,他果然考中进士,三愿也顺利实现。

此秀才三愿,看似低俗。但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代,无疑是非常现实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9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