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茶圣陆羽的人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要说人生悲惨,没有人比茶圣陆羽的出生更糟糕了。陆羽被尊称为“茶圣”,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专著“茶经”,成为盛唐著名隐士,连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谈人生,那是后来的事情了。陆羽本是个无名无姓的弃儿,成为陆羽,也是他成年后给自己取的名字。或许女娲造人时打了盹,陆羽出生时容貌丑陋,长相相当随便,父母便狠心地抛弃了他,此时他才三岁。
人一生遵循什么样的轨迹,一半是天意,一半是努力。按照陆羽的命运逻辑,他被弃山中,要么为虎狼所食,要么饿死冻死。但命运并未完全苛待他,他先是被寺庙住持捡到,又被另外一个寺庙的积公禅师收养。
陆羽在禅院长大,青灯黄卷钟声梵音并未消除陆羽对尘世的眷恋,他不想在禅院中苦修,伴随着青灯古佛度此余生。12岁时,他逃出禅院,追求新生活。陆羽形貌丑陋,说话口吃,(话说古代大才子有不少是口吃的。韩非子口吃,杨雄口吃,就连风度翩翩的司马相说话也不利索)生活无依,他又能到哪里去?陆羽竟然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他找到一个戏班学演戏。他形象丑陋,扮演小丑不需要化妆;虽然口吃,但他幽默机智,也能舌绽莲花,很快成为知名的丑角。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陆羽的故事告诉我们,纵然命运不公长相潦草,但世界之大总有容人之处,因为野百合也有春天。
名字对一个人很重要,很可能隐藏着命运的信息,因为名字包含着人对未来的期许。无名无姓的陆羽,长大后给自己起了个名字,他读《易经》给自己占了一卦,得到“渐”卦,“渐”卦的卦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说鸿雁降落在地上,两羽翩翩,可以作为仪式上仪礼,象征遇到贵人,四方坦荡。这是一个吉卦。本来无名无姓的他就给自己一个陆姓,名字叫羽,象征着自己云游四方皆坦途的美好未来。
在今天看来,陆羽的名字与他一生的事业联系紧密,茶生于陆地之上,四方皆有茶,茶就是他的羽毛,品茶就是他的生命。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贵人,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不努力遇不到贵人,即使遇到也将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陆羽的人生起始阶段,相继遇到了竟陵太守李齐物,这是在演戏的时候遇到的。李齐物将他送到隐士邹夫子处学习。陆羽又遇到了礼部郎中崔国辅,贬官的崔国辅对陆羽大加赞赏,常常带着他游山玩水,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将小品演员陆羽的人生境界拔高了很多层次。
人生是要讲风水的,但是最重要的风水是自己。命运对你浮皮潦草,你不可以潦草。要转变命运,就要找到生命的摆渡人,而摆渡人正是自己。陆羽不再是表面欢畅内心慌张的小丑了,他找到了自己的路,与茶结缘以茶为生。他云游四方,山水是他的知音,茶是他的恋人,把茶的事做到了极致,最终成为茶圣。他改变了命运的风水,成为命运的摆渡人。
陆羽先是隐居在丹阳,后来又到了浙江苕溪隐居于灵秀山水之间,前后经历二十六年。他抛却红尘不问世事,专心撰《茶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陆羽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让自己成为和孔夫子、关武帝齐名的“茶圣”,他的作品也被尊称为经。这就是一个孤儿的奋斗史,是一个小丑的逆袭,是一个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典范。
陆羽生于山林,成就于山林,身上带有深刻的中国隐士文化的烙印。和陶渊明一样,他经常在田野中吟诗徘徊,有不称意时,不是散舟弄发,就是痛哭而归,有“楚狂人”接舆之称。陆羽写诗说,“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表明了自己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倾心山水研究茶艺的志向。唐肃宗时,他曾被任为太子文学,后改任太常寺太祝,他均辞官不就,反倒是在五湖烟海之间,与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等人,成为莫逆之交,把隐逸的日子活成诗。
古代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除了儒家经学之外,其他都是小道都是杂学。但陆羽的《茶经》却将学术与茶树融于一体,融入儒道佛,融入社会主流,成为生活艺术,从而创造了茶文化,进而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哲学。
茶不就是人一生的写照吗?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人何尝不是如此,唯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挫折是人最好的大学,是上天送给坚强的人最好的礼物。
对陆羽来说,丑不是错,口吃也不是错,但自暴自弃就错了;人生道路千万条,但只有一条是最好的路,就是适合自己并值得一生为之奋斗的路。
人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够了,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开挂的人生。
唐代以前,“茶”字还没有出现。《诗经》中,称茶为“荼”,《尔雅》中称茶为“槚”,《晏子春秋》中称茶为“茗”,《凡将篇》中称茶为“荈”。
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之后,茶字得以统一和流传。
《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叶著作,迄今,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在《茶经》中陆羽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后世茶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陆羽也被后人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如此不凡的人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呢?陆羽曾应好朋友诗僧皎然约请,为浙西诗会作了一份自传,在自传中说明了自己的身世经历,陆羽的一生,就像那起浮回旋的茶叶,虽然一路冲荡,却终得芳香。
陆羽在三岁时,被遗弃。在自传中,他用一句“不知何许人”交代了自己的身世。他自嘲自己貌丑如王粲、张载,口吃如司马相如和扬雄。但缺憾之下,又庆幸自己多才机智。
1、智积禅师
陆羽是被龙盖寺的智积师父捡回养大,在二人的师徒情分之外似乎还有一份父子情谊。唐朝寺院里的高僧修行,常常有饮茶的习惯,智积师父也不例外,陆羽从小就学习为师父煎茶。
智积师父希望自己的徒弟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然而陆羽却不爱研究佛理,反而很喜欢儒家孔子的学问。师父为了矫正徒弟,伤透脑筋,不惜重罚陆羽。
十三岁那年,或许是对不理解的愤懑和对挣脱束缚的执着,陆羽“离家出走”了。
2、竟陵太守李齐物
李齐物原为河南府尹,那时被贬官至此做竟陵的太守。在一次活动中,陆羽与李齐物结识,李太守非常欣赏陆羽的才学和抱负。赠书于他,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陆羽在那里学习了五年,19岁学成下山。
3、竟陵司马崔国辅
崔国辅原为礼部郎中,因受株连被贬此地。他爱好诗文,而陆羽当时已是少有诗名,崔国辅与陆羽结为好友。崔老喜爱这个青年,将自己珍爱的白驴、乌犎牛、文槐书套送给他。相交三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
在陆羽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儒释道交融的时代,或许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陆羽也曾想在年轻时博取功名。但处于动荡的年代,自己凄苦的身世及无法一展抱负的郁闷,让他常常在山林间做出发狂的举动,有时也会嚎啕大哭。他的这种充满着孤独、凄苦、彷徨的复杂情绪,常人很难理解。
或许看淡了功名利禄,陆羽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他决定为一生嗜爱的茶做出些成就。那时很多人南渡长江避难,此时陆羽也随之渡江,开始跋山涉水、亲身考察茶事。常常粗麻草履,独行于山野或农家,品茶鉴水。5年的考察,陆羽走遍了32州,收集了很多资料,后辗转到浙江湖州定居。
4、诗僧皎然
皎然,俗姓谢,是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皎然比陆羽大29岁,二人志趣相投,结为忘年之交。他是陆羽的长辈、老师,也是陆羽后半生40年多年的生死之交。他们的交情一直笃深、情谊始终不渝。
公元760年,陆羽结庐于苕溪之滨。开始了他“闭门著书”,以及“细写《茶经》煮香雪,为留清香驻人间”的隐居生活。
在他隐居期间,一方面继续游历名山大川、访泉问茶、广泛搜集资料;一方面同名僧高士保持交往,寻求知音,共研茶道,其中颜真卿和皎然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参考。
陆羽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煮茶技艺在湖州仕宦僧俗各界赢得了声望,他用毕生精力,撰写完成的世界第一部茶叶研究专著《茶经》,前后经历了近三十年时间。
陆羽在茶学上的功绩,名扬全球。被后人称为“茶圣”。
陆羽之于后世,更多的是以茶闻名,人们说起陆羽,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茶经、茶圣,但陆羽亦工于诗,可惜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在陆羽的一生当中,有两个人的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一位是他的生死之交,皎然上人;另一位是赋予了他生命特殊意义的智积禅师。
一生的漂泊,一生的情结,在听到养育自己的师父离逝的消息,陆羽写了一首《六羡歌》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圣一生,命运给了他一个最不明亮的开始,而他创造出了留香千古的传说。生活中苦涩甘甜,沉静、清苦,正如这茶的原味,亦是生命的滋味。
附:
《陆羽自传》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噪,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燕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嗔。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羽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惸露,育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校孔氏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予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抚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芟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焉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云:“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
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邑吏召予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因与之游处,凡三年。赠白驴、乌犎牛一头,文槐书函一枚。云:“白驴、乌犎,襄阳太守李憕见遗;文槐书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
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
茶圣陆羽的故事概括
相传陆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陆羽正在扬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见了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
小吏取水回来时候不小心将打满的江水洒了一半,为了掩人耳目,小吏舀了一些岸边的江水。小吏将水递给陆羽,陆羽尝了一口,连连摇头,称此水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李季卿再一次派遣小吏前往扬子江中心取水,回来后,陆羽尝了一口,认为第二次取的水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取水小吏十分佩服陆羽,便告诉了陆羽为何两次取水的味道不同,随后陆羽品茶鉴水的高超技艺很快就被传开了。
很多书籍都有记载陆羽的身世。有一说法是,陆羽被智积大师抚养成才,陆羽虽然生活在龙盖寺,但是他对佛家经典没有太高的兴趣。陆羽想要下山学习,智积大师并不支持陆羽这一想法。智积大师为了考验陆羽,便让他学习怎么才能煮出一杯有味道的茶。陆羽在学习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了一位老妪,她教会了陆羽泡茶的方法和技巧,并以茶为例。教给了陆羽很多为人处世的经验。不久之后,陆羽掌握了冲茶的精髓,便给智积大师泡了一杯茶。智积大师喝完后,便答应陆羽下山学习。
陆羽传里面讲了什么故事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对陆羽有了基本介绍,文中提及陆羽喜欢喝茶,曾写三篇关于茶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喝茶泡茶的方法,泡茶所用的器具都逐一研究说明,陆羽可以称得上是茶文化的佼佼者。
陆羽是一位其貌不扬的人,但是后人都被他的才华所折服。陆羽曾写过一本自传,书中开篇写到:陆羽,不知何许人也?自嘲式的悲凉迎面而来。在《新唐书》和《唐才子传》中,写到了陆羽的悲惨身世。陆羽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父母抛弃在了竟陵西郊的一个石桥下。随后,智积禅师路过时听见桥下有大雁在哀鸣。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大雁用翅膀围护着一个小婴儿,小婴儿被冻得全身发紫,智积将男婴抱回了寺中收养。积公是一位得道高僧,他让儒士李公收养这名男婴,随后改名为李季疵。季疵长到七八岁时,李公夫妇打算回老家湖州。季疵便回到龙盖寺呆在积公身边,积公为季疵卜了一卦,积公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为季疵改名为陆羽。积公对喝茶有很深的见解,陆羽自幼深受熏陶,在品茶方面有很高的天分。陆羽十二岁时,离开了龙盖寺,为了生计陆羽先后做过丑角演员和编剧。
但是,关于陆羽身世存在争议一说。有说陆羽是一个弃儿,在陆羽所著的《茶经七之事》中,陆羽提到了家庭关系,他的远祖为陆纳,曾担任湖州太守一职。
后来,陆羽花费了26年时间,著成《茶经》一书。陆羽晚年时候,享有很高名气,但是轻薄功名富贵。随后,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专注于茶文化的研究,于公元804年去世,享年72岁。
茶圣陆羽是谁及其资料
陆羽,字鸿渐,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和诗人。因为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贡献,被世人美誉为“茶圣”。陆羽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享年七十二岁。他所著作的《茶经》为中国的茶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而卓越的贡献。
说起陆羽,不得不提的就是《茶经》一书了。陆羽在此书中,提到了很多新鲜的观点,让人们在饮茶中亲临其境般的体会喝茶的博大精深。《茶经》不过七千余字,但是却花费了陆羽26年的光阴。陆羽为了所提观点的准确性,他将自己转化为一个茶农,关于茶的多种方面力求面面俱到。陆羽在书中提出,茶有香味,世人在品尝茶叶之前,需要品茶香。所谓“嚼味嗅香”,才是喝茶的正确方式。想要喝到好茶,需要大费一番功夫。茶有自身的生长习性,也有采摘时节,更有喝茶时令。做法一旦有误差,不但不会喝到茶叶的真正味道,可能还会喝出病来。这些观点都是陆羽第一次提出,世人拜读《茶经》后,收获颇丰。
后人说,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陆羽一生为茶学而努力,因为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过程很累,很枯燥,天生乐观的陆羽,依然将这些困难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历练。读《茶经》知道陆羽的毕生所成,更从中体会出陆羽是一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人。
而他所著的《茶经》一书,丰富了世人对茶的认知,开启了茶业新时代。
陆羽(公元733~约804),字鸿渐,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唐代茶学家。他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后人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王献之的父亲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苏轼的父亲是北宋杰出文学家苏洵,提起这些名人,人们必会说:“他们都是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可是陆羽却是一个被遗弃在乱草堆里的人。公元733年,一个寒冷的清晨,龙盖寺的智积禅师正走在西郊的石桥上,忽闻桥下群雁鸣叫。原来是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着一个冻得发紫的弃婴。智积感慨自己与这个孩子有缘,于是为孩子占卦取名,以《易》占得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以鸿渐为字。
写完《茶经》以后,陆羽又重新周游各地,这次,他的目的不是考察茶叶,而是推广茶艺。
每到一处,都开展关于茶的各种活动。自陆羽推广茶以后,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可见他推广茶艺的影响。同时,陆羽不仅影响了国内,对国外还产生了影响,茶和茶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同时,茶艺还传到了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