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临死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说历史 2023-06-06 18:07:01

曹操临死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一直来都会小心翼翼,根本就没有给曹操留下任何的把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去解决对方吧,因此就仅仅只是选择除掉了杨修。

曹操选择杀掉杨修,是因为杨修喜欢耍小聪明,因此惹怒了曹操,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个根本的原因。首先杨修就来自于一个大家族,父亲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臣,曹操在迎奉汉献帝之后,杨彪就出现了一些不满的态度,曹操在被激怒之后,自然就会罢免杨彪的官职,同时还诬陷对方勾结。

在众多人的求情之下,曹操才决定放对方一马,可是后来一段时间看着曹操一直篡夺大权,杨彪始终都会选择闭门不出,然后和曹操划清界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曹操,只不过是随意找了一个理由处死杨修,这好像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希望可以警告杨修家族。

曹操在选择继承人时,杨修就一直站在曹操的边上,其实在那个时候曹操真的能够占上风,但是曹丕会有陈群,有司马懿等人的帮助。因此在进入到后期时,曹丕很明显就超过了对方,然后成为了皇帝,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自然就需要削弱曹植。

曹植的谋士就是杨修,因为特别注重于名字,这必然就会成为继位之后的威胁,因此就决定拿杨修开刀,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杨修的风格,还有性格,真的就是害了自己。杨修如果能够懂得低调,就不至于会有这样的结果,司马懿在那个时候就会一直懂得明哲保身,始终都会选择保全自我,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些原因,才能够有效的避免自己被杀。相信在看到这里时,人们也会知道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在这背后本身就会有着不一样的一些设定,这一点也希望大家一定要了解。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曹操临死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曹操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反而却杀了杨修呢?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不过,到了三国中后期,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最终,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得了曹魏,建立的西晋。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司马懿这个人,曹操生前就叮嘱曹丕要小心。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


首先,对于杨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物,为什么曹操要杀了杨修,却放过了有远大志向的司马懿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曹操杀杨修来说,由于受《后汉书》、《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人一直以为,杨修死于小聪明,并且言之凿凿地举出多个证据。不过,从根本原因上来说,杨修之死,很可能是因为立场和曹操的对立。杨修的父亲杨彪为尚书令的时候,就对曹操有所看法,更不用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加有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在这一点上,荀彧也是因为和曹操有不同意见,最终也被逼自尽。


其次,对于杨修来说,在曹操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站在了曹植这一边。经过杨修等人的帮助,曹植一开始确实处在了上风。不过,对于曹丕来说,也有司马懿、陈群等谋士的支持。在这一之后的争斗中,曹丕反超了曹植,最终被魏王曹操确定为继承人。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之间激烈争斗,确立曹丕继承人的地位,曹操自然需要对曹植的势力进行削弱。由此,对于曹植的谋士杨修来说,因为太过聪明的缘故,很可能会成为曹丕之后的重要威胁。到了公元219年,曹操在临死之前找了个理由杀了杨修。


那么,曹操为什么放过了司马懿呢?对于曹操来说,生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对于喜欢猜疑的曹操,这样的司马懿让自己心里很忌讳。因此,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相对于杨修,司马懿无疑站到了立场,也即是在辅佐曹丕这位曹氏家族的继承人。在此基础上,曹丕自然对司马懿非常维护和信任。对于曹操来说,临死之前主要关注的是让曹丕顺利即位,并且最终称帝。在这一点上,司马懿的存在显然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曹操之所以没有杀司马懿,也是因为司马懿在当时小心翼翼,没有什么问题让曹操抓住。而对于当时的杨修,则是因为行事上的自大,所以让曹操随便都能按一个罪名。并且,在年龄上,司马懿的年龄要比曹丕大8岁左右。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很可能是觉得司马懿的年龄要明显大于曹丕,也即曹丕只要在位,即便司马懿有异心,都会被曹丕所压制。但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曹丕在位不过数年就去世了。至于曹丕的儿子曹叡,同样在司马懿生前就去世了。由此,曹操放过的司马懿,其势力不断强大,最终其孙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

司马懿和杨修都很聪明,为什么曹操杀了杨修却留下司马懿?

不知为何说司马懿没有杨修聪明,历史上很多地方都验证了司马懿的大智若愚,杨修的聪明不可否认,但与司马懿相比,从二人结果看,未必胜于司马懿。至于杨修为何被杀,主要由于其父杨彪的政治立场和他本人的站错队。


众所周知,三国有位狂仕叫祢衡,在其眼中司马朗、陈群为屠猪卖酒之辈,荀彧为吊丧之徒,而杨修和孔融才是真正的人才。虽然此一面之词,但也能看出杨修还是名气不小。

杨修的背景也很强大,父亲杨彪做到太尉一职,其母亲的祖父袁安做到司徒一职,杨家本就四世太尉,袁家也是四世三公,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国部级官二代。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曹植传》
杨修于曹操丞相府做主簿时,比较受曹操赏识,“总知外内”的重任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可以说曹操还是相当信任他。“事皆称意”也说明了杨修确实有才识,将工作完成的不错。

但“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看似光鲜抢手,但也为他的遭遇埋下了伏笔。作为丞相府的近臣,如果与曹操的公子们走的太近,未免会很危险,因为这不仅违反规矩,而且曹操是一位生性多疑的人。


而在这种背景下,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一边,曹操确实欣赏曹植的诗词文采,但曹丕的政治军事能力是曹植没法比的,这一点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曹操不杀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是曹丕的人,站队很关键。并且回看站队的阵容,曹植这边是丁仪、丁廙,而曹丕这边是吴质、陈群,一边是诗词歌赋,一边权谋诡计。这等较量也就无需司马懿再多做什么,韬光养晦比什么都好。对于双方的谋士集团,曹操也不会睁只眼闭只眼,哪边的人才可以安邦定国,就倾向于哪边的人继承大统。“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三国志》

建安二十四年,从汉中战场撤回的曹操,以杨修颇有才策,又是袁术外孙为由,杀了杨修。这等借口颇为牵强,曹操任用的有才策的人数不胜数,不差杨修这一个,袁氏这时候都已经灭多少年了,祖坟都让你曹操刨了,还会东山再起?而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已经于建安二十二年立了曹丕为世子了,曹操自己也已年迈,不得不为曹丕扫平道路了,杨修的才策最可能威胁到的是曹丕的统治基础。

“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后汉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