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匈奴人种地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曹操活着的时候,匈奴根本就不敢乍刺。不管是曹操在赤壁被火烧,还是汉中被射掉牙,在匈奴眼里,曹操都是大汉丞相、神一样的存在,曹操深入匈奴腹地去打仗,匈奴各单于、名王不但供给肉食粮草,还要跪在路边“欢送”,这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这当然是被曹操打怕了,以至于曹操的精锐部队中,除了虎豹骑,还有“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这所谓的“三郡乌丸”的三郡,一般是指辽西郡、上谷郡、右北平郡,而乌丸(也作乌桓)是东胡的一支,原本都是归匈奴管的。
那么曹操是靠什么能让原本极其凶悍而且桀骜不驯的匈奴(匈奴分化成了好多分支,为了方便起见,咱们统称其为匈奴,不管他是乌丸还是鲜卑)变得俯首帖耳的呢?首先自然是痛打一顿,打得匈奴男女老少白天听到曹操的名字,晚上都得做噩梦,曹操曾经一战阵斩其蹋顿单于和一大群名王,光俘虏就抓了二十多万,如果曹操再这么干几回,别说漠南漠北无王庭,可能连一个匈奴人都看不见了。蔡文姬能够嫁到匈奴再回来改嫁曹操部下屯田都尉董祀,有一半是出于曹操的威慑力(曹操也花了点小钱给蔡文姬的前夫做补偿)。
如果大家以为曹操征服匈奴完全是依靠武力,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那就错了。如果只知道使用武力,那么曹操也不配称为三国枭雄或奸雄了——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三国英雄。曹操在征服匈奴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很知道软硬兼施的,一根筋的匈奴,在《孟德新书》的作者、军事家政治家曹操面的政治权谋手段之下,简直就像被玩弄股掌之上的婴儿,曹操用三招就摆平了他们。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派大将钟繇(没错,就是那个大书法家钟繇,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把南匈奴呼厨泉单于(於扶罗单于的弟弟、继任者)包围在了平阳。但是钟繇得到的命令是招降而不是消灭,在得到呼厨泉单于“归附”的承诺之后,就网开一面撤围而去。虽然在其后的几年间曹操似乎把呼厨泉给忘了,不去打他,也不给他赏赐,但曹操心里实际是“憋着坏”呢。
建安二十一年,呼厨泉单于带着手下一大群诸王来邺城拜会曹操。这时候曹操“很亲热”地邀请呼厨泉:“既然来了,就别走了,咱们一起辅佐大汉天子吧。同殿称臣,又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其实曹操才不管呼厨泉在邺城玩耍得愉快不愉快,他已经指定了右贤王去卑为匈奴新的管理者。这个曹操任命的匈奴管理者,自然一切都按照曹操意思行事,回去就把呼厨泉单于的部众一分为五,每个部落选了一个贵族当“帅”,但是这个帅要服从曹操派去的司马的指挥。这就是除了武力之外,曹操对付匈奴的第一招:分化瓦解。曹操把匈奴的上层人物都“邀请”到朝廷当官(正史中诸葛亮南征之后也把孟获弄到成都当了蜀汉当了御史中丞,也不管孟获这个蛮王能不能胜任刘伯温的工作),使他们跟部众完全分离。而且曹操做事很彻底:只要匈奴哪个首领威望渐高有服众的可能,就会马上接到曹操的委任状,卷起铺盖到朝廷当官去了。不过说句良心话,曹操对这些匈奴来的选拔干部还是不错的,不管你工作能力如何,待遇总是丰厚的。每天吃不完的珍馐美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这些匈奴首领再也不想回大漠吃沙子去了。
曹操第一招奏效,开始把手伸向了失去首领变成一盘散沙的普通匈奴部众:“现在有孙权刘备两个逆贼不服朝廷管辖,你们既然已经是大汉子民,也该表个态吧?”于是曹操一视同仁地从匈奴的牧民中征调壮丁,而且还给了他们两个好听的名字,分别叫做“义从胡”和“勇力吏兵”。要说起来,曹操的为人还真不错:这些男子汉都被分派到各地驻防,他们的家属也都可以迁移到邺城居住,彻底解决了匈奴军团士兵的后顾之忧。但是不是也解决了曹操的后顾之忧,只有偷笑的曹操心里知道:连刘备都把人口当做创业基本,我咋会放过强壮的匈奴女劳动力?
匈奴首领在邺城吃喝玩乐“乐不思匈”,精壮士兵又被征调到前线,连续两招奏效,匈奴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如果曹操就此收手,那就显得有点妇人之仁了。不过曹操的表现还真有点“菩萨心肠”,他又使出了第三招:“你们匈奴人在大漠戈壁放牧,风餐露宿实在辛苦,还是放下鞭子拿起锄头,去种地吧!”估计负责传达命令的官员都会偷笑:每天种地的匈奴还能算匈奴吗?
不但传令官偷笑,曹操心里也乐开了花: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种地的匈奴总比骑马拿刀的匈奴靠谱!而细想起来,匈奴百姓也很高兴:地里刨食总比刀头舔血安全!曹操三招一出,结果皆大欢喜,据《三国志魏书卷十五》记载,在曹操的软硬兼施之下,“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於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读者诸君请看:曹操的做法,是不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俘虏的下场都是非常惨的,如果不出意外,他们这一辈子一定都会在艰难困苦中度过,永无出头之日,但事情总有例外的时候,当我们将视线转移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会发现,汉朝长期以来最大的敌人匈奴,竟然会时常的优待俘虏。
那么问题就来了,匈奴人为何会如此一反常态的给予俘虏如此大的优待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这些受到优待的俘虏都是有本事的人,而绝非庸人,匈奴人虽然在文化上落后于汉朝,但他们绝不是傻子,他们懂得哪些人可用哪些人留着也没用,例如像张骞、苏武、李陵、卫律等人,他们这些人在汉朝也都是出类拔萃的,匈奴人得到他们自然也会给予足够多的重视,毕竟他们也需要发展,而人才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匈奴人需要这些人的加入,以壮大自己的实力然后去对抗汉朝。虽然那时候的匈奴人从没有提出过?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口号,但他们的做法却与这句话无异,他们倾向于用汉朝人制汉朝人,所以才会大肆重用汉朝降将,由此联想到西汉有名的叛徒中行说,他本是汉朝人却投靠匈奴,不仅投靠匈奴还为匈奴出谋划策,想方设法的对抗汉朝,对于这种人,匈奴人历来都是非常重视的,中行说也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表现而在匈奴得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匈奴人也需要发展,而当时的汉朝文化是远胜于匈奴文化的,所以,匈奴人需要引入汉朝文化来改良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提升生产力,进而提高作战能力。 或许这一点不是特别的重要,但我认为值得一提,匈奴历来都是全民皆兵,这种作战方式的一大弊端就是,男人较少,因此,匈奴人善待俘虏也有增加人口这方面的考虑。 所以,总结来说,匈奴人需要汉朝人的加入,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力量,他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的目的都是对抗汉朝,因此不要被?匈奴人优待俘虏?这种说法所蒙蔽,熟读历史的同时更要读懂历史,读懂每个现象或事件发生下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在读史的道路上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当初这些人都被匈奴人优待到何种地步,我想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有时候不仅不会杀他们,还会给予他们非常多的财物,甚至是妻子,让他们像匈奴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在草原上,娶妻生子,优哉游哉,除了远离故土和生活环境没有中原优渥外,其余条件一点不比在汉朝差。
例如张骞、苏武、李陵、卫律等人,这些人虽然有的投降了匈奴有的没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被匈奴人杀死,张骞甚至还娶了匈奴人为妻,生了孩子,而李陵和卫律都被匈奴人封了王,地位非常的尊贵,苏武虽然惨一点,但也没有被杀,而且在北海牧羊的那些年,匈奴单于的弟弟还时常接济他,要是没有这些接济,估计他能不能活着回到汉朝都是一个问题。
1、性格特点:生性多疑、狠毒残忍、超凡的豁达自信、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狡猾奸诈。
2、相关故事:曹操献刀
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扩展资料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