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皇帝封禅劳民伤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4 11:42:26

古代皇帝封禅劳民伤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祭祀典礼,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封禅起源于无怀氏,无怀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曾经在泰山祭天,在云云山祭地,云云山是泰山的支脉。可以理解为,无怀氏举行的祭天地仪式都在泰山完成。还有一种说法,封禅始于秦始皇,《史记》中的记载缺乏有力证据。无论哪种说法成立,都说明封禅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功绩,笼络民心。

选择在泰山封禅和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关,古人认为泰山在东方,名为“东岳”。东方象征着生机,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可以直达上天。由于封禅过程中要举行两场仪式,祭天的时候在泰山,祭地的时候选择在泰山附近更方便一些。

封禅的仪式十分复杂,比如天子要坐“蒲车”登山,避免伤害泰山的山石草木。登山的时候要从南面上山,在山顶之上竖立石碑,记录皇帝的功德。仪式举行完毕之后,不能原路返回,要从北面下山。在秦代整个封禅过程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不能随意透露给无关人员。所以当汉武帝想要封禅的时候,问朝中大臣整个仪式的流程,大臣们都回答不上来,只好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仪式。

汉武帝好大喜功,曾经两次封禅,这样的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很少见的。汉武帝制定的封禅流程写入了典籍,此后帝王在举行封禅时都会参考他制定的流程。在封建社会真正前往泰山封禅的帝王少之又少,大概计算一下不超过十位。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他都没有举行过封禅,仅仅是动了这方面的念头,就让朝臣魏征劝阻住了。

为什么竟然有大臣会反对帝王封禅,原因很简单,封禅劳民伤财。比如唐太宗如果要封禅,他从长安出发到泰山大概有900公里,这是按照地图取直线距离计算,实际行进路程会更长。古人的出行速度,一天大概可以行进20公里左右,粗略算一下要用时两个月。这两个月还要有军队保护,还要提供粮食补给,还要地方州县安排住宿。这样简单算一下,就知道有多麻烦了。唐太宗听了魏征的劝谏,马上打消了封禅的想法,可惜他的后代子孙就没有这么明智了。唐太宗之后唐高宗、唐玄宗都曾经前往泰山封禅,丝毫不体恤民间疾苦。

在历史上还出现过女皇封禅,武则天当政期间为了表明她称帝是受到上天支持的,决定举行封禅。武则天时期将国都定在洛阳,她要封禅又怕朝堂不稳,于是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前往嵩山封禅。这样既可以彰显她的功德政绩,又能威慑住反对者。武则天在嵩山封禅之后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将嵩山所在地的嵩阳改称登封。

到了南宋,由于皇帝只有半壁山河,再也无法前往泰山封禅,于是这项仪式已经名存实亡了。明代的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在国都建立天地坛,于此有关的祭拜活动就不用离开京城举办了。到了嘉靖年间,有人建议应该效仿古法,祭天和祭地要分成两个仪式,这样才能表达内心的虔诚。于是,天地坛变成了天坛和地坛,一直延续到清代。

清朝的皇帝在礼仪制度上基本上全盘接受明朝的规则,只是在细节上稍微调整。比如乾隆皇帝数次南巡,曾经六次路过泰山,他竟然没有举行封禅仪式。乾隆不愿意遵从前朝的规则,他从内心深处反对全盘接受中原文化。并且他也心存忧虑,一方面为了维持朝堂稳定他可以重用汉臣,另一方面他又大兴文字狱控制汉臣。

古代帝王“封禅”要去哪里举行,都要做什么?

古代帝王?封禅?一般来讲要去东岳泰山,也有一个例外是去了嵩山?封禅?实际上是两件事,所谓的?封?指的是在泰山上面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所谓的?禅?指的是在泰山下面的小山上面祭地,报地之功。

古代帝王想要去泰山封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说无法做到这件事,而是说去泰山封禅需要的条件很多。司马迁曾经就在《史记 封禅书》中记载封禅的条件:?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除了这个还有许多隐性地条件,例如全国统一,不是割据政权,皇帝得位要属于正统,能够达到这些条件的皇帝在历史上很少很少,所以真正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并不是很多。

据史书记载,去泰山封禅的皇帝一共有六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另外还有一位皇帝是去嵩山封禅的,那就是武周女皇武则天,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承认她的这次封禅。

其实仔细计较这六个皇帝里面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去泰山封禅的资格。汉光武帝刘秀去泰山封禅就被很多人说过闲话,认为他根本不具有这个资格。至于宋真宗赵恒的封禅就更像是一个笑话,自导自演了一场天书从天而降的闹剧,被千百年来无数人所耻笑。

明清两代的皇帝都没有去泰山进行过封禅,很多人认为这与宋真宗的封禅不无关系,明清有为的帝王耻于和宋真宗并列在封禅帝王之中。所以明清时期的帝王在北京建立了天坛,祭祀天地都在天坛举行,再也没有去过泰山。

劳民伤财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为何封建王朝却非做不可?

在古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经常是劳民伤财,但由于皇权社会下强权至上的观念深入民心,民众不得不做,为了青史留名,君王们更是忠于此。我们都熟知一些王朝的覆灭均是由于兴修大型工程、劳民伤财所直接引起的,譬如隋朝修建大运河,征发上百万劳动力去开辟运河,还给出了一定的期限,在不具备自然条件的情况下更是以民众生死来换取君主的一私己见,君主们都想以重大工程留给后人,让后世敬仰。

一、皇权社会下都得服从于君主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自夏启建立夏朝起,君主就是一国之主,国家就变成了家天下,君主享有最大的权力,天下苍生无不得听从于君主,这也就造成了古代都想做帝王的局面。正是这样一种状况,皇权至上逐渐被古人们所接受,而且古人更是对君主言听计从。出于这样一种情况,当古代君王们想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时候,他们便有权号召民众去做,尽管这会造成劳民伤财的状况,但他们依旧可以依靠权势来做主。

二 、君王们都希望自己留名青史在皇权时代,多数的君主还是相对比较有治国之能的,他们也都凭着自己的功绩留名于世,被后人所传唱。当然,针对有些君主,一般的日常性事务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了,或者说他们想要通过一些非常理的手段来为自己增添荣誉。这样来看,古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即便很难完成,但君主们都希望功劳归于自己,他们便会通过强权来超额地完成某些目标,以此来达到自己被后世仰慕的一种虚名。

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世人看来是劳民伤财,但君主们往往都会乐此不疲。只因他们是皇权时代的所有者,他们可以决定一切,为了功在千秋,他们经常是独持己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