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女子招亲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人们婚配的主要手段,大多数人也是这样过来的。但一些有钱人家的女子,却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可惜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大家闺秀在未出阁前一般是不被允许外出的。不能外出,连外人都结识不了几个,如何能挑中如意郎君呢?这时就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两种招亲方式。
第一种,比武招亲。设置这种方式招亲的大致有两类人。第一类人出身为武术世家,希望通过比武招亲来觅得良婿,好将家族武学发扬光大。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穆念慈,她本人武艺就不错,只是年龄大了急于婚配,便想通过打擂台来找个比自己武功高的人结婚。第二类人是大财主,家财万贯却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他们不仅要找个女婿,而且还要找个能守得住家业的人。如果此人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那日后必定也没人敢欺凌他,家业就不怕被人抢走了。
第二种,抛绣球。这种招亲方式一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到了结婚年龄,又不满意父母给介绍的对象,便在绣楼上挑选如意郎君。在抛绣球之前,家人需要先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好让青年才俊知晓。如果大家都有意参与,便先进行报名。报名之后,这个姑娘的家人将会对候选人进行初步的筛选,如同现在各类节目的海选一样。通过筛选的候选人将会收到绣楼的邀请函,凭票入场。
抛绣球当天,姑娘拿着绣球在绣楼上游走,看底下哪位少年能俘获欢心。如果看中了谁,就把绣球抛向他,接到绣球后就是被选中的锦鲤了。一般来讲,姑娘挑中的青年家世和她都差不多。否则也不会出现在现场。至于电视剧中那种任何人都能参与的抛绣球活动,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不加筛选,万一乞丐拿到绣球怎么办?
第三种,同年大会。现在有很多像非诚勿扰一样的相亲节目,一群女人站台上等着,然后男嘉宾挨个上场。喜欢的就留灯,不喜欢的就灭灯。在古代社会也有类似的节目,那就是同年大会。在唐朝时期,每当朝廷放榜后,考中的进士就会被邀请去曲江池畔参加“同年大会”。那时,朝廷大臣和皇帝的女儿便会去相意中人。看中哪位就和他表白,如果同意就直接回家订婚。如果不同意,也有可能被有权势的贵族绑走。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因为一般人还是愿意“嫁”入豪门的。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不容易社交,女孩被管教的非常严格,深居闺房,足不出户.古代婚嫁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等级观念非常严.有的找到了门当户对的,就罢了.有的找不到门当户对的,社会地位又很高,就采取挑选的方式来满足自的要求.比武招亲,抛绣球招亲只是其中的两种方式,还有对歌,对对联,对诗词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8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