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穿龙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满清皇帝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只有皇上才可以穿龙袍,因为龙袍,是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那么,其他人就不能穿龙袍吗?当然不是,还有三种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赵龙袍的。
李自成
一。每到王朝末年,往往伴随着着的都是大量农民起义,没办法,没饭吃只能饿死,横竖都是一个死,还不如拼一把。那么这些起义军一旦做大,身为首领的就会有不安分的想法,就会有想当皇上的人,于是,有的人不管前景如何,先当把皇帝过过瘾,早早的就龙袍加身了,比如说元朝末年,南方起义军特别多,在这些人里,出现过不少穿龙袍的“皇帝”,又或者明朝末年,各路义军多如牛毛,皇帝也多,比如李自成张献忠之流。
黄袍加身
二。一个王朝皇权是否巩固,取决于这个王朝的皇帝是否英明神武,如果昏庸无能,那么,皇权旁落在所难免。历史上权臣谋朝篡位的太多了,失败者有之,成功者也有之,比如王莽,又或者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等等,尽管皇位得的不正,甚至不被认可,但这些人篡位后理所当然是要穿龙袍的。
李渊
三。最后一种也是世上唯一可以光明正大穿龙袍的人莫过于皇上的父亲,太上皇。有的皇帝在还没有死的时候就出于各种原因把帝位传给了太子,比如说宋徽宗,让他儿子当皇帝后,自己一心游山玩水,再比如李渊,被李世民逼着做了太上皇。但不管怎么样,太上皇也带个皇字,难道儿子就不让父皇穿龙袍了吗?毕竟是一家人,老皇上想穿龙袍,当儿子的也不能说出什么。
古代帝王
评:综上所述,前两种穿龙袍的人是需要冒着杀头的危险的,因为一旦失败,那就是一个死,所以只有后一种才算光明正大,没有人敢说什么。
龙是皇帝皇室专属图案,他人不得使用。只有天子(皇帝)可以穿绣有龙纹的服饰(龙袍、龙衣),做龙椅,其他官员是不能穿绣有龙纹的服饰,否则就是僭越,轻者治罪,重则砍头。包拯是宋代的高官,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他是没有资格穿龙袍,也不可能穿龙袍。蟒纹类龙纹,其所穿的服饰不是龙袍,是蟒袍,其纹样像龙,引起了后人的误会。
龙与蟒的区别在于爪与什么身份穿着。1)龙纹与蟒纹很相像,一般不容易分辨,主要从爪上区别。龙是五爪,蟒是四爪,皇帝服饰上的龙自然是五爪龙,但是官员服饰上的?龙?是四爪蟒,注意不是龙。2)纹样落在皇帝服饰上,就是龙,龙在亲王服饰上就是蟒。亲王的补子是团龙补子,注意是龙,也只能表现在补上,服饰的其他部位不能有龙纹,也不是龙纹。皇帝、后妃有龙袍,皇子有袍,不叫龙袍,叫蟒袍。
同属蟒袍的还要飞鱼、斗牛纹,飞鱼、斗牛纹也类似蟒纹,都属于赐服一类。对于龙纹、龙纹、飞鱼纹的误认,古人也有搞错的。《明史?舆服志》记载: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谕阁臣言:尚书二品,何以服蟒?言对曰: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帝曰: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于是礼部奏定,文武官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皇帝将飞鱼纹误认为龙纹了,而蟒纹更容易被错认为是龙纹。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宋代对于皇帝服饰的龙纹,以及明黄色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拯虽然官至龙图阁大学士,还是臣子,自然不会也不能穿上龙袍(龙袍加身就等同于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了),只是蟒纹袍服,因为蟒纹类似龙纹,后人误会了,认错了。因此设问?包拯为什么也能穿龙袍?是不成立的。
古代只有皇帝可以穿龙袍,包拯为什么也能穿龙袍?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原型就是蟒蛇,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口,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能腾云驾雾,并吞云吐雾。
封建时代的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所以带有?龙?的东西就变成了皇帝的专属之物,其他人是不能染指的。除了皇帝无论是谁都不能穿龙袍,这是常识。穿龙袍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的显示,谁想试穿等于谋反,杀无赦,还会株连九族。
包拯,北宋名臣。28岁中进士,先后任扬州,庐州,赢州,开封等知府。包拯最大的品级是礼部尚书,而且是追封的,按照宋神宗改制之前的状况,北宋应该沿用的是唐代的制度,也就是正三品。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也有人认为他是五殿阎罗王转世,因为黑也被称为黑包公。
有人认为包拯也能穿龙袍,大概是受影视剧的影响,为了提升包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吸人眼球,特意给包青天穿上更显地位的蟒袍。另外戏曲服装都是四爪的蟒袍,被误认为是龙袍。
自汉唐,皇帝(天子)皆自诩为受命于天,是真龙天子,皇室子孙称龙子龙孙。明代之后皇帝以五爪金龙独享,亲王、郡王则以四爪为荣。一般王公重臣则至多三爪蟒袍。如有僭越,轻则杀头,重者满门抄斩。
如果仔细分辨,龙和蟒的形象还是能够区分出来的。
龙袍可以在爪子和龙头方向上区分:五爪的则是龙袍,而皇上穿的龙都是上升龙,就是龙头向上;而包拯穿的蟒袍是四个爪子,龙头朝下是下降龙,就是蟒袍。
另外可以从颜色上判断。皇帝的衣服的专属颜色是黄色,清代将明黄色定位为龙袍的颜色,影视剧中看见包拯穿的服装,大多都是黑色的,也就是当时所谓的蟒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扁鹊像是取自明清时期的一座扁鹊庙里的塑像。拍摄时,扁鹊像穿的就是龙袍。民间传说,宋嘉祐年间,仁宗皇帝赵祯患病,米水不进,众多御医皆因医治无效而被杀,后一李姓太医建议去鹊山庙求神方,仁宗便派他前往。夜里仁宗忽梦一鹤发童颜的老翁踢其腹,痛醒而病除,信为扁鹊神灵所为,感恩戴德,遂封扁鹊为“神应王”。但是,扁鹊庙里保留的北宋熙宁二年(1069)石刻记载:“嘉祐初,仁宗不豫,虽药未喜,虔祷于神,遽报如响,始得谥侯,固以神应为号。”可见,仁宗皇帝只是封扁鹊为“神应侯”,并非封扁鹊为“神应王”,看来,皇帝可比老百姓吝啬。相传扁鹊遇害后,内邱蓬山脚下焦子村和狼家庄的人们悲愤万分。他们为感激扁鹊舍医送药的厚德崇恩,赶到秦都咸阳,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把扁鹊的头颅背回来,埋葬在蓬山脚下,九龙江畔,并在旁边修建了扁鹊庙,树碑立石,永远纪念扁鹊,尊称他为“神应鹊王”。从此,焦、狼两村合而为一,改称神头村。今天,我们虽然见不到扁鹊庙兴建时的碑刻,但可以见到一座元碑,完好的树立在庙门西侧。这座碑是元朝太医颜天冀在至元五年(1268),奉旨重修扁鹊庙时所建立。元世祖忽必烈诏令翰林学士王鄂撰写碑文,重臣太保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碑文讲到:扁鹊庙,“五季之乱,数经残圮。周显德(954~960)中,安国军节度使陈恩让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称王,未知封自何代。”这证明,老百姓尊扁鹊为“王”,确实比皇帝封扁鹊为“王”要早。扁鹊庙里保存的一块明碑说:扁鹊“王爵之封,碑志未详,要之,所由来者远矣。明正天下,以正祀典。凡山川神祗,谬王之号,率加厘革,而是庙如故”。这就是说,明朝统一天下,统一祭祀的标准,全国各地供奉的神祗,凡有错封王号的,都要纠正,而祭祀扁鹊的神应王庙不在纠正之列。看来,明朝皇帝还是尊重了人民的意愿,承认扁鹊享受王爵的待遇。扁鹊享受王爵在民间可以说由来已久,在明朝得到皇帝确认。那么,扁鹊像穿龙袍就是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事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7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