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没能当选战国四大名将是怎么回事?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第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时期以鲁国的编年史《春秋》为界,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间,共计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被称为春秋时期。这个观点以《春秋》为名,将其作为划分春秋时期的依据。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前476年应该被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郭沫若等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断代认为,公元前476年以前是奴隶社会,而前475年以后则是封建社会。也正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司马迁的《史记》开始记述“六国时事”。
第三种观点主要是结合了历史的断代和文献记载,认为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进入了封建社会。同时,《史记》也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详细记述了六国时期的历史。
2、前476年。郭沫若等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断代认为,公元前476年以前是奴隶社会,而前475年以后则是封建社会,因而应该将前476年定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同时,司马迁的《史记》,也是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来记述“六国时事”的。
3、前403年。这种说法认为应该以“三家分晋”为分界线,因为“三家分晋”不仅代表了春秋霸主晋国的彻底灭亡,而且还代表了维持周王室统治的“礼乐制度”彻底崩溃,同时也标志着战国七雄的正式诞生。同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将此作为开篇之作。
除了以上三种说法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应该以孔子去世的前479年为分界线,另一种认为应该以韩、赵、魏三家攻灭晋国执政智氏的前453年为分界线。
对于吴起来说,不论是以他的生卒年份(前440年至前381年),还是以他的为官年份(前412年至前381年)来说,吴起都是标准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物。而“战国四大名将”,则全部为战国中后期人物。
就个人能力来说,吴起毫无疑问极为出色,然而吴起却太过贪恋权力,甚至为了权力不惜手段,这导致他在个人品德方面风评不佳,且并不符合传统价值观。
1、残杀乡里。吴起出身于一个富有之家,但为了在仕途上取得发展,便曾到处寻找入仕的门路,结果弄得倾家荡产,也没能得到一官半职,结果遭到了乡里人的讥讽嘲笑。吴起气愤不过,一气之下便杀了嘲笑自己的三十余人。
2、不讲孝道。吴起在孔子的弟子曹参门下学习儒术期间,虽然他的母亲去世,但他却没有返回家中奔丧守孝,导致曾申认为其不讲孝道,违背了儒家忠孝的信条,不配作儒家的门徒,于是和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
3、杀妻求官。齐宣公于前412年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便想起用弃儒学兵的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人,鲁穆公担心其立场。
吴起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便杀死了妻子,鲁穆公于是起用吴起为将,率兵大败齐军。吴起虽然立下战功,但这种杀妻求官的做法,却令鲁穆公对其极为忌惮,于是不久便免去了吴起的官职。
4、效忠三国。吴起最初在鲁国为官,被鲁穆公免职之后便又到了魏国,在魏国为将的吴起,在魏国相国田文死后(非战国四公子之一的田文),因与公叔痤争夺相国之位失败,又转而逃至楚国为官。
要知道,“战国四大名将”这种说法出自于《千字文》,而《千字文》乃是南北朝时期,由南梁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撰而成。
南北朝时期,儒家的忠孝廉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吴起不仅先后曾在三个国家为官,且还有不守孝道、杀妻求官这样的劣迹,显然不符合当时的价值观,未将其选入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千字文》乃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之所以将战国中后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选入,乃是考虑到了押韵的问题,而并不是说吴起、乐毅等人的军事才能不如以上四人。
和“四大名著”、“四大发明”、“百大金曲”一样,所谓“战国四大将”的提法实际上只是后人对古人的美称,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数字崇拜之嫌的排行榜。准确地讲,该榜单应该是仅限于战国后期的秦赵两国的著名军事将领。
“战国四大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公元前257年)、王翦,赵国的廉颇(前327年-前243年)、李牧(?-公元前229年)。
上榜的确是战国后期了不起的名将,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榜单也遗失了不少同时代的著名将领,比如秦国的李信(灭燕功臣)、赵国的赵奢(也是入祀武庙的名将之一)、楚国的项燕(项羽的祖父,曾击败李信)等。
当然战国前期的乐毅、田单、孙膑、庞涓以及著名兵家的尉缭子也均未上榜。根据贾谊的《过秦论》,其实还有“东方六国八名将”之说,即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其实,较之“战国四大将”,还有更为高大上的榜单——"兵家四圣",它是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四位战略家与军事家孙武、吴起、孙膑和尉缭等四人的统称,他们的军事造诣非同一般,分别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等。
当然,兵圣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孙武、鬼谷子、吴起、孙膑。但无论那种说法,吴起都是榜上有名,妥妥的兵家四圣之一。
吴起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期间共与诸侯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
孙武号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吴起的称号是“亚圣”,这在儒家里可是专属于孟子的位置,后世把吴起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
您说吴起在兵家中的地位高不高?吴起不仅在军事上造诣很深,而且也长于法家,为楚国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继商鞅后另一位改革家。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若把他这个战国前期的卫国人,列入战国后期专属秦赵两国“战国四大将”,是不是有些削足适履、强人所难,而且也是将他降级了呢?
另外,在武庙里,廉颇、赵奢、王翦、李牧算作是六十四名将,吴起是武庙十哲,有人说白起也在十哲之列。说的不错,但是当宋太祖赵匡胤视察武庙后,“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直接就把白起踢出了武庙。
以上就是有关吴起没能当选战国四大名将是怎么回事?内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趣闻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相关文章的话,就请持续关注。
关于战国时期,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司马迁记叙六国的分法,选取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开始记叙六国史事;
另一种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把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分封韩魏赵为诸侯,作为战国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
一、战国四将之说,最早见于学生识字课本《千字文》
战国四将的称谓,来自于南梁周兴嗣(?--公元521年)的《千字文》: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
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白起生卒年为:?-公元前257年。
王翦生卒年为:生卒年不详,基本与白起同时。
廉颇生卒年为:生卒年不详,基本与白起同时。
李牧生卒年为:?-公元前229年。
从《千字文》选取的四将,都是战国末期秦灭六国时期的将领。而吴起生卒年为: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比上述四将要早将近200年。
战国初期的吴起、孙膑、乐毅、田单等将领的军事才能不一定比末期四将差。但《千字文》是古代学生的识字课本,注重押韵、对仗、不重字即可,而非历史教科书。所以在总结历史将领的才干、军功等方面不具有权威性。
二、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采用了司马光的分法,即前403年为战国。
这样,起翦颇牧,就成了战国四将。
三、战国四大名将,并非意味着战国最杰出的四位将领,而只是秦灭六国时期的名将。
如春秋末战国初的吴起,从秦国手中夺取河西之地,多次打败秦军和魏军,吴起一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其余是平手,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吴起还著有《吴起兵法》一部,可算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的军事天才;还是有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大家,受到历代好评,并被列为"武庙十哲"。
但只因《千字文》的影响和局限,反而战国四将中无名。
吴起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军旅生涯
吴起是战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他的名著《吴子兵法》,和孙子并称“孙吴”,被评为“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吴起没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也是正常的,他是一个非常极端,而且很独裁,对自己和别人都非常苛刻的人。就是这种性格造就了他的军事神话,同时也铸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吴起控制魏武卒期间,和诸侯作战76次,64次大胜,其余均保持不败
魏武卒也是吴起一手打造的,必须身穿全副甲胄,执12石的弩,背50支箭,同时还要拿长兵器戈和短兵器剑,携带3日口粮,日行200里。但是武卒的待遇是很不错的,不仅免除徭役赋税,还奖励田宅,所以魏国士卒争前恐后去做武卒。在后来和秦的“阴晋之战”中,五万武卒大破十倍于自己的五十万秦军,堪称军事奇迹!
吴起对自己要求严格,和士卒同甘共苦,衣食与俱,还为受伤的士兵吸脓疮。吴起是打到秦国国土最西边的诸侯将领,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对秦造成了巨大威胁。吴起后来又跑到楚国进行“吴起变法”,使楚国强大起来。
吴起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吴起本是卫国人,家里很富有,他一心想做官,可是耗尽家财也没能如愿,于是同乡人就笑话他。吴起气急之下将笑他的三十多人全部杀掉,然后跑路。吴起跟随儒学大家曽子的儿子曾申学习儒术。期间母亲病逝,吴起却不回家奔丧,气得曾申和他断绝师生关系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7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