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真实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典故 2023-09-12 16:16:06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揭秘真实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人?。

揭秘真实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人?

曹操曾经嘲笑刘备是一个贩卖织席和履带的人,这是事实。刘备在幼年丧父后,跟随母亲一起谋生,主要靠织席和卖履带来维持生计,这个经历使得刘备学会了织席的技能。至于刘备是否汉室宗亲,这一点无可置疑,刘备确实与汉室皇室有血缘关系,只不过与皇室的血缘距离较远。尽管刘备在幼年丧父,但他有一些可信赖的亲戚,得到他们的帮助后,刘备外出求学,拜师学艺。而他的老师正是汉末时期的三杰之一,名叫卢植,这段时间里,刘备还与同乡公孙瓒成为了朋友。刘备对于读书并不感兴趣,反而对养马和狗很有兴趣,还善于聚集同党,这与枭雄的童年相符。公元184年,由于汉朝朝廷衰落,导致了黄巾军的起义。凭借着他的人际关系,刘备拉拢了一批投资人,筹集了兵马,参加了邹靖领导的讨伐黄巾军的队伍。

公元184年,因为汉室朝廷衰落,黄巾军起义爆发了。因为人缘比较好,刘备拉拢了一批天使投资人,招兵买马后,参与到了邹靖讨伐黄巾军的队伍中。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平原的刘子平引兵去讨伐张纯,因年轻的刘备声名远扬,便把刘备带进了队伍。刀剑无眼,不少士兵战死疆场,而刘备靠着装死躲过了一劫。

刘备的首次征战就这样告终了,事后刘备因战功成为安喜县县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讨伐黄巾军成了很多人入仕的首选捷径,因此地方官吏一下就爆增了起来,朝廷准备来个卸磨杀驴,派出督邮精选淘汰这些因军功入仕的人。

刘备比较倒霉,他成了被淘汰的人,愤怒之余,刘备直接绑了督邮,并对其一顿鞭打,见事已至此,刘备便带着同党关羽和张飞逃离了安喜县。

在折腾了几年之后,刘备想起了他的老朋友公孙瓒,便前往投奔。这期间刘备所干的事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从公孙瓒的传记里来看,刘备很有可能也参与进公孙瓒的一系列行动中。而刘备当上平原相也是在他投奔公孙瓒之后。

后来刘备遇到了一个好机会,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刘备,于是遣太史慈向刘备求救,本来清闲的刘备从此刻开始卷进了诸侯纷争中。

刘备在得知孔融有难时,先是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孔太守竟然知道自己,激动之后,刘备领兵解决了黄巾军的余部。到了公元194年,曹操进攻徐州,刘备和田楷前往救援,至此刘备的势力进到了徐州。

关于这件事的内情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也无非是两点,陶谦看透了这个乱世,不想人后人再掺和进来,另外一点就是刘备联合和糜竺等人,从病重的陶谦手中夺了徐州。不管因为什么,刘备这时已经成为了汉末枭雄之一。

突如其来的幸福有点让刘备不知所措,为了彰显气度,刘备收留了吕布。结果可想而知,刘备丢了徐州,为了生存刘备开始和曹操勾搭在了一起。

起初车骑将军董承想拉拢刘备对付曹操,但被刘备拒绝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发现了曹操对自己的杀心,这才加入了董承的队伍。衣带诏确实出现在了记载中,但是真是假就不得知了。

《三国志》——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之后,刘备借着征讨袁术的机会,成功脱离了曹操,并且重新回到了徐州。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开战在即,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曹操先搞定了刘备,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归了曹操。

兵败的刘备被迫逃往袁绍处,待手下归拢的差不多后,刘备以联合刘表为理由,从袁绍身边脱离,并一路转移到了汝南。但不久后刘备又遭到了曹操的打击,只能继续南下,投了刘表。

到了荆州后,刘备趁着曹操忙于北方战事,没少袭击曹操的南部战线,但演义中,这些事迹都被算在了诸葛亮和徐庶的身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刘备并没有什么领兵打仗的能力。但好景不长,曹操平定北方后,开始着手南下,为此刘备又进行了一次战略转移。

借助着江东孙氏的力量,刘备成功的渡过了这一次危机,并且在曹操大军撤走后成功的混进了荆州,虽然荆州得的并不光彩,但成大事者怎么能在乎这些小瑕疵呢?秉着这种理念,刘备又混进了西川,在被刘璋提防后,刘备恼羞成怒,率先动手,强行争夺西川。

汉中一战,刘备几乎倾尽了西川的全部兵力才战胜了曹操,虽然汉中已经是一个空壳,但这场战斗对刘备来说意义重大,他终于洗涮了之前被曹操追地到处跑的耻辱。可刘备这时又犯了得意忘形的错误,因此还搭进去了关羽、张飞。

而之后刘备又干了一件更少见的事,可以说在他之前基本没有发生过的事。在刘备被陆逊击败之后,他并没有逃回成都,而是将残兵引到了永安(白帝城),并再此阻击东吴的趁势入侵,期间还向东吴挑衅,直到第二年病逝,刘备也没有回过成都。

关于揭秘真实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人?内容就是这些了,是否有帮助到你呢,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之后我们会一直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精彩的历史相关内容,不要错过哦。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年表】
三国志10中的刘备 161年(1岁):出生于涿郡,以卖草鞋为生。
184年(24岁):应征入伍,讨伐黄巾起义军。
194年(34岁):徐州牧陶谦病逝,刘备受托接任徐州牧。
195年(35岁):与吕布议和,驻扎小沛。
196年(36岁):吕布派兵进攻,战败投靠曹操。
199年(39岁):借兵灭袁术、占徐州、反曹操。
200年(40岁):投靠袁绍,后逃亡。
201年(41岁):投靠刘表,但不为信任。
207年(47岁):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48岁):结盟孙权,赤壁之战大败曹操。
209年(49岁):任荆州牧,与孙权联姻。
211年(51岁):自与副军师庞统等入川。
214年(54岁):劝降刘璋,夺取益州,领益州牧。
215年(55岁):孙权派兵攻打荆州,后刘、孙议和,分占荆州。
219年(59岁):攻陷汉中,进位汉中王。
221年(61岁):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222年(62岁):为夺回荆州,兴兵伐吴,兵败。
223年(63岁):崩于白帝城永安宫。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备是什么样的人?

刘备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据北方大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曹操行事残暴,动不动就屠城,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识人善用,终成大事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认为:"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公孙瓒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感情用事,惨败夷陵:

刘备感情用事,这是他性格中的弱点,导致了他的失败。关羽被孙权所杀,刘备执意发兵讨伐,众将士从大局出发劝阻,他将奏章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勿得再议。"立国大业每一步皆出于理智,刘备此次讨伐却是复仇行动,并不是征战大业,从而一反"隆中对"中确定的战略决策,背离众意,终于,被陆逊败于夷陵。 对蜀汉来说,夷陵惨败,大损国力,元气大伤,许多将领在此战中阵亡,如张南、冯习、傅彤、沙摩柯等,还有一些奇谋异能之士也在此战中阵亡,如马良等。蜀汉后来的几十年,再也没有恢复元气,。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也就此成为泡影,给日后蜀汉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刘备性格多侧面:

刘之仁

一、刘备投奔刘表时,,刘表待之甚厚,刘表死时托孤于他,并说:“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刘备泣拜曰:“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刘表死后,伊籍劝他以吊表为名就便擒下刘琮,以夺取荆州,诸葛亮也极力怂恿。刘备垂泪说:“吾兄临终托孤于我,今吾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刘备不乘人之危,忠厚待人的秉性如此,故刘 琮 投降后,荆州军民不少归附刘备。当他率军和拥着数万名众向樊城撤退时,即使在曹兵快到的危机情况下,......
真正的历史上,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古代人计身高都是说几尺 比较粗略 刘备身高大约1米74 关羽2米1 张飞1米9 历史事实上的刘备性格非常坚强 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有爬起来 而且人望特别好 经常读史书 刘备一生一直是在打仗 久经沙场的老将了 下面是他具体他的一生 和三国演义里的却别很大 你看看吧: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由于“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所以以下也称他“大耳”,呵呵...

好了,直入主题。大耳从小家境贫寒,成年后织织草鞋度日,要钱没钱,要名没名,要人没人,却有一颗创业的心。不容易的,想想现在哪位能在啥都没有的情况下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于是乎,大耳为了能有些资本,死活扯上了“皇叔”的关系,不管真假,这“皇叔”的称谓也算聊胜于无,当时也没啥人当回事情,这才有了后来孔融说听说过平原刘备,把个大耳激动得不行...... 说了这么些,无外乎一点:刘备起家不容易,他没有另一位枭雄-曹操所拥有的家族势力和官宦背景,起点完全不一样的。但请看扁刘备力挺曹操者,客观点看具体环境。

先说说刘备的御人识人上。

大耳起家时就得到了三国时代一些最优秀的人才,他的两个义弟(历史上没有结义的说法):关羽张飞。尤其是关羽,其统兵能力在三国时代是位居最前列的之一。看了演义以及后来的网络文章,很多人会觉得大耳是靠哭吸引住人才和哭出天下来的,或美其名曰“伪君子”。真的如此?关羽张飞在刘备最最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此外还包括才能不那么出众的糜竺简雍等,靠哭能哭得他们死心塌地啊?笑话了。演义的功劳,和李世民一样,被演义描写为只知道哭,有事问军师。都知道小李是军事才能最好的皇帝吧?其实刘备也一样委屈的。

刘备为何一开始那么落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实力使然。他没有自己的地盘,缺乏成功的物质基础,结果被打得到处流窜。在那样的日子里,没有发生属下叛变,实在是不容易的。其御下能力和魅力可见一番。而后来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乃至黄忠魏延等,无不甘效死命,且其大部分人才的获得,是来自三国中期(中后期可鲜见优秀人才加入曹营的哦)。后来对诸葛亮说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证明他比诸葛亮识人能力更高一层。

而白帝托孤,更是刘备用人识人的光辉一笔。现在竟然有人说这是刘备设局束缚诸葛亮,还什么“帐后刀斧手...”云云,真是写架空小说的好手。很简单的,他不死的话,干嘛说这种话?而他死了,这句话还有效力吗?诸葛岂非可以用此成为夺位的凭证?对比下曹睿托孤司马懿吧...... 地球人都知道,司马家是很“对得起”曹家的......

至于提拔黄忠魏延,笼络益州士大夫阶层,这些就不说了。

其次说说他的政治品格。

刘备的口号是兴复汉室,自己以皇叔自居,在那个年代无疑非常有号召力。虽然实际效果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有效,但在政治上颇得忠于汉室的士大夫阶层所接受。而其人宽厚仁义亲民的政治风格,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

说到宽厚仁义亲民,可能很多当代人觉得不算什么。可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物质水平远远超过古代,没有劳役制度,没有严厉的等级制度,没有严酷的刑法,自然对宽厚仁义亲民感觉淡薄。当然无法体会当一位终日劳作的百姓突然看到一个出身贫寒却宽厚亲民,还号称是皇叔的官府大员出现在面前的感受,而且要注意是在乱世中!So,别太把所谓的“真小人”当回事,那时的宽仁难能可贵!看到很多小网民口口声声不把宽仁当回事,却对曹操屠徐州、坑降卒的行为默然无视,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中国真的进入了纯粹的利益时代了.......
刘备有什么样的人物特点和品质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刘备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在那个时代,奸雄有好枭雄也罢,其实没多大关系,不需要的我想只有英雄吧。 百家讲坛或许是偏向于曹操,所以对刘备有所贬低,再加上三国演义偏向于刘备的,百家讲坛如果偏向于刘备,那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具体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而且我想都看过三国演义,大部分都熟悉他的性格。比如说你喜欢曹操,就觉得刘备软弱虚伪,如果你喜欢刘备,那你觉得曹操残暴多疑问,这是站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的。 刘备也想恢复汉室荣光,但他的基础太弱了,曹操在北方发展得很好时,刘备还在四处流荡。当时人民还是向着大汉的,所以刘备才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来借机发展自己,所以在很多次逃亡时,几乎是带着农民到处跑。但统一天下不是说统一就统一的,要看战争储备,兵力,人才等。 储备我想不用说的,蜀汉之地,粮食等物肯定足够,但兵力上,就有点悬了,几十年的努力或许弄了几十万,但在关张死去时,刘备不听诸葛亮的话,贸然出兵,导致这些兵全军覆没,等于是几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后面要想发展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一个人才,三国后期几乎没什么大才出现,再加上诸葛亮大权独揽,事必躬亲,导致后期后继无人,一个国家要想继续下去,没人才发展是很困难的。 三国最后是谁统一了天下,司马家,可以说魏,蜀,吴都是输家。。。其实要说起来,三国时期没有赢家,对于我们汉族来说,那段时间其实很黑暗,因为在三国范围以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等三国时期结束,人口貌似只有几千万,好不容易经过几十年战争结束,好吧,少数民族趁虚而入,这也就是后来的五胡乱华了。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又不到之处,后来着可以写写。。。
三国中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人物
汉昭烈帝 刘备 (161-223) 左将军,宜城亭侯——汉中王——皇帝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172.25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须,就此曾被刘璋时官吏张裕取笑。为人不太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不甚爱读书,喜玩狗马、听音乐、穿美衣服、与豪杰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说曾因其仁德而感动了一位刺客,放弃杀死自己。 刘备有理想的英雄。儿时童年戏言不足信,但在荆州时,一次与刘表饮酒时,如厕时见髀里肉生,感叹自己早年征战四处、身不离鞍,但现在征战不在,髀里肉生,感触落泪。更多次建议刘表北伐,但刘表都不接受。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英雄。 说刘备是英雄,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一般人心目中,刘备是很窝囊的。他的本事,一是会跑,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印象。其实这是误解。首先,刘备并非只会跑,只会哭,他还会别的。其次,在那个时代,会跑会哭也不丢人,并不能证明这人就窝囊,就不 是英雄。刘备会跑,曹操就不会跑?曹操狼狈逃窜的记录也不在少数。刘备会哭,曹操就不会哭?曹操号啕大哭的故事也史不绝书。怎么就没有人说曹操窝囊?可见不能这样简单的看问题。跑,要看为什么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就跑得有道理。哭,也要看为什么哭。为朋友的情谊而哭,就哭得不丢人。刘备的跑和哭,就多半是这种情况。 当然,相对曹操而言,刘备要跑得多一点,哭得多一点,因为他更弱小。刘备出道的时候,除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他没有自己的军队,或者说虽然有,也很可怜。刘备初起兵的时候,也是靠财团资助。中山王国(在今河北省定县)的两个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多与之金财”,让他招兵买马。但刘备参加讨伐黄巾的战争,最后也只得了个“安喜尉”的官职。安喜尉就是安喜县(故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东)的县尉,是个副县 级的公安局局长,可见人马不多。所以刘备经常要向别人借兵。他那两员大将关羽和张飞也等于是光杆司令,只能自己去逞匹夫之勇。 刘备也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好不容易有那么一两块地盘很快又会失去,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从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战,刘备可谓半生颠沛流离。《三国演义》讲,有一次,刘备曾在酒后悲愤地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这话虽然是演义,却也在理,可以看作他的心里话。 刘备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战功。什么“温酒斩华雄”,什么“三英战吕布”,都是罗贯中帮他打的。实际上,赤壁之战前,刘备在战场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败绩”的记录屡见不鲜。《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讨他的时候,他认为曹操正在和袁绍作战,不会来打他。等到他亲眼看见曹操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完全不顾部下死活(见麾旌,便弃众而走),哪里像个英雄?当然,刘备也不是一次胜仗都没打过,史书上也有“数有战功”的记录,但那都是些小仗。事实上,诸侯混战的时候,没有一个军阀是被他消灭的,刘备的战功实在乏善可陈。 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有多大的名气,袁术就曾经极为不屑地说:“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这话是袁术对吕布说的,见于《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和《后汉书?吕布传》。还有一件事情也能说明问题。据《后汉 书?孔融传》,孔融任北海相的时候,被黄巾军包围,无可奈何,派太史慈向当时官任平原相的刘备求援。刘备惊讶地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耶?”马上派出三千救兵。这段话在《三国志?太史慈传》里,是“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三国演义》也这么说。但我以为,《后汉书》的“惊曰”比《三国志》的“敛容答曰”要准确,而且“惊”的背后是“喜”,即“惊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刘备确实没有名,又很希望有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要啥没啥的刘某人,一个到处求人的刘玄德,所到之处却备受欢迎和款待。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曹操,曹操让他做豫州牧,表他为左将军,“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刘备被曹操打败,投靠袁绍,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倾心敬重”。袁绍和曹操是当时最牛的人,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不把刘备放在眼里的,只有一个袁术。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受此待遇呢? 解释只有一个,就是袁绍......
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雄怀壮志,野心勃勃 (体现在刘备是个有理想有野心的枭雄。儿时童年戏言不足信,但在荆州与刘表饮酒时,如厕见髀里肉生,感叹自己早年征战四处、身不离鞍,但现在征战不再,髀里肉生,感触落泪。更多次建议刘表北伐,但刘表都不接受。)

仁德至善 (体现在曾因其仁德而感动了一位刺客)

聪明智慧 (体现在三顾茅庐)

丑陋不堪 (体现在外貌特点身高七尺五寸(172.25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无胡须,就此曾被刘璋时官吏张裕取笑)

弘毅宽厚 知人待士 机权干略(三国志中有提到过)

雄姿杰出

弘雅信义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雄才盖世

高祖之风,英雄之器(三国志)
在真实历史上刘备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简单来说,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和小说里完全就不是一个人。

小说里关张做过的很多看上去比较鲁莽的事其实都是刘备自己做的,你自己想想,刘备如果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是怎么当上关张这样“万人敌”的带头大哥的。罗贯中把刘备黑的不像样子,完全成了伪君子。举个例子来说,刘备年轻的时候打过的败仗很多,如果关张不在刘备都会亲自断后,掩护小弟撤退。我靠到了小说里,就变成刘备卖小弟在后面死扛,自己先跑路了,这黑的都不像人。

我给你粗略说下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的几个特点。

第一,这人是真豪杰。真正的英雄豪杰,交友不问身份尊卑,只求意气相投。如果你接触过社会,你就会明白这种大丈夫是多么令人向往。汉末名士许汜和刘备谈话,刘备不会因为他身份高贵就对他青眼相加,反而会因为他志向粗鄙而当面讥讽。刘备早年任平原相时,当地豪强派刺客来刺杀刘备,那名刺客与刘备相谈甚欢,因为意气相投而被引为上宾。原本出身卑微的刺客深受感动,第二天留下字条坦露事情悄悄离去。刘备在当时官虽不大,但也是个县长,现在全中国1500多个县,你可以跑跑看,看看有哪位县老爷有他这份冲天豪情。

第二,刘备品德高尚,是真正说到做到的仁主。汉末长年战乱,人口锐减,曹操早年起兵时有感于百姓多艰,写下《蒿里行》抒发感慨。事实上呢?整个汉末军阀里面,动不动就杀掠屠城,屠杀最厉害的就是曹操。刘备的品行高尚,仁义无双,在那个人命贱如狗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与同时代的其他军阀反差过于剧烈而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仁主。刘备出身卑微,早期事业不顺,屡战屡败却又总能屡仆屡起,这背后凝聚的是人心。

赤壁之战前曹军南下,百姓为了多了躲避屠杀跟随刘备逃难。刘备即使无法按正常速度行军,也不愿意抛弃百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这份高贵的道德情操感天动地,古今多少舔著脸把老百姓挂载嘴上的所谓“仁主”,有几个是真正说到做到?呵呵,鳖党长征的时候记得把苏区的老百姓带走了吗?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有几人能与之相比!古今中外多少豪杰志士心驰神往,恨不能追随先主效死。

第三,刘备有一份非常坚定的政治理想,并且以此凝聚了一大批同样理想的仁人志士。刘备以祖先刘秀匡扶汉室的事业激励自己,出身非常卑微,但是匡扶汉室之志不折不挠。刘备转战南北数十年,屡战屡败,刘备集团却始终颠扑不破,誓死追随左右,刘备集团反而越挫越强,麾下武将皆为当世豪杰,帐前文臣尽为四海英雄。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刘备集团的奋斗史诗俨然就是一部热血少年漫画。在他的感召下刘备集团三代人始终为了这一目标前仆后继,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姜维继承老师的遗志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到成都投降仍然不肯屈服,一计杀三士,匡扶汉室之志至死方休。虽然刘备的事业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的事迹却像是在中国古代充满了成王败寇的冰冷历史当中划过的一颗闪耀流星,这颗罕见的流星又因为此后数百年五胡乱华, *** 被当做两脚羊屠宰的凄凉乱世而显得格外璀璨动人。
刘备是什么样的人?张飞是什么样的人? 10分
刘备,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宽厚待人,使得他身边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后期因为关张二人的死,倾国之兵讨打孙权最后打败而回,使得国力衰弱。

张飞性格暴躁,爱打部下,爱酗酒,经常因酒误事,也用酒打过胜仗,最后还是死在了恶习上。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英雄。 说刘备是英雄,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一般人心目中,刘备是很窝囊的。他的本事,一是会跑,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印象。其实这是误解。首先,刘备并非只会跑,只会哭,他还会别的。其次,在那个时代,会跑会哭也不丢人,并不能证明这人就窝囊,就不 是英雄。刘备会跑,曹操就不会跑?曹操狼狈逃窜的记录也不在少数。刘备会哭,曹操就不会哭?曹操号啕大哭的故事也史不绝书。怎么就没有人说曹操窝囊?可见不能这样简单的看问题。跑,要看为什么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就跑得有道理。哭,也要看为什么哭。为朋友的情谊而哭,就哭得不丢人。刘备的跑和哭,就多半是这种情况。 当然,相对曹操而言,刘备要跑得多一点,哭得多一点,因为他更弱小。刘备出道的时候,除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他没有自己的军队,或者说虽然有,也很可怜。刘备初起兵的时候,也是靠财团资助。中山王国(在今河北省定县)的两个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多与之金财”,让他招兵买马。但刘备参加讨伐黄巾的战争,最后也只得了个“安喜尉”的官职。安喜尉就是安喜县(故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东)的县尉,是个副县 级的公安局局长,可见人马不多。所以刘备经常要向别人借兵。他那两员大将关羽和张飞也等于是光杆司令,只能自己去逞匹夫之勇。 刘备也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好不容易有那么一两块地盘很快又会失去,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从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战,刘备可谓半生颠沛流离。《三国演义》讲,有一次,刘备曾在酒后悲愤地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这话虽然是演义,却也在理,可以看作他的心里话。 刘备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战功。什么“温酒斩华雄”,什么“三英战吕布”,都是罗贯中帮他打的。实际上,赤壁之战前,刘备在战场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败绩”的记录屡见不鲜。《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讨他的时候,他认为曹操正在和袁绍作战,不会来打他。等到他亲眼看见曹操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完全不顾部下死活(见麾旌,便弃众而走),哪里像个英雄?当然,刘备也不是一次胜仗都没打过,史书上也有“数有战功”的记录,但那都是些小仗。事实上,诸侯混战的时候,没有一个军阀是被他消灭的,刘备的战功实在乏善可陈。 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有多大的名气,袁术就曾经极为不屑地说:“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这话是袁术对吕布说的,见于《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和《后汉书?吕布传》。还有一件事情也能说明问题。据《后汉 书?孔融传》,孔融任北海相的时候,被黄巾军包围,无可奈何,派太史慈向当时官任平原相的刘备求援。刘备惊讶地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耶?”马上派出三千救兵。这段话在《三国志?太史慈传》里,是“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三国演义》也这么说。但我以为,《后汉书》的“惊曰”比《三国志》的“敛容答曰”要准确,而且“惊”的背后是“喜”,即“惊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刘备确实没有名,又很希望有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要啥没啥的刘某人,一个到处求人的刘玄德,所到之处却备受欢迎和款待。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曹操,曹操让他做豫州牧,表他为左将军,“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刘备被曹操打败,投靠袁绍,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倾心敬重”。袁绍和曹操是当时最牛的人,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不把刘备放在眼里的,只有一个袁术。 那么......

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刘备是最好的主公,理由如下:

1、刘备宽厚刚毅,文武全才,个人魅力十足;
演义里的刘备不是真实的刘备,如果是真的,那么,演义里的刘备不可能获得苏双等人的支持而起兵抗黄巾,也不可能获得陶谦的赏识、糜竺嫁妹、孙权嫁妹等等。如果刘备不宽厚,就不可能使得麾下三派人马比较和睦;不刚毅,就谈不上戎马一生;文武不行的话,不能纵横江湖数十年,驾驭众多能人高手。
相比较而言,曹操本人智谋十足,猜忌心更重;而孙权志小才疏,猜忌心也是很重,周瑜就是被孙权给气死的(周瑜雄心大志,但却被孙权这个守成之主给活活气死了)。

2、刘备识人重人比如他对诸葛亮,看魏延、马谡;
刘备能三顾茅庐,请得孔明;看马谡,知道马谡只适合做参谋,而不能做统兵大将;识魏延,知道魏延才能不凡,既能镇守一方,又有大将之才。
这一点,曹操可以做到,但却不能善始善终;孙权做不到这一点。

3、无根无底,白手起家,没有诸多束缚;
三国时代,继承自先秦的贵族制度还未完全瓦解,而门阀制度正在形成,刘备织席贩履之徒,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门户偏见,而对各路英豪极力结纳。
曹操家族庞大,很多机会都给了自己的亲族,例如曹家、夏侯家的人才。而降将中的厉害人物却没机会建功立业,譬如张辽、徐晃、张颌等,没带过大的军队打仗。曹营中能带大兵的不是曹仁、曹真,就是夏侯渊、夏侯敦,再就是曹操起兵时跟着曹操的乐进、李典、于禁。
孙权更是如此,所用人才都是江东大家族的子弟,唯一的例外就是周瑜,而周瑜是孙策的同学,起兵时就跟着孙策。其余像陆逊是大家族之子,孙权的女婿;张昭兄弟、顾雍、朱然等也是大家族出身。

4、手下人才不旺,投奔刘备更加能得到重用。
三国能人辈出,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之所以强大,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江东才俊更是众多。刘备在徐州、荆州收罗了一些人才,到蜀中却因为杀戮太多,而不能使名士归心,因此麾下人才最少。孔明之所以投靠刘备,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以孔明之智,到曹营决不能得到类似郭嘉、荀氏叔侄、贾诩、程昱等人的地位;到江东,也不能得到类似周瑜、陆逊、张昭、张纮等人的地位。这对于孔明来讲,到曹孙两家都不能大展拳脚。
即使是刘备,最开始也是没有完全信任孔明,只不过孔明年青,等刘备的厉害谋臣死的死、老的老,孔明才真正走上前台。譬如,庞统、法正等人,都是厉害的谋主。

正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有多厉害呢?

提到正史上的刘备,就得从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说起,在《三国志》中,陈寿如实记录了刘备波澜壮阔的一生: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与母亲一起以卖鞋织席为生。

帝室之胄,素有人望

他家东南角的篱笆上有棵桑树五丈多高,枝叶茂盛,远远望去就像一个车盖,过往的人都对他那不同寻常的长势感到奇怪,有人说这样的树下当出贵人。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外游学,刘备与本族人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师从九江太守卢植读书。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讲他和儿子同样看待。公孙瓒和刘备也极为友好,刘备把公孙瓒当做兄长对待。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来能过膝盖,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平时说话很少,很懂得尊重别人,喜怒不形于色。喜好交结豪侠之士,年轻人都争着追随他。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拥有资产千金,见到刘备之后,很看重刘备,资助他很多钱财,刘备因此能够用这些钱财来招集徒众。

鞭挞督邮,深得人心

汉灵帝末年,黄巾军起义,各州郡纷纷起兵,刘备率领徒众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郡督邮因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请求拜见被拒绝。刘备大怒,径直闯入,将督邮捆了起来,杖责二百,解下系印的绶带系住他的脖子,另一头拴在马桩上,弃官逃走。后刘备被黄巾军打败,去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上表朝廷,奏请刘备为别部司马。刘备因屡立战功,暂时代理平原县令,后兼任平原相。平原国中的刘平素来轻视刘备,对在他治下为民感到耻辱,便派门客刺杀刘备。这个门客不忍心动手,把底细告诉刘备后就离开了,刘备深得人心就是这样。

陶谦重托,三辞而受

徐州牧陶谦病重,对别驾从事糜竺说:?除了刘备没人能使这个州安定。?陶谦死后,糜竺率领徐州人士迎接刘备出任徐州牧,刘备不敢接受。下邳人陈登对刘备说:?现在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建功立业正在今日。徐州富饶,户口百万,想请你屈就主持徐州的事务。?刘备说:?袁术就在附近,他俩四世三公天下仰慕,你们可以把徐州托付给他。?陈登和孔融都反对刘备的说法,说:?袁术无非是冢中枯骨,怎么值得放在心上?当今世事,百姓帮助有能力的人,上天给予却不要,将来就追悔莫及了。?于是刘备答应兼任徐州牧。

颠沛流离,无处安身

后来,刘备为吕布所击败,便投靠了曹操。曹操给刘备优厚的待遇,任命他为豫州牧。又给刘备增加兵力,让他东进攻打吕布。不久,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吕布,并彻底消灭了吕布。后袁术称帝招致人神共愤、天怒人怨,于是准备北上经徐州投靠袁绍,曹操派刘备截击袁术,刘备还没抵达,袁术就病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7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