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聊聊范仲淹有哪些事迹?(范仲淹的事迹)

历史典故 2023-09-12 16:03:37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聊聊范仲淹有哪些事迹?这一内容。

聊聊范仲淹有哪些事迹?

范仲淹:北宋时期的伟大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丁丑)。范仲淹并非苏州吴县人,也不是博山人,他的祖籍在邠州,即今天的陕西彬县。博山实际上是范仲淹母亲的家,也即是他外婆所在之地。

范仲淹的父亲在他两岁时去世,因此他的母亲改嫁到了长山县。这段经历对范仲淹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

范仲淹自幼聪慧过人,学识渊博。在他十四岁那年,已经能通晓经史,才华横溢。在诸多文化名士的庇护下,范仲淹迅速获得了官职,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以其清廉正直和才智出众而闻名于世。他以治理瘟疫和灾害的能力著称,不仅有效控制了疫情,还通过科学而合理的办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的政绩被宋仁宗高度赞赏,因此被任命为宰相,负责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治理。

范仲淹在担任宰相期间,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和军事强化,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他还致力于促进农业和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除了政治才能范仲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哲理和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以其壮丽的景观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众多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范仲淹在宋仁宗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他的去世使整个国家陷入深深的悲痛中,人们纷纷感叹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君子。

范仲淹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他以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清廉正直和勤政爱民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博山其实是范仲淹母亲的家,也就是范仲淹外婆的家,范仲淹两岁父亲病故,所以他的母亲改嫁到了长山县,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清楚了。

范仲淹从小生活就很苦,但是范仲淹并没有放弃自己,他就经常性很早的去寺庙读书,给当地的僧人流行深刻的印象,他当时是真的苦,一般一天都只吃一碗粥,而且是等凉了之后划成四块,早晚各两块,就着醋和咸菜就是一天,吃饭继续读书了。后世就有“断粥划齑”的美誉,其实有自己的爱好,生活清苦也不算什么。

范仲淹有一次遇到一位术士,这位术士会这个用水银练白金的方法,但是这位术士的儿子还小,于是就把这个方法托付给了范仲淹,范仲淹还没推辞这个术士就死了,后来范仲淹也做官,术士的儿子也长大了,就把方法原封不动的还给了那个术士的儿子,这都过去多少年了,但是范仲淹依然记得,可以看到范仲淹的真实人品。

有一次范仲淹在城楼准备酒宴,但是这个时候突然来了几个戴孝的人,去问然来是要出葬了,但是棺材什么的都没准备好,范仲淹知道后,马上撤销酒席,然后帮助这些人,救济这些人,这样的范仲淹谁不感动。

还有范仲淹去浙江做官,遇到一名小吏居然死在上任路上,家贫子幼,缺路费不能回乡,范仲淹知道后,不仅仅送钱,还雇船把一家老小和灵柩送归家乡,带派人护送,又怕关卡阻挡,还交了一首诗,诗是:“十口相携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

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上就是有关聊聊范仲淹有哪些事迹?内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趣闻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相关文章的话,就请持续关注。

范仲淹的事迹

1、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2、范仲淹不但是个军事家,而且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苏州吴县人,从小死了父亲,因为家里贫穷,母亲不得不带着他另嫁到一个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住在一个庙宇里读书,穷得连三餐饭都吃不上,天天只得熬点薄粥充饥,但是他仍旧刻苦自学。有时候,读书到深更半夜,实在倦得张不开眼,就用冷水泼在脸上,等倦意消失了,继续攻读。这样苦读了五六年,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3、范仲淹原来在朝廷当谏官,因为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就向仁宗大胆揭发。这件事触犯了吕夷简,吕夷简反咬一口,说范仲淹交结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吕夷简的话,把范仲淹贬谪到南方,直到西夏战争发生以后,才把他调到陕西去。
4、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大功,宋仁宗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这时候,宋王朝因为内政腐败,加上在跟辽朝和西夏战争中军费和赔款支出浩大,财政发生恐慌。宋仁宗就把范仲
淹从陕西调回京城,派他担任副宰相。
5、范仲淹一回到京城,宋仁宗马上召见,要他提出治国的方案。范仲淹知道朝廷弊病太多,要一下子都改掉不可能,准备一步一步来。但是,禁不住宋仁宗一再催促,就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对官史一定要定期考核,按他们的政绩好坏提拔或者降职;
二、严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亲的关系得官;
三、改革科举制度;
四、慎重选择任用地方长官。
6、还有几条是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等等。
7、宋仁宗正在改革的兴头上,看了范仲淹的方案,立刻批准在全国推行这十条改革措施。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范仲淹为了推行新政,先跟韩琦、富弼(音bì)等大臣审查分派到各路(路是宋朝行政区划的名称)担任监司(监察官)的人选。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审查一份监司的名单,发现有贪赃枉法行为的人员,就提起笔来把名字勾去,准备撤换。在他旁边的富弼看了心里不忍,就对范仲淹说:“范公呀,你这笔一勾,可害得一家子哭鼻子呢。”
范仲淹严肃地说:“要不让一家子哭,那就害了一路(路是北宋政区名称)的百姓都要哭了。”
富弼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了,佩服范仲淹的见识高明。
范仲淹的新政刚一推行,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纷纷闹了起来,散布谣言,攻击新政。有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宋仁宗面前说坏话,说范仲淹一些人交结朋党,滥用职权。
宋仁宗看到反对的人多,就动摇起来。范仲淹被逼得在京城呆不下去,就自动要求回到陕西防守边境,宋仁宗就把他打发走了。
范仲淹一走,宋仁宗就下命令把新政全部废止。
范仲淹为了改革政治,受了很大打击,但是他并不因为个人的遭遇感到懊恼。隔了一年,他的一位在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做官的老朋友滕宗谅,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在那篇著名的文章里,范仲淹提到,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是“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这两句名言一直被后来的人传诵,而岳阳楼也由于范仲淹的文章而更加出名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7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