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柳宗元生平:柳宗元一生经历了多少磨难

历史典故 2023-08-22 09:35:34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柳宗元生平:柳宗元一生经历了多少磨难的相关内容。

柳宗元生平:柳宗元一生经历了多少磨难

柳宗元:历经磨难的改革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柳宗元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文学家。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留下了600多首诗歌和文学作品。然而,真正让柳宗元名垂青史的是他的散文。他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的思想和理论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尽管如今我们视柳宗元为功成名就,但他的一生却并不平坦,经历了许多磨难。然而,这些困难对他来说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历史上熟悉的人都知道,改革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无论是彻底改变传统道德规范的大改革,还是对既有制度进行微调的小改革,都会动摇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根基。因此,改革者与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斗争常常是一场角力,既要防止东风压倒西风,也要防止西风压倒东风。

柳宗元经历了许多与改革有关的挑战。他通过他的作品传递着自己对社会问题和政治体制的思考,并提出了改革的观点。然而,他的观点往往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他们不愿意改变现状,因为改革可能会动摇他们现有的权益。柳宗元在与那些保守势力的斗争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困难,柳宗元逐渐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改革者。他不畏艰险,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不断努力推动改革。尽管他遭遇了许多阻力和反对,但他从不放弃,坚持到底。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他成功的关键。

柳宗元的改革观点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与观点成为了后来文人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他的散文形式的创新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进步铺平了道路。

因此柳宗元的一生可以看作是一场不断克服困难的旅程。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也丰富了他的思想。他的勇气和毅力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努力推动变革,才能取得成功。柳宗元不仅被后人尊崇为杰出的文学家,更是被视为一位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改革者。

柳宗元在这次改革中,被赏识自己的王叔文绑到了改革集团的战车上,他的命运从此多了几份与改革者共沉浮的无奈。

说来,“士为知己者死”,读书人为朝廷的生存而改革,本无可厚非,但错就错在封建政治常常是陷入“人亡政息”的窠臼。

主张进行“永贞革新”的唐顺宗本来就是个偏瘫患者,即位之初已经无法亲理朝政,他的施政意见常常是通过身边的牛美人告知宦官李忠言,再由李忠言传达给王叔文。王叔文与柳宗元等一道商议之后,再由中书省发文到地方实行。这场小变革仅进行了一年,政治气象也倒为之清新。

可惜顺宗短命,他一合眼,新皇帝宪宗一登基,变革也就玩完了。参与改革的“二王八司马”,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正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业的柳宗元突然一夜之间被从京师长安放逐到蛮夷之地的湖南永安。这一次被从政治核心中排挤出来,让这个本来入仕就差强人意的人,从此跌入了人生低谷。

12岁时遭遇安史之乱,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17岁到20岁,几次求乡里保举为“乡贡”未获成功。

21岁时他考中进士,不幸父亲病逝,为父守丧三年后,出任秘书省校书部。26岁时考中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正式步入仕途。32岁被提拔为六品的礼部员外郎。

这个官职的全称叫“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员外置”,说明这个位置本来是有人坐的,你柳宗元只是个超编人员;后面再加一个“同正员”,是说给你的待遇是司马级。

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那么多的磨难才登上政治舞台的政治明星,“花开未经一日红”,转眼之间就掉入到人生的无常中,柳宗元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他的人生从此转弯了。

这一贬,柳宗元从此远离了朝廷,像一棵种在永州的树,十年未曾挪窝。柳宗元不是一个心性豁达、洒脱恣意的人。他把遥望来自长安的驿传,当成了一种日常生活的向往。在漫长的等待中,黑发变白了,形容憔悴了,连健康也等而下之。他把人生的际遇看的太重了,却苦了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

在永州的柳宗元,心里放不下朝廷,却又无事可干,只能走入寻常百姓家,去体会民生之多艰。当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诉诸文字时,我们看到了那篇著名的《捕蛇者说》,那声“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让他和老百姓的心里距离拉近了。

越是目睹这种生民涂炭的状况,越是让柳宗元感喟这场没有结果的改革,就越是为那个远离了的朝廷担忧。他说自己的这种情感是“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宣”。

这种性格,使得柳员外总是显得落落寡欢、不合时宜。在这种凄苦心情的影响下,写出来的东西自然给人的感觉是冰凉、冷清的。一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那么孤绝、清丽,与时人那种生活在熙熙攘攘中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关心民生的士人情怀与当时的黑暗政治已经格格不入了。政治斗争的无情,让向往朝廷的柳宗元精神快失常了。他放不下自己的理想,想学的放纵一下身心、放下这种对名利的牵挂。于是,他选择了旅游。可贫瘠的永州实在也没有什么让人留恋的风景。

好在越过浑沌政治的眼光还是独到的,柳宗元硬是在永州这个没有风景的地方挖掘出了“永州八记”,让一个不知名的永州成了文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那不说话的游鱼就是他自我的精神写照,“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

永贞革新的集团已经被瓦解了,柳宗元从此失去了政治的依凭。但他的政敌们却不肯放过他,继续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还骂声不绝。但长久的流放生活已经使他深深体会到,只有自己是拯救自己的主人。

人生的许多事,有时候身不由己,但造化捉弄人,只能是可惜他那满腹才情了。《旧唐书·柳宗元传》中说:“(宗元)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是啊,他那为数仅存的文章全是蘸着自己的血泪写成的啊,览者“凄恻”还是小事,他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亮点抒写。

即使是曾经带给自己片刻欢娱的纵情山水,也是“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他身上带有太多的不合时宜。他的抱负是冲出牢笼,去展翅飞翔。这一切来的太晚了,而来晚了的朝廷的召唤给柳宗元的头上更浇了一盆凉水。

这次柳宗元在长安也没待几天,官场上那些官僚只顾升官发财、拍马奉承的坏风气,让他心里憋气。当权的那帮官吏更看不惯他的清高和孤傲。不久,干脆一纸命令把他贬到更远的广西柳州。柳宗元感慨道“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不过,这次给了他个实职,让他做了地方主官。

经历了这次打击的柳宗元对朝廷彻底失望了。失望了的他萌生了为百姓做些事的愿望。自己的一生蹉跎了,不能再把百姓耽误了。

他已经预感到生命为时不多了,该放开手脚做点实事,证明一下自己也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本领。这时的柳州不仅经济上“一穷二白”,而且治安状况也极差,“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给刚到任的柳宗元来了个下马威。

于是,他到任后的第二个月即主持修复孔庙,提倡读书,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渐渐的,有了文化的柳州人开化了,病了也不再找巫婆神汉跳大绳了,而是相信医术了。

在他的倡导组织下,柳州人大力种植柑桔、柳树、竹子,发展柳州的经济生产。柳宗元自己也“手种黄柑二百株”,柳州一下子变得“香柑遍地,绿柳成行”。为了废除奴隶,柳宗元命令使用奴婢的户主,可以通过让奴婢以时间计算工钱,工钱跟债务冲抵的方法解放奴婢。这件事在广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贫民们奔走相告,柳宗元的名声大振。

柳宗元在柳州的成功实践,源于他有颗爱民为民的心。就是这样一个治世之能臣,诺大朝堂却难以让他安身。即使他把柳州治理的再好,毕竟也是个戴罪之人。

没有自由的人,就如深陷池渊的蛟龙,难以施展博大的本领。寂寞长夜一再提醒柳宗元,他这一生也只能妄自嗟叹了。

可是,故乡还如一梦中,他心中郁积的东西太久了。不幸的老母已经葬身永州了,而自己还如浮萍般不定,哪天才是个底啊?

47岁的柳宗元病倒了,他是在柳州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乡愁中走的。他带着对人生的蹉跎、岁月的无常、造化的弄人的无奈,魂归故里了。

以上是本文关于柳宗元生平:柳宗元一生经历了多少磨难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相关内容的话,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6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