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话历史 2023-08-22 09:15:24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李林甫是唐朝的一位宗室宰相,他是唐太祖李虎的五世从孙。然而,李林甫能够得到唐玄宗的宠信,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背景,更与他的个人品德有很大关系。不幸的是,李林甫并非一位名相。在他独揽大权之后,他排斥贤才,导致朝纲紊乱,给唐朝埋下了许多隐患。

有一次萧炅和严挺之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客厅里有一本《礼记》。萧炅看到了这本书,便开始读了起来。他读到的是一句话:“蒸尝伏猎。”然而,萧炅由于从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教育,不太懂得其中的意思。在他的误解下,他把“腊”读成了“猎”,误将“伏腊”理解为“伏猎”。

严挺之看到萧炅读错了,便戏问他:“省中岂有‘伏猎侍郎’?”这里的“省中”是指中央政府,而“伏猎侍郎”则是严挺之刻意编造出来的一个官职名称,意在讽刺萧炅。萧炅并不知道自己读错了,“伏猎”之后的“侍郎”二字他一点也没有怀疑,仍然坚持自己的错误。

严挺之笑着向九龄书信,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省中岂有‘伏猎侍郎’。”这句话让九龄明白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九龄知道李林甫非常不喜欢萧炅,便利用这个机会把萧炅调到了岐州做刺史。这样一来,李林甫便再也无法对萧炅进行排斥和打压。

这个小小的误读,让萧炅失去了一些机遇,但也为他摆脱了李林甫的打压,获得了一次转变人生的机会。萧炅以后在岐州刺史的职位上表现出色,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学识和字面理解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萧炅因为读错一个字,整个命运都发生了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细节,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萧炅[jiǒng]与严挺之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萧炅看见一本《礼记》,于是读到“蒸尝伏猎。”萧炅把“腊“读成了”猎“,伏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一指伏祭和腊祭之日。

这件事,深深得罪了李林甫,因为萧炅是李林甫一手提拔上来的。俗话说,物以类聚,这个贵为宰相的李林甫自己也是一个白字先生。

李林甫不是科举出身,但是也一步步登上了独揽大权的宰相之位。最初入相时,他仅仅排在三个宰相的第三位,不过李林甫善于揣摩圣意,后来设计把张九龄逐出了京城,自己专权将近二十年。

当年,李林甫拜相以后,越发受到唐玄宗的喜爱,因此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一年,李林甫的表弟姜度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祝贺,引以为荣的表弟打开一读,尴尬万分。《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

“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诗经《小雅·斯干》传下了一个弄璋之喜的成语,表示生了儿子。李林甫在贺信中写成了”弄獐之庆“。王字旁的璋,是玉器,反犬旁的獐是一头小鹿。

诗人之工,未有不自识字读书始者。即以唐初四子论,年仅弱冠,而所作《孔子庙碑》,近日淹雅之士,有半不知其所出者。他可类推矣。以韩文公之俯视一切,而必谆谆曰:「凡为文辞,宜略识字。」杜工部,诗家宗匠也,亦曰「读书难字过」。可见读书又必自识字始矣。弄獐宰相,伏猎侍郎,不闻有诗文传世,职是故耳。

唐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亲自写诗相赠。当时太子领百官送贺知章,其中也有李林甫,他还假惺惺地了写这首诗为贺知章送行。

应制诗,是遵循皇帝要求作诗。这首送贺知章的诗,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白字先生未必不能作诗,不过,这类诗也很可能是前一天早就写好了,第二天拿出来即可。

楚国龚舍、汉逢萌均有解衣冠、挂城门的故事。后以"挂冠"指辞官、弃官。汉疏,汉朝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同时辞官。前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来说贺知章辞官之事。

在送行贺知章的队伍中,除了李林甫以外,还有一位文学史上光芒万丈的人:诗仙李白。他也写了一首送别,《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可惜,唐玄宗并没有听信张九龄的劝诫,执意让李林甫入相,李林甫一步步攫取大权的时候,正是唐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时候。

天宝十一年 ,李林甫病逝,不久遭到杨国忠诬告, 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一代英主李隆基狼狈逃奔入川,大唐盛世拉下了帷幕。

本文总结了关于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唐朝有哪些宗室当上宰相的官

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通音律,会机变,善钻营。开元中,迁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结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对皆称旨。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四年(736)底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大权独握。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
李勉(717年-788年),字玄卿,唐朝宰相、宗室,郑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
李勉早年曾任开封县尉,后任监察御史,累迁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拜岭南节度使。大历十年(775年),李勉任工部尚书,封汧国公,不久出为永平军节度使,又兼任汴宋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检校左仆射。
建中四年(783年),李勉被李希烈击败,丢失汴州,以司徒平章事之职召回朝中,后以太子太师罢相。贞元四年(788年),李勉病逝,终年72岁。册赠太傅,赐谥贞简。

除了巴结之外,李林甫还靠什么被唐玄宗重用近20年?

李林甫若真是一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小人,也就不会获得唐玄宗的信任,甚至独登相位,拜相十余年了。唐玄宗重用李林甫,一是因为李林甫善于揣度他的心意,二是李林甫是他与世家大族抗衡的棋子,三是李林甫工作能力强(仅对唐玄宗而言),又忠心,他自己乐得逍遥。

01.李林甫很懂唐玄宗的心思

巴结也是一门学问,要说马屁拍到马腿上那就尴尬了。李林甫的确十分善于巴结唐玄宗,但是与其说是巴结,不如说他始终与唐玄宗站在一起,不论唐玄宗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在废太子李瑛的问题上,李林甫就旗帜明确地与唐玄宗一队。特别是当时与他平分相权的张九龄义正言辞批判唐玄宗的不辨是非,因为是他的爱妃武惠妃在后面搞鬼。有了张九龄这个对比,唐玄宗自然更加喜欢李林甫,愿意重用李林甫而不是与他作对的张九龄。

02.唐玄宗借李林甫之手提拔藩将,打破世家大族对权力的垄断

唐玄宗即位,面临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唐朝建立已百余年,而朝廷当中,文武百官特别是武官多为功臣之后,都出身于名门世家。他们盘根错节,互为婚姻,权势巨大,使唐玄宗这个帝王感受到了制约。于是他为了集中君权,必须想办法培养新生力量,来打破这个局面。林甫深知他的心思,于是就提议重用藩将,如安禄山、哥舒翰等人,因为他们不属于中原人,所以与朝中并无瓜葛,可以放心使用。

但是君臣二人只想到这些人无根无底,好利用,却没有想到这些人会为了更大的利益来被背叛自己,这是在引狼入室。

03.李林甫替唐玄宗分忧,唐玄宗可以尽情享乐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不早朝,但是唐朝廷还在正常运转,这就是李林甫的功劳了。作为一个独揽相权的宰相,李林甫把唐玄宗伺候的很舒服。因为什么事情都是他替唐玄宗处理,唐玄宗不用费脑筋,也不用再面对以前几个丞相在自己面前互相攻讦的场面,每天可以与美人同宿鸳鸯帐,共泛太掖湖。并且李林甫很有分寸,也不会让唐玄宗觉得他逾矩,所以唐玄宗自然一直重用他直到杨国忠的出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5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