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延死前真的想造反吗

历史典故 2023-07-30 09:35:12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史料记载魏延是怎么死的他又为什么造反 ?的相关内容。

史料记载魏延是怎么死的他又为什么造反 ?

魏延的背叛与他的仇敌杨仪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诸葛亮还在世时,魏延与杨仪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导致两人之间形成了深仇大恨。然而,刘备和诸葛亮非常看重这两个才智出众的人,因此经常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对诸葛亮的遗嘱表示不满,因为诸葛亮要求他断后,以便蜀军能够撤退。但是魏延并不认为诸葛亮的死对战争的胜负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他相信自己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蜀汉并不需要害怕任何人。然而,杨仪率领蜀汉军队开始撤退,魏延冲动之下无视诸葛亮的命令,抢在杨仪的军队之前回到汉中,并在途中不断阻挠杨仪的军队。

由于诸葛亮的死,杨仪对魏延失去了压制,两人之间的仇怨终于爆发。他们互相上书给刘禅,指责对方是背叛蜀汉的人。然而,由于魏延人缘一直不佳,并且他在撤军过程中的行为激起了众怒,其他将领们一直认为魏延才是造反的主谋。

魏延的身死是他背叛蜀汉、企图投降敌军的结果。他的背叛与他与杨仪的恩怨、对诸葛亮遗命的不满及他在撤军过程中的意气用事等因素密切相关。无论他是否有其他考虑,但他的行为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并最终导致他被视为造反的主谋。

但杨仪率领蜀汉军队开始撤退,魏延冲动之下不顾诸葛亮的命令,抢先杨仪的军队回到汉中,并且一路给杨仪使绊。杨仪与魏延的仇怨失去了诸葛亮的压制,终于爆发。两人都向刘禅上书说对方是背叛蜀汉的人,但一来魏延的人缘一直不好,二他撤兵的方式以及给杨仪大军使绊的行为惹了众怒,所以众将领一直认为魏延才是造反的人。

所以魏延率领兵将跑出了汉中,但杨仪的大军也随之而来。魏延其实并不是真的造反了,而是他的坏脾气以及坏人缘导致了他最后兵败身死的后果。

自从魏延受到刘备的赏识,从部曲升为牙门将军,又高升至镇守汉中的镇远大将军,可以看出魏延在兵法方面拥有过人的优势亮点,也因此魏延走进了刘备诸葛亮等人的视线。

关于魏延怎么死的,史料记载是其仇敌杨仪派手下将领马岱追杀魏延,最后落得身死头颅被杨仪羞辱的地步。魏延为什么会死的这么凄惨,其直接原因当然是魏延谋反,叛出蜀汉。所以才有了杨仪领兵攻打魏延军队,而魏延手下的兵将背叛魏延,拒不听令打仗。魏延仓皇逃出汉中,但杨仪不肯放过魏延,并排出下属将领将魏延杀死。

但魏延的死亡根本原因并不是他的背叛蜀汉,毕竟仍有其他史料称魏延是被杨仪陷害,他并没有背叛。但最终魏延凄惨的死去,而杨仪作为胜利者活了下来,这样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魏延的性格缺陷。

魏延的性格高傲,并且脾气也非常坏,这是经过后世考证后确认的。因为魏延拥有非常高的战争天赋,拥有一些坏脾气非常的理所当然。但他错就错在脾气坏,性格高傲的同时不屑于交好同事。凡是魏延在,旁人便不愿靠近他,这也是为什么魏延说杨仪背叛蜀汉时,所有人都站在杨仪身后指认魏延才是叛军的原因。

其次,魏延非常冲动,杨仪与魏延关系不好大家有目共睹,但魏延的急脾气,几次促使他举起刀想要杀死杨仪。同僚都可以轻易的举起刀,给众人留下坏印象是理所当然的。

本文总结了关于史料记载魏延是怎么死的他又为什么造反 ?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三国演义里魏延以谋反罪被杀,你认为他有没有谋反?

翻开《二十四史》看看,真正谋反的有几个是“匆匆上马”的?曹操、司马懿甚至连皇帝都没做……一辈子尽给子孙“打基础”了,没有坚实的基础,谋的哪门子反?不过就是欲加之罪罢了。即便是黄袍加身的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赵匡胤,在谋反之前也都搞定了一众“军头”、把军队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反观魏延,他像是谋反吗?据史籍记载,王平一个出了名“嘴笨”的将领,在阵前说了那么几句话,魏延所部便“作鸟兽散”、无心恋战了。魏延本人不得已带着儿子和少量随从逃往了汉中,最后被追击而来的马岱斩杀……试想,如果魏延真的要谋反,且不说去拉拢其他“军头”,最起码自己手里的军队得牢牢控制住吧?就凭王平几句话这些人就“作鸟兽散”了?这样的谋反也太“儿戏”了!


魏延不具备谋反的基础

无论什么人想要谋反,必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手机有自己的“私家军”,哪怕只有司马懿那区区“三千死士”!很显然,魏延并没有!在部众“作鸟兽散”之后,魏延逃往汉中时只带了自己的儿子和少量随从。换言之,这就是魏延全部的“私家军”。这么点儿人,连一个二流的马岱都挡不住,还有谋反的能力吗?那谋反未免也太简单了吧?


魏延这个人的身份非常特别,他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所说的是降将。史籍记载,魏延曾为刘备部曲。何谓部曲?统兵者私募的武装人员、也叫“私兵”。这些人独立于正式军队编制之外,只听招募者个人的指挥。换言之,魏延根本不是什么降将,他是刘备曾经的“私人跟班”,硬要说是刘备家的“家丁”未尝不可。也正是因为这一重身份,魏延虽然深得刘备信任,却跟蜀汉政权的哪一个政治派系都不亲,魏延也不能亲、不敢亲!因为他是刘备豢养的“家犬”,自家养的狗跟外人亲了,还能有好吗?


蜀汉章武三年,刘备驾崩,魏延的主子没了。摆在魏延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继续跟着少主子刘禅。二、改换门庭。要知道,彼时诸葛亮已经开始弄权,魏延也不再是单纯的部曲、他已经成了手握重兵的将领。如果这个时候魏延倒向少主子刘禅,势必会成为诸葛亮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还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都是一个未知之数……很显然,投靠诸葛亮对于魏延而言更加有利可图,不是吗?我们可以猜想,或许是在章武三年、又或许更早些时候,魏延便已经对诸葛亮暗送秋波、与之达成了某些默契。刘备一死,魏延便顺理成章成了诸葛亮的人。作为文臣领袖——丞相的诸葛亮显然不可能直接统兵,久而久之魏延便成了诸葛亮在军中的代言人之一,协助诸葛亮控制军队。


可问题又开了,魏延倒向诸葛亮刘禅心里没数吗?显然不可能,因此他防备魏延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魏延一旦在军中培植私人势力,刘禅便可以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拿下魏延,砍去诸葛亮的一条臂膀!而且,诸葛亮还挑不出什么刺儿,除非诸葛亮公开反了,否则他只能吃哑巴亏……反之,魏延也不是诸葛亮的真“嫡系”。说白了,二人不过就是相互利用而已,诸葛亮也不可能对魏延完全放心。魏延本本分分听用,诸葛亮自然视之为股肱,可如果魏延在军中培植私人势力呢?诸葛亮还能容得下魏延吗?恐怕很难!


诸葛亮何许人也?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是后世帝王们出于政治需要、给他脸上贴金罢了。前后两篇《出师表》已经把诸葛亮的真面目勾勒得够清楚的了!作为臣,居然像“老子教育儿子”般颐指气使、“指导”皇帝刘禅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还是臣吗?曹孟德似乎也没有这样对待汉献帝刘协吧?换言之,即便诸葛亮不是曹孟德、司马懿,起码他也是霍子孟一般的权臣!诸葛亮权倾巴蜀靠的是什么?总不会是与刘禅的“感情”吧?说白了,他靠的就是握在手中的军队!没有了军队,他诸葛亮就是任凭刘禅宰割的鱼肉。试问,魏延想要在军中培植私人势力,诸葛亮会视而不见吗?真要是那样,恐怕第一个想杀魏延的不是刘禅、而是诸葛亮本人!因此,魏延虽然手握重兵,却没有任何在军中培植私人势力的机会,就更别说是豢养一支“私家军”了。刘禅、诸葛亮……无数双眼镜盯着他,他只要敢越雷池半步,必死无疑!


手里没有点儿“私家军”,魏延拿什么谋反?他手下那些将领,不是诸葛亮的人就是刘禅的人,就是没有他自己的人。诸葛亮死了,刘禅要全面掌权了,谁还会跟着魏延趟这趟浑水?这恐怕才是王平几句话说得魏延所部“作鸟兽散”的真实原因。魏延已经被定性为“谋反”了,是跟着皇帝刘禅有利可图还是跟着魏延一个“光杆司令”流亡有利可图?用脚趾头恐怕都能想明白,不是吗?


到底是谁要杀魏延

无论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给出的魏延被杀的原因都差不多。杨仪指责魏延谋反、马岱将其诛杀,只有细节的差异、没用方向性区别。那么问题就来了,马岱何许人也?马超的弟弟。马超在蜀汉政权的地位非常特殊、也非常超然,他不属于任何政治派系,或者说他“马家军”自成一派也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作为马超的弟弟,马岱同样不属于蜀汉政权的任何政治派系。这就相当奇怪了,马岱为什么要听杨仪的招呼去诛杀魏延?


再就是彼时同样身在军中的费祎了,他和杨仪根本不是一路人,凭什么也听杨仪的吆喝?很显然,杨仪不过就是“一杆枪”而已,真正扣动扳机的是刘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马岱和费祎都会听杨仪吆喝。


要杀魏延的根本不是杨仪、而是彼时的皇帝刘禅。诸葛亮一死,刘禅全面收回诸葛亮手中的兵权势在必行,他不可能容忍蜀汉政权再出现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魏延作为彼时诸葛亮在军中的主要代言人,对刘禅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拿下魏延、杀鸡儆猴,其他人就好办多了……换言之,刘禅就是要用魏延的脑袋来立威、收权,魏延反也好、不反也罢,横竖都是个死!这就是为什么魏延要逃而不是降的原因所在,逃或许还有一线生机,降则必死无疑。


综上所述,魏延根本没有谋反的打算,也不具备谋反的条件,更加没有谋反的机会。说白了,所谓“谋反”不过就是刘禅给魏延安上的欲加之罪罢了。诸葛亮死了,刘禅急需立威、收权,而刘禅砍掉魏延的项上人头正好可以起到立威、收回兵权的作用。换言之,魏延之死其实还是刘禅与诸葛亮之间权力冲突的延续,所谓“谋反”仅仅是一个理由、一个历朝历代帝王们惯用的理由。


魏延到底有没有谋反

魏延没有谋反,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2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