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吴实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19年,关羽出兵围攻襄樊,他利用汉水淹曹魏七军,使得于禁在阵前投降,庞德被斩杀,一时间许都危急。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操一边只能让曹仁据守樊城,不得放弃,另一边则许诺孙权割据江南,并以此为条件,游说孙权出兵攻打关羽后方。而东吴一直都有取荆州之心,只不过此前“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因此,东吴一直没有动手,然而如果坐视关羽夺取荆州不理,等荆州北部一破,刘备实力大增后足以与曹操抗衡,如此一来,东吴将成为三大割据势力中最弱的一方。而且占据了襄樊的关羽对东吴的威胁更大,因此,在这个时候,“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吕蒙与孙权联手策划了一场荆州奇袭战,一举侵入荆州后方,关羽重夺荆州无望,最终败走麦城,被俘身死,而东吴则就此占据了荆州大半区域。
让人遗憾的是,东吴在对外扩张的战事上,也仅仅只赢下了这一次,除此之外,东吴在其他对外扩张战事上几乎都是吃亏的,比如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就曾亲率大军围困合肥,同时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然而张昭出兵不利,孙权在攻打合肥一个多月后,仍然未能破城,最后只得退兵。特别是在曹操率军征讨张鲁时,孙权趁机以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却被张辽率领七千将士击败,可见除了荆州奇袭战,东吴在对外战争上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
相比之下,魏国的军事表现一直不差,官渡之战时,曹操战胜袁绍,并在此之后用数年时间彻底统一北方,潼关之战,曹操击败马超等关中诸侯,平定雍凉之地。而即便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差的蜀汉,也在赤壁之战后连克荆州数郡,随后更是取益州,夺汉中,占据上庸三郡,就算是在北伐时期,蜀汉也曾夺下陇右三郡。而东吴坐拥二十万兵马却少有建树,难道是因为东吴没有治军的人才吗?
事实上,东吴之所以会败多胜少,并不是因为东吴没有治军的人才,而是因为东吴内部的军队制度与其他两国不同,在东吴内部是以私兵曲部为主,以至于部队机构很不统一。由于每一位将军治军的方式都不太一样,特色比较鲜明,因此队伍混在一块后效果反而没那么好。比如甘宁率领的部队战斗力极强,适合做先锋部队;潘璋治军十分严苛,虽然有数千人,但在他手中能发挥出数万人的能力;贺齐性格奢绮,尤好军事,部队配备的武器铠甲都最为精良;鲁肃之子鲁淑曾担任都督,他虽然不是战术名将,但能都督数万之众,在治军方面应有过人才华
不得不说,东吴从来都不缺治军的人才,不仅不缺,反而还有很多。然而这些队伍单独拉出来都能征战沙场,但一旦将他们聚集起来就很难调度了,毕竟如果仗好打,那人人都想争夺军功,若仗不好打,谁都不愿意做这个炮灰。正因如此,江东的兵马虽然多而且精锐,但协调性却非常差,除了周瑜、陆逊这样的将才外,少有人能震慑住这一帮江东名将。因此江东虽然兵多将广,骁勇善战,却没办法劲往一处使,自然没办法在对外战事上取得太好的效果了。
笔者认为,无论是蜀汉还是曹魏,其部队的统一性都是很强的,然而东吴的孙权既没有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又受限与当时东吴的政权局限性,因此,在对外战事上输多胜少。
首先东吴不是三国当中最弱的,蜀汉才是三国当中最弱的一个。与其说三国当中东吴弱,不如说东吴没有曹魏、蜀汉光环亮!这完全都是拜罗贯中先生所赐。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面临着天下两分,赤壁之战三国拉开序幕,夷陵之战三国就此鼎足。其中赤壁之战是东吴对曹魏,此一胜。夷陵之战,东吴对蜀汉此二胜。我们就会去想为什么东吴不借此胜利机会,继续扩大战果?其实赤壁之战胜利以后,东吴是做了一些动作的。周瑜也去夺取三郡,孙权后来也发动了合肥之战。后来,除了吕蒙夺取荆州以外,好像东吴这边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战果。
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细节,凡是进攻方则大都失败。“官渡之战”袁绍发动,此一败!“赤壁之战”曹操发动,此二败!合肥之战”人送外号孙十万,此三败,“夷陵之战”此四败!后面大大小小战役三国之间互有来往,多不胜举、均有胜负。我们也不难发现,凡是防御战,防守方都能赢。凡是攻坚战,进攻方都失败。这是三国最有意思的一点,也是最让人颇为乐道的事情。上面说了为什么东吴占两胜,却无法扩大战果。其实这和东吴的运气和策略有关,孙策死后制定的方案就是守江东。孙权也想开疆拓土,但是奈何周都督、鲁都督、吕蒙等人英年早逝,对他的战略进行了折翼。
后面夷陵之战时,其实陆逊就对我们做出了解释。陆逊之所以退兵,就是害怕曹魏攻其后方。也不难看出如果东吴、蜀汉两虎相斗,获利最大者则是曹魏,反之亦然。后来两家重修归好,这是时势所趋。最大的敌人就是曹魏,当然大家也都是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也就是谁都吃不掉谁的原因!总之,东吴不是最弱的,最弱的真的是蜀汉,不然蜀汉也不会连年征战不休!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大军南下,征讨刘备孙权,但最终曹操在长江赤壁一带被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失败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点就是,孙刘联军相对曹操来说确实人数之上不占一点优势,三国演义小说之上说曹操的兵力有八十万、一百万那是夸大。历史之上孙刘联军方面,孙权调给周瑜兵马三万,诸葛亮在劝说孙权抗曹时说刘备有兵马二万人。 所以,赤壁之战双方实际交战兵力,孙刘联军最多五万人,曹操有十万到二十万人,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孙权在公元229年称帝正式建国,东吴占据长江天险、战乱较少、经过五十七年的发展,有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军队总人数为二十三万,尤以水军为强,有舟船五千余艘。但为何在西晋王朝的一击之下,便冰消瓦解,没有续写赤壁的战争传奇最终亡国那?
首先在领导人之上,想当年曹操南下,孙权面对劝降的人,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道:“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但到了孙权孙子,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时候,绝对堪称人类进化史上一朵荒淫的奇葩。行为逆天,刘后主阿斗跟他比可能都差太远,吴国自末帝孙皓当政以来,凡是胜过自己的臣下孙皓借故杀死。对于群臣,强令喝得烂醉,然后再让他们互相告发罪行,或立即处死,或扒皮,挖眼惨不忍睹,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虽然司马氏统治的西晋,也并非什么清廉之邦,但司马炎在发动灭吴战争之前,与东吴孙皓类比尚属稍具政治头脑之士,依靠一批谋臣良将渚如羊祜、杜预、王濬、张华等的辅佐,这样从政治上注定东吴政权的必然失败。
赤壁之战时候周瑜面对曹操的南征,早就开始在鄱阳湖训练水军,对曹操南征军事动态研究,为孙权分析出曹操南下的诸多失误和,比如曹操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
晋灭吴之战中东吴统治集团临战前多年,既失之干缺少对西晋战略动向的研究,司马昭灭蜀到晋发动灭吴之战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吴国大司马陆抗 吾彦等有识之士之人,多次建议孙皓建议加强军备,增强沿江战略要点的防御力量,并且提出关键性建议防止西晋的突袭。但均被孙皓置之不理。但这时候的西晋特别针对东吴占据长江天堑的有利地势,接受曹魏时期“武骑千群”无用武之地的教训,训练水军,大造战船,做好一切作战准备,吴国失去了针对西晋的战略企图采取相应对策的宝贵时机;又缺乏起码的战略决策头脑,计不及此,致使西晋水军如入无人之地。
赤壁之战中在周瑜的出色的指挥,联军与曹操的初战,周瑜水军就把曹操的水军打的打败尔逃,逼的屯兵乌林,士气低落,晋灭吴之战时候,吴国因为其政治极端腐败、人心丧尽,本来士气就低落,战前更加是不断发生吴军将士投降的事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东吴丞相张悌所率的三万精兵,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竟不顾部将沈莹的劝阻,拒绝在江上机动御敌而渡江北上,与西晋决一死战,这对濒临陷落的建业危局无疑于釜底抽薪,帮了晋军的大忙。这样斗志的缺乏指挥的军队自然无法与晋军相匹敌。
如果孙权与周瑜知道,自己辛辛苦苦为后代保留下的疆土,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拥有大军共二十多万的, 占据长江天险的半壁河山的东吴最后被西晋用二十万人只用40多天就攻入都城建业,不到三个月就亡国,不知道会不会和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一样,感叹一句崽卖爷田不心疼。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代的关键转折点,也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代表。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当时实力强大,而且已经攻占了荆州,士气高涨,战斗力很强。但是,东吴这边虽然和刘备结盟,可是依旧实力弱小,勉勉强强只能凑出几万军队而已。按理说,作为东吴军队的统帅应该一筹莫展才对,但周瑜却非常有信心打败曹操,这又是因为什么呢?按照周瑜自己对孙权的解释,大概主要是基于双方军队的对比而得出的结论。一方面,周瑜觉得曹操的军队是千里远征,眼下已经是强弩之末。
但是东吴的军队却是以逸待劳,在家门口作战自然是令人信心百倍的。另一方面,周瑜认为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因此水军战斗力很弱。而东吴的水军则是独步天下,可以以一当十,更何况陆战还有刘备驻守在江陵的军队,自然是万无一失。因此,周瑜对以弱胜强击败曹操信心百倍。
而这些因素,只是战术层面的思考。其实,当时更让周瑜如此信心爆棚的原因,更多的是两个字——人心。曹操手里面虽然有汉献帝,可是却被天下人骂成了汉贼。因为曹操的确没有给汉献帝足够的权力,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当年董承和伏皇后事件爆发之后,天下读书人都对曹操非常反感,认为如果让曹操得了天下之后,汉献帝肯定会被曹操废掉。所以,非常有意思的是,官渡之战明明是袁绍发起的,但是曹操胜利了之后,却被认为是邪恶战胜了正义。袁绍方面,则引来了天下人的同情。
所以,在赤壁之战爆发之前,曹操攻打荆州,刘备仓皇出逃到江陵江夏地区。除了自己有限的军队之外,身后还跟着十几万的老百姓。为啥?一方面是大家都痛恨曹操,另一方面因为刘备姓刘,大家认为拥戴刘备就是拥护东汉王朝和刘氏皇族。
所以,人心方面大家只是惧怕曹操的军队,并没有真心顺从。这一点,被周瑜发现了,他认为大有可为。因此他极力主张拉拢刘备,为的就是让东吴这边也可以借势凝聚天下老百姓的民心,进而战胜曹操。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点孙权方面也心知肚明。因为孙权当时代表的只是地方势力,和曹操相比的话,孙权在道义上是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劣势地位。所以,孙权也需要刘备这面大旗来让自己割据江东的行为变得无比正义。因此,尽管张昭等人力主投降,可是孙权却想着抵抗。因此等到周瑜把能够打败曹操的理由陈述完毕之后,孙权马上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三万军队以及配套的粮草、军械等等。这一点,也是孙权和周瑜想到一起去了。
因此,周瑜统领的东吴军队看似规模有限,可是却人心一致,大家都想着打败曹操就是效忠了大汉王朝,所以信心百倍。而赤壁之战也成就了周瑜的人生巅峰,成为了千古美谈。
因为东吴的国家实力不足,军队战斗力不足。或许有人会反驳,东吴毕竟占据了江南富庶之地。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此时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的中原。另外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东吴的“国家实力不足”。
虽然人在孙权时期,由于这位“吴大帝”自身手腕和能力,让整个东吴都能在皇权的控制之下。但是,孙权死后,不仅新的皇帝在没有他的能力,而且以陆、顾、朱、张等四大家族已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因为这四大家族,不仅把持着朝政和地方政务,更控制着私人军队。因为,东吴采取的是世袭领兵制,原本属于国家的军队,经过这些大家族几代人的统治管理之后,逐渐就成为了私家武装。《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四大豪门中的朱家就有“部曲万口”,而且是父死子代的领兵制。
而且,这些大家族还可以通过对外战争,获得大量部曲。比如,东吴名将全琮带兵数千讨伐山越之后,从山越之中征召了上万精兵作为自己的私人武装。
就是因为,东吴的豪门占据了大量人口,成为他们的部曲,反而使东吴在征召军队的时候,难以完成集结。于是,作战就只能仰仗各大豪强的部曲和私人武装。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战斗力呢?虽然,东吴军队也曾有过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战绩。但是,这种为了保卫自己实力范围的战争,东吴将领们也是舍死忘生,不敢懈怠。毕竟如果被曹魏或蜀汉攻下东吴,这些豪强的私人军队和财富都会烟消云散。
而且,东吴取在这几次战争中取胜,也有天时、地利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如果,一旦打成那种拉锯战,东吴军队的表现就会一泻千里。比如,当年在合肥,10万吴军被张辽800人在逍遥津打得屁股尿流。虽然这其中有演义的夸张的成分,但是足见东吴军队战斗力之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