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我相信许多朋友对三国时期蜀汉的衰败,都会感觉到非常的有遗憾,曾经刘关张三兄弟是一位大英雄人物,年轻的时候身上没有任何权利和钱财,但仍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功后走上了称霸天下的舞台,在不久之后虎牢关下和群雄会谋,在这里展现出了不输于诸侯的实力,所以陶谦非常器重他们,而且还把徐州交付给他们,这三兄弟在外征讨了几十年,在得到了凤雏的帮助后建立起了蜀汉,实力最强的时候已经超过了东吴,而且曾一时间和曹操不分上下,但是却因为关羽战败后丢失了荆州开始走了下坡路,都说关羽丢失荆州是因为他大意了,真的是这一原因吗?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件事情。
刘备在得到了益州后,便把荆州全部交给关羽管理着,因为在诸葛亮的战术构想中,在之后进行北伐时,荆州需要有一名非常有勇有谋的大将指挥,但放眼整个蜀汉这个任务,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关羽了,经过了修生养息之后,刘备开始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知道汉中这一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便亲自带队前来对战,在这里两个人对战了一年多的时间,刘备感觉自己对抗曹操非常的困难,便让关羽带着荆州的士兵们去攻打襄樊,让曹操首和尾不能同时兼顾,刘备在另一方面开始找机会攻破敌人。
事情发展的和刘备所想象的一样,守护着襄樊的曹仁被关羽打的落花流水,曹操知道后,便只能从汉中战场上调取一部分兵力,让于禁和庞德带着这几支队伍去帮助曹仁,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关羽早已经知道了他们这一行动,他们趁着河水涨潮的时候,在襄樊附近开始埋伏,等到于禁的援兵赶到这里后,便开始挖开河堤全部消灭掉了这支部队,襄樊这一地区又成为了一座即将被进攻的孤城。
这时候曹操非常的不甘心,他先开始与东吴进行和谈,然后给东吴的承诺是只要与他联手一起攻打关羽,在成功之后,就可以一起分荆州,东吴对于蜀汉集团是有所顾虑和畏惧的,因为之前蜀汉的实力比他们要弱,但是现在却比他们要强许多,这让孙权非常的不爽,当孙权得知要消灭蜀汉时,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曹操的这个计划,然后派大都督吕蒙暗中谋划荆州,曹操和孙权在结盟之后,调遣原本布防在寿春防线用来抵御东吴的张辽,徐晃等军队开始奔赴到襄樊来支援曹仁,这块地区一时间聚集了在那个朝代最厉害的阵容。
而当时的关羽并没有意识到,东吴已经开始在暗中谋划夺取荆州,他当时正在全力的攻打着襄樊,因为只要把这个地方给攻破后,曹魏最核心的许昌和洛阳就会暴露在关羽的兵峰之下,蜀汉很有可能就会被打败,东吴的大都督吕蒙知道关羽非常的强悍,他便想着不能与关羽硬碰硬,而是让士兵们装扮成商人的模样混进荆州,等到荆州防御空虚的时候再进行夺城,然后策反了靡芳和博士人等荆州高级的将领,在他们的帮助下把关羽的粮食通道给截断,这时,关羽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对抗这么厉害的阵容,再加上子弹用尽了,粮食也都吃完了,最终只能落得个兵败身亡的结果。
其实关羽丢失了锦州,并不是因为他大意所导致的,是这一情况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当时曹操和孙权为了能够夺取关羽的命,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又加上蜀汉这一方面,并没有给关于任何的支援,当时的关羽是自己一个人在独自的奋战,导致这一失败的原因并不能怪他,他并不是大意,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无能为力,所以说关羽丢失荆州,这个锅已经背了1800多年,是时候卸下来了。
所以综上所述,关羽其实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不管关羽是因为大意,还是因为小瞧了东吴的实力,其实在战争开始的那一刻,对于蜀汉来说,就已经注定了,这一场战争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
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关,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关羽败走麦城,失掉荆州,被敌军杀死,张飞为其报仇,却被自己的手下砍死之后,刘备就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最后一命呜呼,兴复汉室,统一天下就成了不可能完成之事。如果不是关羽失去了荆州,这天下说不定还真能得来,至于关于为什么会失掉荆州,人们将他归结为大意,但是关羽真的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小编认为是关羽的傲慢挑起了荆州之战,又因为自己的傲慢失去了人心导致了荆州之战的失败。具体什么原因听小编娓娓道来!
是否由于关羽的过失造成了吴蜀联盟的破裂呢?的确关羽拒绝孙权的提亲,水淹七军后强提东吴的军粮,又调走荆州守军造成后防空虚,但这是否是东吴夺荆州的事由呢? 窃以为非也,恰恰相反,吕子明白衣渡江不是偶然的事件,不是针对关羽的行为,而是东吴必然采取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吴蜀联盟的破裂是必然的, 这不是关羽的行为所能左右的。
吴蜀矛盾的焦点在于荆州,事实上,当时荆襄九郡由三方分割,襄樊地区归曹操,东部长沙等地归东吴,蜀仅占两郡半,就这两郡半东吴还要来争夺, 绝不是贪眼前小利的行为。以往我也曾经认为荆州争夺战是孙权吕蒙等缺乏政治远见的表现,不禁感叹鲁肃死得太早。现在我觉得,这是孙吴不得不采取的。
由于蜀占据了荆州,北可以击曹,东可以袭吴,军事上的门户被其占据,这是曹操和孙权都很忌讳的事情。对于孙权来说,的确可以沿袭鲁肃时期的策略, 继续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是当时孙吴最大的敌人,我不相信人才济济的东吴没有一个人看出这一点,东吴本就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政权, 他自己也不会随便破坏与刘备的联盟,毕竟这曾经是生存的根本,但是联合刘备的后果是什么呢?
如果当时东吴配合刘备出兵攻曹,刘备汉中兵马也出击, 三路兵马齐进,曹操的确可以被一举消灭。不过孙权能得到多少好处呢?整个河洛地区将落中刘备手中,自己至多夺个合肥徐州而已,看着刘备坐大。灭曹之后,刘备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呢?占据了荆州就相当于占据了东吴的西大门,结果是什么谁也不会不知道。
联刘抗曹,最终将会被刘备所灭;联曹抗刘,最终破坏吴蜀联盟,两败俱伤,丧失灭曹最佳时机,最终被曹所灭(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两种结果, 对于孙权来说都是被消灭,不同的在于多得一块荆州,那么干脆先拿过来再说,还可以赌一把刘备不来攻吴,吴蜀联盟继续苟严下去。可惜的是, 刘备没有这种胸怀,吴蜀联盟的破裂就不可避免了。
事实上真正缺乏政治远见的不是关羽或者孙权,而是刘备和诸葛亮.他们看到了荆州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但没有考虑到孙权的利益.想与人家联合, 又不肯给人家好处,舍不得孩子怎么套得了狼?孙权不是傻子,不会做陪太子读书的事情,不会消耗自己的兵力来让刘备做大。
事实上荆州早就该还给孙权, 解决了这个焦点问题,吴蜀联盟才能够延续下去,灭曹才有真正的希望.刘备太短视了,真正的贪小利而肯惜身,就这么一块荆州,"权借一时即还" ,"夺了益州就还","取了凉州再还",好了,人家不陪你玩了,拿了过来.刘备又没有这种气量,非要再打一仗,彻底玩完了。吴蜀之争没有最后的赢家, 只不过为各自数十年后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关羽在荆州这块最前线,可能早已感受到吴蜀之间的矛盾,就算换了别人来,也一样保不住荆州。不论关羽的智略能否及得了赵云魏延等人(我以为关羽此等" 熊虎之将","万人敌"的智略绝不逊赵云),换一个人来守荆州,到多只能逃得了性命,荆州之战,如前所述,是不可能避免的。至于关羽北伐的失败,更不是他一人的过错,关羽孤军作战,没有东西两方面的配合,曹操军队又不断前来增援,围了曹仁,来了于禁;灭了于禁,再来徐晃,仅凭荆州军马,能有多大作为?
关羽一直都知道荆州是要塞之地,因而他镇守荆州之时就严密布防,还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对此甚是放心,因而就不存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一说,那么关羽到底是因何失掉了荆州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关羽是一个性格孤傲的人,关键是他还不懂掩饰。
他最看不起的就是孙权了,当初,孙权本来对于荆州是可攻可不攻的,诸葛瑾就给他出主意,和关羽联姻,如果关羽同意的话,就和关羽一起对付曹操,如果关羽不同意的话就帮助曹操夺取荆州,孙权同意了,诸葛瑾就上门求亲,结果关羽竟然将诸葛瑾骂的狗血淋头,说孙权的犬子配不上自家的虎女,人家孙权好歹是一国之主,而关羽就只是一个将军,如此侮辱人家,孙权自然气啊,于是就坚定了夺取荆州之心,这就为吕蒙白衣渡江留下了祸根。
像关羽这样刚愎自用的性格,对待来使都如此傲慢无礼,那对朝中大臣就更不用说了,他得罪的人可真不少,本来诸葛亮是给他派遣了很多谋士的,但是关羽这样的连诸葛亮都看不起,更别说那些人了,所以在镇守荆州时,对关羽有恨意的糜芳、傅士仁和多忌而好利的潘浚,一方面疏于防守,一方面遇战则降,荆州又怎能不失呢?而且当初刘封,孟达本可救关羽的,但就是因为关羽的傲慢得罪了孟达,孟达就劝说刘封不去救他,最终败走麦城失去了荆州。
可以说是关羽的傲慢挑起了荆州之战,又因为自己的傲慢失去了人心导致了荆州之战的失败。都是傲慢惹的祸。
后人多责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没有看到背后的政治背景,我认为对关羽是不公平的。关羽自有其缺点,但荆州之战不是因为他的缺点而发生的。这么一场大战,绝不是针对关羽个人的,实在是因为荆州这块地方太敏感了。连司马懿都看出这一点,"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喜也",关羽实在是可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