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料事如神,姜维善于用兵,为什么都北伐失败了

以史为鉴 2023-06-14 09:40:53

诸葛亮料事如神,姜维善于用兵,为什么都北伐失败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胸怀大志的刘备,趁势而起,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成长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先是地跨荆襄,尔后雄据巴蜀,并终成帝业,纵观他的一生,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励志无比。然而这一在普通人看来,非常逆天的成就,并不能令刘备满足,他真正的目标,是一统中原,成就霸业,只可惜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人唏嘘。不过他去世之后,蜀汉并没有放弃北定中原的目标,而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公元228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开始了北伐的征程,从这一年开始,直到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他共发动了五次北伐。虽说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但是他能在第一次北伐时,迅速拿下天水等三郡,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大败司马懿,可见他的用兵能力并不差。但是他并未能完成刘备的遗望,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去世几年后,敏于军事的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曾九度挥师中原,可是他与诸葛亮一样,虽然胜多败少,却也未成兴复汉室。诸葛亮和姜维二人,多次北伐,也打了不少胜仗,为何却一直没能成功呢?小编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一、荆州失守,隆中对化为泡影

唐朝诗人杜甫,曾称赞诸葛亮道:“功盖三国分,名成八阵图”,现在很多人提起诸葛亮,也会提到,他尚未出山,便定了天下三分之势。可是通读隆中对,我们就会发现,三分天下,只是诸葛亮计划中的一环,他最终的目标,还是助刘备一统江山。在他的预想中,刘备想要成大业,首先要据有荆益二州,这样才能兵分两路,呈相互策应的形势,入主中原。然而刘备拿下汉中不久,荆州的地盘,便落入了东吴手中,蜀汉不但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据点,还要分兵防守东吴,北伐成功的希望,便大大的降低了。

另外,荆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但兵强民富,还多出英才,蜀汉据有此地,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人才方面,都会得到大量的补充。但是益州之地,则相对比较闭塞,其发展程度远比不上荆州。所以在荆州失守之后,蜀汉不但地盘出现了缩减,综合国力也下降了不少。这些是诸葛亮和姜维的才干,弥补不了的。

二、蜀汉国力有限,并非每一次北伐,都以北定中原为目标

虽然“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但是诸葛亮并非每一次北伐,都以灭曹魏,定中原为目标。他第一次北伐,出天水、陇西,一路势如破竹,很多人认为,此战若非马谡失守街亭,导致他被迫退兵,很有希望取得成功。然而这一战,诸葛亮并没有打算灭掉曹魏,因为走这一路,对他而言,只是中策,可求稳,却不能速成,如果他真的想灭曹魏,应该会像第二次北伐一样,效仿刘邦,由陈仓入关,与曹魏进行决战。所以诸葛亮一生五度北伐,六出祁山,却未能挥师中原,并不能算做次次都无功而返。

到了姜维时代,所谓的北伐,更是空有灭魏之志,而无灭魏之举了。虽然每一次北伐,看似都是他主动出击,曹魏被迫防守,但是他从未打算直接入关,而是致力于攻打陇西等地,这些地方,于曹魏而言,并不太重要,就要他悉数拿下,也无法动摇曹魏的国本。他的北伐之举,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以攻为守罢了。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和姜维,虽然一直致力于北伐,却没有获得成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荆州地盘的丢失,影响了蜀汉的发挥,另一原因则是,他们并不是每一次北伐,都拼尽了全力。由此可见,这两人最终未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并非因为个人能力不足。

姜维为什么没能完成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他不行在哪里?

首先要知道原本蜀国的实力就不如魏国,再加上诸葛亮七次北伐未果,消耗了蜀国大量的有生力量,等到姜维接手的时候,蜀国这个时候已经弱的不能再弱了,而对面的魏国实力依然很强大,甚至可以说诸葛亮七次北伐并没有对魏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在这种此消彼长之下,蜀国怎么可能打得过魏国。


其次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蜀国人才已经凋零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境地,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虽然姜维很有能力,也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但是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有限,而且在一场战争当中,如果想要取得真正的胜利,必须要各部门紧密的配合,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而那个时候的蜀国根本不满足这个条件。


反观魏国那边可是人才济济,不仅名将众多,而且谋士也不少,就比如说司马懿的几个儿子就完全的成长了起来,计谋和谋略都不在司马懿之下。除了司马懿的几个儿子,还有钟会,邓艾等一众名将。所以既然人才都比不过我,你怎么和我打,毕竟人才是一个国家可以发展下去的长久之道。


此外当时的后主刘禅对于姜维也不是绝对的信任,因为在刘禅看来姜维是半路投降过来的,虽然明面上对姜维很恭敬,但是私下里根本就不把他当作一回事,甚至都不让姜维的兵驻扎在都城旁边。

历史上姜维总共几次出兵伐魏,每次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姜维北伐失败以及蜀汉灭亡的原因:

第一,按照小说来看,诸葛亮前后6次北伐,姜维一共9伐中原。其中,诸葛亮没有成功的原因:

1,第一次北伐,当时赵云还在,诸葛亮手下文臣武将极多,南方孟获又归顺朝廷,诸葛亮没有内忧,就以赵云,邓芝作为北伐先锋,斩了韩德父子三人,诸葛亮两军阵前骂死魏国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维,上圭,安定等处都望风归降。大军逼近长安。又有上庸孟达准备背叛魏国,可以说,诸葛亮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几率最大的一次。

可是,上庸孟达反叛计谋被司马看破,反叛失败,诸葛亮又错派马谡守街厅,最后不得不自己在西城用“空城计”。诸葛亮的第一次失败,主要就是自己错用人,和孟达举事不利。这两个问题。

2,第二次失利,主要是因为粮草不济,李严撒谎,筹集粮草不当,造成军队缺粮而导致北伐失败。后来,李严被废为庶人。

3,第三次,第四次,主要都是粮草的问题。

4,第五次北伐,此时,属国内部开始动摇,宦官开始酿祸,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几次用计谋都战胜司马懿,后来蜀国大军,逼近渭水(今天陕西的母亲河,渭河),直捣长安。可是,后主刘禅听信谗言,诏回大军。诸葛亮因为内政的原因,失去了第二次最好的机会。

5,第六次,火烧上方谷,计谋都已经实施的很顺利,眼看就要把司马懿父子三人活活烧死在火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浇灭,救了司马父子。(后人说,是老天要灭魏国,所以要留下司马昭)。又加上,东线诸葛谨不敌曹睿,东吴兵败,不能和蜀国夹击魏国。诸葛亮气上心头,旧病复发,郁郁而终。病势于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为什么全失败了?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蜀汉国力太过于弱小

蜀汉集团是三国时期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因为蜀汉集团所占领的土地是最少的,同时人口也是最少的,在古代因为没有过多的机械进行辅助,只有依靠人力才有生产力,这也就是说明蜀汉的军队数量上,粮食产量上对比曹魏集团都是劣势,所以蜀汉集团的国力是最弱小的,而弱小的国力虽然经过诸葛亮的经营有了一些增强,但是和曹魏集团依旧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所以即使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北伐也全都失败了。

蜀汉人才出现断档

虽然在蜀汉集团的巅峰时期拥有着许多的人才,比如最为出名的卧龙凤雏以及五虎上将,都是三国中的顶级人才,但是在诸葛亮进行北伐的时候蜀汉人才几乎已经损失殆尽,并没有过多的人才进行补充,军队中的将军多半都是一些多年跟随蜀汉集团的老将,而年轻一代的将领除了姜维外并没有其他比较优秀的人物,而且在几次北伐的过程中因为将领的失误导致北伐失败,比如马谡丢失街亭,所以就需要诸葛亮身兼数职,每一件事都要诸葛亮亲自去完成,才会导致多次北伐都失败了。

曹魏集团人才济济

诸葛亮多次北伐都失败的原因除了蜀汉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曹魏人才济济,有着许多优秀的人才能够和诸葛亮的北伐军队抗衡,比如郝昭,邓艾钟会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才能和诸葛亮相当的司马懿,诸葛亮多次北伐在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都被司马懿所阻挡,并且利用曹魏强大的国力拖延诸葛亮,即使诸葛亮能够通过一些计谋多次打败诸葛亮,但是始终无法跨过司马懿,最终被司马懿消耗到油尽灯枯,病逝五丈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5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