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之后,为什么又被史家打落冷宫

众妙之门 2023-06-14 09:00:10

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之后,为什么又被史家打落冷宫

白起为什么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白起,又名公孙起,战国时秦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军事家、一代名将,位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他极其善于用兵,在他征战的三十七年中,竟无一败绩,打的藐视秦国的山东六国无一人敢挂帅,打破了六国将秦困锁崤函的“锁秦”计划,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为何会被昭王赐死,又被史家永远打入“冷宫”呢?

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走进白起吧。

古语曾训言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或许这句话就是对出生在秦国关西故地的白起一生最好的形容。

白起的生平在公元前二百九十四年是一片空白,在仅存的只言片语当中,只能得知白起曾是秦国铸剑师,受秦惠文王赏识,为宫廷铸剑师,后又得惠文王弟、秦国上将军嬴疾赏识,被冠以“秦国未来名将”的称号进入军队。

公元前二百九十四年,白起在韩国的新城一战成名——以左庶长之职,指挥秦军一举击溃韩国主力,使得白起之名出现在了列国的眼中。此时,正是商鞅变法后的第五十年,从此开始,未来的三十七年之中,战国便成为了白起的舞台,携秦剑、率秦军,战未败,攻皆克。

新城,是秦国执行先王惠文王嬴驷“东出”国策上必须拿下的城池,韩国也深知此处的重要性,于是纠结魏国,两家出兵二十四万,欲意收复新城。而此时驻守秦军仅仅数万,就在韩魏联军立足不稳之际,白起突袭联军,一举擒获联军主将,斩首近十万。

经此一战,韩国通过申不害变法,魏国经过经过李悝变法、吴起强军积攒下来的家底彻底丢掉了,魏国武卒之名也荡然无存,韩魏两国从此退出了强国的序列,从战国中的刀俎,沦落为鱼肉,任人宰割。

至此,秦国的东出之路被打通,接下来便就是南下。横在秦国南下途中的唯一障碍便就是老牌强国——楚!

公元前二百七十九年,白起率秦军主力直扑楚国,承平已久的楚国猝不及防之下,连自己的国都都丢掉了,成为了秦国的南郡治所!

逼迫楚国迁都后,挡在秦国面前的仅有一个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崛起的赵国。赵国国土虽不大,但是国力却极强,两国军政实力势均力敌,战国四大名将两国皆占一半,白起与廉颇、王翦与李牧,皆为毕生劲敌。

公元前二百六十二年,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野王城,切断韩国南部与上党的联系,上党全郡百姓投向赵国,此举,无异于赵国虎口夺食,秦昭王大怒,派出大将王齕取上党,威逼长平,赵国派出老将廉颇率二十万赵军精锐抵御。长平之战事关两国国运,此战秦国胜,则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秦国败,则秦国从此又沦为边陲小国,再无崛起之际。

两军对垒三年,秦国毫无斩获,于是用出离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将,将老将廉颇换成了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秦昭王密诏白起前往长平,指挥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之下,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被杀,四十万赵军被俘,不久又全部坑杀。

此举,赵国全国震惊,其余六国深感唇亡齿寒,这也是白起在史书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纵有不世战功,但终成白起被史家永远打入“冷宫”,无功绩所叙,四十万赵军冤魂,便就是白起无法洗去的罪恶!

长平之战后,白起希望秦国大军乘胜追击,直取赵国都城邯郸,而此时的秦相范雎却因嫉妒,鼓动昭王收兵和谈,这令白起一怒之下回京“养病”。白起这一“病”,便就是余生。

次年,赵国不再承认所签订盟约,秦昭王大怒,本想派白起再攻赵国,但又念及白起有怨,于是派出大将王陵出兵,无奈在廉颇等人的打击之下大败。昭王拉下面子去请白起出山,白起以“秦军伤亡惨重,赵国却同仇敌忾,秦必败!”拒绝出兵,可这话一说,就惹恼了昭王,昭王拂袖而去,派出大将王齕带兵,结果再败。

昭王一怒之下,罢免白起所有官爵,流放出京,但此时的白起病情加重,无奈之下只得滞留咸阳,可就在此时,秦国大军全线溃败,颜面扫地的昭王派出士卒将白起驱逐出京。白起刚刚离京十里,又收到命其自裁的诏书,仰天长啸后的白起,拔出了他那把沾满列国鲜血的宝剑,自刎而死。

一代名将,不能为君王所用,必将遭君王所戮。武安君,呜呼悲哉!

白起真的是因为秦昭襄王杀的吗?

秦昭襄王之所以杀白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治斗争,对于这种情况,秦昭襄王恼羞成怒,就杀白起,也算是给其他军功集团的人一个警告吧。而不杀范雎也很简单,他认为范雎并没有犯错,没必要杀他。
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曾请求趁热打继续追击赵国,可是那秦昭襄王却听信了范雎的意见,并没有答应白起的请求,下令让军队回国休整。




一年过后,秦国与赵国和谈没有成功,秦昭襄王这次却想要征讨赵国,这时白起拒绝了秦昭襄王,不去出征。白起的拒绝让秦昭襄王感受到了蔑视,再加上范雎的怂恿,于是赐死了白起。
白起被赐死后,国内已无可以出征的人才,不得已范雎举荐了毫无作战才能的郑安平,让他去征讨赵国,可那郑安平着实没出息,率领两万精兵竟投降与赵国,虽然范雎举荐人不力,但秦昭襄王却并没因此治他的罪。




很多人都感觉奇怪,白起仅仅是因为拒绝秦昭襄王的要求就被杀害,而范雎致使损失两万精兵却安然无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也无非是政治原因,长平之战后,其他五国都不愿参与对赵国的瓜分,都等着看好戏,秦军也只能硬着头皮再打下去。这时候范雎收了赵韩两国的贿赂,表面上看起来是嫉妒白起,实则只是在掩饰秦国外交的失败,给秦昭襄王一个台阶去停战。




另一个就是涉及到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商鞅变法的推行,让军功集团逐渐强大起来,之所以被称为军工集团,是因为他们都是好战分子,希望随时有战争发生,这样他们可以立军功,白起就属于军功集团,长平之战后白起等人就想打邯郸,由此可见军功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一直以来秦国就是推行外交战略,虽然征服比较重要,但是军事也必须服从政治,不然就会乱了套,所以虽从表面来看,杀白起是因为白起反对秦昭襄王,其实也只是政治斗争而已。
而对于范雎,他是跟秦昭襄王站统一战线,并没有触及到秦昭襄王的底线,所以不必杀。

白起一生斩杀92万敌军,横扫6国,为何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

白起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战神”,杀人无数,为秦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可是却被秦昭襄王赐死。他的死不是秦昭襄王刻意针对,而是白起真的太不给君王面子了,不断践踏君王底线。

秦军在长平战争胜利后,休整了一段时间,然后白起打算继续干掉韩国、赵国,因此他带领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韩国、赵国一看这还得了,马上让人带了很多财宝去找秦国的丞相范雎帮忙。范雎找到秦王劝他接受韩国、赵国的停战条件,秦王答应了。白起知道了很不开心,心里有怨气。没想到,赵国事后又反悔,不把自己的6个城池割给秦国了。秦昭襄王一看,这怎么能忍,立刻让人去打赵国,可是秦军没有得到什么便宜。秦昭襄王只好让白起去打赵国,这时候白起还生着气呢,他拒绝接受命令。秦国派了范雎去劝说白起,白起还是拒绝,谎称自己病了。秦王只好派另外的将领去攻打赵国邯郸,时间过去了8、9个月,秦军都攻不破城。另外的国家楚国和魏国派了军队趁机一起打秦军,秦军损失惨重。白起听到这消息,有点幸灾乐祸,他说:“谁叫你们不听我的话,现在弄成这样了吧。”

秦昭襄王非常生气,又下命令让白起出战,这白起也是没有眼力劲,还说自己病得更重了。秦昭襄王再次派范雎劝说白起,白起依然不肯去。秦王叫不动一个将领也是非常没有面子了,他下令让白起离开咸阳。白起也没有马上动身,三个月后,秦王派人去催促,白起才启程离开。他刚出咸阳西门,就收到秦昭襄王赐的剑,让他自杀。白起就这样死掉了。

白起一次次拒绝秦昭襄王的命令,秦昭襄王一次次给机会,白起都没有抓住,落得被赐死的下场。他的故事也警示我们,做人还是要有点情商。

有关于白起的身份,历史背景,人生经历和战斗情节,还有最后的死,要详细的!

白起(?—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战神传奇
战绩初显
  秦国原本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而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 白起
  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   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靳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受封武安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复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间黔中等地应为楚国夺回,故而史籍中出现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的记载。)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 《宜城县志》有关白起渠的记载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编辑本段攻占郢都
  楚襄王六年,秦国以白起为将攻韩伊阙(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 眉县白起故里碑
斩杀韩军24万。秦昭王并写信给楚王,要率领诸侯与楚"争一旦之命"。楚襄王只得同秦讲和,并从秦国娶秦女为妇。以后的十四年、十五年襄王都与秦昭王相会,表示服于秦。楚襄王十八年,楚国有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王听说后觉得稀奇,就召来询问。此人却是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   楚襄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经他这一激,于是派使臣往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听到这一消息,当然是不满的,于是决心给楚国更大的打击。楚襄王十九年,秦起兵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二十年秦将白起攻占楚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北)。二十一年,白起攻占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楚军溃不成军,于是退到陈(今河南淮阳),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襄王二十一年,秦攻占楚国巫、黔中郡。   楚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 余万人,向西虽然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   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长平前奏
  1、长平之战初期   公元前262年春夏间,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王龁率军于沁河沿线准备突击。战事是由赵空仓岭守军同秦前哨部队遭遇开始的,守军招架不住,秦军步步进逼。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四月,……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从此太史公极其简明概括地记载,可以见出:初战,秦军攻势锐不可当,秦军很快就突破了赵军空仓岭一带呈犄角之势的防卫体系。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似乎曾作过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所谓“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结果没有成功,“秦又攻其垒,……夺西垒壁”,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一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完全陷落了。   长平之战初期,秦赵遭遇时间、地点、经历大较如是。这里有几个问题需作辨证。其一:《史记》正义所谓“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即廉颇坚壁以待秦,王龁夺赵西垒壁者”云云,其义不经。只有空仓岭防线才是名副其实的“赵西垒”,而“高平县北六里”处当丹河东,属赵军的东线,而公元前262年七月初战之时,丹河东尚牢牢在赵控制之中,以至廉颇退守丹东坚壁待秦后,相峙三年,王龁终不能突破丹河防线,其初战所夺赵西垒,自不在“高平县北六里”一带。其二,洪峻先生等主编《中外著名战争实录·长平之战》)称,白起预见到赵括的为人与战法,部署兵力以对,“八月,赵括果然率军大规模出击。……秦军两翼奇兵插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抢占西壁垒,截断了出击赵军与营垒的联系,构成了包围圈”云云。此说除了对战场格局、两方战守态势本身交代未所确指外,无论与史实上抑或地理上,皆嫌不合。   2、秦军攻占赵西垒壁 首先,秦军攻占赵西垒壁,时当王龁一廉颇三年对峙初期,不是最后白起一赵括决战之时出奇兵才攻占的,白起及其奇兵固与赵西垒壁无涉。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是明白无误的。其次,赵“西垒壁”,指以天险空仓岭(今山西高平与沁水交界处)为中心的南至武神山、北达丹朱岭的南北防线,系长平之战初期廉颇所构筑的,当时赵在上党地区能够控制的最西方的首道防线,因称“赵西垒”,一称“西长垒”。至白起一赵括最后决战之时,白起出奇兵插到敌后抢占的,不是赵“西垒壁”,而是横亘于长平古战场最东北的百里石长城(由高平、长子交界处的丹朱岭迤东南直至壶关、陵川交界处的马鞍壑)背后一线。白起之所以遣奇兵至此,旨在阻绝赵军可能来自邯郸方面的一切援兵和粮刍辎重补给,斯处盖与初战之时王龁所夺廉颇赵“西垒壁”亦无涉。其三,张习孔先生等以秦军抢占的赵西垒壁在今“高平县北的韩王山高地”(《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天津教育出版社l99l年)。 前文已述其详,秦之攻占赵西垒壁,时当长平之战初,赵西垒壁指当时赵军最西的空仓岭防线。而韩王山当今高平北与丹河东,属赵军丹河防线的纵深阵地,是赵军的东线,——秦赵最后决战的地方,远非三年初战之时赵军的西线,这里自不能称赵“西垒壁”。其四,张文达、维民先生以长平之役初战,历述冯亭“遂弃上党,引残军及难民逃往赵国。至长平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才遇到赵国大将廉颇带领的驰援上党的二十万赵军。但因上党已失,秦赵两国军队对峙于长平关一线”(《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略·白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云云。此盖于史实与上古文献记载不合,于地理则与是役之初秦赵遭遇于赵军阵地西线(西垒壁)——空仓岭地区亦不合。    3、突破赵的天险空仓岭及其防卫集群 王龁突破了赵的天险空仓岭及其防卫集群,攻占了其接应和补给基地——四山环卫、三水汇流的完固要塞光狼城,东进丹河的障碍扫除殆尽,一鼓作气进抵丹河西岸一线,遂形成隔河与赵相峙的态势。从赵军方面看,极富实战经验而老谋深算的廉颇,或可遭遇中摸透了秦军战力不可与之正面硬拼,或可出于保存实力以伺机后发制敌,再未经组织抵抗就撤回丹河东岸沿山一线,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为依托,全力加固丹河防线。廉颇在丹东不独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凭,更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可鸟瞰数十里丹河两岸,敌我动静,如指囊中。 至此,“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就这样,他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势,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一连坚持数载,实力强而急于战的王龁却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从文献记载秦军攻取二鄣城、夺西垒壁后,再无任何阵地易手的记载看,足以说明这种现象。战局呈现一种不分胜负的胶着状态。魏晋北朝时期,《上党记》、《水经注》的作者在当地尚能看到的“(长平)城之左右沿山亘隰,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遗壁旧存焉”(《水经·沁水注》),正是这种状态真实生动的写照。    4、在老马岭“诡运置仓” 秦军远道而来,粮刍辎重补给维艰,又有好战嗜杀所谓“虎狼之国”之名,在上党可谓“失道寡助”;赵军则以逸待劳,补给可源源而来,又有上党吏民的全力支持与合作。这就决定了秦军利于速战速决,赵则利于持久之战,而所以“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者,正是这种战略战术利害的客观反映。强秦弱赵之所以有数年相峙局面的出现,则是廉颇战略思想、军事艺术远胜于王龁的客观反映。上述难分难解的战局倘若长此下去,显然将越来越向有利于赵而不利于秦的方向倾斜,秦军在老马岭“诡运置仓”(明万历三十四年(空仓岭建城记)碑),又是这种倾斜日益严重的客观反映。 其实,战局形势不可能长此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要么按着廉颇的战略思想继续发展下去,相机反攻,击溃或消灭秦军;要么中生变故,或赵廷自相掣肘,或来自秦廷对策,致形势向相反方向发展。其结果是,后一种情况的两种现象都发生了,年少轻躁而军事知识至多是聊胜于无的赵孝成王,以廉颇以逸待劳、后发制敌的战略为“不敢战”,"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干金于赵为反间,……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同时“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更“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如此,廉颇的事业既不得善终,形势由以久经沙场、富谋多智、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主将的赵军,对以年轻气盛、轻虑浅谋、缺乏实战经验的王 为主将的秦军,一变而为由以年轻气盛、轻虑浅谋、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的赵军,对以久经沙场、富谋多智、老年持重的白起为主将的秦军。从此,弱赵与强秦三年僵局、平衡终于被打破,战局向着利于秦而不利于赵的方向急转直下。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9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注:史籍记载,白起以二万五千人断绝赵军后路,五千骑分割赵军,而后以轻兵猛攻,迫使赵军陷入死地)。   到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 白起擂鼓台(洛阳龙门)
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1],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将相失和

游戏动漫中的白起(6张)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秦败邯郸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后汉书》记载,白起死后,东方六国闻讯,诸侯皆酌酒相贺,庆幸白起之死。)
白起之死

秦武安君白起墓(9张)  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怕灭赵之后,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宏伟的军事图谋。白起因此与范雎有隙。   可是秦国罢兵后,赵国不但不愿意献城反而展开了连齐抗秦的活动。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统兵攻赵,但遭到白起的拒绝。白起认为秦国已经失去了有利的战机,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却不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于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郸,结果秦军攻势受阻,将卒多有伤亡。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统兵,但白起认为此次必难成功,遂托病不行。范雎此时用私党郑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伤亡惨重且主将郑安平率两万军队降赵。孤注一掷的秦昭王亲临白府对白起说:“你就是躺在担架上也要为寡人出战。”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以看出残局无法收拾,坦诚劝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战机。昭王不听,反认为白起有意刁难,加之范雎乘机进谗。于是 白起雕像
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号爵位,贬为士伍,并强令他迁出咸阳。   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北处),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白起引剑自杀。时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另有一说白起抗命不尊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