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心腹最终变成了心腹之患
这完全是因为太子的缘故。安禄山就是一个胡人,可以成为心腹大臣,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事件。而之所以会有这一个结果和太子有一定的关系,太子是唐玄宗的儿子,但是在皇室之中,为了有效保证皇权的权威性,父子之间也同样可能会反目成仇。唐太宗和李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唐玄宗在外期间也同样是如此,当时的太子有着较大的势力,而且手中也会拥有着一定的军权,对于唐玄宗而言,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为了达到制衡的效果,因此就会选择重用一些大臣。其中必然就是安禄山,安禄山会拥有着兵权,因此如果太子有反抗之心,唐玄宗照样也能够有效掌握所有的局势。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安禄山才能够得到唐玄宗的后代,甚至还能够直接的被封为郡王。可即便如此,安禄山到最后还是会选择造反,这次的造反并不是针对唐玄宗,主要就是针对太子。
安禄山一开始就认为太子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废掉,因此也没有尊重这一个太子,这就导致两个人之间会有很多的矛盾,可是伴随着时间逐渐的流逝,唐玄宗年龄逐渐的变老,可是太子始终没有被废。安禄山在此时也会觉得却没有办法接受,因此也会觉得有一些难以忍受,一旦太子继承皇位,这可能就会遭受到反击,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因此就决定选择造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造反还是不造反,结果都不是很好,为了能够真正的解决一切,自然就会选择孤注一掷,希望能够有效的摆平所有的一切,因此这就成为了一个心腹大患,不过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安禄山本是唐玄宗的心腹,最后却成为心腹大患
马嵬驿兵一场因沉溺美色而酿造导致的悲剧
马嵬山兵变过程复杂多变,即便是现如今的影视文学作品中,依然可见其影子。这次兵变过程和影响对后世学者对于唐文化和兵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嵬山兵变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潼关失陷。潼关是中国古代京城重要的关口,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道路狭窄。唐玄宗派精兵大将重兵把守。
叛军攻不进去潼关,但唐军内部却出现了矛盾,唐玄宗听信谗言,接二连三下令让其大将不再蹲守潼关,而是派兵迎战。关外的敌军早已预谋已久,养精蓄锐,只等唐朝大军出关,一举歼灭。待大将哥舒翰带兵出关被敌军打的落花流水后,想要收拾残局,却有心无力,最终惨败被俘。
第二阶段。玄宗出逃。潼关失守,大将哥舒翰被俘虏后,长安城内乱作一团,一些官员和士兵纷纷放弃长安城,开始出逃。唐玄宗意识到想要挽救已无办法,身边大臣筹谋划策却无计可实施,最终不得不带着贵妃杨玉环和皇子出逃。
第三阶段:发生兵变。唐玄宗带着贵妃和皇子出逃,一路走走停停,受尽千辛万苦。走到马嵬山时,遇到了叛军主帅陈玄礼,陈玄礼杀死皇帝身边士兵,逼迫他赐死杨贵妃。唐玄宗为保性命,狠下心来,将杨贵妃赐死在了马嵬山西门外。第四阶段:灵武即位。叛乱主谋李亨登基。马嵬山兵变过程跌宕起伏,后来被改编到戏剧和影视之中,是唐朝著名的一次兵变事件。
马嵬驿兵变简介:
马嵬驿兵变简介介绍了马嵬驿兵变的整个发展过程。从兵变名字可以得知,这次兵变发生在马崽坡,即现在的陕西兴平市西侧。兵变时间是公元前七百五十五年,俗称天宝十四年。马嵬驿兵变的主人公是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和唐朝最大的地方军阀安禄山。
马嵬驿兵变简介主要概括了这起兵变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据历史记载,马嵬山兵变是由于安禄山和地方将领史思明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之为安史之乱。由于事发突然,唐朝军队阻挡不及时,唐玄宗只得带着他宠溺的贵妃杨玉环和皇子逃离长安,在行军走到马嵬山的时候,禁军主帅陈玄礼杀死了皇帝身边的亲信,并逼迫唐玄宗杀死杨玉环。
唐玄宗为保住自己性命,赐了杨贵妃三尺白绫,杨贵妃死于马嵬驿西门外的三门佛殿。安禄山叛乱之初,唐玄宗原本想要太子李亨接替皇位时,但发现马嵬山兵变的幕后主谋就是玄宗的儿子,当时的太子李亨,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情况。
马嵬山兵变简介提及了此次兵变的结局,最后政府军队成功平息叛乱。唐玄宗作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雄才大略,最后却险些在这次叛乱中被夺取政权。主要原因是对自身的管理缺失,骄奢放纵,对杨贵妃过度依赖,沉浸美色最后导致杨贵妃的死亡,同时险些导致国家的灭亡。这也是此次兵变事件最具有警醒意义的地方。
杨贵妃是安禄山的义母。
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安禄山本是大唐东北地区的节度使,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器重,是唐玄宗的义子,通过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关系,后人认定杨贵妃就是安禄山的义母。
安禄山本为毫无政治背景的胡人,他能以胡人身份在大唐任职,既要得益于当时胡汉融合的社会背景,也归功于李林甫为了打压政治对手而提拔胡人集团。
所以安禄山在得势后,视野清晰的他对自己荣登高位的原因很清楚,他知道在权力的零和博弈中,快速缔造自己的盟友难度巨大,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地位,便决定通过巴结杨贵妃亲近唐玄宗。
安禄山并不是因为在杨贵妃身上看到了母爱的光环才决定认母,虽然他少年丧父且远离母亲,憎恨继父一起生活,但是他多年的闯荡生涯早就让他告别了多愁善感的少年生涯,变成了一个为生存而绞尽脑汁的油滑之徒。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很明显,在认母事件中,他的目的其实在于上位者唐玄宗。
杨贵妃介绍
杨贵妃是唐朝时期的后妃、宫廷音乐家以及舞蹈家,本名为杨玉环,号太真,擅长歌舞表演,精通音乐韵律。
杨玉环有着“大唐第一美女”之称,与西施、王昭君、貂蝉被后世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贵妃曾经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妃子,受令出家为女道士后,被唐玄宗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在历史上,安禄山一直被塑造成一位野心勃勃又懂得讨唐玄宗欢心的反面角色。事实上,如果安禄山只是个懂得讨皇帝欢心的角色,那么唐玄宗只会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而不会让他担任一方大员。我们在唾弃安禄山的同时,是否也应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军事态势以及中枢政权关系来冷静考虑玄宗重用安禄山的原因呢?
一、胡人掌兵有利于边境作战
唐玄宗时,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东北的契丹、奚等族,仍时常犯边,给大唐边境带来许多灾难,并且对中原地区也造成极大的威胁。玄宗时期,大唐国力正盛,当然要保卫国家尊严,所以边境战事连年不断。
想安境开边,就需要优秀的将军。
这时候,汉人将军和胡人将军就显出了明显的区别。汉人将军由于传统教育的原因,往往持着?以民为重?、?安全压倒一切?的思想,只想保住边境平安,缺少主动打击敌人的信心和想法。再加上朝廷内部的文官更大多持?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的观点,对边境战事很不支持。
杜甫也曾写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借汉武帝暗指玄宗穷兵黩武。
而胡人则不同,他们受汉文化影响较小,没有圣人教育的?止戈为民?的思想,更崇尚暴力。在边境作战中,哥舒翰、高仙芝、安禄山、安思顺等胡人脱颖而出,逐渐得到玄宗的种种优宠和恩遇。
二、安禄山和皇子关系疏远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历代皇帝都害怕外将与皇子勾结,以免皇子权力过重把皇帝架空。玄宗本身就是典型,他还不是太子时就大力培养自己的势力,睿宗被架空,迫不得己把皇位让给玄宗。因此,玄宗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这件事最后还真的发生了)。
玄宗曾让安禄山去见太子,安禄山见后不拜。左右的人催促他礼拜,安禄山却站着说:?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中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
这绝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身为一方大员,还能不知道太子是干什么的?
玄宗听了却很高兴,亲自解释说:?太子就是将来的皇上,朕去世之后,代朕作君王统治你的就是他。?安禄山说:?我愚蠢浅陋,过去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还有太子。?
安禄山的做法无疑得罪了太子,但也得到了玄宗的信任。至少玄宗不用再怀疑这个粗鄙的武人和皇子有所勾结,可以大胆使用。
三、安禄山与将相的牵制
虽然皇帝希望文武百官同心协力、团结友爱,但傻子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百官们由于性格、理念不同,再加上都有些不可告人的小心思,肯定会分成几个派别。皇帝就是要充分利用各派别的对立,让他们互相牵制,平衡各种力量,稳定自己的统治。
天宝二年,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负责选举取士,二人想依附御史中丞张倚,从万名选人中录取64人,把张倚之子列为第一。安禄山向玄宗揭发此事,玄宗亲自复试。这位纨绔子弟拿着试卷,一天也没写出一字来,被时人讽刺为?曳白?。
这次选举舞弊案,李林甫作为吏部尚书,也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当时安禄山刚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还不知道李林甫的厉害,所以才坚决进行揭发。李林甫认为自己并没有受到任何处份,还为自己排除了两名不忠心的手下,所以并没有再找安禄山的麻烦,不过他还是寻找机会敲打了安禄山几次。
安禄山发觉自己所擅长的那些招数,人家李林甫全会并且比他都精通,后来安禄山对李林甫可谓敬畏有加,每次见李林甫,都紧张得浑身冒汗。
安禄山一定后悔曾跟李林甫作对过,不过他的这一次揭发,倒是迎合了玄宗的心思。
至于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关系,那可是死对头。
在安禄山眼中,李林甫做宰相我服,可你杨国忠比李相差远了,你不过是借着妹妹的裙带关系死皮赖脸爬上来的,俺安禄山打心眼里看不起你。
杨国忠本身就是睚眦必报的小人,现在身为宰相,总是被下属看不起,也是十分恼怒,就总在玄宗面前打安禄山的小报告。安禄山知道后,对玄宗说:?杨国忠嫉妒,欲谋害臣,臣死无日矣。?
但玄宗并不以为然,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局面各方牵制,避免一方独大。
四、安禄山精通六种语言
安禄山是长在东北的混血胡人,精通六种民族语言(虽然是文盲,但很有语言天赋),曾当过专业的交易中间介绍人(互市郎),便于在东北复杂的民族聚居地区发挥作用。他的这一特殊条件,在玄宗考虑人选时无疑具有很大优势。
五、安禄山的军事战绩
根据史书记载,安禄山和奚、契丹打过两次大仗,但都失败了。从他这两次打仗中,可见他的军事才能并不卓越。
不过根据史书的规律,坏人对外作战都是比较笨蛋的,只有在内乱时才比较厉害。安禄山也如此,想安史之乱时,面对大唐军,势如破竹,怎么看也不像军事笨蛋。
我们来抠抠史书的犄角旮旯,可以发现安禄山并非总是战而无功。
张九龄《贺奚、契丹并自离贰廓清有期状》中曾说?安禄山复有杀获?。张九龄见安禄山第一面,就如同相士一般指着他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从他的口中说的安禄山的战功,肯定不会假,甚至是被缩小过的。
再从安禄山的部将经历推论一下。如:李忠臣?事幽州节度安禄山频委征讨,积劳至折冲郎将、将军同正、平卢军先锋使?;田承嗣任?安禄山前锋兵马使,累俘斩奚、契丹功,补左清道府率,迁武卫将军?。
安禄山还善于执行怀柔政策,唐人姚汝能所著的《安禄山事迹》中指出:安禄山对诸蕃?潜行恩惠?,?蕃人归降者以恩煦之,不服者以劲兵讨之,生得者皆释而待,锡以衣资,赏之妻妾?。这说明他作为节度使,代表唐朝廷在东北成功安辑、抚慰异族人民,也保证了边境的安全。
安禄山还有一种被后人垢病的作战方法:诱杀。
《安禄山事迹》卷上说他常引诱吐蕃、奚、契丹等族人参加宴会,暗中在酒里**,动辄数十人,然后向朝廷发捷报。《旧唐书?安禄山传》说安禄山前后十次欺诱契丹赴宴,预先掘一坑,待其昏醉,斩首埋之,每度数十人。《新唐书?安禄山传》则说他用这种办法?先后杀数千人?。《资治通鉴》更是说成?动数千人?。
所谓兵不厌诈,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对敌的方式。
玄宗曾下诏表扬安禄山为?万里长城,镇清边裔,中权决胜,暗合孙吴?,诏中还说:?一心之节逾亮,七擒之策益章。内实军资,丰财以润国,外威戎落,稽颡以输诚。?
总之,安禄山虽然远远比不上孙、吴、诸葛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边境上是有功劳的。再加上安禄山利用各种方式向玄宗表忠心、讨玄宗喜欢,唐玄宗一时兴奋,视安禄山为大唐肱骨之臣,终于酿成大祸。
(摘自《大唐权臣郭子仪》)
历史上安禄山就是唐朝的一个节度使,是有点兵马,但是在唐朝这个巨人面前,他还是显得有点渺小。那么,历史上安禄山到底有什么资本敢于造反,又为何迅速失败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一二。
安禄山是个胡人,父亲早逝,母亲是突厥的一个巫婆,从小安禄山就处于放养状态,一天天净干偷鸡摸狗之事。后来,他偷人家的羊,被抓到了官府,本要被打死,但安禄山在最后时刻玩命反抗,博得了一个参军入伍,戴罪立功的机会。随后,安禄山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钻营,深受唐玄宗的宠信,一路升迁,成为平卢节度使。
随后,安禄山为了更上一层楼,认了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为干妈。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大胖儿子,杨贵妃和唐玄宗是喜不自胜。杨贵妃给自己的大儿子安禄山洗三,唐玄宗更是对他委以重任。就这样在安禄山的苦心钻营下,他摇身一变成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成为唐朝最有实力的节度使。他有五六万精兵,并且因为唐朝实行的是募兵制,这五六万兵马完全就是安禄山的私兵。
再加上节度使的权力滔天,掌管辖区的粮草、经济等方方面面的事务,安禄山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具备了造反一切的必要条件。反观唐朝中央政府是看似强大,实则就是一个弱鸡,军队基本上全在节度使手中,而自己手中仅有的军队还常年没有作战,就是不堪一击。后来,杨国忠和安禄山争权,杨国忠诬陷安禄山谋反,安禄山怕了,索性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叛乱。
正如他预料的,唐军常年不作战,不堪一击,他一路上势如破竹,打得唐玄宗从长安逃跑了。然而,即使如此这般,但安史之乱却很快就被平息了。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唐朝处于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跟着安禄山造反的意愿,反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大批粉丝支持,各地的节度使等勤王部队源源不断地汇集起来,平息烦乱。反而安禄山没有群众基础,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只会越打越少,最后失败是必然。
二是叛军内讧。先是安禄山刚当上皇帝没有蹦跶几天,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给宰了。紧接着,安庆绪继位,又与史思明闹矛盾,两人火拼,安庆绪被史思明给杀了,最后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给杀了。就这样叛军集团一直在不停地内讧,自相残杀。而唐朝中央政府在不断汇聚力量剿灭叛军,此消彼长,最后安史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了。
总之,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开始,最后没有真正的胜利者,都是失败者,一个乱世正在酝酿之中,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A岳飞父子为什么会被宋高宗处死
下一篇: 和珅最大的靠山是不是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