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斩首真的拉出去就杀了吗,事实证明并没有那么简单

众妙之门 2023-06-14 07:49:07

古代斩首真的拉出去就杀了吗,事实证明并没有那么简单

还不知道:古代斩首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有些电视剧中,古代处死犯人显得非常随意,大手一挥“拉出去砍了”,犯人小命就没了。比如当年看《包青天》,审完直接用铡刀咔嚓一下,效率特别高。

《包青天》剧照

可实际上,电视剧太夸张了。斩首作为古代五刑(笞、杖、徒、流、死)中死刑方法之一,从隋代一直延续到明清,规矩还是很多的。

首先,犯人不是你想砍就能砍的。

古代刑罚不仅是为了惩罚罪犯,也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一些极其特殊的犯人,可以“斩立决”,比如战争期间的罪犯,或者皇帝命令要立刻处决的罪犯。其他的,在审判定罪之后,还需要层层上报,请朝廷批准执行死刑。

举个例子,清代普通死刑犯,都要暂时监禁起来,等候“秋决”。三法司会进行复审,有些罪犯在复审中就可能会免死。比如清末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余杭知县刘锡彤不仅判杨乃武死刑,还上下打点,在杨乃武家人不断上诉的情况下,拖了两年时间,依然不改判决。最后案子闹到刑部尚书亲自审理,在慈禧的干涉下杨乃武才免死。

所以,正常情况下,砍一个人的脑袋,在古代没这么容易。

就算是判了死刑,并且案情重大,毫无回旋余地,也必须等待“秋决”。这种“顺应天时”的习惯,至少从春秋时期就有了。《左传》中就有“赏以冬夏,刑以秋冬”的说法。历史上大多数的朝代,都规定处决犯人要在立秋以后,立春以前。

如果有官员不在这个时间段处决犯人,是要追究责任的。比如在唐代,不按时间处决犯人要判一年徒刑。到了明代,不按时间执行死刑,官员也要“杖八十”——原因很简单,立秋之后草木凋零,一派肃杀之气,可以杀人。但是一旦立春,万物生长,执行死刑就是违背自然规律了。

实际上,真正执行起来,连具体时间都有很多讲究。以明代为例,虽然规定是秋分以后,立春以前执行死刑,但是在这期间也不是每天都可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还有节气日、祭祀日,或者是其他重要日子,甚至下雨天未晴,都不可以执行斩首的。

具体到斩首的时辰,则是电视剧里常演的“午时三刻”。古人认为死者阴气太重,必须要选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斩首才行。午时三刻,大约为11点45分,太阳最盛,犯人被斩首后阴气瞬间消散——意思是罪大恶极之人,连鬼都不让你做。

所以,不管是绞刑、斩首,还是凌迟处死,都要讲究时间,不可能随便就咔嚓了。

古代斩首

另外,斩首的地点也很讲究。古代执行死刑,要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所以会选择公开场合。一般来说,王公大臣被斩首,会选择在朝门之外,比如明清时期,就是北京的午门。而普通罪犯,会安排在集市,比如清朝就是在菜市口。行刑的日子人山人海,围观者非常多。所以像包大人那样,自己在公堂上就把犯人砍了,起不到震慑作用啊……

最后,电视剧里经常演的“刀下留人”,在现实中存在吗?

电视剧中古代好像随便犯点错误,都会被砍了。可实际上,除了少数嗜杀成性的暴君之外,大多数时期死刑都很谨慎的。真遇到冤枉的,临刑前“刀下留人”,完全有可能发生。

比如著名的唐朝宰相魏元忠,曾被周兴陷害入狱,押赴刑场即将斩首。结果武则天觉得他还是有功劳的,特意下旨免死。传令的人怕耽误时间,还真派了个跑得快的,先去喊“刀下留人”了。估计要是晚一会儿,魏元忠就被砍了。

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我们必须要明白,正常情况下,历代统治者都不会随便杀人的。死刑犯,往往都是罪大恶极之人。

另外,古代死刑的方式不仅仅是斩首,还包括绞刑、凌迟,当然还有一些不常见死法(如赐毒酒、气毙之刑)。这其中,斩首是最常见的。罪行稍微轻一些的,可能会采用绞刑的方式,留全尸。重一些的,就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最后再普及一个小知识,欧洲执行死刑也有斩首和绞刑。

被斩首的安妮·博林

但是和古代中国相反,他们认为斩首是正派、体面的死法,往往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使用。大多数底层罪犯(如盗窃犯),只能用绞刑处决。

原因也很简单,欧洲斩首起源于军队,而早期欧洲军队以贵族、骑士为主,都是有地位的人。另外,用剑斩首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手法,并非每个刽子手都能顺利执行。所以欧洲在断头台出现之前,用剑斩首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刽子手可以执行,一般罪犯只能绞刑了。

不过,不管是东西方,大多数时间对死刑都是谨慎的,不会出现电视剧里随随便便处决一个人情况。

中国历史上太子地位极高,那有没有太子因犯法而被斩首的?

有,宋文帝的儿子太子刘劭了。

一、太子刘劭病乱投医

太子刘劭在刘宋与北魏连年征战时期,太子刘劭一味鼓励宋文帝进攻,对战事没有考虑后果,不知道天外有天,也是因为他的鼓动下,后果就是丢掉大片国土,这下就宋文帝不开心了,觉得太子没有治国之才,只会瞎折腾。越来越不满意太子了。

太子刘劭知道自己的地位快要不保了,就很担心,他身边的女人王鹦鹉,王鹦鹉给太子出了一个主意,利用巫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太子刘劭想了一下,就决定用巫术诅咒父皇宋文帝暴毙,从而自己快点上位,那么就不用担心了。


二、宋文帝知道了儿子诅咒自己早死

本来太子以为自己的折腾的巫术是没有人知道,哪里知道有人向宋文帝告发太子施巫术的事情,宋文帝一查就把自己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自己的儿子诅咒自己早死,换谁也受不了。这个事情又不可以到处说,影响太恶劣了。宋文帝就暗中找机会废掉太子刘劭。

三、太子刘劭杀了宋文帝

太子刘劭提前收到消息,自己的父亲要废掉自己,太子刘劭不想失去权力,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造反了,还成功杀了宋文帝,历史称他为宋元帝。

最后宋元帝也在位只有3个月,因为他轼君篡位的事情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宋文帝的儿子武陵王刘骏带头起兵讨伐刘劭,把宋元帝没有坐稳的位置上拉下来,还给自己弟弟杀了,王鹦鹉被刘骏用鞭子活活抽死,他们两个人的尸体都扔入滔滔江水。

太子刘据全家明明被杀了,汉武帝是如何确定刘病已是曾孙的?

太子刘据全家明明被杀了,汉武帝确定刘病已是曾孙的是因为刘病已虽然只在襁褓之中,但是也是巫蛊之祸的涉案人员之一,一系列环节的记录不可能造假,丙吉等相关人员也没必要造出这么一个依旧有原罪的皇曾孙来,因为当时这样做祸福不知。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如此确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对于自己的判断和这些因素足够的相信。

卫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乱事件,而自杀了。汉武帝刘彻也因此将刘据的其他家人关进了天牢,这其中,就有还在襁褓中的刘病已。当时有个叫丙吉的叔叔,为人善良。在当时的情况下,刘据一脉犯的罪可都是死罪,别人唯恐撇不清与刘据一脉的关系,怕被连累,而丙吉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襁褓中的刘病已,在狱中漫长的日子里,丙吉竭尽全力的照顾刘彻的曾孙。


后来,刘彻快要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原打算是要将狱中的罪犯全部斩首,是丙吉将刘病已保护了下来。并对来行刑人大喊说,这是曾皇孙,不能死! 后来行刑人将此事禀报给刘彻,刘彻在弥留之际顿悟,这大概就是天意吧。因为对卫太子刘据的死,皇帝刘彻就非常的懊悔,所以可能听说还有个曾皇孙活着,就赦免其罪,免于一死。

刘彻如此相信这个孩子就是曾皇孙,就像之前说的,他们所犯的罪,是死罪。谁也不可能用自己的性命去换牢里一个将死之人的曾孙之名,此处在史料里是有记载的,就这样,刘病已也成为了唯一一位先坐牢后当皇帝的第一人。其中可以说有着必然因素,不过也是有着偶然的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3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