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罗马军队和秦汉军队相比,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众妙之门 2023-06-14 07:19:36

罗马军队和秦汉军队相比,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罗马和秦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罗马是欧洲大陆上最早的王朝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上百年的征战,古罗马走向了强大。可问题是,后来的古罗马衰退。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皇帝,比如说凯撒大帝、君士坦丁一世、盖乌斯·屋大维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古罗马在当时的欧洲大陆上来说,无疑是战无不胜的。在这一时期,古罗马的地位非同小可。古罗马时期,对应的是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不妨假设一下,古罗马遇到了春秋战国的诸侯国,谁的胜算大一些呢?

单单从兵力上来说,古罗马就不是春秋战国的对手。古罗马很难组建出和秦国、魏国等数十万的军队。值得一提的是,古罗马的单兵作战能力是不可小觑的。这一点在大规模的战争中,根本发挥不出作用。从其它角度来说,古罗马也不是各个诸侯国的对手。

现如今的人们假设过亚历山大大帝遇到秦国军队会如何,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几乎是战无不胜的。相比较来说,魏国的实力就不如秦国军队了。那么比秦汉军队更弱的魏国武卒相比古罗马军队如何呢?这就要从双方的装备上进行分析了。

从罗马士兵的单兵装备来说,罗马的单兵装备无疑是非常不错的。首先单兵配备两支标枪、一把短剑、一面卵形盾牌,戴着头盔与胸甲。罗马单兵进行投掷标枪后,会进行圆盾与短剑冲锋,在贴身战中取胜。从这一点来说,这与中原士兵完全不一样。

罗马军团在单兵方面装备无疑是非常好的,可是从军团作战来说,罗马军团的作战方式简单,在交战来说,罗马兵团会分布成长枪方阵。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方阵基本所向无敌,可是马其顿方阵同样有弱点,就是两翼骑兵。

相比来说,魏武卒也不是吃素的。魏武卒与秦国锐士相比,肯定是有区别的。史书对魏武卒描写为“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魏武卒的装备明显优于罗马士兵。罗马军团的两支标枪,显然不是魏国武卒50支弓箭的对手。这一点可以根据史书记载得知。罗马士兵的短剑,要面对长戈方阵,正面作战没有任何优势。罗马军团能够从魏国武卒弓箭射程内就开始不顾牺牲发起冲锋,同时罗马兵团还要撕开魏武卒的方阵。

这样的情况下,罗马兵团几乎毫无胜算。在这样的情况下,罗马军团的短剑要冲破弓箭拦截,这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罗马兵团绝不会冒这样的风险。与古罗马军队相比,古代的春秋战国军队不喜欢使用短剑、长矛这些武器,而是喜欢弩、弓箭这些武器。

可以设想一下,短剑属于近距离攻击武器,可是弓箭或者弩属于远距离攻击武器。更为重要的是,魏武卒是古代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曾经以5万人吊打秦国50万,打的秦国没脾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古罗马的军队怎么可能是魏武卒的对手呢?

现如今看来,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很厉害,但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连古罗马的军队都打不过,这就更不用说打败魏武卒或者秦国军队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打不过罗马军团,罗马军团单兵装备上明显不如魏国武卒。

由此说来,无论是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军团,都是打不过春秋战国的军队。现如今看来,罗马军团的士兵是擅长单兵作战的,那么在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罗马军团的军队就要相差很多了。与罗马军团相比,魏武卒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中国古代军事实力和罗马帝国比较

各有所长,本人认为整体汉朝强一些。罗马擅长的是大规模方阵,人数多在千人以上,主要装备是铁制短剑(即著名的罗马短剑),配有巨盾,善于近战。远程的,罗马方阵除了步兵意外,远程装备主要是投枪,而弓箭是属于辅助武器的(在古代,欧洲弓箭技术一直落后我我国)。骑兵是罗马帝国的弱项,这和当时没有出现马鞍,骑兵不能再马上劈砍有很大的关系,而在组织完整的方针面前,骑兵单靠骑枪穿刺很难讨到便宜,还可能因为陷于阵中而有损自己,所以罗马的骑兵主要是轻骑兵,用来进行战场侦察和传递消息的。罗马军团的作战手段,跟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很像的,也就是大兵团大方阵正面出击。意大利却马也很重要....罗马方阵正面冲击力十足,特别是配上猩红色服装后,视觉冲击力明显,但是方阵也有缺点,就是不便于机动,而且不利于追击。基本上,大方阵作战只能击溃敌人,做好就是重创了,很难说围歼的。至于汉朝,中国所擅长的就是弓弩了,这是因为多年和游牧民族作战形成的,汉朝也有方阵,但是相对灵活的多,而且在装备上,汉朝的铁器是剑,盔甲多以皮革制成,在当时防护力是可以的。汉代的骑兵和罗马相似,也是由于历史限制,没有马鞍,不能劈砍,但是,东西方骑兵的区别在于,西方骑兵多是近战,因而后期发展成了重甲骑士;而东方,一则是因为马种不行,不能负重,二来即是因为弓弩强劲了,所以汉代的时候,中国的骑兵便多善齐射了(当然,在数量上和游牧匈奴还是有差距的)。而中国的弓弩,非常强劲的,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汉弩,特别是蹶张弩,可以穿透当时世界上的所有盔甲。西汉武帝伐匈奴时,李陵以五千步卒横行匈奴,抵挡匈奴精锐骑兵八万多日,杀伤万余敌军后才被俘的,其中多以弓弩射杀,足见当时中国弓弩的威力了。整体上,汉朝罗马都是军制完备的国家,军事体系完整,技术先进,军事理论丰富。在战略上,如果汉朝罗马爆发战争,消耗下去肯定是汉朝赢,原因有二:一是人口,二是经济。人口自不必说了,汉族人口极多,兵员充裕,而罗马不是,真正的罗马人数量不多,而且他外族未必肯死心塌地的卖命。汉朝的动员能力比罗马强。经济上,不单纯是钱,重要的是粮食,汉代的粮产量比罗马多的多。罗马的主要粮产地,大多是在被征服的土地上,例如达契亚省(罗马尼亚)高卢(法国)等,所以不如汉朝稳定。而在战术上,主要还得看带兵的将领了。要是我指挥汉军,绝对不会跟他正面方阵硬拼,我们的弓弩射程占优势,比投枪远,而且威力了得,因此我会以弓弩大量杀伤敌人,两翼多配骑兵,用弓弩骚扰对方方阵侧翼。对付方阵,战车还是很有用的,战车可以发起冲击。当然,意淫的啊哈哈。地形也很重要。平原利于罗马方阵的打正面冲击。总之,在国家整体实力上,汉朝是强于罗马的,具体到战场战术上,主要还得是看双方的将领了。如果卫青遇上了凯撒、霍去病遭遇了庞贝,呵呵,不好说啊哈哈。有兴趣,你可以去玩一款游戏,很老的了《汉朝与罗马》主要是战术上的,还算可以吧哈哈。注意阵型和战术啊,地形也很重要。我最常用的就是预设阵地,诱敌深入,用弓弩远程杀伤,然后是骑兵冲击,步兵打扫战场(跟拿破仑有些像...炮兵轰,炮兵轰完骑兵冲,骑兵冲完步兵攻...就这么三招..横扫整个欧洲....二战名将隆美尔跟他一样,炮兵轰击,然后是坦克冲锋...屡试不爽,但是最终败在了只收不攻的蒙哥马利身上了哈哈。)汉朝与罗马...其实双方鼎盛的年代是不同的,总之,要是遇上了,在战略上应该是汉朝赢的。军事思想的问题,汉军自武帝后重视骑兵了,而且战术上做了很多改动,罗马则不然,直到被日耳曼、哥特等蛮族大入侵的时候,在战术上革新都不多,装备上也是。说道大方阵的极致,中国还得说是宋朝....数万人的大阵.......我下面在贴一个帖子,之评价重装步兵与轻装兵的,比我详细哈,整体说,罗马人主要是重装兵。

所谓“重装近战兵”指那些拥有良好防护用具,主要靠近战取得胜利的兵种和以这些兵种为主力的军队。所谓“轻装射手”,包括步弓手和骑射手,以及以这些兵种为主力的军队。
古代中国军队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其重视射击,在唐代甚至所有士兵都携带弓箭。这样就使得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不具有典型的“重装近战兵对付轻装射手”的特性。只是因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防护用具一般很差,也缺乏有效的近战手段,所以在这里仍然列入论题。至于中国内部宋以后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因为双方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基本类似,所以完全不符合本论题,不在讨论之列。
军事胜败的要素,不外乎装备、体能、训练、勇气、将才、军事制度、政治的修明与否、经济后盾等等。下面探讨一下在重装近战兵与轻装射手之间这些问题的比较。
在古代条件下,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技术发展缓慢,以及各民族所处自然条件不同等原因,技术成果的交流往往是缓慢的。因此造成了一些看似奇怪的现象。如军事上的某些被证明为极其优越的装备技术迟迟不能在某些民族普及的问题。同样的例子还有蒙古马的体高比西方马匹矮小。以上所说的原因,造成了一些民族在某些装备上的劣势局面。
北方支系的蒙古人种比南方支系的蒙古人种高大。营养摄入方面,无疑问的,以食肉为主的民族,要比食素为主的民族身体发育得好些。不过,如果经济科技水平落后,这种优势会打折扣。比如过去蒙古人和西藏人无疑是食肉为主的,但由于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造成流行性疾病盛行、残疾人比例大、人均寿命短、婴儿和产妇死亡率高等严重问题。西汉时期的中国人也认为,匈人的体能不是中国人的对手,“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军队的选拔制度对士兵体能的影响也很大。但对士兵体能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应该说是训练了。一些以强悍闻名的军队,在进入和平时代以后腐烂到不值一提的地步,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而那些有合理的训练制度的军队,却可以发挥起死回生的神奇效力。比如宋兵懦弱,千古闻名。而岳飞的岳家军,居然能够打败一直被宋人怕得要死的金朝重装骑兵。
军队的勇气有三个来源:一是生活,二是荣誉感,三是纪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经历过生活磨练的人,远比没有经历过磨练的人勇敢。轻装射击兵一般胜过重装兵。波斯、帕提亚、阿拉伯、蒙古,都是从艰苦的游牧生活中兴起,其对艰苦生活的忍受能力在他们的对手之上。而荣誉感这东西,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主要是出于对本国、本民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在公民社会里是特别充足的。中国的辽、金因为存在氏族制度残余,兵的命显得宝贵,因此兵的勇气也高。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的,指望士兵勇敢,就必须使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他们处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为了自己而战,而不是为了某个不相干的人而战。在这方面,重装兵一般比轻装兵强一些。至于纪律,这个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着一支军队的兴亡。我似乎没有听说过哪支军队没有严格的纪律,而能够长久保持强大的。也没有听说过哪支军队有严格的纪律,而常吃败仗的。纪律分成两个部分:军民关系纪律和战场纪律。纪律严明的军队,最出名的有两支:秦军和罗马军队,这两支军队都长久的保持了常胜军队的称号,很巧的,他们也都打败了轻装射击兵。纪律方面,一般也是重装兵强于轻装射击兵,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射击兵的近战能力一般不强,为了保证安全,往往倾向于避开对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畏缩的品行。另一方面,轻装射击兵往往出自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法制建设的困难,也就造成了军事纪律维持的困难。
将才方面,有天才将领,也有在国家大势下培养出来的福将,自然也有庸才和蠢材。天才将领很难得,而在全民好战的大势和良好的军事训练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将领,一般会比较常见。有通过书籍教育和实际经验的传授两种办法。书籍有史书和专门的兵法书。战史的写作,以欧洲人比较在行,兵法书的写作,欧洲人和中国人都很在行,中国人还要强些。在我看来,与其寻求难以发现和难以评判的天才将领,不如用良好的军事制度产生大批的合格将领。在这方面,无疑的重装军队强过轻装军队。因为重装兵一般出自有高度文明的农耕民族,培养将才的经验足、制度完善。轻装射击兵一般出自游牧民族,文化上的落后造成了军事经验传承的困难。
政治的修明与否,往往决定着一支军队的生死。在古代条件下,大体上可以说,越能够保持国家的稳定,就越是好制度。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中国做得最好,罗马也是很成功的。总的来说,重装军队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要比轻装军队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好些。轻装部队所在国家政治制度的问题的根子,还是在游牧生产方式带来的政治不稳定性上。大体上,只有轻装部队所在国家恰好处于上升期而重装军队所在国家处于衰落期的时候,前者才比后者具有政治上的优势。
经济上的优势,往往也是处于重装军队所在国家一边。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问题,当然还没有说全,比如气候和地理问题,不过,自然条件基本上是对进攻者不利而对防守者有利。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重装近战兵如何战胜轻装射击兵的战略问题
1。用军事制度的优势。
这是最根本的。
2。用经济实力的优势
这一点以中国对付它的北方敌人时的情况最为明显。在同样面积土地上,农耕获得的产值比游牧高8倍。因此中国拥有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绝对经济优势。有了足够的物资和钱,就可以充分的装备军队,投入庞大的兵力,并且贿赂对方的权贵,收买人民,从而分化对方。不过,经济实力必须有真正强大的军事作为保障才能发挥其威力。如宋、明之流,尽管对敌人同样拥有绝对经济优势,但最终不过是肥了别人的荷包而已。
3。政治优势的运用
一个腐败的政权跟一个廉洁的政权作战,基本上就死定了。元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元朝对汉族人拥有武装非常警觉,对武器的管制非常严。加上先后三次在南方括马,汉族人的武器和战马可以说都非常短缺。但是当元末农民起义时,面对装备简陋的农民军,元军可以说是不堪一击,甚至弄出了像阿速军“阿卜阿卜”那样的笑话。前面说过,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政治往往很容易陷入混乱和腐败,这跟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造成的法制薄弱有关。每当这时,敌人的机会就来了。
4。利用地利
如果确实被轻装射击兵打败了,重装的部队可以逃往有地利的地方。这个地利,可以是天然的,比如中国南方的水网地带,也可以是人造的,比如中世纪时欧洲林立的堡垒。不过一旦到了这时,重装部队所属的国家的国运,一般都是不很美妙的了。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逃往南方的政权可以复振。中世纪对于欧洲人来说,同样是一个黑暗年代。
5。利用外交和其他谋略
和一般的观点不同,我对谋略的作用并不看重。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重要的是大势和制度。一旦大势已去或者制度出现根本性的缺陷,谋略就完全无济于事了。而前两者能够保证的情况下,谋略的运用只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
6。出现伟大的将军
这个比谋略更加不可靠。因为天才的出现是不可预测的。历史有这样的规律,当一个民族呼唤良将的时候,它的武力往往是不振的。可悲的是,往往越是军事制度有问题的政权,越是把希望寄托在良将的出现上。因为既然自己不能奋起,就只好乞求奇迹了——可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它很少出现。据我所知,没有一支军队是因为有了良将而扭转了败局的。
具体战术
我们知道,古代是没有电报和无线电的。为了指挥军队,必须实现一个前提,就是军队处于指挥官的视力和听力范围内,指挥官的指令可以传达到军队里。在古代实现这点,主要依靠锣鼓、号角、喇叭等等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和旗帜、徽记等置于高处的标志物。而且,为了保证军队的秩序和防止出现意外,必须保持队形。不保持指挥,保持队形就可以作战的军队,在历史上是没有的。请记住上面的话,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神话。
这个神话是这样的:轻装骑射手,只要在敌阵外不断的射箭,敌人攻来的时候就散开,不与敌人接触,就可以通过射击,把敌人打垮,然后才投入肉搏战,一举成功。
我们来分析这个神话,首先,敌人肯定是列成了阵型的,然后可以确认他们并没有傻。再然后,骑射手开始向他们射箭。。。
箭对于身着重甲的军队的伤害有多大呢?历史有了明确的回答——很小。中世纪时,欧洲文明衰落得不像样子了,但在十字军战争中,十字军面对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的箭雨,同样没有太拉下风,虽然最后确实是失败了,但这是进攻战,欧洲人突入到阿拉伯人的领域内,但十字军仍然能够猛冲敌军。
因此,在远距离上,弓箭对着甲的人或马的伤害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在近距离上,若受到盔甲的阻碍,箭支即使穿透了盔甲,伤害力也要大减(因为破坏了为杀伤而设计的箭镞结构)。
所以,射箭不能像打机关枪一样,遏制敌军的冲锋。
那么,敌人冲锋的目标是哪里呢?毫无疑问的,如果一支军队以射击兵为主力,它的近战能力必然薄弱。这样,敌人冲锋的目标,必然是它的指挥中枢——指挥官、旗帜和乐器。
在古代条件下,指挥中枢必须出于战场上,跟我方主力保持联系。由于战场上飞扬的尘土、巨大的嘈杂声等原因,必须尽可能的接近主力部队。在火炮发明之前,指挥中枢离战线的距离一般保持在500米左右(也就是一华里)。这样,敌人的箭不会射到指挥官,而部队又能够得到有效的指挥(有一个证据是萧哒凛被射死时正处于距宋军500米的距离上,这也正是一般战地指挥官与战线的距离)。500米的距离,对于这个距离,冲锋的敌军骑兵如果没有充分的防御,不出80秒就会冲到指挥官面前。如射击兵跟敌军骑兵的数量相等,那么在这致命的80秒钟内,很可能敌军根本没有受到严重的阻碍。
如果指挥官向后撤退,会发生什么事呢?
很显然的,骑射手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大队敌军已经占据了我方战地中央,原本是指挥官所在的位置,我军的旗帜在向后退,而且没有任何命令从那里传出来(很难想象一个临阵撤退中的指挥官,会来得及发出什么命令)。我想用不着多么高深的智慧,就可以知道这场面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任何重视射击的部队,都要以重装近战兵作为其军队的核心的原因。甚至是最以弓箭出名的蒙古军,其骑兵都要分成轻重两部分,轻骑兵就是我们熟悉的骑射手,而重骑兵则起到了战斗中坚的作用。
那么骑射手的作用是什么呢?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弓箭的威力非常有限,所以古代弓箭手除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例如掌握了地利的条件下,或者守城战中以外,基本上起到的是搅乱敌人的作用,决定性的打击,始终是由近战兵完成的。
关于骑射手的另一个神话是:他们可以飘忽不定的作战。
我们知道,为了保持马力,骑兵应当带着多马。欧洲重骑兵是两匹,东方的辽、蒙古、明末农民起义军是三匹。另一方面,军队必须有备用武器、工具、粮草、行政机构、医疗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军队根本无法作战(有一个小神话是游牧军队可以通过抢掠获得粮食,这样做确实是可能的,前提是敌人等着你来抢。如果敌人坚壁清野,或者军队因故需要穿越不产谷物的地区,就要饿死。任何一支成功的军队都不会从一厢情愿的角度去构思作战计划)。而且,为了攻取敌人的城市,军队必须携带攻城武器。以上种种必须携带的东西,使得任何古代军队都不可能真正的飘忽不定。任何军队都必须服从基本的自然科学规律,和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
首先,要记住,蒙古的成功,在历史上只有一次而已。从蒙古骤起骤衰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蒙古的崛起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如果当时中国是统一的,或者西方有哪怕一个真正顶用的强国,如盛时的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帝国等,蒙古就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其次,蒙古人绝不是不可战胜的。在对越南作战时,没有胜利,在对日本作战时惨败了,在叙利亚和印度也打过败仗。即使在欧洲,捷克人也打败过蒙古。
然后就讲讲蒙古人在欧洲成功的原因。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东欧被蒙古打败的条顿骑士团、波兰、匈牙利,恰恰都是对东方骑射战术不熟悉的军队(条顿骑士团离开巴勒斯坦已有两代人的时间),在十字军战争中经验丰富的骑士集中在德意志、法国、英国、意大利一带。他们当然知道怎样跟骑射手作战,可是还没等新的十字军再次集结,蒙古人就退去了。蒙古人在跟罗斯人作战的时候已经了解了欧洲式的战法,而且,由于长期在辽阔的大地上作战,蒙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大范围机动作战的经验。条顿骑士团、波兰、匈牙利拿欧洲小战场上作战的那一套经验来对付蒙古军,当然只有失败。而且当时文艺复兴还没有开始,欧洲科技还没有大进步,古代的军事经验还没有得到恢复。作为一个落后文明,欧洲人跟集合了中国与西方作战长处的蒙古人作战是当然只有失败。但这并不就意味着近战重装兵跟轻装射击兵相比就天然的居于下风。
如果蒙古人继续西进会怎么样呢?他们还会不会获得胜利呢?让我们看看。
首先,欧亚大草原到匈牙利已经到头了。再往西,我不知道蒙古马还能吃什么。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蒙古的人和马未必能够适应。
其次,西欧城堡林立,如果要保证军队的机动性,就只能绕过这些城堡。躲在城堡中的骑士,会打击蒙古人的后勤。如果强攻这些城堡,就需要攻城武器。攻城武器的运输和装备都很需要时间。完全可以构想,当蒙古人运输、架设攻城武器的时候,骑士们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将是一场按欧洲人习惯的方式进行的战斗。
再次,中世纪的欧洲人陷入宗教狂热之中,固然非常愚昧,但也具有很高的宗教热情——这可以转化成战场上的士气。在蒙古侵袭波兰、匈牙利的时候,罗马教廷讨论了组织针对蒙古的十字军的问题。毫无疑问,如果蒙古人继续前进,十字军是一定会组织起来的。这时候,蒙古人需要面对东方战争经验丰富的大量英格兰、法国、德意志骑士和意大利诸城邦战士。在基督教精神的鼓舞下,他们的士气是决不会差的。
再次,蒙古人在占领罗斯的时候,可以了解罗斯西面的状况,可是,如果远征西欧,情报有谁来提供呢?
再次,劳师远征,后勤问题怎么解决?
此外还要考虑欧洲的马匹和人都比蒙古马匹和人高大的问题。
最后,其实即使是对付捷克人,蒙古人都不一定应付得来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进攻欧洲太过深入的外敌,都没有好的结局。波斯人有萨拉米和普拉提亚、匈人有沙隆、阿拉伯人有图尔、土耳其人有勒颁多。如果蒙古人深入作战,我相信他们的结局不会比前四者更好。
蒙古人是怕水的,河流妨碍了他们的骑兵快速机动,秋冬的冷水还可能冻坏马匹(蒙古西征时,往往选择河流冻结时出兵)。而俄罗斯人把河流当成利于交通的便途,他们用船只在河流上运送给养,大大缓解了广大战场补给不利的问题。俄军到哪里,俄罗斯农民就走到哪里,把牧地变为耕地,用武装农场把游牧民彻底逐出当地。河流赋予俄军超越蒙古人的机动性。农场赋予俄军充分的和及时的补给。两者结合构成古代史上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最辉煌的胜利之一(另一个是清朝征服西北广大土地的战争)——俄军打垮三大汗国的同时,明朝却在对蒙古的战争中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明朝的腐败无能令人叹息。
由此可见,重装近战兵对轻装射击兵的战斗,是大有战略战术上的讲究的。如果罗马皇帝像当初的克拉苏一样,傻傻的向帕提亚主力骑兵进攻,那结果多半会重蹈卡莱之战的覆辙——毕竟从战争中学习骑兵战术的罗马人,不可能像帕提亚人那样马术娴熟。
总之,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射击兵有射击兵的用法,近战兵由近战兵的用法。重装兵有重装兵的用法,轻装兵有轻装兵的用法。战争的胜负是很难说的,并不存在天然胜利或者天然失败的兵种。(完) 参考资料:汽车社区 > 史海钩沉黄谦:古代条件下重装近战兵对付轻装射手的战略战术草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