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为何处死建宁公主的丈夫背后有何原因

以史为鉴 2023-06-14 06:46:15

康熙为何处死建宁公主的丈夫背后有何原因

在历史长河中,康熙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据模糊的史料记载:其实建宁公主不是康熙的什么妹妹,而是他的亲姑姑。建宁公主是皇太极最小的女儿,她的母亲奇垒氏来自蒙古察哈尔部。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第14个女儿,她最开始的封号其实是和硕公主,13岁嫁给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14岁时晋封为和硕长公主,16岁时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来又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由此可见,这“建宁”并不是公主的名字,而是她的封号,所以我们在此称她为建宁公主好了。

对于建宁公主的童年,史书中不曾详细记载,但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不与其他人有利益冲突的她肯定是快乐的。建宁公主其实是被政治左右的婚姻,而与政治有关的婚姻,必定被政治左右。而她的丈夫就是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吴三桂和儿子吴应熊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被留在京城,美其名曰入侍,其实就是做人质。建宁公主也成为大清历史上第一个下嫁汉人的公主。

对于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的婚姻生活,史料中没有太多记载。只是可以想象,作为入侍的“人质”,吴应熊小心翼翼地生活还不够呢,更不用说得罪大清的公主了。而作为政治婚姻的主角之一,受过良好教育的建宁公主也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想必与额驸的生活肯定也是相敬如宾的了。?生在帝王家的她,他们生活的天地就是那座城,并与城里的那些人做着“心理战斗”。建宁公主生在大清,嫁在吴家,虽然生活得还算幸福,但她的日子也始终在提心吊胆中度过——她害怕哪天公公真反了,那她夹在夫家与娘家之间,该如何自处?

我们都知道“康熙平定三番”的史实,1673年12月,三桂扣留朝廷派去的特使、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的消息传来,也就意味着吴三桂当真造反了,建宁公主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战争刚开始时,吴三桂率领的叛军势如破竹,这让大清的朝廷内部发生分歧,开始出现主降的声音。1674年4月,康熙下令处决当时还在京城的额驸吴应熊以及吴应熊与建宁公主的儿子吴世霖,以示消灭吴三桂的决心。斩草除根向来是皇帝们的拿手好戏,就算吴应熊没有造反之心,康熙也不能让他活在世上。建宁公主听到消息后,痛不欲生。用幸福为政治祭祀,政治打碎幸福只是一下子,对建宁公主却是一生的痛。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以“夫”与“子”为天的年代里,一个无夫无子的寡妇,又怎会活得快乐?就算她是个公主!1704年,63岁的建宁公主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痛苦的世界。这样的离世实在是另人惋惜!

关于《鹿鼎记》里建宁公主的问题

建宁公主是假太后毛东珠和情郎私通生下的女儿。因为建宁公主不是真正的皇室血脉,而且建宁的母亲毛东珠更是囚禁真太后多年,所以真太后会非常讨厌建宁公主。

在《鹿鼎记》中,建宁公主名义上是康熙的妹妹,实际上是假太后毛东珠的女儿,性格刁蛮泼辣,喜欢虐待与受虐,最后跟韦小宝私奔了,成为韦小宝七个老婆之一。

康熙得知建宁的真实身份后,对建宁的态度发生巨大反差。真太后被假太后虐待多年,囚禁在地宫里,建宁的存在对她而言是巨大的耻辱。假太后混淆皇室血脉,康熙和真太后要拨乱反正。

建宁成了康熙的棋子远嫁云南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康熙一箭双雕,抛弃了麻烦又能安抚宠宠欲动的吴三桂。

扩展资料:

建宁公主历史人物原型:

建宁公主的原型,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这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姑姑,而不是小说里描写的康熙妹妹。在建宁公主13岁的时候,她被安排嫁给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

在清代,皇室的公主很少嫁给汉人,因此建宁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即便是金枝玉叶的皇室公主,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与命运。就这样,还是豆蔻年华的建宁公主,成为了吴三桂的儿媳妇。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是怎样的?她与康熙是什么关系?

在历史上,建宁公主不是康熙的妹妹,而是康熙的姑姑。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小女儿,皇太极去世时只有三岁。清朝初期,由于根基不稳,吴三桂等诸侯王手中有兵。后来顺治帝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得到京城内做人质,为他安排了一场政治婚姻,13岁的建宁公主与之成婚。吴应熊住在京城,在皇家领地,我想公主的生活应该不会很差,据说还是挺幸福的。

事过境迁,顺治走了,康熙继位。这个小侄子文武双全,一上台就显示出非凡的实力。除鳌拜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经济。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位年轻皇帝的野心。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而且他一定会赢的!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政治上的矛盾往往是爆炸性的,不可调和的。当然康熙一压再压,吴三桂最终被逆转也不奇怪。战斗之初,吴军势不可挡,捷报频传。京城内外一片慌乱,许多大臣感到不安,出现了主将投降的声音。然而康熙并不慌张,他的誓言应该推倒吴三桂,然后采取攻心为上的计策。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吴士林,建宁公主,已经下定决心。


建宁公主35岁这一年,为显示抗击三藩的决心,儿子吴士林认为康熙杀了他吴应熊的这个叔叔和吴应熊,建宁公主的生活从此沉浸在一片灰暗之中。吴应熊死后,虽然康熙多次下令安慰姑姑建宁,但从头到尾都无法抹去建宁公主心中的痛苦。建宁一直在寂寞中等待着自己的归宿,终于在康熙四十三年,建宁公主因病去世,享年63岁,是清朝最年长的公主。然而,作为皇室的公主,她只能接受这悲惨的命运,最无情的皇室也不过如此了。


建宁公主在真实的历史上嫁给了谁,最后结局如何?

在我们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的公主,她们的生活状态也并不相同,比如说唐朝时期因为国力强盛的原因,再加上又有着女皇武则天,所以说那时候的公主们地位非常的高,而他们一生大多数都相当的幸福。清朝时期就完全不同了,公主们的地位不但是很低,而且一辈子也不能够自己为自己命运做主。等到长大成人以后,唯一的任务便是和亲,保持和其他部落的友好关系,所以说大多数的公主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送往蒙古。

而清朝历史当中很多公主的名字我们都无法记住,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我们却特别的熟悉,此人便是在鹿鼎记当中的建宁公主。在小说当中建宁公主非常刁蛮任性,而且又很可爱;离开了皇宫以后便开始和韦小宝一起浪迹天涯。但实际上真实的历史中的她远没有如此幸运,不但是被康熙软禁了七年,晚年还非常的凄惨。


实际上建宁公主和康熙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像小说当中的兄妹关系,建宁公主的父亲是皇太极,按辈分来讲还是康熙的姑姑。只不过建宁公主的生母只不过是皇太极后宫之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妃子,但是建宁公主出生的时候还是受到了众人的宠爱。就连当时的顺治皇帝也对她关爱有加,可是谁能想到在她长大以后还是沦为了皇室联姻的工具。在建宁公主13岁的时候,顺治皇帝已经登基了。为了能够保证清朝的统治,于是让建宁公主嫁给了当时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实际上建宁公主是有任务的,为的就是控制住吴三桂的儿子。而建宁公主也知道自己的婚姻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但是依旧和自己的丈夫十分恩爱,并且生下了5个孩子。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吴三桂之后造反了,康熙皇帝早就已经对吴三桂不满了,于是下令处死了吴三桂全家,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建宁公主的丈夫吴应熊和两个还已经长大的儿子。至于建宁公主和剩下的孩子,在之后的7年时间里也因此被软禁。

等到吴三桂叛乱已经得到平息以后,康熙皇帝依然是担心吴家的后代会包藏祸心,于是下令将建宁公主所有的孩子全部都杀了。而建宁公主见到自己的丈夫以及孩子悲惨的命运,心中也是没有任何的希望。就这样建宁公主一人苟活于世,一直生活到63岁的时候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建宁公主死去以后,康熙皇帝也只是简单的举行了一下葬礼,随后便将她火化了。

历史不好,我想问一下,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个怎么样的人?嫁给谁了啊?怎么各种电视版本的都不一样呢、.

建宁是清代历史上惟一嫁给汉人的格格,从她指婚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因为谁都知道,吴应熊,天下第一大汉奸吴三桂之子,他被招为额附,软禁于北京城里,根本是个傀儡,更是人质。太后为什么会如此忍心推建宁进一个可预见的陷阱呢?她很不喜欢这个格格吗?

这位太后,就是大名鼎鼎、艳帜高张、近日被影视剧奉为神话的孝庄,一个早清政治绕不开的人物。

那些野史外传都说孝庄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可是我不信。孝庄十二岁进宫,十二岁,她会知道什么是男女之情?皇太极之于她,除了怜惜爱护,又会有什么特别宠爱——除非,他是一个恋童癖。

孝庄与皇太极,根本是一项政治婚姻。皇太极眼看着这个女童长大,就好像一个父亲看着女儿长大那样,对她熟悉得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如此,是很难想象他会对她有什么欲望和爱情的。

海兰珠却不同,她入宫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却仍被封为宸妃,赐住关睢宫,地位远在孝庄之上;崇德二年,她生下皇八子,皇太极为此颁布大清第一道大赦令,称八子为“皇嗣”,也就是未来的太子——显见皇太极对她有多么宠爱;

然而海兰珠的结局却很悲惨,她的儿子八阿哥因为得到皇上太过隆重的宠爱,未满周岁即告夭折,海兰珠自己也在不久后抑郁而终。又过几年,皇太极也于自己的宫里无疾而崩……

清宫里的意外死亡,也未免太多了。

而这一系列悲剧的最大获益者,就是孝庄——在八旗部落剑拔弩张、三大贝勒旗鼓相当的争位战中,孝庄居然长袖擅舞,四两拨千金地,将自己六岁的儿子福临推上了金銮宝座,而自己,则做了不垂帘的实权太后。

透过那道帘,我仿佛看到她得意的笑容。

而在她的座前,横陈着那许多死于“意外”的尸体:八阿哥、皇太极、多尔衮的妻子睿亲王福晋、多尔衮自己……

也许还应该包括后来的顺治与董鄂妃,以及他们的儿子——那一幕,几乎是海兰珠与皇八子故事的翻版。

历史上到处都是重复着的故事,手段与答案当也不过如此。

于是我大胆地揣测,描述了一个新的孝庄,新的海兰珠,更重要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奇蕾——正确的写法是奇垒氏。

这个在历史上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庶妃,是建宁的母亲,1632年皇太极远征察哈尔部时的战利品。历史上对于她的记载,文字了了,她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生下了建宁公主。

建宁是在出生不久就被破格册封为和硕公主的,皇太极对她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子女——难道就是因为这样,才会让孝庄太后对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衔恨十三年不忘、终于找个机会把她指婚汉臣以为报复的吗?

太后真正妒恨、真正要报复的,应该不只是建宁,而是她的生身之母奇垒氏吧?

就这样,从最开始对建宁的考证,我竟一步步深入,追溯到清朝建立之初的历史,抽丝剥茧中,一个正史鲜少提及的绮蕾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了,我几乎可以透过历史的珠帘去碰触她的冰肌雪肤,建宁,反而被我抛开了。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收集史料,我渐渐发现自己是在自讨苦吃了——如果按照原意写建宁,那么所有的时间政治背景都可以跟着《清史编年》走,有根有据,无可争议。然而写绮蕾,除了她本人的文字资料寥寥无几外,便是当时的大背景也都模糊。

那是在清入关以前,尚无正史传世,最有权威的史料无如《满文老档》,然而档案中许多典故说法自相矛盾,野史轶闻夹杂其间,难辨真伪,单只几位后妃的入宫情况,就有数种版本。

我将手头几十种不同版本的野史传记逐一归类,先理出一个时间表和人物关系大纲再说——单是这一项,便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写写停停地,往往写了后边又回过头来改前面,徘徊在历史和小说的经纬线上,时而左偏一下,时而右偏一下,走一段路,再自己回头拿个尺子量一量,看是不是偏得太远了。然而就在这时,一系列的清宫戏热播上映,让我正熊熊燃烧着的创作之火突然冷如灰烬了。平生最不喜欢凑热闹,偏偏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不挤也罢。这么着,《后宫》一放就是几年,而那时小说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三分之二。

这几年里也没闲着,一口气完成了“西岭雪长篇小说人鬼情系列”八部和“西岭雪长篇小说绝色伤痕系列”四部。自觉写现代都市小说写到抽筋,便又想起那搁置已久的〈后宫〉来了。

2004年四月,我的创作进入瓶颈期,于是独自去了北京,再一次探访故宫。

其实大学时曾经去过一次故宫,走马观花,就像参观寻常景点或是大型博物馆,并没有多少感触。中间十几年过去,经历了一些人事沧桑,接触了一些古藉典故,写了几十本小说散文,尤其是辗转飘泊,在西安流浪了几年,并且在遍考西安街道写了一本《缘份的西安》后,再看故宫,已经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

当初写《缘份的西安》时,感觉最痛苦的就是手边资料匮乏,古长安虽然历史悠久,然而它的极盛在唐,留下的文字大多是诗词歌赋之类,极少传记散文,图片资料更是稀罕。从唐代传奇里可以窥得一点旧生活的影子,还多是元人加工过的。我曾经不知多少次一个人漫步在古城墙上,扣着那古老的城砖悄问:指点我,去哪里寻找新的痕迹?

那时候,是连《地名志》也当作宝贝来一页页细读的,每每从街道名称的变迁上了解到一点时政的变化,都觉得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那么,如今在故宫,我便是走在宝贝谷里了,是阿里巴巴闯进地下宝藏,不,是比宝藏更丰富华美的财富,因为故宫的展览,在“富”之外,还有“贵”——那一股帝王霸气,亘古长存。人生至高境界莫过于富贵二字了吧,凡人又如何能够不在故宫的富丽堂皇前低头?

我是真的被慑服了,那辉煌的建筑、精美的珍藏令我神与魂授,留连忘返。一想到那所有的收藏都是真品,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绝无仅有,我就觉得呼吸紧张,那一天从开馆逛到闭馆,高跟鞋穿不住,干脆赤脚套个鞋套(游珍宝馆时发的),闭馆了还不想走,试图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藏一晚,最后被管理人员识破企图,撵了出去才算罢休。

离开北京,径奔了沈阳去,往当年的盛京故宫一游——这才是我小说人物生活的真实背景。

沈阳故宫的规模比之北京自然相差甚远,充其量只是一个大点的公园吧。那些后妃们的宫殿,完全是寻常东北百姓家的格局,既不透光也不透气,搁在今天,大概送给我住也是不要的——很难想象这样的地方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

我看着那些已经在史书上无比熟稔了的崇政殿、大政殿、十王亭、清宁宫、关睢宫、永福宫……想着这里是皇太极坐殿当朝的地方,这里是孝庄私会多尔衮的寝宫——真不知道这样一览无余的庭院,如何孕育浪漫与野心?

关睢宫里没有“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永福宫当然也搁不下花架凉椅,不过我还是转来转去,替大玉儿找到了翻墙约会的窗户,替绮蕾找到了舂米诵经的禅房,甚至还替那些不可考的太监们在崇政殿与凤凰楼之间找了几间寝房……小说毕竟是小说,何必细究呢?

好了,既然小说人物已经各安其位,就没道理要他们继续苦守冷宫了。后来的写作忽然变得简单,也许那些飘荡在故宫上方的灵魂们也在替我着急?

——当男人在前线厮杀震天、在前朝争权夺位时,女人则在后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用一点点小手段便让男人们惟命是从。她们才是历史的真正撰写者,她们的一颦一笑,操控了政治的旗帜,左右了历史的车轮。她们,也当然可以左右我为她们树碑立传、代达心意。

就像我在小说最后写的那样:也许历史的传奇,朝廷的恩怨,政治上的翻云覆雨,以及天地间的改朝换代,都不过只是为了成全一个女人的妒忌罢了。

谁知道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1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