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夏朝有国家体制开始便有了贵族,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可到了隋唐时期之后,贵族阶层突然转弱,甚至中国之后的历史中逐渐消失。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编先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中国一些著名的贵族家族,夏朝有夏启家族,商朝有商汤家族,周朝有姬发家族,春秋战国有晋国六卿、郑国的七穆;到魏晋南北朝的几大世家,诸如王谢袁萧氏;再到隋唐的五姓七望贵族。而隋唐时期,中国的贵族达到了顶峰,包括李世民也是贵族,而且是贵族中的贵族。
为什么说李世民是贵族中的贵族呢?我们来看看李世民的家庭关系表,我们先从李世民的曾祖父说起,曾祖父是当时西魏的陇西郡公,北周建立后受封唐国公。祖父李昺承袭了曾祖父的爵位,受封御中正大夫并加封柱国大将军。
而到了自己的父亲李渊更是不得了,7岁七岁袭封唐国公,历任三洲刺史和迁卫尉少卿,还担任过当时军事重镇太原太守。除了世袭的爵位,李渊还是皇亲国戚。隋文帝的皇后是独孤皇后,而孤独皇后恰恰是李渊的姨母,隋炀帝杨广就成了李渊的表兄弟,有着这层关系李渊更是深得信任和重任。所以,用现在的话说李世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那么他和他父亲建立的唐王朝就是由贵族出身的皇帝和贵族出生的臣子组成的王朝。
这里引用《中国社会史》一书中的一些关键数据:“从唐肃宗到唐朝灭亡期间担任过宰相的一共有179位,其中出生于士族、门阀有143人,占80%;出生于中等家族的有22人,占12%;而真正的平民宰相只有12人,占7%。”这是一组极为关键的数据,有力的证明了当时的唐王朝的核心基本是由贵族组成的。
强盛如唐朝的贵族阶层有是怎么样走向衰弱的呢?在小编看来,科举制度成了贵族逐渐消亡的第一块敲门砖。隋唐时期开始的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科举制度,开始改变原有的九品中正制世袭贵族的绝对地位。因此隋唐的科举制有力的冲击贵族阶层,使得平民开始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可能。
可时间轴拨到宋朝,寒门已经开始成为“天子门生”,贵族踪迹难寻。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是武将也是武力夺权的帝王,但是他清醒地意识到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政治弊病,开始重文轻武,大力鼓励读书。到了宋高宗更是发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号召,不仅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还大规模的扩招科举入仕做官的官员。可见从宋朝开始宋朝的统治者是十分的重视寒门士子和各个阶层的读书人,在贵族不堪大用的时候,寒门入仕的平民阶层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以上是我们从制度上解读贵族衰弱的原因,贵族的衰亡还有历史选择的必然。其实早在五代十国时期,贵族就已经开始展现出衰败之象,很多的贵族子弟因为是世袭,无论是有无功绩,仍然可以稳坐祖上官位。没有生存的压力,安逸了自然不学无术找乐子。真正给这些唐朝贵族下一剂猛药的是黄巢。黄巢是唐末的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同时还是一位嗜血的杀人狂魔。在公元880年的时候,黄巢攻占长安的时候就曾下令屠长安城,长安城白骨成堆而大唐的朝中贵族几乎都在这次的屠城中被赶尽杀绝。
虽然黄巢的叛军之后被平定了,唐朝的贵族早已大势不在。给唐朝贵族下第二剂猛药的是朱温,计划谋朝篡位的朱温也是嗜杀的一位主,再次对唐朝的贵族进行清洗。中国的贵族大概是在这时候走进了集体灭亡的境地,而在之后的频繁的战乱中这些贵族几乎消失殆尽。
终上所述,我们会发现中国贵族的灭亡既是统治者为维护统治所制定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替代作用,也是战乱优胜劣汰的历史必然选择。而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就是唐朝,唐朝此后再无贵族,一个平民的时代开始了。
富不过三代。在一些名贵的豪门里面,就是说古代那种经商的家族里面他们学着学着,他们的后代就变得不行了,后继无人,导致他们家族产业目录,然后在一些官宦世家也是呢。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就是朝廷上的争斗失败了,那自然就会没落,然后另一方面就是才能的问题。
说起贵族,我们一般很快就会联想起欧洲国家,因为欧洲自古就流行着浓厚的贵族文化,哪怕到了现在,贵族的身影依旧还存着。那么有些就开始问,中国有没有贵族呢?
中国有没有贵族呢?肯定是有的,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就有孔子、管仲等,他们都是贵族出身。秦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贵族一直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可以说就再无贵族了,但是在之后贵族又开始出现了。
东汉时期,贵族以门阀的形式再次兴起了。刘秀之所以重新打下汉室得江山,不仅是他本身得魅力和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得因素就是他获得了诸多世家大族得支持,刘秀在得到江山后也大肆重用世家大族的人,并给予他们一些特权,这就导致了世家大族的不断壮大。到了东汉中期,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已经彻底成为大族们的工具了。
到了东汉末年,我们就以袁家为例,袁家在朝堂上的势力有多么恐怖,这还没算袁家出去的门生。
而到了魏晋时期,曹丕为了获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听从了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实行的了九品中正制后来反而给门阀提供了更大的权力。就这样,门阀得到了兴盛发展。
门阀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来将是因为门阀垄断了官员的选拔,有能力的寒门一辈子都不太可能得到升迁,平庸甚至无能的门阀子弟出仕就身居高位,寒门难出贵子。也正是如此,门阀到了隋朝就被终结了。
隋朝为了打破门阀们的对官员的垄断地位,于是实行了科举制,这一下子就打击到了门阀的命脉,但是还没有消灭,到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门阀虽然在官员选拔上有优势,但是已经影响不了寒门的崛起了。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贵族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就被消灭了。从另一种角度来讲,贵族在实行科举制时就被消灭了。随着中央集权和皇权的不断巩固,门阀势力就成了皇帝的眼中钉了,也就成了皇帝所要消灭的对象了。
科举制以及唐末农民起义的影响。贵族阶级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存在的,他们是封建等级中的较高的那些人,往往掌握着全国的资源。一开始实行家天下制度的时候,贵族阶级可以支配土地和人口,平民只能听命于贵族。而且为了给贵族阶级优待,在隋朝以前,当官的人全是贵族阶级,平民没有资格当官。直到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平民阶层才能入仕为官。
科举制加速了贵族阶级的衰败。贵族阶级在隋朝以前都是可以当官的,这样的制度总会出现弊端,比如贵族官员们在没有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下,只会更加懈怠,不会对政事上心,处理政事的效率低。同时因为贵族阶级代表着是贵族的利益,不能从平民的角度出发想问题。而且贵族阶级世代为官,在朝堂上的势力过大,会影响皇帝的皇权。在这么多因素的影响下。
隋朝开始选用平民的官员,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而贵族阶级在激烈的科举考试中,优势逐渐变小。因为平民考生比贵族考生的数量大很多。所谓人外有人,贵族阶级逐渐衰弱。
唐末农民起义消灭了大部分贵族阶级。开科举之后,民间有一些人才确实能够进入官场,但是与贵族阶级相比,隋唐时期的平民阶级出身的官员的职位和数量还是比较少的。那是什么导致唐朝末期贵族的衰亡呢?主要是唐末的几次农民起义。黄巢起义之后,占领了长安,并进行了残忍的屠杀,没有逃出长安的贵族就在那次的屠杀中死去了。还有一个想要篡位的朱温,在黄巢之后接着在长安屠杀。于是大部分贵族在唐末的农民起义中被消灭了。
综上所述,宋朝之后贵族阶级基本衰亡了,能当上皇帝和官员的基本都是平民阶级。
公元960年 ,用史上最短时间完成政变的赵匡胤高高兴兴的坐上了汴梁城中的皇帝宝座,这一年,是宋朝的开始,同时,贵族也在这一年彻底消失了。
1
我说的贵族,不是跟着皇帝出生入死博得功名爵位的那些英雄,即便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们的家族并没有深厚的沉淀,随着王朝的灭亡也就烟消云散了。
真正的贵族,经得起时间的磨练,因为贵族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西汉到隋唐,这一段时间的贵族跨越千年,提出一个贵族没有几百年 历史 你都不好意思出来说自己也是贵族 。
在秦灭六国前,贵族就是统治华夏的主力,别看六国国君贵为一国之主,可那些有封地的贵族丝毫不比他们逊色,如齐国孟尝君的封地薛已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国中之国,连齐王对他亦是忌惮不已。
但秦灭六国之后,贵族在秦朝的强悍法律面前与普通庶民无二,随着刘邦建汉,天下依然掌握在布衣手中,但仔细一看便能知道,张良是旧韩国贵族,陈平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那个时代能有如此学识,读这么多书本身就证明了他不是普通人,很有可能是没落士大夫出身。
而韩信则是出身成谜的人物,但我的看法和对陈平一样,他能佩剑走在大街上,就间接证明了他的身份,其次熟读兵书,这些都隐隐约约在提醒我们韩信的贵族身份。
刘邦推翻了秦朝,可天下有几个布衣能站在统治高位上?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贵族帮忙,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在西汉两百多年的发展之中,曾经六国旧贵族,地方的富商大贾,亦或是横行乡里的游侠慢慢的进化成了一个个地方豪族,豪族再进化,便成了世家,然后,就是贵族了。
2
刘秀十二年平定天下,跟着他打江山的一票将领哪个不是贵族,刘秀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大量的平民为了逃税而纷纷依附在了贵族的门下,导致国家收入大减,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个国家迟早会崩溃。
刘秀想对这个国家动个手术,可手术太大,要割掉贵族们的肉,于是他们纷纷起来反对,刘秀不是没有想过直接以国家机器对其镇压,可得到的结果竟然是此起彼伏的反叛,这可是开国时期, 不是末期,可见贵族的力量有多大。
无奈的刘秀只能停了下来,停下来的结果就是贵族势力越来越庞大,自明帝和庄帝之后的皇帝变得越来越弱势。
终于,东汉灭亡了。
你说东汉亡于黄巾起义,可实际上是因为东汉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的怪圈,本来应该收的税到了贵族手里,为了增加收入弥补漏洞,自然就要对剩下的那些农民加收赋税,于是负担越来越重,一个国家的开支全部压在了一小撮人的身上,他们能够承受得住吗?
只能反了。
农民造反,国家发现根本无法镇压如此庞大的军队,那怎么办呢?只能依靠手里有钱有人的贵族们了。
于是,汉末群雄的争霸开始了。
袁绍,袁术,公孙瓒,孙坚都是贵族出身,归根到底就是贵族们在舞台上表演。
3
曹操没篡汉,曹丕干了,但曹丕的位子要坐稳还得靠贵族,于是有了完全倾向于贵族的“ 九品中正制 ”。
这个制度一弄,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就彻底形成了。
司马炎篡魏,他自己本身就是贵族出身,而且如果没有贵族支持,他的政变行顺利进行吗。
从两晋到南北朝,形成了一大批的贵族,南北无处不有。
《新唐书.柳冲传》附柳芳《氏族论》载: 过江则为侨姓,东南则为吴姓,山东则为郡姓,关中亦号郡姓,代北则为虏姓。
从南到北,贵族遍布国家的每一个区域。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始创科举制,你说他是为了选拔人才这不假,可更多是却是为了压制贵族势力,只有寒门上升,才能抢夺属于贵族的资源,越来越多的寒门进入帝国的中心,才能把贵族不断的打压下去。
可事情如此简单吗?
贵族不是傻子,他们知道皇帝要分割他们的权力,所以自然要反抗,杨坚一直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试图逐步削弱贵族,可是这布置好的一切被儿子杨广给弄乱了。
杨广很着急,他迫不及待的要清理贵族的势力,那最快的办法是什么呢?
战争。
但杨广表面上的征服战争直接逼反了一大批贵族,杨玄感作为贵族代表首先掀起反旗,剩下的即便不反心也不在杨广这边了。
等杨广一死,贵族们 高高兴兴地 把李渊父子迎进了关中。
4
李渊也是贵族。
立皇帝,还是自己人可靠。
作为自己人的皇帝当然要拥护贵族的利益了,毕竟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天下还不太平,手里有资源的贵族可是不能得罪的。
完成统一后,唐朝的皇帝面临和杨广一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其实杨坚已经给出来了,那就是科举制。
于是科举在唐朝逐渐兴盛,可皇帝们突然发现,考中科举的怎么还是贵族子弟呢?
简单来说,还是资源的问题。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
虽然在唐朝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印刷技术,可纸张依然很珍贵,纸贵也就意味着书贵,如果没有书,你拿什么去考科举呢?
等于说大多数资源依然被贵族把控,不仅如此,他们还开设学校,招收中产阶级或寒门进入“ 家学 ”,你从李家的学校毕业,并且成绩优异,那李家家主会很乐意招你入赘,虽然你娶的是旁系女子,可这也就意味着,你也成了这份家族的一员,到了官场上,你能不拥护家族的利益吗?
贵族的强势让皇帝的努力化为泡影。
一直到安史之乱。
安禄山是个异数,一个胡人毁灭的不仅是大唐的盛世,还有贵族的统治根基。
关陇贵族早在这之前就已经衰落了,而在战争的主战场山东,曾经的豪门大族也被战争冲击的七零八落,毕竟胡人不看你是不是贵族。
5
元稹编撰的传奇《莺莺传》不仅是一部始乱终弃的爱情小说,背后,是贵族的悲哀。
虽说许多人对于一句话可以反映 社会 现实这样的语文题目有些反感,可《莺莺传》的创作背景却是直接告诉我们 ,这就是贵族的没落史。
元稹的时代已经进入晚唐,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贵族的风光不再,看看小说的两位主人公。
张生,寒门出身。
崔莺莺,没落贵族出身。
寒门与贵族通婚,在之前的时代是不能想象的,我再斗胆推测一下,唐朝姓崔的贵族只有两家,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这两家可是山东五姓六望的成员,而且通婚的对象都是其他的贵族,连跟李家皇帝通婚他们都嫌弃,更何况把贵族女子送到一个寒门子弟手里。
只能说,贵族没落了。
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割据藩镇,而藩镇节度使要么胡人出身,要么武将出身,而贵族想要生存下去,不得不依附他们,至于助他们和当年的李渊一样打出一个天下,是不现实的。
大家实力都一样,怎么可能就你一人这么牛。
然后,黄巢来了。
6
席卷天下的黄巢义军把贵族们彻底毁灭了 ,进入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曾想找几个贵族成员来当宰相,可李嗣源竟然发现这些人连字都认不全。
宰相崔协出自清河崔氏,他的外号是其他人戏谑取的“ 没字碑 ”,曾经辉煌的文化贵族,后代竟然字都认不全,属于贵族的时代,真正结束了。
进入宋朝,因为印刷术的发展,纸张和书籍让越来越多的平民可以消费得起,属于寒门的时代,终于来临,寒门人才,开始井喷式的出现,于是,官僚集团出现了。
他们辅佐皇帝,帮助皇帝治理天下,贵族消失了,官僚粉墨登场,而从宋朝开始,曾经开放包容的文化却逐渐转向内在。
这与宋朝的国防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但文人为了登上高位而被科举禁锢却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了贵族分割皇帝的权力,专制的力量越来越强,你指望官僚?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他们只是走狗而已,更为直接的原因,他们没有自己的资源,贵族不仅中央有人,在地方也是一方霸主,而官僚呢?他们或许敢反对皇帝的政策,却绝不敢挑战皇权,自宋以后,你见过有官僚造反的吗?
及至明清,官僚势力越来越庞大,而贵族的灭亡,已有数百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1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