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铠甲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们在说到清朝时,总会讲起努尔哈赤凭借13副铠甲打天下的传奇故事。乍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13副铠甲只能武装13个人,这么点儿人打群架都不够看,怎么去打天下呢?
其实在古代,凑齐13把刀剑和凑齐13副铠甲的难度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古人可以私人持有刀剑,堂而皇之拿到街上去买卖也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否则也就不会有杨志卖刀的故事了。
但是如果私人藏有铠甲,这就是一件十分犯忌的事情了,甚至会被扣上谋逆的帽子进行严惩。如果用现代类比的话,那私藏铠甲可比私藏枪支严重多了,怎么着也得是私藏坦克的程度。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化对待,主要还是由铠甲变态的防御能力和极难的获取能力两个方面决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铠甲的防御能力。
在我国古代,最常见的铠甲是金属扎甲。以宋代的冷锻钢重铠为例,《梦溪笔谈》是这样记载的:“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今冷锻。”据说这样的铠甲普通弓弩在五十步的距离上都射不透,可谓坚固之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猛将都能在战场上来去如风,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了,除去骑马的优势外,主要靠的就是身上穿的铠甲厚实,既不用担心远处箭弩伤人,也可以无视近处敌方小兵的刀劈剑砍。
在战场上,这可不就相当于一个皮糙肉厚的坦克了吗?
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副铠甲的制作难度。
这里我们仍以扎甲为例。扎甲是指用皮条、绳索将方形的甲片互相穿组,制作好的扎甲甲片横向纵向均互相叠压,方能达到刀枪不入的效果。
以古代工匠的冶炼水平,要想打造一副合格的铠甲,需要集结数十名匠人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
因此在古代通常只有朝廷的正规军才能装备到制作精良的铠甲,对普通人来说,根本没有条件去打制铠甲。
造成铠甲难以获取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朝廷的管控。由于铠甲能够大幅提高穿戴者的战斗力,因此朝廷对铠甲进行了十分严格的管控,也就是说,即便你是一方巨贾、腰缠万贯,也别妄想自己制作铠甲。对朝廷来说,刀剑棍棒太容易获取,老百姓打猎砍柴什么的也总会用到,实在难以实行管控。
但铠甲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天生就是跟人厮杀时候才能用到的,好端端的太平盛世,你私藏铠甲做什么?想打谁?想造反吗?
所以历朝历代,朝廷都对铠甲实行了十分严格的管控,严禁私人以任何理由打造、交易、私藏铠甲,一旦发现,那必然是意图谋反的重罪。
总而言之,在古代私藏刀枪的话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你胆敢私藏铠甲,一旦被人发现的话你就自求多福吧,运气好的话判个斩立决,运气不好还得株连九族、满门抄斩。
所以凭借13副铠甲起兵,也不能证明努尔哈赤起家时的力量有多么弱小。相反,能搞来13副铠甲,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古代有种武器,毫无攻击能力
中国古代有一种武器,毫无攻击能力,但是如果某个大臣家里面拥有这种武器,被发现了,一定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轻则砍头,重则夷三族诛九族。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武器呢?
这种武器就是甲胄。
比如历史上,汉文帝派使者去见周勃的时候。当时周勃穿上甲胄见汉文帝的使者,因此周勃被抓了起来。如果不是汉文帝的母亲出面保周勃,显然周勃就玩完了。后来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年迈的时候,他的儿子想要提前准备周亚夫的后事,于是买了五百甲胄,准备周亚夫过世的时候,就烧给他。结果被人发现了,于是周亚夫被抓了起来。周亚夫的儿子说,这是拿来烧给阴间的。廷尉说,这说明你想去阴间造反。周亚夫最终自杀身亡。
可以说,周勃、周亚夫父子,都因为甲胄的问题,受到了皇帝的处罚。皇帝认为,他们都有造反的嫌疑,因此才处罚他们。可见,甲胄确实是一个根本就不能够碰的东西。
在古人的心中,作为武器,甲胄明显是比攻击性的刀剑还厉害的。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13副铠甲起事的故事。努尔哈赤起来造反,他首先应该有攻击性的武器。没有攻击性的武器,努尔哈赤也不可能打天下。但是史书上根本就没有讲他有多少攻击性武器,反而只是提到了努尔哈赤“13副铠甲”的问题,显然,在史书看来,铠甲是比攻击性武器更重要的。
事实上,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对甲胄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明确说明了民间不能够私藏甲胄。秦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军功爵位制度”,这个“军功爵位制度”中,讲到如果士兵在战场上杀掉了一个甲士,那么这个士兵就可以获得良田一公顷、住宅一处、仆人一个。要知道,这个奖励是非常大的。这个杀掉甲士的士兵,迅速就成为了上等人。
为什么给予这么大的奖励?就是因为士兵杀掉的,是一个身上有甲胄的士兵。可见,甲胄在古代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甲胄这么重要呢?朝中大臣或者是民间老百姓私藏甲胄,为什么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呢?
这是因为,甲胄的功能太过于单一了。
甲胄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防身的披挂,不过不是一般防身的披挂。
原始人原先是没有穿衣服的,后来才穿上了衣服。之所以会穿上衣服,除了保暖和遮羞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被蚊虫叮咬,被荆棘划伤,被太阳晒伤等等。除了衣服外,人们还会有一些特殊的防护物体,比如蓑衣,古人在荒山里面劳作的时候,只要身上有蓑衣,各种荆棘都不会刺在他身上了。
但是甲胄和一般防身的衣服是完全不一样。甲胄一般都是用金属做的,或者是用一种很硬的藤条做的。穿在身上是非常重的,也很不方便,更不会很舒服。穿上甲胄的人,不可能用它来防蚊虫叮咬,防日晒雨淋,防荆棘抓伤,它只有一个功能,就是防止在战场上被锐利的武器攻击。也就是说,甲胄只能用在战场上。
如果你拥有甲胄,那也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说明你要发动战争。
甲胄和刀剑这些攻击性武器,区别是很大的。刀剑这样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非要用来打仗,它同时也是一种劳动工具,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劳动。没有这些劳动工具,就没办法进行生产劳动。
除此以外,刀剑还有装饰性的作用。比如古人喜欢身上佩一把宝剑,这把宝剑不一定是用来打仗,更多的是放在身上起装饰作用的。甲胄这种笨重的玩意儿,哪有什么装饰意义呢!
古代统治者在获得天下以后,自然就要保卫自己的天下,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的江山。如果是国家军队的士兵,穿上甲胄,自然就是为了保护国家。但是一般的老百姓和大臣,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那你家里准备甲胄来干什么呢?
由此可见,古代某人私藏甲胄,就直接表明这个人有造反的想法。
《史记》写廷尉审问周亚夫的时候,周亚夫说他这个甲胄,是烧到阴间地府去的,不是造反。廷尉说,那你就是到阴间去造反。
有人认为,这明显就是廷尉在刁难周亚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事实上,廷尉并没有刁难。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阴间和阳间是一体的。既然阳间不能藏甲胄,阴间也不许。你藏了,说明你还是有造反的心思。
总之,只要有甲胄,就直接和造反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私藏甲胄,基本上就是坐实造反的证据。
有这个说法。
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初所能依靠的不过是十三副铠甲、三十余匹战马而已,其实力与影响力均无法与海西女真乃至建州女真中受到明朝扶持的仇人尼堪外兰所匹敌。在这种境遇下能否以智胜敌,不仅仅是彰显谋略的炫耀,更像是决定生死的条件。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在针对尼堪外兰的复仇行动中曾与萨尔浒城城主诺米纳结为盟友,但此人却“阴助尼堪外兰”,几次将努尔哈赤的行动计划透露给后者,引起努尔哈赤的不满。适逢诺米纳想诓骗努尔哈赤为自己攻打巴尔达城,努尔哈赤将计就计,以自己兵械寡少为由令其领兵先攻,诺米纳不从,努尔哈赤又诱骗其将兵器悉数交出,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萨尔浒城。
努尔哈赤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努尔哈赤打天下,就是凭借着祖上沉下来的13副盔甲。因为努尔哈赤是起兵于微末之中,所以他有这样的豪言壮语。
努尔哈赤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君主,他是后金的开国君主,也是清朝的奠基人之一。努尔哈赤小时候是靠采人参为生的,他经常在抚顺关的马市与明朝做生意。所以说他对明朝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制度是非常的了解的,努尔哈赤之所以会起兵,是因为他的父祖辈被明朝无故杀害了。
所以说努尔哈赤就非常的气愤,他凭借着自己祖上留下来的13副盔甲宣布起兵,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这之后,努尔哈赤经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整合了女真的残余势力,并且把他们归结到八旗军下。努尔哈赤是开创了八旗制度的人,在他的努力下,女真的残余势力也发挥出了他们应有的战斗力。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就自称可汗,在他的努力下,金国的势力不断的强大。努尔哈赤觉得他之所以能取得重大的成就,是因为那13副盔甲。这也是努尔哈赤是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他不像其他皇帝都有很多的士兵。他在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只有13个人。
综上所述,努尔哈赤之所以会说出给我一副盔甲,还你一个天下的话。是因为他曾经这么做过,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虽然这句话有一些夸大,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