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长平之战我们只看到赵国全军覆没,却没有看到秦国伤亡惨重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4 05:18:50

长平之战我们只看到赵国全军覆没,却没有看到秦国伤亡惨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每次聊到长平大战,我们就会想到当年赵括的愚蠢,还有赵国的失败,因为在我们的历史记载中,长平之战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结果赵国的四十五万大军全部被消灭,只剩下了百多个小孩子跑路。这一场大战把秦国的精气神彻底打出来,也把整个六国的恐惧给打了出来,因此人们觉得赵国完蛋了,秦国无敌了。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只看到了赵国的全军覆没,却没有看到秦国的伤亡惨重。

因为在历史的记载中,当年赵国的伤亡大约在四十五万人,基本上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出去,这是有明确数字记载的,但是关于秦国的伤亡,这个数字就显得有些模糊,但很多人就觉得秦国没有费多大力气就解决掉了赵国的全部军队,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这也使得秦国拥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本。毕竟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面,赵括是一个笨蛋,根本不懂得指挥军阀,而且秦将白起还通过地形的优势直接把对方给围死,那么按理来说伤亡应该不会很大才对。

可惜的是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秦国的伤亡也是大得难以想象,在一些野史的考究中,秦国的伤亡大约在20~25万之间,而秦国当年参战的人数也应该在四十万左右,付出了一半以上的死亡代价,结果才迎来了这一场胜利,所以说当年秦国虽然胜利了,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数字来看的话,那也是一场非常悲惨的胜利。而且在一些其他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秦国的伤亡。

正如史记记载,秦昭襄王打赢了长平之战以后,却命令白起停止进军,原因没有别的,就因为赵国献出了六座城池,准备和平谈判。而秦昭襄王与范睢的意见就是,秦国军力不足,而且急需要调整,所以选择接受和平协议。要知道像秦昭襄王那样的角色,他要么不做,要么把事情做绝,之所以接受了战火的和平谈判,肯定是因为秦国当时出现了军队的大规模伤亡现象,所以他才想要把军队撤回来进行休整,这个休整不仅仅是休息一下那场大战之后的疲劳,而且也是为了补充军队人数。

除此以外,我们在后来长平之战之后的结果能够看出来,长平之战以后,秦昭襄王被赵孝成王给耍了,所以又打了一场邯郸保卫战,结果居然被老弱病残的赵国给打败了,而且还被信陵君给追杀上百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赵国众志成城的勇气,同时也能看到来自于信陵君的政治智慧,但更多的也应该看到秦国当时其实也是摇摇欲坠,毕竟连四十五万大军都能杀得干干净净,怎么会突然被一些残兵败将给打败了呢?原因没有别的,那就是自身实力不足了。

所以在那一场大战以后,秦国陷入到了一个空前的空虚之中,秦昭襄王虽然有心统一天下,但是自那以后再也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扩张行动了,他就好像是一只老虎在不断的舔舐自己的伤口,因此,那一场大战的伤痛,使得秦国用了几代人的时间才缓和过来。所以说我们下次再看长平大战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秦国当年虽然赢了,但是付出的代价并不比赵国少,但不同的是秦国成为了最后站在擂台上的人物,虽然他也伤痕累累。所以说长平大战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无数的流血与牺牲,秦国赢得了历史的趋势,但却失去了当时的国力,因为那场大战太惨烈了,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为了取得长平之战胜利秦国付出了怎样伤亡

为了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也付出了怎样的惨重伤亡?

公元前260年,秦国拉开了与赵国长平之战的序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赵括和白起两位将领对阵。对于白起这位名将,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损失了数十万大军。不过,在公元前260年结束长平之战后,赵国坚持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所消灭。

战争经过了上党归赵,廉颇与秦坚壁对垒,秦将白起使反间计,使赵孝成王撤换了战争经验丰富的赵国名将廉颇,而启用了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长平一带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反守为攻,主动攻击。白起装着败退,诱赵军深入,尔后断赵军退路,将赵军分割包围,然后吃掉。赵军被围40天,粮绝无援,奋力突围,伤亡很大,没有成功,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

军45万人被俘,被秦军全部坑杀在长平一带。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此次战争,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此次战争对于研究战国晚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变革兴衰以及秦统一中国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山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山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但是,长平之战结果,赵国固然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过半,即双方伤亡七十五万左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为了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进行一定时期的恢复。而这,促使之后的秦国在进攻赵国上无法再举全国之力,成为赵国得以坚持30多年的原因之一。

长平之战后秦国的实力最为虚弱

对长平之战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爆发了我国当时规模最大的战争——长平之战。这场战争双方投入了一百多万的军队,把家底都投入进去了。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就是赵国战败,全军覆没。不过秦国虽然胜利了,但也是惨胜,伤亡了二十多万的士兵。可以说长平之战后的秦国是最虚弱的时候,东方六国如果联合起来的话,是可以趁机消灭秦国的。那么,东方六国为何不这样做呢?

首先东方六国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长平之战时,赵国和秦国对峙的几年的时间,这时双方旗鼓相当。如果其他五国都帮助赵国的话,秦国已经灭亡了。而他们之所以不帮助赵国,就是不想看到赵国胜利。而长平之战的结果是他们早就想看到的,一个惨败,一个惨胜,两败俱伤。这就已经说明了东方六国根本不是一条心。既然在战争时都不齐心协力,战后更不可能齐心协力。

东方六国合纵由来已久,而且也都多次攻打过秦国。但最终都是因失败而告终,这并不是说大家实力不如秦国,而且目的不同。东方六国中并不是都想攻打秦国,燕国和齐国就没有这个想法。有这个想法的只有楚国、魏国、赵国、韩国。而韩国实力弱小,没这个能力。楚国和赵国、魏国虽然想灭秦国,但都想对方先下手,然后自己收尾。这样的联合是注定无法成功的。
其次是东方六国的实力都不允许,没有一国可以打得过秦国的。秦国在长平之战时虽然惨胜,但元气并没有大伤,秦国的主力还在。所以后来才有了白起继续攻打赵国。当时的人们都知道秦国是虎狼之师,这虎狼只是暂时虚弱了,但实力尚在。如果在这时候攻打虎狼的话,打死了就没有后患,要是打不死的话,自己只能自认倒霉了。而六国中又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实力。

六国的赵国就不说了,元气大伤。燕国和韩国都实力弱小。齐国本来很强大,但被燕国灭国之后,实力大降。魏国在战国初期还行,一直是霸主,后来是节节败退。只有楚国还能和秦国抗衡,不过楚国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既然不能必胜,所以楚国也不敢随便动手。
第三是秦国在长平之战前已经把东方六国教训了一遍,说白了这些人实力没有彻底恢复。秦国在和赵国决战是蓄谋已久的,秦国也知道自己和赵国决战的时候其他国家肯定会插手。所以秦国在动手之前先把其他国家收拾了一遍。光看白起的经历就知道了。

伊阙之战时,白起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就是说韩国和魏国是彻底没落了,无法和秦国抗衡。之后白起有多次率兵攻打楚国,楚国失去了很多土地。而且连楚国的国度郢都都被秦国占领了,楚国多次向秦国表示臣服。这个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在战前也是不行了。
燕国和齐国就不用说了。两个和秦国都相距甚远,而且燕国弱小,齐国刚复国。都没有这个实力。所以秦国在打长平之战前已经处理好了所有的后顾之忧。即使打败了,其他国家也不敢随便造次的。
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后,秦国还是安然无恙的原因。列国本来就不一心,而且实力都不允许。可以说长平之战彻底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一国能和秦国抗衡。秦国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