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打仗高挂免战牌就不能强攻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4 05:12:24

古代打仗高挂免战牌就不能强攻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免战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时候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另一方就无可奈何,不能强攻吗?其实,所谓的高挂免战牌并不只是挂上一个免战牌,而是坚守自己的城池不出,就是我不和你打。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因为对方劳师兴众,远道而来,粮草供应肯定不足。在对方粮草不足后,只得无功而返,或者是贸然进攻,取不到战果。

古时候在春秋时期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双方约战的情况,对方会等你三天,三天内充许你准备。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双方对免战牌守约。一是和果不讲诚信,即使打赢了,也会被天下人嘲笑。二是守方,城堡下面有尖刺状拦马桩,盾牌和弓箭手,强攻的话,进攻的一方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但如果双方苦大仇深,谁还会提前通知?那是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总之,兔战牌只是双方在下战书约战时,达成共识时才用的。

一、在敌人攻到自己城池下的时候,坚守城池不出,处于一种免战状态,是一种智慧。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老将廉颇因为自己有坚固的壁垒,所以坚持不出,相当于高挂免战牌,秦军就没有办法,因为它的城池非常厚,功不破。秦军后来使用反间计,让赵王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这样秦国才打败了赵国。如果老将廉颇不换,一直高挂免战牌,估计秦军是不会讨到一点便宜,最后灰溜溜地跑回去。

再比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去叫板找司马懿打架,甚至用女人穿的裙子送给司马懿羞辱他,但是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也相当于高挂免战牌,因为他在分析了实际情况之后,也明白自己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结果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真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高挂免战牌不应战,这是一种智慧。因为明知打不过再出去打,不是挨打吗?就像是一个大人在一个小孩居住的房子外叫骂,小孩知道自己打不过大人,于是在屋子里不出,外面叫骂的人,在骂得没有劲了的时候,无可奈何就走了。如果小孩走出门来和大人打,那么小孩肯定是遍体鳞伤了,所以说小孩的这种策略是值得点赞的。

二、在春秋时期使用战车作战,决定了那个时候要先进行约战,没有准备好之前就处于免战状态。

古代作战用到的工具是战车,用四匹马拉着车,车上坐着三四个人,车周围跑着好几十个人,这就是一个作战的小单位。这样双方用马拉的车冲锋。这样的作战方略显然不适合攻城。而且对方的城池下面挖着壕沟,还有一些其他的防御的暗器,强攻无异于自毁长城,所以不是脑子进水是绝对不会去强攻的。

这样在双方打仗的时候会下先下战书,对方同意了就打开城门,双方对冲,相互对打。比如当时的夏商之战,周商之战都是在这种约战的情况下进行的。

当然,在武王伐纣时,双方本来约好了第2天再打。也就是说等第2天,待双方摆开架势,准备好人马,然后再开打。可周武王却没有讲诚信,耍心眼了,在前一天的晚上,使用了偷袭的战术。商纣王匆忙应战,军队毫无战斗力,周武王军队直冲商纣王军队,轻松斩杀了商纣王。

三、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结成联盟,打架需要整合的时间。

春秋时期,最多的时候有几百个国家。所以弱小的国家就会找大哥,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样在其他国家攻打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有靠山,可以搬救兵。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约定定俗成的东西,那就是你来打我不要紧,等我的盟友来了再打,否则的话就是背信弃义,不讲原则,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所以就相当于双方先下战书,你有多少帮手都出来,给你几天的准备时间,准备好了开打。

围魏救赵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来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达到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这就是孙膑的奇策,在时间上,由于齐国来不及救助赵国,孙膑选择了去偷袭因攻打赵国而城池相对薄弱的魏国国都,魏国一看大本营有难,只得迅速撤回兵力,这样就变相地拯救了赵国。这件事情在《三国演义》中有记录:

《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四、春秋时期慢慢有了礼崩乐坏的现象。

宋襄公率宋国军队跟楚国打仗,当时宋国的国力是远远不如楚国。楚军过河的时候,大将建议宋襄公趁楚军还没有全部过河进攻。宋襄公说自己是仁义之师,不能趁人之危。

这样宋襄公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进攻的机会。但是失去一次不要紧,还有第二次。当楚军过河之后还没列阵,大臣又劝他进攻,他还不愿意。宋襄公等楚军彻底列好阵以后,双方开打,宋襄公立即就被楚军给打败了。

在这里宋襄公就是坚守礼仪的代表,但是却被后人所耻笑,因为他的坚守导致了他的亡国。而他手下大将劝他伺机而战,提前攻打的人就有礼崩乐坏的表现。

还有一个在战争中讲究诚信的代表是晋公子重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后来在战争中,大家觉得如果一直坚守礼仪,等对方准备好就失去了绝好的战机,所以慢慢就礼崩乐坏了。就如《孙子兵法》等兵书中所讲的兵不厌诈,打胜仗才是最终的目的,至于采用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所谓。

五、高挂免战牌,在各种演绎小说中频频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高挂免战牌的故事慢慢地深入到了古典小说中,比如《岳飞传》中岳飞在牛头山高挂免战牌,金兀术不敢攻。

而《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带兵出征,敌将常挂免战牌,薛仁贵采用车轮战一举夺城。

高挂免战牌成了防守的标志,就是自己不会主动应战。

古时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另外一方为何就无可奈何?不能强攻吗?

我查了一下,免战牌这个概念是出自清朝的一部小说,钱彩的《说岳全传》,书中第15回写道:

“城上即将免战牌挂起,随你叫骂,总不出战。”

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既增加了趣味性,可读性,又让人不禁莞尔一笑。就像日漫角色放技能大招,必须配合着剧情大喊出这个技能的威力,和大招伤害等。

但你不要把免战牌的概念搬入历史里去。因为古代战争,动则数万、数十万大军混战,统军将帅才能稍弱就会导致输掉战争,而输掉战争的后果极其严重,不单单是死了那么多士兵。要是数十万大军都输掉的话,那就是伤筋动骨,损伤国运了。

所以败军之将帅,难辞其咎。战死还好说,即使不死逃回来,多数也会被当权者处死。所以战争中,为了获胜,无所不用其极,阴谋阳谋三十六计,各种尔虞我诈。能用就用,只要对战争有帮助就行。

两军交战,敌军准备溃败了,突然派人来跟另一军统帅说,:打仗太辛苦了,我们要休息一下。然后把写有免战两个字的牌子,挂起来,示意:暂时不打了,等养好精神再打过。这可能吗?

或者攻城战中,攻城方和守城方打得难分难解了,你突然挂个免战牌说不打了,任你叫骂都不应战。但攻城方真的攻城你不应战试试?所以免战牌根本就没什么意义。

就像两个人因口角而发生斗殴,正打得眼红脖子粗的时候,下风的一人突然说:“停一下,我疏个头发,换个姿势再跟你打。”哈哈,原谅我想到无厘头。

就算是号称最君子的春秋时期战争,也没有这个说法,打仗虽然双方排好阵型再开始打。也有打完教敌军怎么跑路的。但也没有记载说打着打着,挂个免战牌就不打了。

可想而知,这免战牌的概念,只是一些整天空想的酸腐文人想出来的,再加工到文化作品如小说,戏曲之中。真实历史上根本不可能有免战牌的概念。

古代打仗,高挂免战牌后敌人就不会进攻了吗,若对方非要打会怎样?

古代人比较守信用,一般一方挂免战牌以后,另一方都会遵守约定不进攻,毕竟是老祖宗的留下的规矩不能轻易打破。就算是非要打也没有什么大用,另一方会躲在坚实的城墙里面,城墙一般不好攻破。不要以咱们现在老奶奶过马路都没有人抚的心态去质疑古代的信用,那古人的心态和现在人的心态是不一样哒。

这个免战牌是一种信号,当城楼上挂上免战牌,意思就是宣布停战,以后有时间再打,我们今天没有空打仗。明朝时期就出现挂免战牌的,当时朱棣和铁铉对抗,朱棣的实力比较强,把铁铉打的落花流水,铁铉撑不住了就在城墙上挂上了免战牌,朱棣看到以后,居然真的没有再攻打他。

如果一方已经挂了免战牌,而另一方不遵守约定继续攻打的话,这个国家就会受到谴责,国家的首领以及百姓也会被说不守信用。即使你不在乎名声依旧进攻,也不是那么容易打赢的。因为对方一般都是在高高的城墙里面,随话说守城容易,攻城难,这种情况下不仅攻不下城池还会消耗掉很多的人力物力。

有时候挂免战金牌就是一种战略,为了拖垮对方。毕竟免战方在城墙里面,有吃有喝,可以安稳地待着,但是进攻方是扎营在城墙外面的,粮草都是运来的,长时间的等待粮草不一定会够,有的进攻方等不及强攻的时候,守城方就会通过防守来打垮对方,毕竟防守相对容易的。

古代战役里高挂免战牌后,敌方就不再攻打了吗?

挂个免战牌敌人就不会打你了,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说你偷人家树上的苹果了,主人家叫你站住不要跑,你会吗。

免战牌也不是真正的牌子,而是一种抽象的说法,一种停战的宣言,不过是单方面发出的。一般来说,古代战争双方的素质都比较高,所以当一方挂出免战牌之后,另一方也会遵守约定而不攻打这个地方。但是,这种和平是暂时的,不仅对方可以选择不答应而强攻,项羽就是强攻破城,而且免战牌也是有时间的限制的,免战时间就是到下一次工大为止,即便是有小磕碰,双方都不会决战投入很大的兵力,更不可能有挂了免战牌之后还决战的。

能高挂免战牌也是有一定实力的,不过这部分实力都是来自于远远高出对方兵力数倍的防御工事,同时自己的兵力远远不足对面,不然的话就不是高挂免战牌了,而是直接开战。中国古代的战争基本上都是靠着地理优势加上兵力碾压才能战胜对方,以少胜多也有,不过很少见,说是“不打不相识”也可以。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免战牌,当时是诸葛亮进攻司马懿,司马懿选择龟缩,诸葛亮拿之无可奈何。诸葛亮不进攻司马懿并不是因为免战牌,而是因为无法攻破,和免战牌关系不大,司马懿挂免战牌只是在给自己的部将看,告诉大军自己的心意,就算诸葛亮骂破喉咙也不会开战。其实古代的免战牌,很少出现,这种东西只在春秋时期有过点作用,就再也没啥实际用处了,即使挂上了免战牌,战事还是在所难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9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