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北宋和南宋之间还有一个朝代,这件事情还要从靖康之难说起

众妙之门 2023-06-14 03:20:41

北宋和南宋之间还有一个朝代,这件事情还要从靖康之难说起

还不知道:宋朝中间的朝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家在看中国的朝代的时候北宋过了其实就是南宋吧,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话说这个北宋到南宋之间还有一个朝代,那么这个朝代到底叫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北宋和南宋之间,的确不是相连贯的,北宋灭亡于1127年3月20日,而南宋开始于1127年6月12日,中间有将近3个月的空白期。正是在两宋交接中间,出现了一个被史书所承认的政权,史称“伪楚”,国号“大楚”,又称“张楚”。

这件事还要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说起。

处于北方辽国统治之下的女真部落崛起,建立了金国。北宋与金国订立了海上之盟,相约灭辽。北宋军队负责进攻辽朝南京(幽州府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朝,宋朝将原本给辽朝的岁币转送金国,辽的剩余国土也归金国。

盟约挺好,可是孱弱的北宋二十万大军竟然被处于灭亡边缘的辽军打的大败,最后还是金军攻占了燕京。北宋虽然后来拿钱赎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七州,却也暴露了战力虚弱的真相。

1126年正月,及当年十一月,金军两次南下,围攻开封。第一次汴京之战,在李纲等主战派,及勤王军队的反击下,迫使金军议和。可是在解围后,钦宗担心军队叛乱,以各种借口遣散了大部分前来勤王的宋军,导致第二次汴京之战兵力严重不足。主战的李纲等主战大臣也被疏远,钦宗又受奸佞蛊惑,屡屡干扰军队的正常作战,造成宋军屡战不胜,最后只能向金军请和。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徽钦二帝,以及大量的北宋宗室、官员,及其家眷被金军扣为人质。金军命人在开封城内大肆搜刮财物,好在金军没有屠城。因为金人知道,杀光了,他们就没钱可以继续掠夺了。

徽钦二帝被俘,宋朝旧地名义上就是金国的了。可是,金人还处于奴隶制时代,根本没有能力按照汉人的制度管理北宋旧土。可他们又想要宋人的财富,怎么办?金人也很精明,那就扶植伪政权,由汉人代为管理,收取税赋,每年向金国缴纳岁贡。

金人让留守汴京的北宋旧官吏推荐伪政权的皇帝人选。这时候,北宋官员的智商全部上线了,大家都明白,谁成为这个候选人,一定会被千夫所指,被万世唾骂。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自告奋勇,主动承担。

素有“金人外公”之称的东京留守、开封府尹王时雍,在金人围城时,非常卖力的为金人搜刮美女、财物,颇受金人信任。原本他当伪皇帝最合适,可是他知道这是冒天下大不韪的事情,精着呢。他就召集大家一起商议,投票推举。可是大家都不敢说话,面面相觑。王时雍就以金人早已有意张邦昌,欲让张邦昌称帝为由,让大家举荐张邦昌。结果么,自然是张邦昌成功被友好的同僚们给送上了“烧烤架”,烤了一个外焦里嫩。

不过,当时还是有人反对立张邦昌为帝的。监察御史马伸就提议,应该继续册立赵氏族人。而时为御史中丞的秦桧,听到马伸所言,操笔上书金人,冒死请立赵氏。当然,上书如同泥牛入海,不见踪迹了。

张邦昌其人呢,在金军入侵时,曾极力主张割地求和,并参与了罢免主战派大臣李纲、种师道的行动,被主战的太学生陈东怒斥为“社稷之贼”。金人一看,合适,那就张邦昌吧。

可张邦昌从内心还是忠于大宋的,只是他是个让主战派鄙视的主和派罢了。所以,张邦昌拒绝不受,不肯登基。金人一看,好吧,你如果不同意的话,那就下令纵兵血洗东京城。无奈之下,张邦昌于1127年3月7日登基为大楚皇帝,代替了赵宋,定都金陵(南京)。

张邦昌既伪楚皇帝位,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为庶人,北宋正式灭亡。

张邦昌虽然登基,但他知道,金人只是在利用他,随时都可能给他来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而宋朝原来的藩属,也不会听他号令。因此,他一直都很谨小慎微。

张邦昌称自己仅是“嗣位”,意思就是传承的还是赵宋江山,只是由他暂时代管。平时,他也不敢穿龙袍,坐天子宝座,也不自称“朕”,只有在接见金国使臣时,才走走过场。张邦昌又下旨,赵宋太庙牌位,一律原封不动,加以妥善看护。他还在所有由他任命的官员职位前全部加“权”字,就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张邦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表示他还是忠于赵宋的。

金兵退走了,还活着的宋朝勤王部队终于一小波,一小波的来到了汴京城下。张邦昌在做了32天皇帝之后,于1127年4月10日,主动退位,以太宰身份理事,而由宋哲宗的废后,没有被金军掠走的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伪楚政权正式灭亡。

元佑皇后派人给康王赵构送去了大宋宝玺。宋高宗赵构即皇帝位,元佑皇后撤帘回归后宫。北宋和南宋完成了皇权交接,张邦昌也成了拥立赵构继位的第一功臣。伪楚虽然仅仅存在了三十余天的时间,但是在两宋的皇权交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被正史所承认。

那伪楚皇帝张邦昌本人的结局呢?

赵构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并没有立时处分张邦昌,反而赐张邦昌太保衔,任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

但是,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一直存在,赵构刚继位,为了稳固疆土和皇位,必须启用主战派,这让主战派暂时占了上风。李纲极力弹劾张邦昌,但是赵构并不想以此事杀张邦昌,仅是降职了事。

赵构的确是权谋大师级人物,最后以“隐事”为由处死了张邦昌。所谓的“隐事”,就是张邦昌入宫醉酒,曾经被金人赐给大楚皇帝张邦昌的徽宗嫔妃李夫人,估计和张旧情未了,借机裸着双臂钻到了张邦昌怀里。然后么,自然有人告密。

宋高宗赵构悄悄抓了李夫人,严刑逼宫,让她指认张邦昌。结局就是,张邦昌先岳飞一步,得了一个比“莫须有”还莫须有的罪,连罪名都不列,直接给处死了。

张邦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争议非常大。他虽忠于宋朝,却不能坚守气节,投降金军,还被立为伪楚皇帝,所以,恶评较多。但是,如果跟当年的关二爷头曹比较一下,是不是有点苛责张邦昌了。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多数不喜欢主和派,再加上张邦昌实在是没有什么大功绩的原因吧。

宋朝是历史的经济强国,靖康之耻对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12世纪前后的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尽管北宋的军事实力一直被后人诟病,但是不得不说,北宋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过这么一个在后人眼中极富争议的王朝,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事变走向了灭亡。

北宋末年,北方的女真族在击败契丹之后,目睹着北宋统治者的腐朽与无能,选择了继续南下攻宋。软弱的宋王朝,尽管是一个当之无愧的GDP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拥有几十万禁军的王朝,被北方的游牧民族轻而易举的攻破了都城。

皇帝成为了金朝的俘虏,皇宫中的大量女眷和财宝被夺走,黄河流域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又一次浩劫。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靖康之耻,事变之后,北宋皇室成员大量难逃,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南宋,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靖康之耻的耻辱所在并非是北宋都城丢失,更多的是丢失的过程,以及丢失之后宋朝统治者的软弱和无力。相对先进的汉族政权莫名其妙的被落后的游牧民族击败,王朝灭亡,百姓受苦,文明倒退。所以靖康之变所带来的影响也绝不仅仅是北宋灭亡这么简单,而是深刻的改变了后世的历史发展进程。

北宋是一个土地兼并非常严重的朝代,几乎是从王朝建立初期就已经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北宋统治者对于这种问题一直都不闻不问,农民起义时常发生。在靖康之变之前,北宋实际上已经并入膏肓,皇帝昏聩,大臣腐朽,也确实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如果没有女真的南下,恐怕要不了多久,北宋王朝就会在农民起义中走向灭亡。

不过由于外部的压力,迫使内部的矛盾被转移,让腐朽的北宋王朝直到灭亡的最后时刻看上去似乎还是一个富裕的,团结的强国。在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王朝最终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打击下走向了灭亡,取而代之的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王朝,依旧还是那个宋王朝。新兴的南宋延续了北宋的传统,仅仅是GDP看上去很好看而已。比起北宋后期,南宋的皇帝依旧没有理想,既没有革新时政的思想,也没有收复北方失地的想法。大臣们基本上都是腐朽不堪,整个南宋就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有作为的丞相。

统治集团完全偏安在杭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军事上毫无建树,对外一味地妥协。朝廷还是那个腐朽的朝廷,积贫积弱的状况没有任何改变,经济看上去依旧很繁荣,尤其是海上的贸易越来越兴旺,但是下层的民众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繁荣。

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后世会出现靖康之难吗?

朝廷腐败根基在人而非地。尽管长安地理优势强于洛阳,也仅仅能拖延时间。或许没有靖康之耻,但早晚还会出现其他年号的耻辱。

长安本来是赵匡胤最终目的选择的国都,他早年流落时,长安地区一直兴起饼和牛羊肉羹小吃业,刚巧在长安吃了一碗羊肉汤泡干饼让他印象深刻,也注定他落难时,肯定也要在这个地方兴起。可时不我与,这个时候长安,早已荡然无存,唐末朱温祸乱唐朝,自黄巢起义以来,唐僖宗收下其叛徒到时候给唐朝埋下了祸根,也让唐朝长安毁于一旦,唐朝不仅灭亡了。也让其西陲更是岌岌可危,西夏王朝在河西走廊兴起,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建立大夏国,这对于分裂的五代十国中原诸雄而言,关中已成为危险地,因为甘肃地区乱成一锅粥,少数民族经常肆意南下,抢掠边地。

所以建都长安已不现实,加上开封已经历五代十国,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影响力巨大,窥视中原腹地,已无险可忧,而南方也未统一。南唐一些割据势力雄起,所以河南一直是北宋王朝必守之地,由于便利的华北平原,但是后来却让北方少数民族有机可乘,辽朝趁强盛时期南下,一直如入无人之境,打到宋帝都附近,多亏寇老先儿守住开封城,不然宋江山早已守不住,第一个不平等《澶渊之盟》签订,这也就有金国原路南下这回事。

它即使迁都长安已避不了靖康之耻战祸,原因是北宋也担心西夏会乘虚而入。由于长安已变成京兆,成为边陲小城。势必两方像辽联合或金夏联合共谋大宋,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就是讲杨业如何在甘肃一带迎敌的,还有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一直把宋夏战事挂在嘴上,可见当时宋夏局势有多紧张,所以只有考虑南迁江南,稳住朝纲。

北宋靖康之难主要原因不是定都在哪里,而是武弱文兴,积弱不返。

首先,宋代的经济应该是 历史 上最富足的时代,国富而民也富,所以文化高度发展。但是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

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举个例子:唐太宗时曾将中央政府官员从两千多减至六百三十四人,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北宋所辖疆域仅为唐疆域的二分之一。官员数量差两个数量级。

其次,宋朝虚职非常多,即只拿薪水不干活,很多高管退休了,或者皇帝用了新人,这些官是不能送回家养老的,一般会封个闲职,要不就是封个太子少保啥的。

再有,宋朝官员工资高,比如清朝官员,一品大员年俸180两大米180斛,养廉银16000两(总督)。看看北宋的,宰相、枢密使每月俸钱300贯,春冬衣料每年绫40匹,绢60匹,棉100两,罗1匹,每月禄粟100石。

最后,由于赵匡胤是夺的周家天下,所以他涉及一套限制武官掌权的制度,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识,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弱。

就这样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兵将互不熟悉,战斗力低下,整个宋朝就没有安生过,同时也导致了“靖康之难”的发生。

所以即使迁都,同样也会被打的跑过长江。

帝曰:“吾将西迁也,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首先,周、汉故事与大宋故事,是否相同?周、汉故事是否千年不败?周、汉强盛的原因何在?周、汉败落的原因又何在?

周、汉以山河之险,仍然败亡,那么,宋朝循周、汉故事而据山河之险,又有什么意义?

靖康之难的原因,是由于无险可守吗?



宋朝的经济繁荣,远胜于唐朝。



而唐朝能够创造出辉煌的战绩,实现领土的扩张。

为什么宋朝不仅不能够恢复唐朝时期的气势,反而还养不起“冗兵”,避免不了靖康之难呢?



周朝的武王伐纣而得天下,不是因为他据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商朝的内部腐朽糜烂,气数已尽。

西周灭亡,不是因为她没有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当时的王朝失去了权威,诸侯敢于以下犯上。

西汉王朝能够建立,不是因为她据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其开创者刘邦知人善任,政治谋略得当。



西汉王朝败亡,不是因为她没有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当时的 社会 两极分化,矛盾尖锐。

那么,靖康之难的原因是什么?

是 社会 没有财富,打不起仗吗?是宋朝人口不足,凑不出足够数量的军队吗?

靖康之难的原因,难道不是,大宋王朝一味苟且偷安的结果吗?



靖康之难的原因,难道不是,大宋王朝太有钱了,而她的钱,来自于工商业,所以,她的思维意识,也是偏向于工商业阶层的吗?


北宋如果迁都到长安或洛阳,是否还会出现靖康之耻?


历史 无法假设,但又避免不了 历史 爱好者的假设,这也算是一种乐趣,起码能证明,大家的生活都变得好了,能闲下来讨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我是写 历史 文章的,自然也是 历史 爱好者,也忍不住就这个问题说上两句,对或者不对,都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出现北宋如果迁都在长安会怎么样的问题,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有过迁都的想法,长安就是其选择之一,另一个是洛阳。


只不过很巧的是,赵匡胤在提出迁都后的当年,就突然死了,他的死因是比较公认的有阴谋,甚至有那么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他要迁都。


根据 《续资治通鉴·卷八》 中的记载,赵匡胤是在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当年12月即被刚登基的宋太宗赵光义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提出来要迁都,并说了想迁都的理由:

赵匡胤希望迁都,理由是两个,其一是借助险要的地理拱卫国都的安全。其二是有了险要的地理,就可以省去冗兵的危害,节省钱粮税赋。


从北宋中、晚期面临的内部困局来看,赵匡胤的眼光是很长远的,开封的地理和冗兵导致的冗费现象,确实是北宋由盛而衰,乃至灭亡的重要因素。


赵光义为什么要阻止迁都?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忽略不提。就只聊聊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迁都的话,是选择长安好,还是洛阳好?


从北宋中后期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来看,迁都到长安,未必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都在开封时,只需要面对辽国这一个强敌,还有山西、山东 (北宋时,山西叫河东路,山东属于京东路,为方便读者理解,后面全部按现代习惯叫法写) 、黄河天险拱卫。


但如果迁都到长安,会直面西夏和吐蕃两大威胁,且边境线距离长安不是一般的近,国防压力只会比在开封大,而不会更小。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国都迁到长安了,北宋可能会拼了命也不让西夏崛起或容忍他脱离于北宋统治之外。


至于吐蕃?就实在没办法了,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的军队,很难在高原上有什么作为。


好在,吐蕃在北宋时期已经没落,军事上的威胁程度远在西夏之下,北宋还非常舍得花钱,能轻松满足没落吐蕃的某些需求,使之不能成为威胁。


因此,防御重点还是在西夏一边。


以西夏依旧如 历史 上那样崛起而论,这对于迁都到长安的北宋来说,威胁可比辽国大太多。


西夏比辽国穷多了,相对应的,欲望也比辽国大得多。


这从 历史 上双方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北宋中期之后,是同时给辽国和西夏岁币的。


可西夏还是多次主动挑起和北宋的战争,而辽国可以在 《澶渊之盟》 后,一百多年都不进攻北宋。


西夏对北宋的战争,基本上不是以占据领土为主,就是以用武力获取物资、钱粮为主。


当北宋的国都和西夏之间,没有如 历史 上有陕西和山西隔离缓冲的情况下,且当北宋的国都距离西夏边境线只有几日路程时,西夏的进攻欲望会更强烈。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能打到北宋国都旁边,甚至攻占之,获得的收益能让西夏贵族疯狂。


如此,北宋在国都北边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何况,当北宋把国都迁移到长安后,燕云十六州方向的防御重要性变小,宋、辽边境依旧驻扎大量军队的话,双线国防压力,北宋能否承受得住?不驻防大量军队的话,辽国会不会起不好的心思?


国都还在开封,无论是对吐蕃、西夏、辽国,好歹都有一定的缓冲区。西夏也不会觉得能打穿陕西或山西,杀到开封城下,战争规模会受到控制。


国都在长安就不同了,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西夏哪怕是偷袭,说不定就打过来了。


北宋又没有主动出击的传统,到底没有汉武帝、唐太宗这样霸气的皇帝。


迁都长安?可行,但前提是要能彻底解决西夏,否则,迁都长安面临的困境更严重。


而且,自唐朝中期的 “安史之乱” 后,中原王朝对西域已经失去了掌控,丝绸之路这条经济和交流通道没有了应有的作用。


北宋迁都长安,除了离辽国更远了一些,离西夏更近了一些,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北宋迁都是需要的,但不需要迁到长安那么远,迁到洛阳就足够了。

迁到洛阳,依旧保留着和有威胁的外部敌人的防御缓冲地带,跟开封同样处于中原地区,对南、北统治区的掌控力也不会降低。


重要的是,洛阳从防御角度来说,可比开封强太多。


北宋主要的外部威胁在北边,洛阳虽然和开封一样,都在黄河边,但洛阳的北边有中条山和邙山双重屏障,面对山西方向打过来的敌人,有足够的防御点。


即使敌人从开封方向打过来,也还有嵩山和虎牢关扼守洛阳东线。


就如 历史 上,靖康之变时,金国的西路军攻克太原后,再跨过孟津渡口,就直面开封。


北宋的国都如果在洛阳,金国的西路军需要先搞定中条山一线的防御,然后才能过黄河,过来后,还要过邙山防线。


金国的东路军就算也如 历史 上那样,从开封方向过黄河,过来后,也要先过嵩山,破虎牢关。


如此,北宋硬气一点,可以凭借险要地段防御死战,觉得打不赢,想组织朝廷往南跑,也能因有足够的防御地段,挤出南迁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北宋如果想迁都的话,迁到洛阳就足够了。


不过,迁都到洛阳也不是根本解决外部威胁的办法, 历史 上,在长安,在洛阳的王朝不少,强如汉、唐,也有被灭亡的一天。


北宋的根本问题是,到靖康年间时,没有几支能打的军队了,即使有山河之险,军队不顶用,还是拿金军没辙。


仅以 《续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中的一则记载为例:

从这则记载中,能看到,在开封面对北方唯一的屏障,黄河防线上,所有的宋军完全没有一战的勇气,全部是望风而逃。


特别是在南岸的宋军,只是看到对岸金军的旗帜就被吓跑了,连稍许阻拦一下的勇气都没有,金军过黄河时,战斗力有在马上厉害?


重文轻武,不知道应该有文、武两条腿同时走路,才是北宋面对大敌时,无法有效抵抗的主因。


宋太祖赵匡胤如果晚死几年,或许能促成迁都到洛阳或长安,可迁都只是表,北宋的里子坏了,迁都也没啥用, “靖康之耻” 或类似的变乱,还是会出现。


参考文献:《续资治通鉴》


秦都咸阳更名为长安,今天的咸阳非秦代咸阳。古代汉唐帝陵所处地区都是西安的州县

不一定会出现!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迁都、或都建都长安?

两宋灭亡自有自身原因,与迁都、建都关系不大!

气数已尽,回天乏力。

不一定,首先潼关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再者就算过了潼关,皇帝也能往汉中跑。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时,面临两个选择:是先打北方?还是先打南方?

他选择了先打南方,好打,也富庶。

结果打下了南方之后,腾出手来,再看北方,打不了啦。

好吧,偃武修文,好好开明治世吧,

后面就是我们看到的,整个宋朝,北宋到南宋,被北方压着打。

赵构是如何当上皇位,建立南宋的。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的靖康之变,金兵包围开封时,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以避敌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大臣等三千余人北去,北宋覆灭。

赵构则因为没有救援京师,幸免于难,最后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年五月初一赵构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

扩展资料:

南宋政权初建,赵构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逃到扬州。

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金军兵临山东,赵构任命刘豫为济南知府。七月,镇守东京开封的将领宗泽病逝,赵构任命杜充接替宗泽镇守汴梁。

建炎三年(1129年)旧历二月,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十月到越州,随后又逃到明州,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

绍兴十年(1140年),各路宋军在对金战争中节节取胜时,宋高宗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而且朝廷财政不支,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金海陵王完颜亮却还是侵犯宋朝,导致宋高宗一直在让步求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康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构

为什么有人说靖康之难是历史上一大耻辱的事件?你同意吗为什么呢?

大宋历时三百多年,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个帝王。宋朝虽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高度繁荣的时代,可正是这个没有内乱皆因外扰的王朝,出现了一段耻辱的历史,这就是为大众所熟知的?靖康之耻(靖康之难)?,靖康之耻直接导致北宋灭亡。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燕云十六州说起。

从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以来,他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不断向北方契丹求援。契丹国当然不会白白相助,无奈之下,石敬瑭将北方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来作为求援的代价。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北方边防险要之地,易守难攻,石敬瑭把这方要塞拱手相让,无疑将我华夏中原的大门赤裸裸地展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直到宋朝开国以后,大宋与契丹历经多次艰难战役,仍不得燕、云之地。25年征战之后,宋、辽签订?檀渊之盟?,燕云十六州仍然被契丹?和谐?地占据,而且每年还要向契丹缴纳30万两的岁币。燕云十六州自此成了大宋各位帝王的念念心结,直至朱元璋时期,才被终结。

檀渊之盟之后的百年时间里,北宋和契丹?相安无事?。那么有人不禁要问,宋太祖赵匡胤文韬武略,为什么对付不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为什么一个燕云十六州就是收不回来呢。

我们知道,大宋经过唐朝繁华治国之后,出现了高度的繁荣局面,人们生活水平很高,国家也很富足,所以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他就认为,兵权不能有武将独自把持,必须由文官牵头。所以,自北宋以来,朝廷重文轻武,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时候,便一直处于下风,战事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而且,外出打仗的时候,兵符始终由文官把持,武将指挥战斗,可想而知,这等奇葩作战制度,不论在效率上还是灵活应变程度上,都很掣肘。此状态不但影响了战斗力,文武官员也矛盾百出,向心力、凝聚力急剧下降,不团结、起内讧。所以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铁骑,宋军注定一溃千里。

二、靖康之难。

这种搅局且奇葩的治国理政思想,导致了北宋政治、军事上的腐败和不作为,也为靖康之变埋下隐患。

靖康之难也叫靖康之变,又叫靖康之耻。宋徽宗时期,他们与女真族(金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辽国。大宋知道女真饱受辽国欺负,他们也看到金国很弱,于是宋太祖主动漂洋过海去金国,协同商议共讨契丹辽国,这就是有名的?海上之盟?。双方约定,二者共同攻辽,金兵攻取辽国的中京,宋军攻取辽国的燕京,金兵帮助宋朝收复失地,灭辽以后,燕云十六州归还宋,而宋将给辽国的50万两岁币转给金国。

?联金灭辽?不得不说,是我们的?艺术皇帝?宋徽宗的一厢情愿,他根本不知道金国早把大宋看成一块大肥肉。而宋朝皇室却始终梦想着,能在自己的手上夺回先人宋太祖、宋太宗都没能完成了的心愿。然而,他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非但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来,而且还?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造就?了靖康之耻,还把北宋亲手葬送。

?靖康之耻?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是八耻之一,其造成的影响和带来的人道灾难是空前的。

《南征录汇》载:原定犒军费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须于十日内轮解无阙。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
《永乐大典》:靖康之变,耻莫大焉。仇雪耻,今其时矣。

①民族范围。靖康之变是古代历史上胡虏异族对汉王朝的再次入侵,是异族与汉族之间的较量,跟晋朝?五胡乱华?有相似之处,都一度造成了中原政治中心的南移,但五胡乱华之后,进入隋唐兴盛时期,可靖康之耻以后,临安王朝偏居一隅,极度弱势之后造成了蒙元入侵,催生了崖山之悲。

②人数、规模。靖康二年(1127年),随着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其皇后、亲王、驸马、嫔妃、太子等3000余人分两路被羁押北行。由于路途遥远,加上被各种折磨,等他们到达金国时,人数已经不到1500人。

③非人虐待。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量身定做?了耻辱的?牵羊礼?。即帝王、嫔妃脱掉衣服跪在地上,双手帮上绳子,披上羊皮,视作被宰的?羊羔?,他们被金兵牵着在地上缓慢地爬行、跪拜。另外,帝姬、嫔妃、公主还被迫穿上暴露的舞衣,供金军玩乐,他们的待遇甚至不如军妓、娼妓。宋钦宗的皇后朱氏就因受不了这样的屈辱,而投井自杀。宋徽宗还被辱称为?昏德公?。

三、不思进、受侮辱、苟存世。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宋徽宗的艺术造诣可圈可点,可他的舞文弄墨治国思想直接断送了北宋命脉。军备废弛、馋臣搅政、不思进取、心存幻想。

靖康之耻带来的影响是一代王朝的衰弱和一蹶不振,也为蒙元入侵提供了可能。北宋王室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地审视北方异族的敌视与觊觎,在自身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心存幻想,最终酿成难以挽回之大错,遗憾存世。

错乱时局、放松了警惕、无厘头的指挥、埋葬了江山与社稷。

吕思勉: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文化,一时未能急剧转变,以适应于竞争之故。原来游牧民族以掠夺为生产,而其生活又极适宜于战斗,所以其势甚强,文明民族,往往为其所乘,罗马的见轭于蛮族,和中国的见轭于五胡和辽、金、元、清,正是一个道理。试看宋朝南渡以后,军政的腐败,人民的困苦,而一部份士大夫反溺于晏安酖毒,歌舞湖山可知。

胡绳:当金兵南下时,一路经过险关要津,全无宋兵抵御,使金人都叹息说,宋朝太无人了。足见当时宋朝军队的无能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7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