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实力有多大,曹魏三次大战才将蜀国拿下来

众妙之门 2023-06-14 03:01:06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实力有多大,曹魏三次大战才将蜀国拿下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死后的蜀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不相信诸葛亮死后,蜀汉竟然还能坚持29年之久。实际上诸葛亮也不是神,他一人并不能决定蜀汉的生死,只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能力实在太过逆天,所以导致很多人会感觉蜀汉生死完全是靠诸葛亮个人支撑。虽然蜀国在夷陵之战以后便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但曹魏想要灭蜀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魏国曾向蜀国发动过三次大战,直到最后一次才将蜀国真正拿下。

三国时期似乎有个怪现象,就是蜀汉老是进攻魏国,魏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防守,东吴很少进攻魏国,魏国却始终抓着东吴不放。魏国真的是“东攻西守”么?按理来说,兼弱攻昧才是明智之举,俗话说柿子找软的捏,蜀汉的国力远远不如东吴,魏国(直到灭蜀之战前)为什么对蜀汉保持数十年战略防守,而偏偏优先进攻国力不弱的东吴呢?

在三国演义中,有孔明安居平五路的故事,说的是后主刘禅即位以后,魏国乘机兵分五路向蜀汉发起进攻:辽西羌兵进攻西平关、南蛮孟获进攻永昌郡、东吴孙权进攻峡口、上庸孟达进攻汉中、大将军曹真进攻阳平关,都被诸葛亮一一化解。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国不敢进攻蜀汉是因为忌惮诸葛亮的存在,演义毕竟是演义,在正史中,诸葛亮真的“安居平五路”了么?刘备留给诸葛亮一个千疮百孔的蜀汉,诸葛亮又是如何化解亡国危机的呢?

在正史中,除了南蛮孟获与南中叛军勾结侵略南中以外,魏国和吴国(孙权当时应该只算吴王)并没有进攻蜀汉。为什么魏国和吴国都没有趁火打劫呢?原来诸葛亮在后主即位以后,为了避免多线作战,就力排众议派遣邓芝出使吴国,说服吴王与蜀汉重新恢复盟友关系,孙权亦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同意和蜀汉结盟。孙权知道蜀汉如今国力衰微,如果魏军进攻很难抵挡,于是主动在边境部署重兵,以减轻蜀汉压力,再加上魏延镇守汉中,已经把汉中防线打造的十分牢固,魏国没有十足的把握也未必能够破的了汉中防线,因此也没有进攻蜀汉。其实早在夷陵之战结束后,魏国著名谋士刘晔就建议曹丕乘机进攻蜀汉,然而曹丕却选择进攻孙权,这才给了蜀汉喘息的机会。

魏国并没有一味被动防守,在灭蜀之战之前,魏国其实发动了2次对蜀汉的大规模进攻。事实上,魏国要么不进攻蜀汉,要么就是大规模进攻,出动的兵力还要高于与东吴作战的兵力。因此说“蜀汉老是进攻魏国,魏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防守。东吴很少进攻魏国,魏国却始终抓着东吴不放。”其实是很片面的,魏国和蜀汉经历过好几次大规模会战,双方调动的兵力都是高于魏吴之战的,东吴也多次发动北伐,孙权死磕合肥一辈子。魏国对蜀汉发动了2场大战役:一次是诸葛亮生前的自卫反击战,一次是在诸葛亮死后的兴势之战。

魏国第一次伐蜀之战

魏国第一次伐蜀,已经是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后发生的事情了,第二次北伐蜀汉打败了魏将王双,第三次北伐蜀汉夺取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二郡。魏国国力远远强于蜀汉,一直视东吴为主要对手,本来就根本没有把蜀汉放在眼里,然而诸葛亮三次袭扰边境,如今魏国又丧师(王双)失地(武都、阴平),曹真终于忍无可忍,决定给诸葛亮一个教训。于是魏国兵分四路进攻蜀汉:中路大将军曹真率领主力经过子午谷进军汉中、东路司马懿经过汉水逆流而上准备与曹真在南郑汇合,西路雍州刺史郭淮从武威出发,另有一路费曜部从斜谷进军,派出的阵容十分豪华。一路主力三路辅攻,曹真对于灭亡蜀汉,原本是志在必得的。然而天降大雨连绵不绝,很多通往汉中道路都因为大雨而阻断,曹真被迫班师,而郭淮就更悲惨了,在阳溪被诸葛亮打得丢盔卸甲。

魏国第二次伐蜀之战

公元244年,急于建功立业的大将军曹爽(曹真之子)不顾司马懿等反对,起兵十余万进攻蜀汉,曹爽与征西将军夏侯玄统兵10余万,自骆谷口攻汉中。当时汉中守军不过3万人,然而兴势之战却是以蜀汉的胜利结束,曹爽为此损兵折将,这也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司马懿战场表现比曹爽好得多,克日禽孟达、百日破公孙,破诸葛恪于宛城,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而且事先就劝谏过曹爽了),也给了蜀汉喘息的机会。兴势之战以后不久,姜维就开始北伐了。

诸葛亮为什么在刘备死后,三番五次的北伐?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明知自己的实力不敌北方的曹魏,却依然坚持北伐,原因有三个。其一,不得不北伐,这次北伐是被动的。其二,通过北伐来解决内部矛盾,树立威望。其三,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政治抱负。

先说第一个原因,诸葛亮这次的北伐是被动的。蜀国的实力在三国中最弱,这点诸葛亮是知道的,而且诸葛亮还知道和其他两国的实力差距短期还补不过来。尤其是荆州失手后,两国实力相差更大,一方面自己在修生养息,与此同时其他两个国家同样在养精蓄锐,但因为国力不同,对方肯定发展更快。蜀国被吞只是时间问题,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不如北伐试一试。

第二个原因,解决内部矛盾。刘备死后诸葛亮手握大权,觊觎他手中权力的人绝对不少,这时候一致对外无疑是解决内部矛盾的好办法。其中地方上以李严为首的势力就对诸葛亮很不服,一直蠢蠢欲动,如果能通过这次北伐顺便树立威望,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三个原因,诸葛亮自己的政治抱负。诸葛亮一直有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选择刘备也是这个原因,只不过跟着刘备未能如愿。现在自己手握重权,有一点私心的话,他都会选择搏一下。

当然,诸葛亮选择北伐肯定经过深思熟虑的,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以上三个我认为是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却依然选择北伐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还能坚持三十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从此迎来了蜀汉的诸葛亮时代。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中,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期间,共历十一年零四个月。表面看,诸葛亮使蜀国延续了十一年零四个月的国运,当他死后蜀国又坚持了三十年。因此,有人对诸葛亮的才能产生怀疑,认为没有他的蜀国似乎更强大,他的能力似乎并非像历史上所讲的那样传奇。

其实不然,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而非事物的本质。想想西晋王朝的真正创始人司马懿,够厉害了吧,天下三分有其二的魏国更强大了吧,但是却被诸葛亮领导的弱小蜀国屡次挑衅,却只能被动防守,逼迫司马懿只能使用?千里请战?的无赖计策来平息众将之怒。可见诸葛亮有多厉害,关键诸葛亮考虑的事情是国家的全局,而当时司马懿只需单纯打仗就行了,其它一切都会有曹丕和众位大臣操心。

同时,再想想晋武帝司马炎,不能因为他做了皇帝,就认为他比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师马昭厉害。如果没有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就不会有后来掌控曹魏大权的司马师和师马昭,也就更不会有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当然了,打江山也不容易。自从刘备病逝后,守好蜀国江山的重任便落在了诸葛亮的肩上。其实,守江山就是治理江山,管理国家。而管理的根本,就是将国家引向科学合理的制度轨道,从而保证一国的根基牢固。如同企业管理,当公司走上正规后,大家只要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履职,就能保证公司的快速发展。而这些,正是诸葛亮才能的展现。

如:《蜀科》的推行;诸葛亮病重期间,当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询问:?丞相万一有个不测,谁可继任??诸葛亮告诉他,自己死后,蒋琬可以继任,蒋琬之后费祎可以继任。

后来,继任的蒋琬、费祎,实行的则是休养生息的国策,使蜀国在诸葛亮六次北伐中消耗的国力,逐渐得到了恢复。但是,20年后,当费祎遇刺身亡,姜维接掌军权,又继续实施诸葛亮的北伐策略,仅仅十年,蜀国便被魏国所灭。可以说,当诸葛亮死后的20年,蜀国的国运依旧在他的掌控下延续。

诸葛亮病逝前,为了保证蜀国政权的顺利过渡,他设计除掉了两大?刺头?重臣。一是文臣杨仪,二是武将魏延。

好多人都认为,魏延是被杨仪这个小人害死的,但是真正引发二人矛盾激化的却是诸葛亮。

据《三国志?魏延传》裴注引《魏略》记载,诸葛亮病重期间,预感到自己可能不行了,随给魏延传了一道秘密口谕:我死后,由你接掌军权,密不发丧,带领军队退回汉中。同时,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他又给杨仪下了一道密令:我死后,你命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管理,你们就不要管他了,自行率领大军返回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