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耕牛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关于古代的一些细节越来越被大家熟知。
但是,正是因为渠道多样化,一些信息也鱼龙混杂,混淆视听。
比如“古代杀牛是重罪。”“古代吃牛肉犯法。”这条。
首先,肯定的是,古代杀牛的确是重罪,但是有个前提“私自杀牛”。
流口水了!
古代的牛按饲养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养的牛,一种是政府养的牛,农耕时节借给农民。
第二种好解释,是人家官家的牛,私杀肯定不行了。
自己养的呢,就想吃牛肉,土豪不在乎钱,私杀也不行?
的确是不行的,按网上解释,是因为耕牛做为古代农业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果杀了,会对农业造成影响,所以,国家出台法律不允许杀牛和吃牛,谁杀牛就收拾谁。
这只是其中一条非常不重要的原因,不是主要和唯一原因。
古代市场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也符合“供需关系定律”。
如果不杀牛,牛的数量会增多,超出耕地所需数量,如果不允许杀,白白浪费食物和养牛人的精力。
这时候,肯定是允许杀牛的,只要不是“私杀”就行。
然后,杀的多了,牛的数量又少了,政府又会出台法律强调“不允许私自杀牛”。
云梦秦简里有官府养牛的记载
《儒林外史》里有一段,范进和张师陆打秋风那段,县令在衙门里请两位吃饭,谈到只能吃羊肉时,县令这样说。
“现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来牌票甚紧,衙门里都也莫得吃。”
这说明,之前衙门里吃是常事,现在不行了,圣旨不允许杀耕牛。
所谓圣旨就是政府调控,以免农耕时,耕牛数量不足对农业造成影响。
在唐朝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唐玄宗曾发布过《禁屠杀马牛驴诏》
“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如闻比来尚未全断,群牧之内,此弊尤多。自今已后,非祠祭所须,更不得进献马牛驴肉,其王公以下,及今天下诸州、并诸军宴设及监牧,皆不得辄有杀害,仍令州县及监牧、诸军长官,切加禁断,兼委御史随事纠弹。”
为啥下诏,因为“不得进献马牛驴肉”,之前进献太多了,之前杀的太多了。
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杀牛一直是重罪,何必又在此时专门说明这件事?何故皇帝专门下圣旨不让杀牛?
无怪乎是杀牛吃牛现象之前一直存在,现在需要调控的时候了,执政者未雨绸缪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下而已。
这种由国家出台法律管控耕牛的时候比较少,因为大多数时候,百姓自己就调控了。
牛少了,肉就贵了,舍不杀换钱了。肉贵了,吃的人少了,牛的数量慢慢恢复了。
书中有关于杀牛的描述
好吧,虽然牛肉贵了,但法律条文还没下来,我就想吃牛肉,我杀一头自己的牛,尝尝,这行不?
这里才是重点,你想吃牛肉,想杀牛,可以,重点是“别私杀”。
“私杀耕牛”与牛的供需数量无关,无论任何时候,只要“私杀”,重罪妥妥的。
为什么,因为牛的牛筋、牛角、牛皮这三样重要材料。
牛筋和牛角是制造“劲弓”的重要材料,牛皮是制作“甲”和“行军帐篷”的重要材料。
这三样,特别是前两样,政府一直缺货,如果靠职业养牛来获得这三样,成本又太高。
经过处理的牛角,一张弓正好用一对牛角
所以,古代法律规定,牛筋、牛角、牛皮的所有权为国家。
你私杀耕牛后,这三样东西才是让你进牢房的三剑客。
不仅是私吞政府财产那么简单,是你的动机。
这三样东西你留起来想干嘛?
“想造反?”
汉代名将周亚夫仅仅私藏五百甲盾就被叛“意图谋反”,想想你的罪名吧。
但是,你提前去政府部门实名制报备,我想哪天杀牛,杀几头牛,杀啥牛。
到了那天,政府派公务员到现场,你杀完牛,人家拿走牛角牛筋牛皮,至于牛肉,你爱红烧红烧,爱炖豆角就炖豆角,人家才不管你呢。
所以,古代吃牛肉不是什么难事儿,不要在纠结大侠们“小二,二斤牛肉,一壶酒。”是否违法犯罪了。
人家店家买的牛肉是正规渠道经过报备的,不用我们操心。
在《礼记·曲礼》里就有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秦代的秦律里设有保护耕牛的律条,禁止在牛马经过地方设置陷阱,即使为造成伤害也要处罚。元把汉人直接欺压成了食草动物。汉人耕种的土地很多变成了牧场。吃,成了食草动物的本能。吃,成了生活的全部!如果不禁止,比草好吃的牛会被吃绝,
古典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全国90%以上的人口属于农业人口,而且经济生产方式又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即古典中国的经济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西周时就有不得杀牛的官府规定,汉朝时杀牛可是要偿命的!唐朝时杀牛不用偿命,但要被判处刑罚,而各个朝代的“禁牛令”包括任何人,即便你是牛的主人。因为人类驯养牛就是作为力畜,正常没有人会宰杀一只青壮年的牛,一头牛顶四五个壮汉不是随便说说。
其实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不准杀牛,有的朝代执行严格一些,有的朝代宽松一些。但是明代初期就严格禁止杀牛。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明代初期人口锐减,物资匮乏。
头牛的耕种能力相当于五个青壮人力,而且效率极高,同时数量有限繁殖困难,自然就禁止宰杀牛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耕田犁地,夏天吸血的蚊子钉得牛直甩尾巴,凄惨,牛主人又要宰它吃肉卖钱,牛感到绝望,们常说“不杀耕地牛,不弃看家狗”。万物皆有灵性,天道岂无轮回?想一想,牛为主人耕地拉车,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还免不了一刀之祸。
唐朝时有律令,杀耕牛的行为是违法的,那么唐代诗人李白还写出“烹羊宰牛且为乐”是怎么么回事?其实,这是有文学手法里的借用,在其中。当然唐代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牛肉,这也是有律令作为后盾的。
查一下关于古代宰牛制度的文字,其中《礼记·王制》中,的确记载到,唐、宋、五代诸朝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只有自然死亡的牛,才被允许开剥或卖或自食。《九朝律考》也据此断定“是周时已有禁,汉时特严其制耳。”看来,不少朝代的君主,都深知耕牛的重要性,对其采用了保护措施。
李白的《将进酒》里“烹羊宰牛且为乐”这诗中的“烹羊宰牛”,其实是借用了曹植的《箜篌引》里的文字。其实原文为“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所以,李白与其说,真的去宰了一头牛,不如说,是他对建安风骨代表曹植以及贵族生活的表达方式。
李白在他的另一首诗里,也就是《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也写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那个时代的诗文作品,对于李白的诗歌影响,绝对是相当深刻的。
与其讨论宰牛要杀头的事,不如探究曹植等人的诗句,对于李白创作的深远影响。
因为有人考证,李白有一百多首诗歌,是化用或直接套用曹植诗中的词句。比如如《白马篇》、《妾薄命》和《古风》其五、其四十一等诗作。
曹植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之一,他在诗风、艺术手法和个性气质上,都很独特,李白和他在根子上和气质上,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6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