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的一次农民起义,其实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凡是农民起义一旦遭到镇压,也就是起义失败的时候,其结局肯定都不会好,太平天国亦是如此。
从起义之初的势不可挡到占据南京的达到顶峰,太平天国仅仅建立13年国运便走到了尽头。当初的太平天国甚至一度成为人们的希望,甚至马克思、恩格斯都觉得这会是社会主义一次最佳最成功的的实验。但是太平天国却并没有沿着好的方向一路发展,13年后的太平天国更是一片混乱,灭国之时的太平天国堪称凄惨。
1851年3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信徒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国号为太平天国,并自称天王。1852年初,太平军转入湖南、湖北作战,一路上连战连捷,势力不断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军事重镇武昌,当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于天京。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北、江南两座大营,势力从此达到巅峰。
但是自从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他并没有进取而是选择了安逸,并且严重的内患导致太平天国实力的一度削弱。1863年底,湘军大军几乎攻占天京所有据点,此时的洪秀全已经是瓮中之鳖,当时李秀成极力劝说洪秀全弃天京,打游击,还有机会,可是洪秀全已经是胡言乱语,不听劝告。
洪秀全曰:“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李秀成自述》)。
1864年7月19日,湘军炸开城墙,自此天京沦陷,而洪秀全在5月30日便已经服毒自杀了。湘军攻克天京之后,曾国藩对之可谓是恨之入骨,掘出洪秀全的棺椁尸身,下令将之砍成数十节,然后用大炮将之挫骨扬灰,可以说真的是尸骨无存了,这也堪称是中国古代最为残忍的刑罚了。可想而知如果洪秀全不死的话,估计凌迟都算是轻的了。
太平天国晚年,王爷数量激增,多达2700余人,甚至连贩夫走卒只要肯花钱,都可以弄到一个“列王”的身份。天京沦陷之后,除了边缘王爷们处罚轻微,绝大多数的实权王爷都被凌迟处死,无论其是不是选择投降。其中忠王李秀成在狱中写下万言自白书,以此向曾国藩摇首求生,可惜亦然是凌迟处死。
其中洪秀全还建立起过一支庞大的女兵队伍,最多时多达10万人,可惜很多都牺牲战场之上,剩下3000多女兵不肯投降,最终竟然集体自焚而死,实在是惨烈。洪秀全死后,其16岁儿子洪天富贵被拥立为幼天王,最后被农家出卖也被抓住,洪天富贵被抓住之后是跪拜求生,可惜还是被凌迟处死(洪天贵福临死前曾作诗一首,其中写道:“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
太平天国的结局着实是惨烈,翼王石达开在投降之后还是被凌迟处死了,其儿子据说被圈养着,养大之后再凌迟3000刀,可见清政府对太平天国这群“乱臣贼子”是多么的恨啊。
湘军孤军深入安徽三县乡团阵前倒戈,太平军一败涂地,这败退的太平军往长江边撤退,鲍超部紧紧咬住不放并联合湘军水师将太平军围住,太平军此时未带水营,只能弃城而逃。湘军水师沿江往天京去,鲍超带领部下往安徽宁国府(今宁国市)进发,当时宁国府守将乃是杨辅清(杨秀清族兄弟,因功被封为辅王),两军你来我往数次大战,杨辅清不敌鲍超只能放弃城池败走。
杨辅清在宁国战败时城外本有一只太平军,但是并未援助杨辅清部而是眼睁睁看着他败退,却是为何?
原来这领军之人名唤童容海,他原本姓洪,加入太平军后,因避洪秀全讳改姓童,最初是翼王石达开部将,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后他开始跟随,后跟随直接上司脱离石达开,在领军老大死后杀掉同级官员成为军中最高长官,率部卒投向洪秀全,洪秀全让他听李秀成节制。不过同僚们甚是不满他残害兄弟的做法,上书洪秀全降罪童容海,奈何此时洪秀全正忌惮李秀成尾大不掉,“天王日格不信,俱将天话逼来,降我之职,暗中密革我权”,反而觉得童容海是可用之人,于是封童容海为王,连军队一起划分洪秀全哥哥洪仁达分管,借以削弱李秀成的兵权。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童容海与太平天国离心离德一心想要投降清军,他在宁国府外的目的就是找准机会投降清军,此前他已经公然杀死侍王李世贤的部将,以此为投降的诚意。鲍超欣然接受童容海的投降,要知道童容海是太平天国第一个投降的王,具有标杆作用(虽然之前几个大将投降,但都没有达到这么高的级别)。童容海降清后恢复洪姓,被封为游击将军,听从鲍超节制。
这鲍超善于打白刃战,总是使用太平军投降的人为前锋冲锋陷阵令其立功赎罪,所以每次鲍超要出战的时候就跑去各个营中挑选跟随童容海投降过来的军士。童容海虽心疼部下,但是不敢违抗上峰命令只能听之任之。部下们却是难以忍受,终于爆发两次哗变:一次是两万人(童容海一共带来八万军士)一起哗变,张得胜、陶子高带领二万余人投入辅王杨辅清军中;二是直接由童容海的部将在广德州哗变,童容海不敌只能带领亲军万余人逃出广德州城跑去鲍超那里求收留。
鲍超让他把剩余的旧部重新整编(曾国藩认为童所部人数太多,才会两次哗变,于是要求鲍超仅留二千人,其余全部遣散),和先前投降的韦俊一起留守宁国府。1863年,童容海跟随鲍超一起败杨辅清等于宁国府,因功擢升为总兵。天京失陷后,率军攻击汪海洋。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一度以南京为中心,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还是以失败告终。而对于太平天国的重量级人物——“王爷”,清廷采取的政策只有4个字:凌迟处死。理由是:震慑其他反抗者。
而面对“凌迟处死”这样的严刑,太平天国的王爷们表现得也令人侧目。
太平天国第一个被凌迟的“王爷”是林凤祥。1853年4月,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这对双子星座北伐,目标直指清廷老巢北京。北伐大军先是突破清军“江北大营”防线进入了安徽,随后在两淮捻军的支持下,北伐军过安徽攻入河南,占领商丘,后绕道山西北上,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林凤祥从天津南撤到连镇。林凤祥在连镇坚守九个月,终因弹尽粮绝而被俘虏。在押往北京受刑时,僧格林沁先将已是半死不活的林凤祥救活,然后再凌迟处死,手段令人发指。而林凤祥在行刑时一言不发,英勇就义。
太平天国第二个被凌迟的“王爷”是李开芳。北伐军撤退到连镇后,李开芳带兵前往山东高塘接应北上援军。北伐军分兵后,清军分兵围剿。李开芳的英勇展现无疑,他仅凭几百号人守住了城池。后来由于北伐援军在临清战败、林凤祥在连镇也战败,李开芳部已是孤立无援。他曾想 “诈降”杀掉僧格林沁。结果事败,李开芳成了俘虏。后来,李开芳在北京遭受凌迟处死。行刑时,李开芳大义凛然,竟然出其不意地一脚踢死了刽子手,惊呆了众人。
太平天国被凌迟最年轻的“王爷”是陈玉成。1861年9月,曾国荃吉字营攻破安庆,守将叶芸来战死,天京门户洞开,洪秀全把责任直接迁怒到了最高统帅陈玉成身上,并剥夺了他的爵位,以示惩罚。为了再树军威,陈玉成决定远走皖北庐州孤城,扩军后再南下救援天京。结果陈玉成中了苗沛霖的计,成为清军阶下囚。年仅25岁的陈玉成拒绝投降,而后在延津县受凌迟,凌迟前痛骂胜保,面不改色。
太平天国被凌迟的爵位最高的“王爷”是石达开。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选择了脱离太平天国进行单干。单干的结果是这位常胜将军成了屡败将军。1860年初,石达开退入广西后不久,童容海、朱衣点等便带着二十多万人北上天京,回归太平天国,石达开所剩人马无几。三年后,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界。为了保全部下性命,石达开愿意到骆秉章大营“请降”,以舍命全三军。结果骆秉章直接处死了石达开的士兵,然后对石达开处以凌迟。石达开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太平天国被凌迟的第一个洪氏宗亲“王爷”是洪仁。洪秀全的族弟洪仁早期拜上帝教会员,后到国外“深造”, “天京事变”后不久,他从香港来到了太平天国,对此洪秀全欣喜万分,立刻加封他为干王,总理朝政。随后,洪仁写成《资政新篇》一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来振兴太平天国。1864年6月,洪秀全病危时把幼子洪天贵福托孤给洪仁。一个月后,湘军攻破天京,洪仁携带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往湖州找扶王陈得才,结果在途中不幸成了俘虏。洪仁在南昌凌迟时,他冷笑三声,高呼太平天国万岁而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5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