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皇帝上朝说的是什么语言,是汉语还是满语

以史为鉴 2023-06-14 02:07:29

清朝皇帝上朝说的是什么语言,是汉语还是满语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上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将可以在那些清宫剧当中看待皇帝上朝时的画面或是大臣启奏等一些情节。我们在影视剧中所听到的都是使用汉语进行交流,那么在历史上,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他们在上朝的时候与满汉大臣都会有交流,那么他们使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构成的。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清人入关后,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满族人,所以在清朝早期,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朝廷的汉臣也必须学习满语。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汉族大臣对着满文学习时的表情,估计和我们今天对着英语单词时的表情相差无几。可是,既然是两族融合的过程,那单方面的学习必定是不够的,所以,清朝皇族也在逐渐学习汉族文化。

想象一下,两族人顶着大辫子造型,摇头晃脑地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偶尔见面还能用双语交流的情景,是不是有点让人忍俊不禁呢。而对于小皇帝,“双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清朝皇帝从小就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既有满族师父,又有汉族师父,满族师父主要教武功骑射,汉族师父教文化课,语言也是既要学满语又要学汉语,所以,皇帝是满汉双语都会说的。

顺治皇帝就是出了名的热爱汉族文化,对汉族的诗词歌赋很有研究,当初他上学的时候,就在学满语还是学汉语的问题上,跟他的叔父多尔衮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多尔衮坚决不让顺治学习汉语,对他的汉族教育粗暴干涉,因为他一向反对满人汉化,因此顺治很生气地说:“我要是不学汉语,汉族大臣跟我说话我都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就算我听懂了我也不会说,无法与他们交流,叫我怎么当这个皇帝?”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清朝统治者汉化程度的加深,皇帝在上朝面对不同民族的大臣时,会说不同的语言,也就是说,皇帝是看人说话的,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说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

但是,在清朝中后期,汉语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且随着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满语逐渐被汉语所替代,满族人要想长期统治汉族人,从皇帝到普通民众,普及汉语、学习汉族文化是发展的必然。而自清朝入关后,经过两三代皇帝的努力,满族人已经都会说汉语了。

据说到了雍正时期,皇帝只有骂人时才用满语,这就好像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发生矛盾时,或许是一怒之下,或许是想让别人听不懂,就用方言来骂人了。

总而言之,尽管满语满文在日常生活中适用的范围不断缩小,但在正式的场合中,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无用。在日常的召见中(即御前奏事),皇帝所说的语言取决于大臣的身份和所奏内容,既有使用汉语的情况,也有使用满语的情况。有一句俗语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么,不妨改编一下,清朝皇帝是“见满人说满话,见汉人说汉话”。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什么话?满语?汉语?普通话?方言?…

应该是汉语,清朝统治者的汉化还是比较彻底的,满人基本上都会汉语。而且朝堂上有满汉两族大臣,汉族大臣能说满语的应该不多。而且越到清朝后期,汉族大臣的地位越高。等到了溥仪的时候,溥仪自己都不怎么会说满语了。
至于是什么方言就不得而知了,但肯定不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融合北方方言形成的。国民政府1927年投票以何种方言为基础作为普通话的时候,北京话以一票的优势战胜了广东话。那时候清朝早没有了。

清朝皇帝到底说满语还是说汉语

清朝皇帝一般来说,都要精通汉藏蒙三种语言,要求做到会说会写。

清朝早期几个皇帝汉语水平其实都很一般,写的奏折里面错别字大大的多。因此,满文是主流。但从乾隆开始,清朝皇帝转身一变个个成了文学家艺术家,写的一手好打油诗,皇家诗集出了一本又一本,于是汉语占据主流。

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构成的。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清人入关后,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满族人,所以在清朝早期,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朝廷的汉臣也必须学习满语。

清朝皇帝从小就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既有满族师父,又有汉族师父,满族师父主要教武功骑射,汉族师父教文化课,语言也是既要学满语又要学汉语,所以,皇帝是满汉双语都会说的。

清朝上朝的时候说满语还是汉语?清朝的官方语言只有一种?

#你不知道的 历史 冷知识,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大臣要站着上朝?#

鉴定一下网络热门 历史 视频

清朝上朝的时候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首先,说清朝的官方语言不是汉语而是满语,这就是胡说八道了。

大清的官方语言有满语,也有汉语。

一般皇帝的诏书都是满汉双语的,比如清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阴谋论,说康熙当年的传位遗诏写的是“传位十四子”,让雍正在“十”这个字的上、下各添一笔改成了“传位于四子”。

但康熙的传位诏书是有原件的,原话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云云。

所以说这个阴谋论很扯

但是大家看到没有,诏书是满汉双语写的。而且这是传位诏书,它有双重的含义,一个是它代表着大清最高级别的官方文件,另一个它也是皇帝的家事。

这样一份文件都会把汉字写在上面,这还能说汉语不是大清的官方语言吗?

就好比如果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突然说要退位了,然后传位给查尔斯王子,那他们的官方文书里会用中文也写一版吗?

清朝的确有“首崇满洲”的潜规则在,也推行过一些推广满语的政策,但没有他说的那么极端。

大清入关后,汉人官员们一直上书让皇上学汉语。

(“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奏言……皇上承太祖太宗之大统。聪明天纵。前代未有。今满书俱已熟习、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尽备于六经。一日之间、万几待理。必习汉文、晓汉语、始上意得达、而下情易通。伏祈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则圣德日进、而治化益光矣。”——《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但当时说了算的是多尔衮,多尔衮并没有让年纪还小的顺治学汉文。

(“(顺治:)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也会暗戳戳的对会满文的人有奖赏,

(“赐习满书庶吉士刘泽芳、张文明、韦成贤、王紫绶、夏敷九、沙澄、胡兆龙、陆嵩李霨、艾元徵等貂帽、凉帽各一顶,皮镶朝衣、缎朝衣各一袭,靴各一双。”——《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赐满书翰林官王熙等八人,满文《资政要览》、《人臣儆心录》各一部。”——《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但绝对没有上朝不能说汉语只能说满语的情况,也不存在什么所有大臣都会说满语的情况,不然为什么还要额外奖励那些“勤学”的呢?

顶多是做到了,在太庙祭祀的时候,不让说汉文,只说满文。

(“允礼部请,各坛及太庙读祝停读汉文,止读满文。仍增设满读祝官八员,一切典礼俱照国朝旧制行。”——《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但这个很好理解啊,你给祖宗读祝的时候,如果说汉文祖宗可能也听不懂。

顺治亲政后,有人上书说要在新中的进士里选一批人学习清书,也就是满文。

(“内院议覆吏科给事中高辛允疏言:‘皇上亲政之首科,允宜慎选庶常,以光圣治。臣等参考旧例,斟酌时宜,择其年貌合格、文字雅醇者充其选。名数照己丑科例,取汉进士四十名。

……

内拔其年青貌秀、声音明爽者二十名,习学清书。余二十名习学汉书。”——《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注意,这里说的是要现学,如果你以前学过那是你勤奋好学,但这不是参加科举的前提条件。

而且指定要学习清书的也不是所有人,这些人叫清书庶吉士,除了清书庶吉士也仍然有汉书庶吉士。

庶吉士就是负责给皇上起草诏书和讲经的,相当于满文秘书。

一开始顺治还会对这些清书庶吉士亲自考核,即便是专门学这个的也仍然有完全学不懂的。

但最初的处罚也只是扣工资,屡教不改的最后会开除。

但这也很合理啊,你就是毕业去了各单位做翻译工作,但都工作好几年了还一个外国字都不认识呢,那哪个单位也忍不了啊。

康熙朝的时候,康熙还找人编了一本满文字典,叫《御制清文鉴》,编了35年。

编这套书的初衷就是因为大家都开始习惯用汉语而不是满语,而且满语毕竟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语言,也一直有新词语出现,这套字典也是为了规范满文。

(“(臣)等谨按清文鉴用国语搜辑成书,自天文地理、以及鸟兽虫鱼,广大精微,贯串该洽,有兼综之义,无不协之音。皇上钦定同文韵统以西番字母参考天竺字母贯合异同,而以阿字为元音以传真谛。(臣)等谨按国书以阿字为元音,谓诸字皆生于阿也,举华音之所未备者皆以阿字统之,辨阴阳清浊,于希微杳渺之间,因以各得其元音之所在矣,国书有阴阳清浊相生之义。”——《清朝通志》)

所以如果当时官方语言真的只有满语,那很多工作都会做的很困难,毕竟你工作中需要涉及到的一些实物,可能满人都不知道用满语该怎么表达,这你怎么工作啊。

(“(顺治:)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而且康熙也很重视汉语的规范,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字典》了。如果官方只用满语它发行什么汉语字典呢?

雍正时候更是,他回复大臣的奏折前几年在网上还小火过一阵,他写的汉字非常好看,语言也简短、幽默。

一些金句像跟年羹尧说的什么“朕亦甚想你”、“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

这些话还都被故宫摘出来做成了文创,前些年我去故宫的时候还买过同款胶带。

要知道年羹尧本来就是汉军旗,后来还给抬进了镶黄旗,妹妹还嫁给雍正了,这样出身的人肯定是会写满文的,但他和雍正往来奏折都会用汉字写。

如果真像这位说的,不用满语都不能当官,那雍正这算不算带头违规?得位不正石锤了呗?

还有这个,写这个折子的人叫杨宗仁,也是汉军旗。雍正很宠幸的一个大臣,刚一继位就派去当湖广总督,没过两年又加了太子少傅。死后追封了少保衔,赐了谥号,还给了个世袭的爵位。

他和雍正往来的折子也是用汉字写,而且雍正还特意在他折子上朱批了一下,让他不要自称奴才,说称臣更得体。

所以清朝虽然确实会极力推广满文和满语,尤其是有“首崇满洲”的思想在,对会主动学习满语的汉人大臣也可能会高看一眼,但不存在什么一定要会说满语的情况。

虽说在外交场合,可能还是会以满文为第一官方语言,但对内诏书都是满汉双语。

和皇帝见面奏对的时候一般也都是你会说啥就说啥,你是八旗官员就用满语,你是汉人官员就用汉语。

要知道皇帝也是要工作效率的,你要先把工作说明白,这才是最重要的。

((顺治:)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

……

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欧血。”——《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就算想拍马屁,用二把刀的满语说了半天皇帝再没听懂,到是能换来两句“阿其那”和“塞斯黑”的评语。

清朝皇帝上朝用什么语言

顺治入关以后,满清皇族接受汉族文化,逐渐汉化,语言也应该随之改变
尤其是皇帝,清朝皇帝从小变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有既有满族师傅又有汉族师傅,满族师傅主要教武功骑射,汉族师傅教文化课,语言也是既要学母语又要学外语
所以皇帝是满汉双语都会说的
比如顺治皇帝是出了名的热爱汉族文化,对汉族诗词歌赋很有研究,当初在他上学的时候,就学满语还是学汉语的问题上跟他叔父多尔衮就发生了很大冲突,多尔衮坚决不让福临学习汉语,对他的汉族教育严加干涉,因为他一向是很反对汉化的,因此福临很生气,说“我要是不学汉语,汉族大臣跟我说话我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我听懂了我不会说,我不知道怎么交流,叫我怎么当这个皇帝?”
所以说,在皇帝上朝时,大臣们说什么语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他们说满语还是说汉语,皇帝必须都要能听懂.
而且,随着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满语其实是在逐步消亡,逐步被汉语取代的,满族人要想长期统治汉族人民,必然把学汉语当作一个趋势,我觉得自清朝入关后最多经过两三代人数十年,满族人就都会说汉语了.
既然两种语言都掌握了,那想说什么想怎么说也就随他们自己了,语言永远都只是工具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5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