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里,吃这一块一直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古人的伙食和现在自然没法比。如今我们顿顿有鱼有肉,柴米油盐一应俱全,那么,我国古人那会吃的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一天吃几顿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人一天吃几顿。
如今,一日三餐成了国人吃饭的基本,但对于古人而言,并没有一日三餐这么一说。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生产的数量也不尽人意,这个一日两顿还得看人来。收成不好的时候,缩减成一日一顿或者几日一顿,也是不无可能。
不过,到了宋代后,由于经济开始繁荣,农业得到大幅度提升,开始出现了夜市,因此一日两餐才变成了一日三餐。但这也仅只对富人有效,穷人仍还是一日两餐。
家庭餐
吃什么
古代穷人一般吃些什么呢?想想也不可能好到哪去。而且,随着朝代的不同,穷人饭碗里的食物也是不固定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在于如今我们看到的诸多农作物,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不同朝代从异域传过来的。
譬如在西周时期,那会不但没有水稻,连小麦都不普及。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主食这块吃的都是粟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米。如今一般用来早上煮粥喝,而在当时,却是一日两餐的主食。而穷人和富人的差别在于,穷人或许只有粟米可以吃,但富人还能多几个肉菜。
粟米
周朝结束后,小麦开始在中国普及,情况才慢慢好转了一点。这个时候,馒头就开始出现了,不过,馒头需要大量的面粉才能蒸出来,当时也只是富人的食物。而穷人吃什么呢?还是以烧饼为主。而这种吃法,是汉代班超从西域那边学过来的,并不是我国穷人的自创。
同时,还有一种起源于我国本土的粮食作物也是穷人的心头好,就是大家熟知的大豆,古人称之为“菽”(shu)。这是最常见的食材之一,随手就能种,且生命力极强,但是不怎么饱腹,也是古代穷人常见的食物之一。
黄豆
吃肉吗
关于肉食这块,普通老百姓平常也就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猪肉,穷人基本上就不要想了。有意思的是,古代权贵阶层基本都不吃猪肉,在他们看来,吃猪肉是一件很跌份的事。一般吃的是牛羊肉,由于牛还有犁地的功能,除了等它自然老死外,绝不会主动屠宰。因此,牛肉比较稀少,吃的多的还是羊肉。
直到宋朝,苏轼发明了东坡肉,将猪肉带入了权贵阶层,猪肉这才从穷人的餐桌跑到了富人桌上。但不管是哪种肉,味道都不可能好到哪去,在油盐酱醋这些调味品稀缺的古代,大部分肉都有股腥膻味,口感并不怎么好。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红薯,对我国穷人的伙食带来了革命性改变。
红薯原产自南美地区,后被外出的商人带到了中国。其具有极高的饱腹能力和糖分,加上耕种周期短,对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很快席卷全国,成了穷人最喜欢的食物。也是因为红薯传入,从根源上缓解了“食”的问题,明清两个朝代我国的人口数量也迎来井喷。
当然,还有野菜糟糠这类劣质粮食也是穷人的食物,直到近代都还有穷人在吃,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国人也比较熟悉。
红薯
由此可见,古代穷人吃的可谓是一言难尽。没有油盐,基本上都还是一些相当朴素的粗粮。如今看起来是相当绿色健康,但一直坚持吃这些的话,吃饱吃不饱另说,还容易造成营养不良。难以想象古人是怎么活下来的,要是我们穿越回去,估计一日三餐都坚持不下来。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个人如果想要生存下去的话,最基本的就是要吃饱饭,自古以来,粮食稳保永远都是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一个朝代如果想要繁荣稳定的发展的话,就需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许这个问题放大现在并不大,因为我们已经很少有人吃不饱饭了,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好,甚至顿顿都能吃上肉,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大多数平民百姓是吃不饱饭的,特别是一些饥荒年代,很多的百姓都活活饿死。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古代的穷人都吃什么饭呢?我们如今都是一日三餐按时按点的吃,甚至很多人为了减肥故意节食,晚上会不吃饭,但是如今的日常习惯就是一日三餐,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却不是如此,一天只吃两顿饭,以此来维持生存,只要不至于饿死就可以了。
而且有的穷人一天也只能吃上一顿饭,甚至还吃不饱,但是富人的生活却奢侈不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吃的方面就将等级差异表现的淋漓尽致。古代的王公贵族在吃饭方面都是非常奢侈的,比如说古代皇帝,吃的可都是山珍海味,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非常丰盛的,但是对于普通的贫苦百姓来说,能够吃上白米饭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一日三餐这样的习俗,是从宋代夜市出现后逐渐形成的,但这也只是那些有钱的人才能够吃得起的,贫穷的百姓是吃不起三顿饭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的穷人是吃什么东西呢?我们吃的最主要的粮食就是五谷,分别是稻、黍、稷、麦、豆,但在周朝之前是没有小麦的。
古代人能够吃的食物种类还是比较少的,主要是吃粟米,也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小米,如今我们主要用小米来熬粥,但是这放在古代的时候却是主食,周朝后出现了小麦,从而出现了馒头,慢慢的小麦成为了主要的粮食,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也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够吃得起,有了主食还是需要菜的,但是在元代之前,大多数情况都是吃野菜的。到了明朝的时候,红薯传入了中国,成了大部分穷人喜欢的食物,不但味道香甜,还有很强的饱腹感,穷人的饮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百姓们在吃饭方面变得好了起来,红薯也成为了主食之一。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食物都是比较普通的,但是确实古代穷人最主要的食物,如果现在我们每天都吃小米野菜的话,相信一天都坚持不了,能够坚持下来的也寥寥无几。
也许有人会为古代的人就不会吃肉吗?其实古代的穷人是吃不起肉的,也许一年都吃不上一口肉,但是肉放到现在确实非常普遍的一种食物了,最主要吃的是猪肉,而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贵族是不会吃猪肉的,觉得吃猪肉很没面子,古代人大多都是吃牛羊肉,但是古代是农耕经济,牛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力,是不允许私自宰杀的,只有牛死后才能吃牛肉,所以牛肉也是非常稀少的,大多数吃的还是羊肉。在古代也只有那些有钱的贵族才能吃得起肉,而且吃肉的味道甚至非常差,毕竟古代的饮食结构还是非常简单的,而且调料也没有现在的丰富。对于大部分穷人来说,能够吃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了,只要可以填饱肚子就可以了,至于吃的是什么东西,好不好吃,他们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如今我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完善,好吃的东西层出不穷,调味品也非常的丰富,但是古代的时候却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人们觉得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可以了,而且对于大部分食物,只要能吃,只要熟了就可以。古代穷人吃的东西是非常简朴的,能吃就行,只要让他们能够生存下去就可以,但是对于古代人吃的东西,如果放到现在的话,相信很多人一天都坚持不下来,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丰盛的一日三餐,除了为了不饿肚子,也是为了满足味觉上的享受,但是古代人却没这么多要求,只要能够让他们吃饱就可以了。
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分别是早上一餐,晚上或下午一餐,中午是不吃饭的。现代人与古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娱乐方式,就连最平常的吃饭都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如果是回到了古代生活肯定是哪里都不适应。我觉得有意思的生活习惯,就是古人每天只吃两餐。
1.一天吃两餐的传统。一天吃两餐的习惯是从商朝开始的。那时的人,每天只能吃两顿。不管是平民还是诸侯、君王。每天两顿是大家的共识。对于一些贫苦人家来说,有的时候一天不一定有两顿,就算有两顿也不一定能吃饱。而对于高高在上的君王来说,即便一天只有两顿,他们饿了还是能吃很多其他的美味佳肴。一天两餐虽然是传统,还是会因为人们的家境情况有所不同。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而这种两餐的传统,很可能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古代人没有熬夜的说法。因为他们使用的是蜡烛、油灯,天黑了不能出门干活。工作的时间就只有天亮的那段时间。一般来说早餐的时间是在7点到9点或者是9点到11点,另一餐则是在下午3点到5点之间。
那么古人很可能是天一亮就起床就吃早餐,然后便出门干活;或者是天一亮就干一段时间的活,之后吃早餐再接着干活,而下午那餐很可能是在这一天的活动结束后才吃饭。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以太阳的起落为标准。
3.近代才出现的三餐的概念。三餐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唐朝中后期出现的。因为当时的唐朝有许多的外国人来往,外国人来得多了。一些城市中居住的人,也接触到了外国人的习惯,比如一日三餐。不过这种习惯只在城市居住的一部分人中流行,大部分人还是坚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后来北宋似乎也延续了这样的习惯,三餐的概念更加流行,不过对象都是那些有钱的人家。
到了清朝时期,皇宫中的人就是一天吃三餐的,但是平民还是以一日两餐为主。直到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这种一日三餐的说法逐渐流行,很多平民都接受了这样的三餐安排。到了现代,三餐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
总的来说,古人每天只吃两餐,很可能是在农活开始前和农活结束后的这两个时间段里吃饭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4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