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马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34年初春,诸葛亮乘曹魏打东吴之际进行第一次北伐,先用新城孟达牵住司马懿,再让赵云带一万人出褒斜道佯攻郿县,做威胁长安的态势。褒斜道有秦朝驰道基础,赵云有如神兵天降。曹魏朝廷震动,让曹真率军,但是关中魏军大部已被调到东吴前线,曹真给雍凉守将郭淮下令,带雍凉大部兵力回援长安。诸葛亮虚晃一枪,带数万主力取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得到投降过来的,心向汉室的姜维。而雍凉的最后一座城池陇西郡还在抵抗,如果诸葛亮打下了陇西郡就能和胡人羌人接上线,得到他们盛产的好马,并能在他们的帮助下训练一支骑兵。而一旦雍凉的好马被诸葛亮拿到手,关中的骑兵等于形同虚设,魏庭这才明白诸葛亮用意。魏国皇帝曹叡急了,带洛阳中原魏军主力来到长安,替换下被赵云死死拖住的雍凉之兵,回救陇西。
而诸葛亮也算到了魏军的用意,在自己的参谋马谡的极力要求下,让马谡带兵两万去守街亭。诸葛亮的用意是用善于防守的诸葛连弩街亭的一马平川上防守魏军10天,10天到了,粮草也就到了。而陇西魏军就断粮了。街亭要塞马虎不得,诸葛亮还王平做马谡的副将,派高翔带兵5000在街亭东北防守,让魏延带兵5000在街亭南边防守,好互为犄角防御。
不过诸葛亮千算万算算不到马谡的南方人思维,马谡觉得一马平川守卫困难,不顾副将王平的苦苦劝说,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为由屯兵山上。王平无法,向马谡要了一千人守在路口,另外火速派人报诸葛亮。诸葛亮在早上收到信为时已晚,派杨仪替换马谡已经来不及了,马谡已被曹操时期的老将张郃团团围住,切断了水源,已无力回天了。街亭一丢,蜀军即将面对腹背受敌的困境。不过魏军也认为街亭重要,蜀军一定会重新来夺回,就2天没有前进,而是就地防守,诸葛亮乘着就地防守的当口,带全军和三郡百姓有惊无险撤回汉中。但是三郡丢了,武都郡,阴平郡也丢了,诸葛亮不得已挥泪斩马谡。
这年冬天,东吴分三路北伐,先攻合肥,曹魏淮南之兵抵抗剧烈。再攻寿春,曹魏中原之兵增援。洛阳正面空虚,东吴再出荆州之兵攻樊城,曹魏调关中之兵增援。同时为了不让诸葛亮打雍凉,还派了一部分关中之兵增援雍凉,诸葛亮发动二次北伐虚晃一枪,带强大的攻城器械,直接攻击关中门户陈仓。但是诸葛亮打了20多天没打下,由于东吴北伐毫无进展,曹真大军即将回师杀到,己方即将粮尽,诸葛亮不得已,撤回汉中。
又过了一年,诸葛亮发兵夺回阴平郡和武都郡。曹魏四路伐蜀,雍凉郭淮被魏延挡住粮尽退回,张郃出褒斜道被诸葛亮发现挡住难以进展,司马懿在汉水逆水行舟让李严2万兵马挡住,曹真从子午道进攻天降大雨,走一个月没走出来,无奈又走一个月撤回长安。但是诸葛亮也粮食不济,打不进魏境。笔者有必要补充一下,司马懿是文臣,用兵没那么神,用兵根本不如曹真。
又过了一年多,曹真自从上次被雨淋了之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司马懿继任。诸葛亮又出祁山道北伐,还是想打通和胡人的联系了,司马懿和诸葛亮交锋一场损兵折将,这也是司马懿一生唯一一次野战交锋。经此一役,司马懿拒守城池当缩头乌龟。正在这时,诸葛亮粮尽,李严粮草迟迟不到,无奈班师贬李严为庶人。
三年后,诸葛亮又一次出师北伐,还是从褒斜道做威胁长安的态势,司马懿死活不出战。诸葛亮马上写信让陆逊北伐,陆逊接到信后立马出击合肥,曹叡亲征,经两个月,陆逊北伐失败。诸葛亮发现关中土壤肥沃,就在当地屯田和司马懿搞持久战。司马懿被魏庭几次指责,三个月不能退敌就要追究责任。不料三个月没有到,诸葛亮就一命呜呼了。要笔者说啊,司马懿此时此刻应该是怕的要命。而诸葛亮如果不死,进可和司马懿屯田会猎于关中,退可虚晃一枪为出击雍凉做后勤保障。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文章写到这里笔者想说,诸葛亮的北伐实在是太艰难了,但是有一个人如果还活着,北伐或许还能轻松许多。此人善于运筹帷幄,此人亦善于劝降和搞人际关系,此人还善于搞后勤。他就是马谡了。
有人说马谡夸夸其谈,像战国时期的赵括,笔者觉得是冤枉马谡了。赵括会阵前用兵,但不善于后勤。马谡善于后勤和指挥,却不善于阵前用兵。在上一篇文章里,笔者也说了,马谡常年在诸葛亮身边帮诸葛亮出谋划策,诸葛亮虽然第一次北伐失败,但是声东击西的策略是马谡和诸葛亮一起制定的。是马谡想要军功,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诸葛亮让自己守街亭,马谡怎会不知街亭重要(笔者早前文章,曾明确阐述了马谡为什么会失街亭)。
其实,只要马谡自身的长处和优点能够发挥,北伐还是会顺利很多的。马谡的才能被街亭之战给埋没了,被一刀问斩给消灭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里,魏延和大家的关系都很不好,魏延情商很低。但是马谡并没有和魏延关系搞不好,反而马谡多次代表丞相给魏延下命令,马谡多次代表丞相鼓励魏延,让魏延感恩戴德。准确来说,马谡和荆州派所有人的关系都很好。而且,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魏延和姜维都没有反对。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马谡搞经济水平一流,在刘备去世到诸葛亮北伐这8年里,马谡协助诸葛亮搞益州经济让益州水旱从人,马谡协助诸葛亮搞南中经济,南中蛮人对蜀汉朝廷充满感激,蜀军的犀牛皮铠甲可比魏军的铁甲轻巧又防身,诸葛亮每次撤退都能这么快这也是原因。对的,笔者要说的就是马谡搞后勤水平不差,如果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马谡搞后勤,而不是李严,那诸葛亮岂会撤退。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马谡搞劝降水平一流,《华阳国志》说了是马谡给诸葛亮出的计谋招降孟获。《三国志》说了是诸葛亮和马谡一起劝降的姜维。再看先前刘备的荆南之战,益州之战,降将甚多,难道不是马谡夸夸其谈的功劳吗?因为马谡的夸夸其他,哪怕第一次北伐失败,哪怕蜀汉政权再困难,魏国投降过来的姜维也是不离不弃。没准因为马谡的夸夸其谈,诸葛亮二次北伐守陈仓的郝昭会投降?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怎么挑逗司马懿,司马懿都不出战,没准马谡可以把司马懿策反。
诸葛亮对于马谡有知遇之恩,马谡对诸葛亮就像《亮剑》里魏和尚对待李云龙一样,马谡被杀,如同李云龙捆被子叫那个已经被土匪打死的和尚的心境一样。如果马谡还陪伴在诸葛亮身边,笔者觉得一定会悉心照料诸葛亮身体,诸葛亮不至于54岁星落五丈原,只要诸葛亮活到60岁,没准就能拿下雍凉,训练一支骑兵会猎关中。和吴国燕国三面夹击曹魏。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刘禅求情,李严求情,姜维求情,魏延求情,甚至王平都求情,诸葛亮心里也想马谡将功赎罪,但是为了给蜀军士兵们一个交代,挥泪斩马谡。
假使马谡不死,而诸葛亮去世在马谡之前,留下的遗令应该是马谡和蒋琬辅政,魏延姜维北伐,48岁的魏延不至于被冤杀。之前文章中,笔者曾分析过,马谡是带兵打过仗的,不然诸葛亮不会放心马谡去,荆南、益州、南中马谡都打得很好,只是马谡的才能放在北方不合适,所以刘备的汉中之战说马谡夸夸其他,但是在马谡在南方带兵合适啊。其实在三国后期,东吴在孙权去世的时候发生了内乱,好不容易才用一年多时间使孙休即位。只是这个时候,曹魏的司马氏和曹家在争权,蜀汉姜维又在一次又一次北伐。如果马谡和魏延两荆州老乡好兄弟进攻东吴,必能夺回荆州,甚至能灭了东吴重新规划隆中对。
总之,笔者认为,马谡不该杀,应该戴罪立功。大汉倾颓正是用人之际,马谡吃一堑长一智,在诸葛亮身边则能帮诸葛亮夺回雍凉,照顾诸葛亮身体,让诸葛亮活到60岁。不在诸葛亮身边也能给诸葛亮保障后勤,助诸葛亮夺下雍凉。再不济,一心向汉的魏延不会被杀。如果辅政,则会将益州经济搞得很好,笼络蜀中民心,不至于出现姜维穷兵黩武的情况。如马谡在南方带兵,则能拿下荆州,重新规划隆中对和曹魏晋朝搞南北朝。
诸葛亮不应该斩马谡。
诸葛亮不应该斩马谡,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诸葛亮自身的原因,第二个是马谡的原因。
先从诸葛亮的原因,说起,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是很高明的,像一般的将领都会被他的这招所迷惑,但是他的对手,和他的狡猾程度不分上下,所以这个计划就有很大的危险,如果敌人中计哪位就会率领两路大军一路去打赵云的部队,然后把赵云的部队全部抹杀汉中,这个位置,然后一直打到诸葛亮的主力堵住,马苏谡一定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就去主动的去要守街亭。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当然知道这样的风险,但是可能诸葛亮嫉妒马谡的才华,于是他就同意了马谡去守街亭。
再从马谡说起,马谡出生在一个才华横溢的家庭,家里面她的四个哥哥都是非常有名的,只有排行最小的他擅长军事谋略,诸葛亮十分欣赏他的军事才华,南下攻打孟获采取了马谡的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使南方地区心悦诚服的归顺蜀国。可见马谡的军事才华不比诸葛亮差,他当然意识到诸葛亮,部署的缺陷。在马谡镇守街亭的时候。他本来应该按照诸葛亮的吩咐,以山道扎营。可他却在山上扎营,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他和张颌是差不多一起到的,如果再按照诸葛亮的吩咐伊山岛扎营,那么就没有意义,原本的意图是以山道扎营,阻挡魏军的进而他已经到了,就再也没有意义。既然敌军已经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如果这个时候再不拖主卫军的步伐,那么蜀军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界,所以没有撤退时间。由此可以看出,马谡他准备的是与魏军背水一战,为蜀军的撤退争取时间。马叔最后输了。可是诸葛亮很明白,马谡拯救了整个蜀汉。
所以诸葛亮就不应该斩马谡,马苏这么有才华,虽然立了军令状,但是在蜀国缺乏人才的情况下,马苏不应该被留下吗?为什么诸葛亮要斩马谡。你流泪等理解,但是为蜀国保存力量不应该更好吗?马谡在街亭之战。对得起蜀国,对得起诸葛亮,他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也回复了诸葛亮对他的好。诸葛亮流泪了,他那个是愧疚之类,悔恨之泪,北伐的第一场战争,还是诸葛亮太过激进。
他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街亭之战前夕,敌军来势很猛,势如破竹。而街亭既无险隘可凭,又无城堡可据,要把守街亭谈何容易。孔明惊呼“谁敢领兵挺身而出?”唯马谡敢主动请缨。这是何等的气慨。
失街亭后,马谡没有屈膝投降,而是临危不惧,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生力军。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勇猛。
败后,马谡知罪伏法,丝毫不强调客观原因来替自己洗罪,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私交甚厚来循私,堂堂正正地受刑,没有一丝怨言。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何等高尚的情操。
马谡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其忠心耿耿,光照千秋!真可谓“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
胜败乃兵家常事,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孔明在国势颓危之际,要拿马谡来明正典型。但别人都能将功折罪,为何惟有马谡不可?既然国势颓危,那正是英雄用武之地。而孔明因其一时之败,斩一可用之人,实属孔明之失。
诚然马谡失街亭是因为他的傲气。然而倒不如说这是他作为年轻人令长辈所不及的优点。当然,傲气,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才是万万要不得的。但有了这股傲气,马谡才挺身而出,才会去冲,去拼。况且从幼稚到成熟,总要有个过程,而往往一次失误会促人成熟。只要孔明给他一次机会,马谡的骄傲之气定会荡然无存。但孔明太“吝啬“了。用人于不当之地,斩人于不当之时,实孔明之过。这才演出了一场悲剧。
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邰,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9岁。
马谡 - 简明演义传记
在演义中,马谡长于战争理论、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但是缺乏实战经验。街亭一战中,他担任先锋,不听取副将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了兵家大忌,导致蜀军惨败。由于他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不得不将他处死以正军法,“挥泪斩马谡”后,诸葛亮也自求降职,承担北伐失败的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3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