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的朱高煦是怎么死的,朱高煦真的被朱瞻基做成烤肉了吗

众妙之门 2023-06-14 00:59:21

历史上的朱高煦是怎么死的,朱高煦真的被朱瞻基做成烤肉了吗

还不知道:朱高煦死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后世有流传说朱高煦被自己的侄子朱瞻基做成了“烤肉”,也有的说是“瓦罐焖鸡”,但是不管是什么,听上去都不是什么好的死法,朱高煦必然是受了不少苦的,不过,朱瞻基也不是那种会随意草菅人命的皇帝,他这样对待朱高煦,必然是有什么原因的,那么究竟朱瞻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朱高煦呢?历史上的朱高煦真的是被朱瞻基做成了烤肉了吗,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1.朱高煦属于自己作死

朱高煦性格比较粗暴,不学习,不拘谨礼数,但是打仗作战却是一把好手,在明朝也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战功赫赫。 朱高煦对于朱棣的谋反篡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多次帮助朱棣扭转战局,救朱棣性命。

对于二儿子的功劳朱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于儿子几乎完美的表现更是不吝赞美。至此朱高煦的这一手好牌可谓打得漂亮。可是他不安于现状,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荣耀,那就是想当皇帝。

朱高煦与其说是被皇帝杀死,倒不如说他是自己作死的。

朱棣有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儿子,刚开始朱棣很看好朱高煦,但是通过很多事,朱棣考虑再三,决定让体弱多病的长子朱高炽继承皇位,而朱高煦封为汉王。

汉王的封地原本在云南,他不肯去,朱棣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最后朱棣没辙了,就让他在南京待着吧。 而朱高煦不知死活,对皇帝软磨硬泡,把皇帝的亲军“天策卫”要来当了自己的护卫。

朱棣再宠爱他,也不能容忍他胡作非为,他主要干了下面两件事:死盯太子朱高炽的人,诬陷他们,进谗言陷害他们,不少人入狱甚至冤死;私下招募兵士,横行霸道,抢夺财物。其中有几个士兵抢劫财物时被兵马指挥逮住了,朱高煦居然一锤把兵马指挥打死了。

从此,朱高煦手下的士兵更加猖狂。朱棣北伐后回到南京,听说了朱高煦的所作所为,勃然大怒,把他改封到山东乐安。 这次朱高煦彻底把自己从皇位的候选人中作了出去。这时他还不安分守己,继续作。

2.朱高煦做过些什么

几年后,朱棣驾崩,他的哥哥朱高炽顺理成章地继位,就是后来的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命薄,仅仅十个月后就因病去世,这又让朱高煦蠢蠢欲动起来。 当时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而皇帝即位在北京。朱高煦想半路拦截朱瞻基,杀了他自己当皇帝。

然而拦截失败,朱瞻基即位,年号宣德。 这时如果朱高煦放手也就行了,可他还不死心,一狠心一跺脚,继续推进他的作死之路。 造反,联络老战友,想要里应外合。

可是人家不合作给他了个釜底抽薪,直接上报了皇帝。皇帝得知他造反之后,决定御驾亲征,大军团团围住乐安城,朱高煦见大势已去,决定出城投降。 按当时的律法来说谋反是杀全家的大罪,可宣宗皇帝不想刚登基就大开杀戒。于是在西安门内盖了间宅子,把朱高煦父子软禁了起来。

朱高煦一生就是在作,他在父亲在位时作,被父亲所容忍;在哥哥当皇帝时也作,被哥哥所容忍;而在侄子当皇帝时,他还在作。开始,侄子也是善待他,容忍他。可是,到了最后,是实在无法让人所容忍了。

3.朱瞻基为何杀朱高煦

有一天,宣宗朱瞻基来看望他的叔叔朱高煦,还带去了一些好东西。然后,爷俩开始一起散步,唠家常。谁成想,可朱高煦对皇帝大不敬,忽然来了像是一个孩子开玩笑一般,对着自己的侄子就是一记扫堂腿,把皇帝侄子给绊了个跟头。看着皇上栽了个大跟头,他哈哈大笑。还以为这次,皇上也不会在意的。

但是,这对皇帝来说很没面子,有失龙颜。朱瞻基忍无可忍就吩咐侍卫搬一口铜缸来把朱高煦扣在里面。要是朱高煦老老实实待在缸里也罢,可是他继续作,朱高煦顶起了这口三百来斤的大铜缸横冲直撞。

朱瞻基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在缸上堆满了柴草木炭,点起火来。最后朱高煦在铜缸里没了动静。朱高煦是怎么死的?更为恰当的说法应该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朱高煦一生可谓可悲,可叹,不可怜。朱高煦空有一身的本身,但是鲁莽行事,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所以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朱高煦幸亏有对他有爱的父亲、哥哥和侄子,要不,他早就死了。

被明宣宗做成“瓦罐焖鸡”的朱高煦是怎样一个人?真的那么不堪吗?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后,朱高炽和胞弟高煦、高燧都参加了战争,随老爹南征北战,都立下过显赫战功。特别是老二朱高煦勇武过人,且生性强悍,他能征惯战,屡建奇功,深得朱棣宠爱。

随着战局逐渐明朗,朱棣问鼎明王朝的最高位置只是时间问题了。朱高煦本是朱棣次子,按封建嫡长子继承制,他是没有资格做储君的。但他自恃功高,开始觊觎世子的位置。朱高煦诬告哥哥朱高炽私通建文帝,想篡位当燕王,朱棣勃然大怒,决定派人去抓捕太子。幸好朱高炽的亲随匆匆赶到,并将建文帝写给他的一封没有启封的密信一同带到,朱棣看后心中释然,并暗自庆幸刚才的命令没有下达,否则就要错杀亲儿子了。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兵进南京,终于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给夺了过来,自己昂首坐上了龙椅。朱棣是为明成祖,亦称永乐大帝。

按常规,政权稳固后,应该尽快确定继承人,也就是太子。但行事一向果决的朱棣却犹豫再三,一拖再拖,很久都未决断。按封建礼法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理所当然为太子,然而次子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表现优异,他冲锋陷阵,勇悍过人,多次在乱军中救过老爹朱棣的性命,而且他长得很像朱棣,这使得明成祖不由对其有所偏爱,因此一直举棋不定。

后来,在大臣解缙、金忠、尹昌隆等人的劝说下,他终于做出了抉择,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被封汉王,就藩云南。朱高燧为赵王,封国彰德。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表面看似储君地位已经稳固,但暗中更大的风浪已经一波波向他袭来。

朱高煦当太子的美梦已被击碎,心中很是愤怒,又被封到天高皇帝远的云南,更是极度不满,他一方面千方百计栽赃迫害拥戴朱高炽做太子的大臣,解缙不久就遭到陷害致死;另一方面他仍不死心,不择手段找机会陷害太子。

经过详细了解,朱棣察觉到太子并无太大过错。相反,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已引起了他的警觉,他戾狠跋扈之行为也引发成祖的不满。朱高煦虽被封到云南,但以地远不愿去为由赖在京师不走 。后来改封青州,他假意应承却并不离京。

朱棣北征班师回京后,听到朱高煦许多劣行,大怒,终于认清了高煦,将其狠狠训斥一番后,并将他囚禁于西华门内,打算贬为庶人。因高煦平时为人嚣张,事发后无一人为其求情。永乐十五年(1417)三月,朱棣在性格仁厚的太子朱高炽的劝说下,将高煦徙封于乐安州(今山东广饶),并严令其立即前往。

至此,朱高煦已无力与高炽争位了,但小弟朱高隧也在暗中觊觎着储君之位。朱高燧唆使亲信太监、大臣造谣构陷太子,幸被朱棣识破,没有得逞。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在北征大漠班师途中病死在榆木川。风疾浪涌二十年,朱高炽终于登上了帝位。

翻阅《明史》,常有“仁宣之治”的说法。“仁”指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在位虽仅只有短短十个月,但却为人宽宏,体恤百姓,爱护臣下,善于治国而青史留名,甚至有史书把他比作周之成、康,汉之文、景。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觉得身体不适,已经有些支持不住,遂留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在南京的朱瞻基尚未赶到,朱高炽即已崩逝,终年48岁。仁宗在位只有十个月,洪熙年号也只有一年。朱瞻基继位,定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

汉王朱高煦是宣宗的叔叔。永乐时,为争太子之位,曾屡次构陷兄长朱高炽,朱棣一怒之下将其贬往乐安。他在封地只消停了十个月,见仁宗暴崩,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在“明史”上,宣德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注重吏治,善于使用人才,加上他爹仁宗时打下较好的社会基础,因此这段时期的明帝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仁宗死时,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曾准备派刺客在路上截击他,然后由自己篡位。因事起仓猝,没有得逞。

宣德帝朱瞻基即位后的第二个月,朱高煦派人来京呈上奏书,提出了利国利民的四条建议。宣德看到叔父的奏书,十分高兴地对左右说:“永乐时,皇祖(朱棣)常对皇考(朱高炽)和我说此叔有异心,然而皇考对他却极为仁厚。今日他所提四件事,果然也是出于至诚,可见叔父旧心已改”。于是,宅心仁厚的宣宗命大臣按汉王所提的建议施行。他还特地回信表示感谢。

曾帮父亲夺取皇位,最后却被侄子活活烤死,朱高煦有多悲催?

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是仁宗朱高炽同母胞弟。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投降后被贬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明宣宗前往探望时,朱高煦言行不逊,最终全家被杀。

纵观朱高煦的一生,也是悲情的一生,他落得个如此结局,很大的原因还在于其父亲朱棣的那句“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就这句话,让朱高煦一生陷于帝皇梦而不能自拔。

骄横霸道的郡王时期

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在朱棣的封地北京。他自幼不爱学习,无视礼教,言行轻佻,还经常惹是生非,朱元璋不太喜欢这个孙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15的朱高煦被封为高阳郡王。

朱高煦生性骄横无礼,漠视百姓生命,不但在自己父亲的封地上如此,出了封地,一样也是为非作歹。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位,朱高煦与他哥哥朱高炽一起回应天府(进江苏省南京市)奔丧。

到了应天府后,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多次告诫他要规矩做人。朱高煦非但不听,还在回北京前,偷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骑着宝马的朱高煦趾高气扬,在回北京的路上,只要有人惹他不高兴,不管是当地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他都大开杀戒,还在涿州杀了驿丞,他的恶行传到朝中,大臣们都因此指责他的父亲朱棣管教不力。

战功赫赫的高光时刻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就开始削藩,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削夺了岷、齐、湘、代四个藩王,除了湘王自焚外,其他三位亲王或是幽禁,或是被迁往边远地区。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

起兵后,朱棣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二子朱高煦则随军出征。朱高煦骁勇善战,经常作为前锋。建文二年(1400年),在白沟河之战中,朱高煦率领精锐部队冲锋陷阵,斩杀了都督瞿能父子。同一年,在东昌(今山东聊城)一战中,由于兵力悬殊,燕军大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被困。朱高煦闻讯后,立即率军赶来,奋力击退南军,救出朱棣。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父子一见面,朱棣拍着他的背,大喜道:“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这话犹如一剂强心剂,朱高煦听了,大为兴奋,亲率军队奋力杀敌,终于将南军击退。

靖难之役中,朱棣多次濒临危难,每次都是在朱高煦的力战下转败为胜,因此认为他很像自己,帝皇梦也在靖难之役后埋在朱高煦的心中。

失落膨胀的汉王时期

朱棣即位后,册立世子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尽管被封为汉王,藩国在云南,但心有不甘的朱高煦朱不肯就藩,扬言“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并极力请求朱棣要留居南京。朱棣喜爱这个儿子,心一软就答应了。

此后,朱高煦常跟随朱棣左右,一有机会就挑拨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炽,此时的朱棣对这个儿子还深信不疑,直接导致大臣解缙冤死、黄淮入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他仍不愿前往,再次扬言道:“我有何罪,置我瘠土”。朱棣这才发现他有夺嫡之意,于是下诏书,催他就藩。朱高煦不但不肯就藩,还私底下招募精兵三千人,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越使用御用车马等器物。?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朱棣返回应天府,得知了朱高煦的胡作非为,便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贬为庶人。太子朱高炽知道后,念及兄弟之情,在朱棣面前极力请求,朱棣最后只是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诛杀他的亲信了事。

兵败被诛的悲惨结局

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炽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半路截杀朱瞻基,但没有成功。朱瞻基继位后,不计前嫌,对两位叔父朱高煦和朱高燧进行了厚赏,对朱高煦提出的请求,都一一照办。此等善举,在朱高煦看来则是这个侄子软弱无能的表现,他行事越发骄横狂妄。?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在乐安起兵造反,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城内的叛军一听皇帝来了,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宣宗,朱高煦大惊。结果,这场谋反还没开战就以朱高煦的投降而告终。

群臣纷纷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但宣宗朱瞻基不忍心,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后来,宣宗去探视,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随后,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就这样,正值壮年的朱高煦在46岁这一年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这位战功赫赫的汉王,半生在稀里糊涂中横行霸道,半生在追求帝王梦中,战场上,他骁勇无敌,官场上,他莽闯莽撞,可叹可悲

明宣宗是一代明君,却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公元1426年,朱高煦死于一种新奇的方法。明宣宗朱瞻基命人找来一个铜缸,将朱高煦扣在里面,朱高煦力气不小,还能将铜缸顶起,很快朱瞻基命人找来干柴,在缸的周围点燃,随后朱高煦活脱脱成了一道菜——瓦罐焖鸡!

看似有趣,实则极其残忍,朱瞻基用如此酷刑,惩罚他的叔叔朱高煦,很明显,这就是赤裸裸的报复。那么为何朱瞻基如此痛恨朱高煦,为何要将其在缸里活活烹死?

朱高煦曾经实施暗杀计划

史料记载“五月辛巳,仁宗崩。六月,太子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去世,朱瞻基作为继承人要从南京赶到北京奔丧,也就是即位,南京离着北京一千多公里。明代没汽车、火车、飞机,如朱瞻基骑马从南京到北京,如果以三十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大概也得走个一个月左右。

朱高煦老早就觊觎着皇位,此时他竟然为了争夺皇位,在朱瞻基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了杀手,朱瞻基毕竟不是行军打仗,他是去奔丧,所以身边的护卫也不会太多。这给了朱高煦机会,但机缘巧合之下,朱高煦刺杀失败了。



其一,朱瞻基可能有先见之明,提前预料到危险,提前起了身。其二,朱瞻基可能改变了路线,没有碰到朱高煦的刺杀团队。其三,朱瞻基可能就一直在北京。

史料记载“太子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高煦从后言曰:“前人失跌,后人知警。”皇太孙应声曰:“更有后人知警也。”高煦回顾色变。”

朱高炽身体肥胖,脚上还有病,走路都需要他人搀扶,朱高煦对此嗤之以鼻,经常嘲讽朱高炽,一次被朱瞻基发现,怼了他一句,朱高煦才有所收敛。朱瞻基很早就发现朱高煦有不臣之心,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必定会有所防范。

况且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高煦实施暗杀,朱瞻基必定是清楚的,这刺王杀驾可比谋反还厉害,只不过朱瞻基看在亲情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随着朱高煦的行为愈发极端,朱瞻基也只好将其处死,也报了之前的刺杀之仇。

从密谋造反,到实施造反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曾救过朱棣数次,论打仗,朱高煦是一把好手。朱棣曾暗示朱高炽身体不好,让他继续努力,朱高煦内心的欲望被勾起,向着皇位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就藩云南,立下太子之后,其余皇子就应该到封地就藩,这是规矩,而朱高煦拒不执行,赖在京城不走。外人都能看出来,朱高煦这就是在玩火,他不走为了就是皇位,只有离着权力核心越近,得到的利益才越大。

永乐十三年,曾私自募兵三千,这些兵马不属于兵部,且还纵兵四处抢掠,除此之外,朱高煦还私自使用御用的车马器具。朱高煦自然不敢对父亲朱棣动手,他所做的就是为了在朱棣去世的一刹那,想办法搞到皇位,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史料记载“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

朱棣在北伐的路上去世,而当时朱高煦在乐安就藩,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在北京刺探情报,一旦朝廷有事,就会将消息传递给朱高煦,一昼夜使者往返六七次。朱高煦已经派人潜伏在京城,准备谋反。

如果不是杨荣在朱棣去世后秘不发丧,快马向太子朱高炽汇报,朱高炽这皇位还有些危险。也就是说,朱高炽率先得到了消息,才能顺利即位,其中风险也是令人后背发凉。



宣德元年,朱高煦四十七岁了,他已经为了皇位折腾了许久,但从来没有成功过,快到知天命的年纪,如果依旧不温不火,他这个皇帝梦也就要破灭了。

随即朱高煦下了决心,起兵造了反。再怎么说,朱高煦之前的阴谋诡计,都是在暗地中进行,这些朱瞻基可以为亲情暂且忍受,但一旦公开造反,性质就变了。不论哪朝哪代,哪怕关系再近,皇帝也不会允许藩王造反,所以朱瞻基要御驾亲征。

朱瞻基自然不会将这个糊涂的叔叔放在眼中,因为朱高煦有造反的行动,但没有造反的脑子。果然,朱瞻基只是给朱高煦写了封信,朱高煦就被吓得瑟瑟发抖。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今六师压境,王即出倡谋者,朕与王除过,恩礼如初。不然,一战成擒,或以王为奇货,缚以来献,悔无及矣。”

朱瞻基威胁朱高煦,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别等到他人拿你当了宝贝,被人绑来,那么后悔都来不及。朱高煦起兵造反,不得人心,也没有个起兵的合理理由,就这糊里糊涂造了反,等到朱瞻基兵临城下,朱高煦害怕了,抛下众人到朱瞻基马前投降。

原本朱瞻基是不想杀朱高煦的,但朱高煦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论谁也是受不了的。朱瞻基会考虑两种方案,一种就是关到死,或者软禁到死,令一种就是直接斩杀。想来想去还是直接杀了最方便,新仇旧怨一同了结,既干脆又省事。


朱高煦在狱中,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最后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为何朱高煦要在狱中勾倒皇帝朱瞻基,如果朱高煦是个豪杰,他应该狠狠踹朱瞻基一脚,如果将朱瞻基踹个好歹,那他朱高煦也是赚到了。

史料记载“槛猿未尝不牢,缚虎未尝不急,而忽伸一足,勾上踣地,以致铜缸燃炭,身首为灰。”

朱高煦用脚勾倒朱瞻基,根本造不成什么实质性伤害,反而会激怒朱瞻基,将其杀死。

难道朱高煦真的活得不耐烦了?从之前的投降和种种表现看,朱高煦并不是一个视死如归之人,我们只能推测,这段记载可能有问题。以当时朱高煦的处境,他应该祈求绕他一死,这或许只是一场戏,可能只是朱瞻基为杀掉他这个叔叔,编造出的谎言。

朱高煦真不是个造反的料,如果他能安分守己,必定可以富贵一生,况且朱棣、朱高煦、朱瞻基一直对他足够宽容。可见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3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