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遭遇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失利。这让他认识到,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是不现实的,于是他退回北方休养生息。
西凉势力在后方的牵制,是赤壁之战失利的一大原因。在休养生息几年后,曹操改变之前南下的策略,决定西进讨伐以马超、韩遂为首的西北群雄。
公元211年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张鲁为名进兵关中。此假道伐虢之计被马超识破,于是联合关中诸将韩遂、杨秋等十部人马,集结了十万羌、胡、汉人混杂的军队,屯於关中潼关,准备进攻曹军。曹操立即再派曹仁到关中督战,但因为忌惮精悍的关西兵,他下令让诸将坚壁固守,不要正面进攻,等待他亲率大军到来再作打算。
八月份,曹操抵达潼关。他知道关西诸军善于野战,因此,他避其锋芒,首先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再根据西凉军各为其主(没有盟主)的特点,用离间计离间关中联军,导致关中联军的军阀们相互猜疑。曹操则趁此机会在渭南一带发动大决战,关东联军大败。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大将夏侯渊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公元214年,刘备取得益州。此时曹操敏锐地察觉到了刘备的战略意图是进取关中。他要抢在刘备之前拿下汉中。公元215年3月,在取得凉州后仅修整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曹军又投入了征讨汉中张鲁的战役中。公元215年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取得汉中之地。
一、战略性放弃汉中。
汉中之战由刘备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此次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刘备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备亲自领军,以法正为谋主,赵云、黄忠为将,攻入汉中,这一路大军和曹魏军队进行了汉水之战、定军山之战等战役。另外一路大军,则是由张飞、马超统帅,云集了吴兰、雷铜、任夔等大将,此路军与曹魏军队进行了武都之战。而汉中之战共分为四个阶段:
01、第一阶段战役:武都之战,张飞、马超完败。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张飞、马超率军攻打凉州南部的武都郡,目的是控制祁山,切断汉中夏侯渊兵团的后勤供应线,从而迫使曹魏退出汉中之地。马超在西凉地区具有非常高的威望,而张飞亦是勇冠三军的万人敌,刘备一出手就亮出了底牌。果然不出所料,张飞、马超率领的大军很快拿下了武都郡的治所下辩。对此,曹操让曹休和偏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等随曹洪进军征讨。
攻占武都郡的治所下辩后,张飞计划屯驻于固山一带,目的是防止曹操军从马阁道增援。他放出风声是要切断曹军的后路。但张飞的计谋被曹休识破,曹休认为,如果张飞的大军真的要切断我军后路,就应该隐蔽行动。现在张飞等人却大张旗鼓放出风声,肯定是采用了疑兵之计。他向主帅曹洪建议:趁张飞军尚未在下辨完成集结时,出其不意出动大军进攻,迫使张飞等人退军。
曹洪命令曹魏大军主动出击。面对曹魏大军的突然出击,蜀汉将领吴兰毫无防备,遭到惨败,其牙将任夔被斩,只得放弃了下辨,率领残兵撤退。而在之后的战斗中,吴兰、雷铜这两位蜀汉大将也相继战死沙场。至此,在武都之战中,蜀汉大军作战失利,并且损失了吴兰、雷铜、任夔这三位大将。张飞被迫退出武都。
02、第二阶段:定军山之战,刘备完胜,夏侯渊殒命。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亲自领军,以法正为谋主,赵云、黄忠为将,从阳平关方向进兵汉中,但被张郃阻挡在阳平关外汉江上流的深山峡谷之中。双方对峙一年有余,刘备军无法前进一步。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改娈作战策略。他一面派兵攻打张郃在走马岭的营堡,一面安排南渡汉江绕过阳平关,沿山间小路,趁夜偷袭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
定军山已一失,阳平关就处于刘备军前后夹攻的位置,而且威胁到曹军的运粮通道,这让刘备实现了反客为主,掌握了主动权。夏侯渊急忙率军回援定军山,此时刘备居高临下,左右调动曹军,使夏侯渊疲于奔命,最终被黄忠斩于马下。曹军主帅夏侯渊战死后,张郃即退守阳平关待援。
03、第三阶段:汉水之战,曹操初战失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月份,曹操从长安走褒斜道兵进汉中。曹操抵达阳平关后,分兵进逼定军山,刘备采取固守策略,双方都派兵骚扰对方的粮道。
曹操派徐晃等人对驻守在阳平关外的高翔发动进攻,目的是破坏蜀军的金牛粮道。徐晃一度击破了高翔营地,但最终还是无法破坏蜀军的金牛粮道。
而刘备这边,赵云、黄忠却在汉水之战中重创曹军。曹操的粮草被劫,土兵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此战后,曹操坚守不出,并扬言要调曹彰过来支援。但却在做退兵的准备,他准备战略放弃汉中了。
04、第四阶段:曹操坚壁清野,战略性放弃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在进驻汉中仅仅二个月的时间,曹操就安排全部人马撤出汉中。同时将汉中的老百姓迁出,华阳国志 卷第六中记载:
“二十四年(219),张飞率吏民内徙”
进驻汉中短短二个月的时间就撤出,这表示曹操根本就没有打算在汉中待下去。他此次率领大军进入汉中,实际上就是为了掩护汉中吏民的内迁。此后,汉中之地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片空地。
曹操为什么要战略性放弃汉中?我们如果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对照,就会发现,放弃汉中是一步绝妙好棋:既在战略上对蜀国进行了压制,又解除了魏国东边(荆州)的威胁,使魏国扭转了在赤壁之战后的战略劣势,在战略上始终保持着对吴、蜀两国的压制。而在个人战略策划能力上,曹操此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碾压了刘备!
二、曹操为什么要放弃汉中?
01、曹操预判荆州方向会出事,赶在讯期前撤出汉中。
五月份是汉中的汛期,曹操如果不及时撤出,就必须一直待到冬季了。到时粮草是否能供应的上是一个未知数,更可怕的是,此时荆州方向的樊城、襄阳可能已经失守了。
为了配合西线的汉中之战,公元218年十月。关羽与曹仁本部宛城的侯音联合起事,曹仁不得已从襄阳回军平乱,但直到219的正月才平定侯音之乱,此后继续和关羽处于僵持状态。
曹操此时敏锐地察觉到荆州方向可能会出事,他必须回许都坐镇,于是他果断撤出汉中,同时将汉中居民迁出,给刘备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而刘备没法跟上曹操的步伐,当曹操撤回许都指挥荆州之战时,刘备还留在在汉中。在曹操、孙权的夹攻下,关羽首尾受敌,又没有援兵,最终兵败被害。
在荆州之战后,曹操将原蜀国拥有的荆州四郡让给吴国,解除了蜀国对魏国东边的威胁。此后,魏国就拥有了各个击破吴、蜀两国的机会。
02、放弃汉中是曹操临死前下的一盘大棋:使魏国防线后移,以秦岭天险作为屏障,据险固守,使诸葛亮一辈子也无法突破此防线。确保魏国始终压制着吴、蜀两国。
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已形成僵持之态。粮道又受到赵云、黄忠的骚扰。他一时找不到击溃刘备军的办法,双方势必形成持久战。至此,汉中已失去做为进攻益州跳板的战略意义。现在反而成为魏国的一个包袱了。
将防守线退至关陇,据险防守,利用秦岭的屏障围困蜀国。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留给蜀国,并且迁走汉中的居民,坚壁清野。这就是曹操的战略规划。
后来诸葛亮数次北伐,始终无法成功。原因之一是遇到了粮草供应的问题,二是秦岭的屏障作用使诸葛亮北伐只能走“秦岭六道”, 而魏国则据险防守,使蜀国无法击破防线。最终也将诸葛亮耗死了。
03、曹操当时已生病,时日无多。他要为曹丕继位铺路。
公元219年,一代枭雄曹操已经英雄迟暮。他的头痛病越来越严重,他知道自己行将就木,所以他已经在策划身后之事了。他在当年确立了曹丕的太子地位,并找借口诛杀了曹植的头号军师杨修,为曹丕的顺利继位扫清了障碍。
夏侯渊在汉中被黄忠所杀后,汉中魏军面临被全歼的危险。此时曹操虽然已经生病,而且当时荆州也不太平,但为了救出陷在汉中的魏军,他只能带病进入汉中。他进军汉中的目的,就是为了掩护汉中吏民的内迁,同时安全撤出大军,这从他入驻汉中仅两个月就撤出就可看出,他根本就没打算久留汉中。他不想给曹丕留下一个烂摊子。
表面上看是刘备击败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但是实际上,是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刘备得到了汉中之地,得以巩固益州,但是汉中人口的锐减(被曹操迁出),又使汉中之地成为了刘备的包袱,需要倾注时间和资源于汉中之地。而曹操虽败,但是主力未损,又迁走了汉中大量人口到关中、雍凉之地,形成了对刘备的军事压力,稳定了局势。这样,确保了曹操依旧是实力最强大的一方。
结语
曹操放弃汉中,在战略上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放弃汉中退守关陇,使魏国防线后移,以秦岭天险作为屏障,据险固守。是一步以退为进的妙棋,这从以后诸葛亮无法突破此防线可得到验证。
放弃汉中后他得以及时投入荆州战场,联合孙权击溃关羽,让蜀国失去所有荆州地盘,从而使蜀国在东边失去了对魏国的进攻路线。这样,加上关陇防线,实际上是把蜀国困在益州了。另外,荆州之战也成功瓦解了吴、蜀联盟,直接引发了后来的夷陵之战,让魏国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了。
在此过程中,刘备完全跟不上曹操的思路及动作。他中了曹操的圈套,发动了夷陵之战,亲手宣判了蜀国的死刑。
而孙权一样被曹操牵着鼻子走。他以为得到蜀国的荆州四郡是捡了大便宜,实际上却是帮了魏国的大忙:
01、孙权引火烧身:他亲手撕毁了吴蜀联盟协议,将盟友蜀国变成了敌人,让魏国可以坐山观虎斗。
02、作茧自缚:本来蜀国可在荆州帮东吴防守魏国,吴蜀两国互成犄角之势,这是三国能保持战略平衡的基础,现在蜀国出局,东吴必须单独面对魏国,这是作茧自缚之举。
东吴偷袭荆州是必然的!
当年,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当刘表死后,他的小儿子刘琮继位;曹操斩吕布,破袁术,灭袁绍,一路气势如虹,兵峰直指荆州;刘琮迫于曹操的威势,选择了不战而降;但是!刘琮投降曹操的举动,并未告知刘备;导致了刘备被曹操的围追堵截,一度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刘备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退无所据,只好选择了投奔孙权;此时,刘备的投奔,并不是所谓的“孙刘联盟”合作关系;他现在的地位,相当于孙权的下属,只不过手上还有军实罢了;
等到曹操被周瑜打败之后,刘备趁机拿下了荆州四郡,但是!这四郡的归属权,还是东吴所有,刘备没有分配四郡的权利;等到周瑜拿下南郡之后,分了南郡南岸的一小部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新建了治所,改名为公安;刘备为什么要在周瑜分给的一小块土地上新建治所呢?这正是荆州四郡的归属权不属于刘备的体现;否则他的治所,应该选在四郡之一,毕竟长沙、桂阳等地,都有根深蒂固的民众基础以及牢固的城池;
刘备并没有急于脱离孙权,因为时机未到,他借口荆州降卒过多,而周瑜所给地少,兵士无容纳之所,故而向孙权要求都督荆州;结果,孙权阵营,出现了两大分歧;周瑜主张不借地给刘备,不但不借,还要分散刘关张的整体实力,把刘备安置在吴郡,以豪华宫殿,声色之娱使其麻痹;把关张二人,调遣至不同的地方,使刘关张兄弟三人,力量分散,难以摆脱东吴的控制;而鲁肃的主张则不然,鲁肃建议把荆州借给刘备,避免内部争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最终!孙权选择了采纳鲁肃之言,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只不过在每个郡内,都分出了一小部分,派遣吴国的将领驻防;
之后,便是刘备越坐越大,进而脱离东吴,甚至使东吴畏惧;当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遣使者出使蜀汉,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诸郡;刘备是个聪明人,毕竟借了东吴诺大个荆州,也不能直接说不还啊!所以他就找了个借口,说自己正在图谋凉州,等拿下凉州之后,就将荆州全数归还;实际上,当时刘备刚得益州,屁股都还没坐热,拿凉州,简直是痴人说梦,孙权岂能不知;
孙权清楚刘备是以空话搪塞,想借而不还,于是非常生气,当即选拔郡守官员,安置在荆州各郡,结果被关羽统统赶走了;孙权愤怒,派遣吕蒙袭取荆州三郡,最后成功将其拿下;刘备得知后,举五万大军,准备讨伐东吴,夺回三郡;哪知后方曹操已夺得汉中,刘备担心益州安危,只好向东吴妥协,把荆州一分为二,吴蜀各领其一;
但是!刘备还这半个荆州,并非是心甘情愿,如果有机会,他是一定会拿回来的;当刘备拿下汉中之后,调转兵峰,直指荆州境内;孙权感到非常恐惧,主动向关羽提出联姻;结果被关羽拒绝,使者被骂得狗血淋头,孙权敢怒而不敢言;
之后,关羽进攻襄阳,樊城等地,兵峰所盛,曹营大为畏惧;毕竟襄樊乃曹魏的第一大屏障,襄樊一失,就意味着整个南阳郡,都会落入蜀汉之手,曹操的大本营洛阳,将会时刻暴露在蜀汉的视野中;这样一来,曹魏上下估计连睡觉都不得安稳了,所以曹操打算以迁都的方式来避其锋锐;
如果真的让关羽拿下了南阳郡,曹操必定迁都于渭水之北,蜀汉则不可能再深入,战线太长对蜀汉没有好处;那么?回过头来,蜀汉是不是就该稳固后方,找东吴算账,拿下荆州全境了呢?东吴在荆州是打不过蜀汉的。这样一来,孙权又只能蜗居于江东了,再度失去争夺天下的权利;这些问题,孙权岂能不去考虑;加上之前关羽抢夺了东吴湘关的大米,进一步加深了孙权的恐惧感;所以!孙权在非常恐惧的状态下,主动找到了曹操,请求结成“孙曹联盟”,以两面夹击蜀国;
这样一来,二者各得其利,曹魏解除了襄樊之围,东吴坐拥了荆州之地,两全其美;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安定了北方地区以后,便准备带着大军南征,完成他所想的统一大业。就在曹操的大军攻打荆州的时候,其守城的刘琮居然是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就宣布了投降,这也让曹操的大军没有消耗任何的实力就拿下了战争的胜利。也正是因为这一路都非常的顺利,也让曹操开始有些掉以轻心了。在曹操的眼里,只要是干掉孙权和刘备,那么这天下就可是他一个人的了。但是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仅仅几万人,就击败了曹操的数十万大军,这也是让曹操损失十分巨大。而就在此时,孙权和刘备则开始分地盘了,而这块地盘就是荆州。
就在曹操被打败以后,刘备便打着刘表之子刘琦的名号,迅速占领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县。大家都知道,在赤壁之战里,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的正是东吴,正是有了周瑜的存在,最后才有了火烧赤壁,而且要不是东吴的黄盖将军设计诈降,更不可能有火烧赤壁的机会,可以说就算是没有刘备的那一两万人,以周瑜的本事,依然可以将曹魏给击败。不过即使是这样,刘备还是拿走了最多的战利品。而对于这件事,孙权居然并没有发火。
当年鲁肃在投靠孙权的时候,就和孙权有过一次促膝长谈的经历,而后世人也将其称之为“榻上论”。在此次的交谈之中,鲁肃认为东吴想要在将来成就一番伟业,那就必须要占据整个长江领域,而如果想要占据整个长江,那么东吴必须就要拿下荆州。不仅是鲁肃这么认为,周瑜也同样有着这样的看法,只有占据了长江,才可以和曹操展开对峙。不过在荆州如此重要的情况之下,孙权居然将荆州的4个郡都让给了刘备,东吴想要独占长江,为何却又让出荆州给刘备?其实两者并不冲突。
孙权当年之所以会做出如此的举动,并且还亲手将自己的地盘借给了刘备,甚至在刘琦死了以后,让刘备成为荆州的刺史,说到底还是孙权想巩固孙刘两家的联盟,而这一点还是因为孙权想抗拒曹操。毕竟占据长江和跟刘备搞好关系是不可能兼得的事情,曹操虽然刚刚大败于赤壁,但其实力依旧庞大,假如今后曹操再来一次,以东吴一家之力能不能挡得住曹操的进攻还是个问号。而有了刘备的存在,同样可以给曹操增加不少的压力,假若曹魏大军到来,只要刘备能够出手相助,那么曹操依旧是无可难喝,所以孙权也只能将荆州交给刘备来管理。但是刘备后来又占据了益州,并夺取了汉中,这样的发展势头实在是太过于迅猛,严重威胁了东吴的地位,所以孙权才会联合曹魏攻击荆州。
我认为,政权与政权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可谈,有的只是相互的利用,孙权只是做了一个领导人该做的事情。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孙权想据守长江,又想和刘备联手,这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所谓的借荆州,也就是借南郡,刘备向孙权借的是荆州七郡之一的南郡。
南郡是荆州地理位置最重要的郡,南郡北连南阳郡,直达中原地带,南通江汉平原及洞庭湖平原,直达南海,南郡向东是江夏郡,直达江东腹地,向西连接益州,是荆州及扬州进入益州的战略咽喉,其境内有长江贯穿东西,还有汉水从襄樊流到夏口汇入长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后,周瑜占领了南郡,刘备占领了荆州南四郡,之后,刘备出于自身战略考量向孙权借南郡,孙权在周瑜去世之后,同意把南郡这个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方,孙权就愿意借给刘备呢?他难道不知道刘备是自己的潜在竞争者?
孙权当然明白,但是孙权同样是出于自身战略考虑,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周瑜去世。
周瑜在世时,是坚决反对孙权借南郡,并且周瑜还向孙权提出从南郡出发,攻打益州的战略计划,孙权也同意了,但是周瑜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就病逝,周瑜死得太突然了,所有的计划随之中断,而鲁肃等人是赞同借南郡给刘备,鲁肃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周瑜在世,刘备还真借不到南郡,即使孙权答应了,周瑜也会是刘备最大的一个威胁,也正因为周瑜突然去世,孙权才同意借南郡给刘备。
二、面对曹操的军事压力过大。
摊开地图你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尽管刘备与孙权联盟,但是刘备的地盘只有荆州南四郡,刘备所有的地盘与曹操都不接壤,而孙权恰恰相反,孙权所有的地盘都跟曹操交界,比如周瑜占领的南郡跟曹操的南阳郡交界,还有孙权的江东全部都与曹操的淮南地区交界。
换句话说,虽然孙刘是军事联盟,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只有孙权独自在抵御曹操的军事压力,而刘备则偷偷地躲在荆州南四郡养精蓄锐,曹操尽管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失败,但是力量仍然很强大,随时卷土重来,并且曹操还在后方继续操练水军,这都给孙权军事压力。
如何让刘备拿出实力来对抗曹操呢?而不是躲在孙权背后休养生息?孙权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刘备的地盘与曹操交界,而当时的刘备也正因为要向外扩张,才向孙权提出借南郡的,这正合孙权心意,把南郡借给刘备之后,就能让刘备来对抗曹操,分担自己的一部分军事压力,孙权是出于自己战略利益来考虑的。
三、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显然有背后的政治协议。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显然不是白借的,背后有协议的,刘备至少要用两个半郡来换一个南郡,在刘备借南郡的同时,就把半个江夏郡给了孙权,这半个江夏郡是之前刘琦的驻地,刘琦去世后,归刘备了,双方约定在刘备取益州之后,还要把长沙郡和桂阳郡还给孙权。
孙权在与刘备的协议中,并不占下风,相反还有很大的政治利益,所以就借了。
四、刘备当时并不强大。
当时刘备的实力还不算强大,仅仅只有四个郡,还是刚得到的,孙权当时的实力至少是刘备的数倍,刘备实力小,孙权才不担心刘备壮大,孙权应该也考虑了,就算刘备不还,也要抢过来。
孙权后来偷袭荆州就是对刘备的不满,刘备在夺取益州后,不愿意归还桂阳郡和长沙郡,随后在公元215年双方爆发了湘水对峙,刘备迫于曹操的夺力,把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了孙权,到这个时候,孙权用一个南郡,得到了桂阳郡、长沙郡再加半个江夏郡,合计两个半郡,孙权并不吃亏。
至少后来偷袭荆州,那是见不得刘备集团发展壮大,当时刘备在汉中击败了曹操,自称汉中王,刘封、孟达又在上庸打败了曹军,关羽又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擒拿于禁、斩拿庞德、包围襄阳与樊城,威震华夏,如果关羽拿下了襄樊,无论是孙权还是曹操,都会感到恐惧,曹操甚至都要迁都以避关羽锋芒,可见关羽有多厉害。
孙权当然不甘心刘备壮大,为了打击刘备,所以偷袭了荆州,导致刘备势力退出荆州,同时孙权也为了保证自己江东的战略安全,全据长江,这才是孙权偷袭荆州、杀关羽的真实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为什么说“康乾盛世”是弥天大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