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既然三国后期存在谋士和武将,罗贯中为何不写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

众妙之门 2023-06-14 00:03:35

既然三国后期存在谋士和武将,罗贯中为何不写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罗贯中后三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演义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一部文学作品了,时至今日,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现如今看来,三国演义中,前期发生的事是精彩绝伦的,到了三国演义的后部分,精彩程度就大大减少了。尤其是在关羽死后,三国演义就更加不精彩了。

首先来说,关羽死后,大部分名将谋士几乎都在同一时期去世,这样一来,直接造成了三国名将和谋士的骤然减少。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三国后期没有了谋士和武将,而是说,三国后期没有了人们熟悉的谋士和武将。比如说关羽去世的前后,大部分谋士和武将都去世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三国后期存在谋士和武将,那么为什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后部分几乎没有描写后三国时期呢?可以肯定的是,罗贯中没有描写后三国时期,并不是因为后三国时期没有了阴损毒辣的谋士、英勇无畏的将军、残暴血腥的政治决斗。

后三国事情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呢?人们肯定认为后三国时期,没有人能够媲美司马懿了,当初的司马懿是处心积虑篡取曹魏江山,杀曹爽,清朝堂。到了后三国时期,司马师开始大显身手,此时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独揽大权,肃清朝野。

即使是朝中的大臣也没有闲着,有贾允、钟会为司马家亲赴后继,毒计百出,阴损至极,废曹芳,杀曹髦。可以说,后三国时期,是司马家族走向皇权的根基,也是司马家族一步步杀死众多曹魏大臣的蓝本。司马家族在后三国时期,就是强取豪夺,一步杀一人,处处是陷阱,步步是血渊。

从政治斗争来说,后三国时期同样是不得太平。三国前期君臣和谐的孙吴开启了流血政争的先河。同时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了魏王位同样是大打出手,也就是说,三国前期,魏蜀吴三国中,有两个都出现了夺嫡的情况,即使是蜀汉,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单单从东吴来说,先有东吴储君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二宫之争。后有孙峻专擅朝政,杀死诸葛恪,孙休设计杀孙綝,又有末代酒色皇帝孙皓杀濮阳兴、张布。总的来说,东吴的政治斗争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后三国时期的东吴在政治斗争上是精彩绝伦。

后三国时期,在战争方面,同样毫不逊色。魏蜀将领邓艾和姜维的段谷之战也绝对是精彩绝伦。邓艾以三万魏军迎战姜维数万蜀军。从这一战来说,后三国时期的战争堪称是典范。双方你争我夺,如若不是蜀军大将胡济援军没到,段谷之战或许还胜负未分。

战败后,姜维闪电行军千里,躲避邓艾追兵,驰援 "蜀道明珠"剑阁,拒钟会十万大军。假如不是邓艾偷袭绵竹,钟会十万大军,必定是无功而返。现如今看来,即使是后三国时期,同样是精彩绝伦的。只不过人们在关羽死后,认为三国已经没有了名将和顶级谋士。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罗贯中对后三国时期的描写是非常少的,如此精彩绝伦的后三国,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却描写甚少。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后三国时期,罗贯中仅仅以姜维为主体进行描写。相比较来说,后三国时期,人才同样不在少数。

论人才,三国后期的人才真的是一点也不比前期少,只不过从知名人才的角度来说,没有三国前期多。前后期三国人才的情感和侧重点完全不同。三国前期人才是注重于创业,三国后期则更多的是守业和争业。也可能,罗贯中不愿意后人看到后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三国有什么联系?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历史为背景写的小说,这本小说充分的体现、神化了忠臣义士的悲壮和传奇。
书中,他褒刘、抑曹、贬吴,按照他写的,似乎跟刘备作对的都不是好东西,曹操就是天下第一奸贼,孙权就是一个只会守住父兄之业的无能垃圾。
其实很多人物被他曲解、贬抑了,周瑜、曹操、孙权、鲁肃等人都被他说成是无能或者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
相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刘备等人就被神化了。

你只要对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三国志》是正宗的历史书,虽然陈寿的为人不咋地,但写的书还是很真实严谨的。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到底坑了多少三国一流武将,真相

比如说,罗贯中在写书时遵循尊刘贬曹思想,所以一些经典正派人物往往多出现在刘备阵营中。
拿关二爷来说,作为忠勇与义气的化身,罗贯中可以说是对他大写特写,甚至担心关羽的英雄事迹太少,为关羽添加一些“辉煌”成就,比如力斩文丑等。
就这样,文丑等一些武将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罗贯中的笔下,还有一些武将的功劳不明不白地被罗贯中抢去了。
由于《三国演义》要远比《三国志》影响更大,所以大多数人都误以为罗贯中写的都是历史真事,这不得不说罗贯中把小说写成了一部比二十四史还要有影响力的作品。
华雄是西凉军阀董卓部下都督,可以说是西凉嫡系。作为董卓的统兵大将,华雄必然有自己过人的本领,所以必不是《三国演义》中那般不堪。
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三国志·孙坚传》
正史记载的明明白白,是孙坚在讨伐倒行逆施的董卓时,在两军阵战中杀死了华雄。华雄是不是孙坚亲自杀死的这个历史不可考证,但是力斩华雄确实孙坚实打实的功劳。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节选自《三国演义·关羽闻酒斩华雄》
好吧,罗贯中就这样用一段精彩的描写把孙坚的功劳给抢走了,然后给了义薄云天的关二爷。
咱们的倒霉鬼华雄死了也不能安生,被人“错杀”一千多年。试问一句,有没有人知道华雄是被孙坚杀的?
(二)文丑
文丑是袁绍麾下大将,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实力可见非同寻常。
大家都知道,关羽有一个光辉的战绩,那就是诛颜良斩文丑,还都是被二爷秒杀。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三国志·武帝纪》
我们从正规的史书材料可以看出,文丑在追击曹操的途中,中了曹操的设下的诱敌之计,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曹操的在乱阵中斩杀。
文丑应该是被乱兵斩杀,被曹操亲手斩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咱们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诛颜良斩文丑”,名震各路诸侯。
关羽与文丑交马不三合,文丑败走,关羽追上前去一刀结果了文丑性命,曹军趁势掩杀,大败袁军。
在《三国演义》中,老罗觉得对关羽的包装不够成功,又给关羽加了一条赫赫战功,这次只不过是把曹操的战功给抢去了,把尊刘贬曹的思想贯彻下去。
当然,关二爷即使不靠罗贯中强加给自己的战功,也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绝世武将。老罗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不过文丑就比较倒霉了,刚死了好基友颜良,就被老罗拿去给关羽祭旗。
(三)张颌
官渡之战期间,张颌被同僚郭图逼迫,不得已投靠了曹操,后来跟随曹操东征西伐,建立了赫赫功勋,铸就了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美名。
就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同样没有逃脱罗贯中的“毒手”。
在街亭大败马谡,后又率军拒诸葛亮于陈仓,任征西车骑将军。诸葛亮复出兵祁山,率兵与诸葛交战,中箭身亡。《三国志·张颌传》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诏命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

史书上记载的是张颌追击诸葛亮时,在乱阵之中不幸被流箭射中膝盖,然后失血过多而死。战场上刀剑无眼,张颌的死纯属运气太差,本该是到手的战功,却送了命。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李严运粮不济,发书要诸葛亮回。司马懿见孔明已退,派张颌去追。诸葛亮早有准备,埋伏剑阁。张颌被魏延关兴诱到剑阁埋伏处,进退无路。忽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其发,将张颌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此地。 《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老罗不能做出有损自己大写特写的诸葛亮光辉形象的描写,于是把诸葛亮的溃退变为佯装撤退,命令魏延关兴引诱张颌到诸葛亮事前在剑阁设下的伏击圈,然后一代名将张颌瞬间被智圣诸葛亮轻而易举地干掉。
张颌在罗贯中的笔下就这样晚节不保,落得个战败被杀(历史上是乘胜追击),成就了诸葛亮的美名。
(四)周瑜
“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周瑜的评价。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从上一段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对于东吴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周瑜是操劳过度,因病去世的。周瑜英年早逝,让人嗟叹。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三国演义》
罗贯中也许是嫉妒周瑜的完美形象(玩笑话),在自己所写的《三国演义》中刻意地去抹黑周瑜。
历史上:专一,多智,果断,重义。
演义中:妒忌,多疑,狭隘。
周瑜在历史是因为操劳过度,因病而英年早逝的。但在演义里,周瑜是被诸葛亮气的箭疮崩发而死。感觉实在是很搞笑,明明是一位气度恢弘的君子却落得个小肚鸡肠的猥琐形象。
在罗贯中的笔下,这周瑜死的可真是太冤了!
(五)车胄
车胄当时已经贵为扬武校尉,以徐州刺史的身份驻守徐州,可以说是曹操手下较早地统领一方的大将。
按照常理讲,曹操唯才是举,作为曹操心腹的车胄应该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武将,这样曹操才敢放心让他统领一方。
曹操置扬武校尉、车骑将军、徐州刺史。太祖灭吕布后占有徐州之地,就任命车胄为车骑将军、徐州刺史。建安五年(200),左将军刘备因胄傲慢而袭杀胄,据小沛以背太祖。
历史上车胄是被枭雄刘备偷袭所杀,死的倒也是窝囊。
云长曰:“他伏瓮城边待我,去必有失。我有一计,可杀车胄:乘夜扮作曹军到徐州,引车胄出迎,袭而杀之。”《三国演义》
似乎罗贯中很喜爱关羽,经常加点战功给他。这次连关羽的大哥刘备也不放过。
在《三国演义》中,车胄被关二爷一刀斩杀,十足的龙套死法。那时我看了影视剧,还纳闷老奸巨猾的曹操居然就派了这么个窝囊废镇守徐州。

现在看来,车胄是死在了作者罗贯中笔下,能不窝囊吗?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很生动,无不让人击节赞赏。但是历史是残酷的,在小说演义活跃的人物往往在历史上很干瘪,有的甚至不能深究。希望大家能够分的清小说和历史中人物区别。

罗贯中《三国演义》,到底和真正的历史有多大的差别?

有很大差距,他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特点写的更加鲜明了。比如说,诸葛亮的智慧,罗贯中就把诸葛亮写的如同神人一般。关羽武艺高超,所以为了突出他的武艺,就有了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著名篇章。三国演义,就是把三国的这段历史演义化了,他并非全部真实,而是以三国这段历史时期的人物,故事为背景,写的有些神乎其神,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关羽死后冤魂不散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读者们读起来更有兴趣,毕竟三国演义的题材是小说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