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和珅为什么不提前讨好嘉庆他们之间有何矛盾

众妙之门 2023-06-13 23:36:43

和珅为什么不提前讨好嘉庆他们之间有何矛盾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乾隆禅位太子颙琰(嘉庆帝)作了太上皇后,情商超高、狡黠过人的“老狐狸”和珅也想过要与新皇帝嘉庆搞好关系,建立“友谊”,以使自己成为“三朝元老” 、“两朝肱骨”。只有和嘉庆建立起稳固的利益联盟,让他离不开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让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得以延续。

早在被乾隆立为储君之前 ,颙琰就对和珅飞扬跋扈、揽权独断的行为很是不满,但他不动声色,总是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昏聩无能、胸无大志的样子。实际上,他一直在暗中观察权倾朝野的和珅,以便找寻到这位红的发紫的当朝权臣身上不为人知的破绽和软肋。

和珅一向有精明的头脑,敏锐的嗅觉,阴险的手段,狡黠的心机以及贪得无厌的欲望,这一切经过他发达的大脑和聪慧过人的思维糅合,使其总结并拥有了一套无往而不胜的为人处世之道,看似简单,却很实用——处人之道,他极善察言观色,逢迎媚好,加上会办事,能敛财,使乾隆帝二十年如一日的独宠于他,如此方能纵横于朝野内外,肆无忌惮的掌控国家兵权、财权、行政大权,成为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 ,更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清巨富(仅次于皇帝)。

和珅刚得知乾隆打算禅位给颙琰的消息后,立即连夜就去拜访了未来的新皇帝,并送上了一份厚礼——一柄巨大的满绿老坑翡翠玉如意。他一方面采取拉拢、靠近、谄媚的方法,表示自己有拥戴之功,又向颙琰讨好说,皇上的衣食住行都是由臣等贡献的,没有动用一文国库里的公帑,以唤起颙琰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在嘉庆的身边布置了一批心腹做耳目,以窥伺新皇帝的一举一动。比如,他派自己的老师、死党吴省兰以帮助嘉庆审阅诗稿为名,及时了解新皇帝的真实想法和监视其活动轨迹。

尽管在退而不休的太上皇乾隆面前,嘉庆并无多少实权,和珅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二号人物。但是,聪明的和珅心里很明白,自己的大靠山、年近90的乾隆已来日无多,他虽然还是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却不愿过多的冒犯、刺激新皇帝。未雨绸缪,这也是“老狐狸”的自保术之一。

和珅如此谨慎小心的维系和嘉庆的关系,为何最终仍然未获得新皇帝的青睐呢?在处理与嘉庆的关系上,和珅留给后世的教训多于经验,主要原因在于,他过于自信了,认为自己谄媚上级(皇帝)的本领已经登峰造极了,自己的地位也已经尊崇至极,难以撼动,结果,反而违背了媚上的原则,他似乎忘了自己再权大无边,在皇帝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奴才”,“家天下”在九五之尊的的封建帝王眼里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因此,历史上的权臣大都没有好下场,除非他自立门户、也来他个“黄袍加身” 。

嘉庆与和珅的几次明争暗斗都败北了,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一国之君的地位不过是“红漆马桶——皮面光”,太上皇只要活着,和珅恃宠专权的局面就难以打破,自己尴尬的地位也会依然如故。和珅和太上皇“心意相通”,他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他一句话就能将自己废黜掉。因此,当被乾隆定为接班人后,和珅连夜送来玉如意时,嘉庆不仅爽快地收下,还肉麻的恭维了和珅一番,以此解除和珅的疑虑和警惕,更有麻痹和珅、让他以为自己不过是无才无能的“竖子”一个之意。

要如何对付并扳倒树大根深、权谋过人的和珅呢?

嘉庆的老师叫朱珪,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老儒,他曾经教导嘉庆: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至诚。在如今这种险恶的形势下,只有涵养身心,虚己以待,谋定而后动,掩藏自己的弱点和真实想法,全神贯注的寻找劲敌和珅的破绽,然后待机而动,才能一击即中。嘉庆知道自己必须要自我克制,不动声色,让和珅对自己彻底丧失警惕,不加防范;然后伺机发起致命一击。

打定主意后,嘉庆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藏于内心,整天侍奉在太上皇左右。为麻痹和珅,他还有意写了几首对和珅感恩戴德的诗,吴省兰立即报告了和珅,和珅看后心里美滋滋的。他分析:才具平平的嘉庆能当上皇帝已经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对朝政大权没有更大的奢望和野心,即便有也因能力不够而无济于事。如此一来,太上皇死后,嘉庆即便开始亲政,也不会不利于自己,自己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清史稿》记载,和珅对嘉庆还是不太放心,几次试探,只为一探真假。一次和珅奏事时故意长跪不起,嘉庆忙道:“和相请起,以后见朕,不是公开场合,不必行此大礼”。 和珅本为试探,自然不再坚持,他奉上奏折说:“请皇上御览批示”。嘉庆心里一激灵,明白和珅是在试探自己,连忙说:“朕何能与焉,此等军政大事,惟皇爷(指乾隆)处置,朕于政事不谙,于军事更不熟悉,诸事都要请教太上皇,仰赖和相,和相今后当不吝教辅才是”。和珅听后非常满意,告辞而去。史载,嘉庆知道自己身边人均不可靠,他故意利用这些耳目来巩固和珅的信任,他经常对侍卫、内监们说:“尔等有所不知,朕方依靠相公(指和珅)治理国家,哪能慢转相待呢?朕正要厚待尊重于他,以使其尽力辅佐朕。如果相公对朕略有松懈,朕如何治国?朕靠谁治国”?

此话马上传到了和珅的耳朵里,心里更加放心,再无防备了,他以为嘉庆不过是一个无谋无勇的白面书生,而且对自己异常敬畏,自己党羽遍布朝野,权力网络已盘根错节,他即便亲政又能咋的?此后,和珅便对嘉庆彻底放松了警惕,更不把这位新帝放在眼里了。

嘉庆四年(1799年)二月七日,太上皇乾隆爷驾崩于乾清宫,他活了89岁 ,在位长达60年,谥号“高宗” 。

嘉庆韬光养晦这么多年,敛藏锋芒,潜伏爪牙,终于等到了这扬眉吐气的时刻。他的亲政梦也快实现了。但此时还不可打草惊蛇,先稳住和珅,再让他做几天“两朝肱骨之臣”的美梦,办好乾隆的丧事后再动他。嘉庆在他亲政后颁发的第一道诏书中多次声明,一切沿袭太上皇的定制,任和珅为首席治丧大臣,和珅的重要亲信福长安也是“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和珅一见,一颗有些忐忑不安的心逐渐恢复平稳,看来,两朝宠臣的地位已稳如磐石了,也就毫无防备,嘉庆趁机以治丧为借口暂时免去了他的首席军机大臣、步兵统领等重职,没了军权,和大人就成了没牙老虎,只能任嘉庆宰割了。随后,嘉庆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将和珅、福长安、吴省兰等人软禁于乾隆灵前,又任命自己的人将所有要职掌握住。在部署擒拿和珅的同时,嘉庆还不忘天天给父皇哭灵。乾隆死后第五日,嘉庆下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和珅等人逮捕下狱。

等和珅有些明白时,一切都晚了。嘉庆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扳倒了巨贪和珅。那么,嘉庆从和珅处到底查抄到了多少财产呢?关于和珅的财产究竟有多少 ,史料记载中有些语焉不详、含混莫名 ,有说各种动产加不动产折合白银有2亿两,还有文献记载是11亿两,这些数字是根据查抄清单粗略估算出来的,说和珅富可敌国毫不夸张。彼时广东一带流行一首民谣,其中两句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把和珅贪赃纳贿搜刮来的银子,全都搬到内务府里去了,却没入国库,这是父皇留给他的一大笔财富。嘉庆虽然不差钱了,但他接手的是乾隆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内有此起彼伏的白莲教起义,外有源源不断输入的鸦片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银子再多也不够花啊......由此可见,嘉庆扳倒、赐死、查抄和珅是蓄谋已久的计划,即便和珅在他亲政前极力巴结、献媚,最终也难逃一死。

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处死他呢?

巴结嘉庆?敢巴结嘉庆和珅死的更快,更何况嘉庆也轮不到和珅来巴结!

首先声明一点:在嘉庆继位之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结嘉庆。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知道嘉庆会继位啊!

在康熙朝,由于皇子之间争皇位的斗争实在太过惨烈,导致最后的胜利者雍正帝心有余悸。他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这样骨肉相残的惨剧中,设立了一个规定——秘密立储。不立太子,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等自己死了,大臣们把这纸条一拿,纸条上的人继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执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这里,出现了变故。

什么变故呢?乾隆活的太长了。

乾隆统治的前几十年,他一直遵守着父亲的规定没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后,民间和朝野开始有了呼吁立储的声音,乾隆四十年以后尤其激烈。为什么呢?您老人家年龄眼看着大了,死把着皇位不撒手,万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过去,大家心里没谱。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间呼吁立储的声音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终于顶不住舆论的压力,于是他做了一个承诺: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爷干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干到乾隆六十年的话,那年我八十五岁,我一定在那年传位给太子,退休归闲了。

这话说的很没劲,为什么?因为大家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挂掉后继无人,你说你八十五岁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岁之前死了怎么办?问题还是没解决啊!

但是,这种说法却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为什么?因为天子万岁啊,我都已经做出了承诺,说我八十五岁就退休。你还要让我立储,什么意思?莫非你认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这么说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说,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这么一说,大家也只好接着忍。

乾隆的如意算盘是,康熙爷八岁继位,干了六十年,六十八岁驾崩。我二十五岁继位,中国还从来没有哪个皇帝活到过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够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万万没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活到八十五岁,傻眼了。

必须得退休了,因为十七年前立的那么大的一个flag在那呢,几亿百姓都看着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为太子,第二年继位为嘉庆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为啥?你老人家倒是早说啊!

嘉庆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儿子,在众多儿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几十年,乾隆前后偷偷立过三个太子,都夭折了。嘉庆也没有什么过于突出的事迹,和珅在早年间也不很确定他会是皇帝。

和珅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清算他呢

和珅的确是不傻,他也知道如果巴结好嘉庆肯定有好处,但是和珅不傻嘉庆就傻么?嘉庆难道会因为和珅的讨好而放过和珅么?肯定不会的,嘉庆明知道和珅就是朝廷的蛀虫,又怎么会放过和珅呢?况且,和珅在乾隆时期已经是权倾朝野的大臣,嘉庆上位,怎么会留着这样的臣子碍自己的眼呢?况且和珅还屡屡和嘉庆作对,所以嘉庆绝对不会放过和珅。

乾隆时期,和珅真是风光无限。作为乾隆手下的得力大臣,和珅在朝堂上的地位无人能及,很多外地官员进京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访和珅,给和珅送礼,因为这些朝臣知道只有巴结好和珅这个粗大腿,才能官员亨通。这些事情都足以反应出和珅在朝堂上的地位非凡,而且和珅还是个极为高调的人,除了在乾隆面前稍作伪装以外,其他时候都不怎么收敛自己。

而当时虽然和珅也知道嘉庆是最有希望登基的皇子,也做过不少向嘉庆示好的事情,但是嘉庆并没有接受。几次之后,和珅发现讨好不了嘉庆,为了避免将来的自己被清算,他就开始和嘉庆作对,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太子的登基或者是掌握足够大的权力,将来好制约嘉庆。但是,显然和珅并没有成功,他还是成功的激怒了嘉庆。

最初嘉庆虽然上位了,但是大权还是把握在乾隆手里,那时候嘉庆就算是为了保持自己孝顺的形象,也不能对和珅下手,毕竟打狗还得看主人。随后,等到嘉庆有能力处理和珅的时候,嘉庆毫不犹豫地就下手了,毕竟嘉庆绝对不会再放任这样的贪官再继续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2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