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诸葛亮如果比刘禅退位的话 诸葛亮能灭曹魏和东吴吗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三国是个尔虞我诈的年代。刘备白帝托孤之时,病榻之上,手握诸葛亮之手说:阿斗若不作为,臣相可取而代之。此一句一出,吓得孔明汗出浃背,立刻跪倒明志:我待阿斗如待主公一般,必将以死报效,岂敢有觊觎之心。这是刘备试探孔明之语。刘备也是高明,临死也要给阿斗弄个好帮手,并绝了其上位皇位之心。你想吧,你面对了你的主人赌咒发誓,说要辅佐阿斗,作为一个名人怎能够食言呢?所以刘备放心而去,撒手人囊。
然而诸葛亮辅佐刘禅,实际上已控制了蜀国的军事及政治大权,百分之九十归诸葛亮管,阿斗只管的几个太监宫女及几罐蛐蛐,几笼鸟雀而已。三国中有言:司马懿问蜀国使者:孔明忙乎?使者日:事无巨细,必将亲问。意思是,大小事诸葛亮说了算。阿斗对诸葛亮称为相父。实际上就是阿斗的干爹。诸葛亮在朝堂上有话语权及决策权。如第N次北伐时,阿斗说了:连年北伐,国库空虚,要不等等再伐吧。那诸葛干爹不依呀,连夜写下《出师表》,以先帝嘱托要挟。
实际就是给干儿子阿斗一个面子,我要干的事一定干成,你想拦我,没门。这样,诸葛亮虽没逼阿斗禅位于己,但当了皇帝的爹,就是太上皇,并掌握了全国的军事以及政治大权,实际就是蜀国名义上的皇帝。为什么诸葛亮一味北伐呢,也是想灭魏伐吴,统一天下。如若成功,那时再废刘禅,成为一代开国皇帝。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样写,可能把大家心中的请葛亮的英雄形象尽毁,可是人天完人,谁不想成就一番伟业,当个皇帝玩玩,人心最可怕,你又没生在三国时代,也不是诸葛亮肚中的蛔虫。他是怎么想的,谁也不了解。
但即使孔明逼刘禅让位于己,结果只会更坏。本来就弱的蜀国,再搞个内乱。恐怕那时诸葛亮忙于应付国事,已无力北伐,只等得司马懿掌握了魏国,大兵压境时,奋力抵抗。但那时人心已乱,诸葛亮还背上篡国篡党的骂名,谁肯使力。一时间大臣武将为了活命,全投魏去。剩下孔明孤家寡人,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事你我能想到,作为三国时的智谋家孔明比你我想的更全。
时机不到,是不可能篡党夺权的,不知水壶想法对吗,毁了你们心目中的英雄,只有等喷的份了。然而人心深如海,确实可怕,这样想想,也坦然了。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诸葛亮如果比刘禅退位的话 诸葛亮能灭曹魏和东吴吗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在后期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没有能够成功?诸葛亮这个人才能很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军事方面的也非常厉害。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后期对曹魏发动的北伐基本上没有一次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学者是众说纷纭。
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可以说是百战百胜,打下了诺大的蜀国,使刘备有了安身之处。但是在刘备死后刘禅登基之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像样的胜仗了,前后真的是判若两人,就有人认为说周瑜比诸葛亮其实更有军事才华的原因就在这里。本来诸葛亮的威望很高,如果北伐成功,刘禅就更没有心情吃喝玩乐了。那大家可以想一想啊,南宋的皇帝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根本原因就在于北伐成功了就会迎回钦宗和徽宗,那这就严重威胁了赵构的皇权,因为他是皇帝,所以大家都忽视了他其实是比秦桧更大的汉奸。
诸葛亮被徐庶推荐刘备之后,他必须得先熟悉军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其次他得顾忌朋友的面子,不能刚去就出风头。我等到徐庶被迫离开之后呢,他才真正的接手指挥战斗了。赤壁之战是周瑜和诸葛亮的成名之战,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他有两次最可能成功。但是很遗憾,要成功首先要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因素。
第一天时。第一次北伐的时间是在公元227年,由于公元226年,曹丕死曹睿继位,魏国处于混乱之时,是赵云,邓芝为疑兵举旗鼓,为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降镇。这段话出自三国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用的声东击西之计收复了三郡,他让赵云和邓芝做了疑兵去攻击这个箕谷。曹真中了计都在这个地方抵抗这个蜀军,诸葛亮的自己的大军,其实围攻另外一个地方,攻击祁山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被诸葛亮占领了,就天水这个地方就收了这个姜维。然后同年孙权北伐,与诸葛亮几乎是同时的,这个时间可以说是把握的非常好。当时赵云还在南方的孟获又归顺了蜀国。诸葛亮是完全没有内忧的,也没有刘禅的干扰,就是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
其次是地利了,蜀国地势险要,不需要太多的兵力驻守,诸葛亮每次都出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用于进攻。其实魏国自从赤壁之战之后就已经退出争霸的舞台了,后期多数的时候都是防守。当时三国的兵力,魏国的总兵力在65万左右,蜀国总兵力在15万左右,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刘禅投降的时候蜀国灭亡,成都最低有1万的兵力。但这位刘禅少主真是人才,有1万兵力,竟然一点仗都没有打就投降了,这样的主子太悲哀了。吴国总兵力在25万左右,就兵力来讲魏国占了绝对优势,蜀国是最弱的。如果说位魏国蜀国交战的话,那么他们的兵力对比是20万对11万。总兵力虽然魏国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但是实际上两方可用于交战的兵力差距并不是特别大。在这个晋书宣帝本纪当中描述,诸葛亮的话:亮有率众十余万出斜谷。
这三国时期啊,蜀国边上有南蛮,东吴边上有山岳,魏国边上有匈奴,还有些小一些这个地方。但是他们都只有挨揍的份,没有太强的战斗力了,骚扰一下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时候三国的战力要远强于周边的少数民族,但是虽然他们的兵力少,不代表着对这些政权的就没有威胁,所以魏国这方面就非常明显,它的兵力部署在很多方面都是用于防备其他各线的敌人。最有可能成功的这次北伐,很遗憾的被这位自作聪明的马谡给坏掉了。结果魏国右将军张合在街亭大败马谡,最终因为失去人和第一次北伐失败。那么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不听将令的现象,诸葛亮可能是杀了马谡一整军纪,但这次北伐也把刘禅给吓坏了。
第二次北伐是公元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这次又是没有什么战果,这次因为这个后边的催粮官李严撒谎,筹集粮草不当,造成军队缺粮而导致北伐失败,李严最后是贬为庶人。这是一个关键人物,李严和诸葛亮的都是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也就是说他只听命的刘禅。按道理说他的罪行应该是要斩首示众的,但是为何只是罢官免职,一定是个大人物在保他。谁能比诸葛亮在蜀国的官还要大?那就是那位刘禅了。
第三次北伐是公元229年的春天。进攻占领了阴平、武都两郡之后又是无功而返。两军主力没有交战,不然还得断粮。
第四次北伐是公元231年2月,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时。张合看出蜀军弱点,他看出了诸葛亮这方面的弱点,但是司马懿不听他的,司马懿后来到了现场之后,发现诸葛亮的军威是吓破胆了,才知道张合说的对。魏国军队在质量上相差蜀军很多,只能装病不战。司马懿后来按耐不住手下的嘲笑,跟朱良对战了结果大败。当诸葛亮梁粮尽退军时,司马懿又派张合去追击,结果中了埋伏,张合就这样被害死了。
第五次北伐公元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这也是最可能成功一次,第一次和第五次是可能成功的,但这次因为诸葛亮病死而退军了。这次诸葛亮为了防止有人断他粮草,提前用了三年时间在斜谷屯了粮草,并且在战场附近屯田。就这样司马懿都不敢来骚扰,可见他害怕诸葛亮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才有了《三国演义》当中故事空城计了,司马懿对诸葛亮才是真是忌惮。
诸葛亮多次在北伐眼看要胜利的关键时刻,都因为粮草不足而失败。从诸葛亮所著兵书可以知道,他很重视后勤保障的。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是非常奇怪的就在这里了。前期好好的,后期谁断了他粮?刘禅这位真的不愧号称扶不起的阿斗。
说起三国,大家最喜欢讨论的人物必定是诸葛亮了,没办法,诸葛亮的才能确实是闪耀古今。在演义中,他多智近妖,计谋过人,很多事情都在他的预判之中。而在正史中,他也非常厉害,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战场较量,他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北伐为何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
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一个摇摇欲坠的蜀汉,不过诸葛亮治国能力确实出众,仅用了数年便让蜀汉起死回生,重新走回了正轨,而且他还在这几年中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军队,为蜀汉重新打造了一支强悍的军队,使得蜀汉有能力再次对外出征。不过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诸葛亮却是损兵折将,屡战屡败,令人遗憾。
第一次北伐时期,原本蜀汉形势非常好,陇右共5个郡,但其中3个郡已经宣布投降了蜀汉。眼看诸葛亮可以完成占据凉州的战略规划了,马谡这边却出了问题。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去守卫街亭,结果马谡放弃城上山,被张郃切断水源,快速击败,诸葛亮的后路暴露在张郃兵锋之下,于是诸葛亮只能无奈撤退,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第二次北伐时期,曹魏大将曹真早就做好了防备,就等着诸葛亮挥师前来。于是魏蜀两军在陈仓爆发激战,无论诸葛亮使出何种手段,始终无法攻破陈仓。最终魏国援军到来,诸葛亮撤退,第二次北伐失败。
曹真去世之后,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他不仅深入敌后,收割了敌人的麦田,使得魏军军粮短缺,还在卤城之战中大败司马懿,斩首三千,大挫魏军。按照这种情况打下去,司马懿那边是抵挡不住了,诸葛亮完全可以趁机进攻,彻底击溃魏军,但这个时候,却传来了刘禅的圣旨,要求诸葛亮撤军,于是北伐再一次宣告失败。
原来这次刘禅之所以下旨让诸葛亮回来,是因为李严欺骗刘禅,说军粮不够了。而诸葛亮回来发现军粮充足,和李严对峙,才发现是李严在从中作梗,最终李严被罢免,诸葛亮再一次发动北伐。不过由于诸葛亮日夜操劳,身体扛不住了,最终星落五丈原。
纵观诸葛亮的北伐征程,我们可以看到,他基本是屡战屡败,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实际上我们从姜维临死前的一句话可以发现端倪。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出三路大军攻伐蜀汉,钟会、诸葛绪大军被姜维死死挡在了剑阁,但邓艾这一路大军却从阴平小道杀入了蜀汉腹地。面对邓艾大军,刘禅刚开始还想着抵抗一下,但当诸葛瞻战死后,刘禅就失去了抵抗意志,尽管成都城池坚固,蜀汉各地还有大量援军,但刘禅仍然是毫不犹豫选择了打开城门,投降魏国,最终蜀汉灭亡,出乎众人意料。
不过当蜀汉投降的消息传到姜维这里后,姜维还一心想着复国,他先是假装投降钟会,然后利用钟会和魏军众将的矛盾,挑起他们的内部争斗,然后借此诛杀钟会及魏军诸将,重新起兵,光复蜀汉。不过姜维的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而在他临死之前,喊出了这么一句话。
原文: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
姜维临死前所说的“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这句话,实际上是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魏国实力确实强于蜀汉,蜀汉这边不是对手,这是天意啊。另一层意思则是责怪刘禅了,古代的天指的就是天子,所以姜维这里所说的天命就是指的刘禅,因为正是刘禅不坚持抵抗,贸然投降,才会使得局势到达如此程度,无法回转。可以说正是刘禅的不抵抗,才导致了蜀汉的快速灭亡。
姜维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对诸葛亮为何屡战屡败的最好解释。首先蜀汉的国力确实比不上魏国,而且魏国精兵猛将并不少,甚至比蜀汉还多,所以说蜀汉是很难打赢魏国的。其次刘禅这个皇帝做得也非常不合格,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击败魏军了,结果刘禅却接受谗言,命诸葛亮回师,功亏一篑,诸葛亮之所以战败,刘禅要负不小的责任!
结语
姜维临死前的一句话,其实就是说的他计谋之所以不能成功,蜀汉之所以亡国,其实就是因为魏蜀两国实力不对等,且皇帝刘禅不作为。而这也正是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如果蜀汉实力和魏国差距不大,诸葛亮必定能打出更好的战绩,如果没有刘禅在背后掣肘,诸葛亮说不定真能击败魏军!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贤相之一,也被称为是千古忠臣的典范,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在古代礼法话语体系之中,诸葛亮可以堪称是古代官员的完美典范。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而且成为蜀汉北伐的最主要推动者。那么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的话,他有没有可能专权呢?
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看看如何理解“专权”。汉语词汇中解释,专权指独揽大权的意思。如果仅从这个字面意思来看的话,诸葛亮没有等到北伐成功统一天下,就已经达到了专权的地步。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蜀汉政权。李严被诸葛亮放逐之后,诸葛亮在蜀汉政权内部已经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诸葛亮掌权的十几年间,刘禅几乎等同傀儡,整个蜀汉大小事情全部都由诸葛亮决断。诸葛亮也事无巨细地掌管蜀汉政权,甚至超过二十军棍以上的刑罚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所以这样的诸葛亮绝对可以用“专权”来形容。
诸葛亮在世期间,三国君民只知道有诸葛亮而不知道有蜀后主。诸葛亮在蜀汉及其他两国都有极高的威望,诸葛亮的功劳和能力绝非刘禅可以比拟。如果诸葛亮真的听从刘备之言:“取而代之”,也算名正言顺。当时蜀汉政权内部也有不少人意识到诸葛亮的权威与专权,所以巴解讨好诸葛亮。李严曾经鼓捣诸葛亮进爵称王。史书记载:“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知道这个坑,于是回答说:“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根据汉朝祖制非刘氏不得称王,非功不得封侯。如果诸葛亮接受了李严的建议,那么他擅权自专的名声将会彻底坐实。诸葛亮将会和曹操、王莽一样,成为人们眼中的权臣甚至是逆臣。诸葛亮拒绝李严的做法肯定非常正确,诸葛亮不仅没有接受九锡和称王,自己的爵位也没有晋级为县侯,至死都只是个乡侯。诸葛亮拒绝了李严,但是后面又加了一句容易让人引起误会的一句话:“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诸葛亮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可以理解为,他之所以没有接受九锡和称王,原因是没有完成北伐中原的大业。如果完成了北伐中原的大业,诸葛亮别说接受九锡,就是十锡也愿意接受。九锡的规格已经到了称王,王爵的级别仅次于皇帝,十锡比九锡高一个级别,可以认为和皇帝一个级别。诸葛亮这句话可以被有心人理解为诸葛亮完成北伐大业之后,有可能会继续专权,甚至是干出出格的事。因为他自己也说“十命”都可以接受。所以不少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成功之后有可能会专权,甚至是乱政。
其实我觉得诸葛亮北伐成功之后,有可能会继续掌握实权,但是应该不会威胁到蜀汉政权。男人对权力的欲望是无限地,诸葛亮自然也有权力欲望,但是诸葛亮的权力欲望和王莽不一样。王莽的权力欲望是加紧夺权,最终代汉自立。诸葛亮的欲望和周公、霍光比较像。诸葛亮掌握政权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诸葛亮无论是自己的为人处世准则,还是在教育子女方面都是都遵循严格的忠孝思想。诸葛亮本来深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他本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也以忠孝为本。一个以忠孝为本的诸葛亮,不太会长久专权,更不太会代汉自立。
乱世之中,许多英雄都有机会崭露头角,都有可能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些英雄人物整体上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有争天下之心的英雄,比如刘备、曹操、孙策等;第二类是辅佐争贤君明主,成为王佐之才的英雄。诸葛亮明显属于第二类,出山之前一直都在需求时机,寻求明主。最终诸葛亮和刘备走到了一起,诸葛亮也凭借自己的才能帮助刘备实现了三分天下。虽然刘备和诸葛亮也出现了某些不和谐因素,但是刘备对诸葛亮还是非常信任。刘备临死前的托孤,更是将信任与期许发挥到了极致。诸葛亮得到了大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礼遇与信任,立志成为王佐之才的诸葛亮自然会非常感激刘备,感激蜀汉政权。
诸葛亮生前一直想为蜀汉提拔人才,但是诸葛亮却没有私下培养自己的诸葛家族势力。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年龄确实比较小,但是诸葛乔的年龄并不小。诸葛亮在临死之前也没有重点扶植诸葛乔,而是让诸葛乔和一般士兵一样接受训练,没有让诸葛乔身居重位。诸葛亮后来重点培养的是姜维,姜维确实感念诸葛亮,姜维效忠的也是蜀汉政权。诸葛亮如果想专权,甚至是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专权的话,他就应该大力培养自己的诸葛亮家族势力。当然诸葛亮没有大力培养诸葛家势力,也和诸葛家族人丁单薄有一定关系。
诸葛亮除了没有私下里扶植诸葛家族势力之外,也没有私底下扶植自己的势力。魏延、杨仪、姜维、费祎、蒋琬、董允等人都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但是他们却不是诸葛亮的私人势力,他们都是蜀汉的大臣,他们效忠的也都是蜀汉政权。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时候,也都是以北伐大业和兴复汉室为指导思想。诸葛亮没有自己的私臣,私臣又怎么能成为诸葛亮专权的工具呢。诸葛亮死后刘禅能够快速掌握政权,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没有扶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刘禅在历史上的名声确实不好,而且还留下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称号。其实刘禅并没有想法的那么不堪,刘禅有一定的执政能力。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快速掌握了政权,而且此后再也没有设立丞相一职,刘禅把诸葛亮的权力分成若干块,文武相互牵制,最终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诸葛亮活着时候,刘禅不问政权之事,看似没有任何作用。其实这也是刘禅的大智慧,刘禅知道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大臣,他也知道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诸葛亮掌权期间,刘禅所做之事就是大力支持北伐大业,支持诸葛亮。刘禅也知道是南天一柱,当时只有诸葛亮才可以支撑当时蜀汉政权。
即使诸葛亮最终北伐成功,他也不会成为王莽、曹操一样的权臣。诸葛亮极有可能和周公一样,功成名就之后回到自己的封国,成为另外一段美谈。
北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匡扶汉室的一场战争,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人力与物力资源能够维持长时间的消耗。诸葛亮本人虽说是北伐的关键核心人物,但是蜀汉逐渐失去了天下大势,不是说诸葛亮活下去就能完成北伐大业的。因而在我看来,诸葛亮不死,北伐也不太可能成功。
第一次北伐的失利,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进程第一次北伐以街亭失守,马谡被斩而告终,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整个军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鼎立格局。因为街亭是战略要地,也是阻止魏军最好的地点,易守难攻,可以说只要守住了,就能让蜀军以逸待劳。
粮草问题始终困扰诸葛亮的事业从事实来说,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问题是粮食问题,多次北伐失败也都是由于粮草不足。古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战争资本,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呢?诸葛亮难道意识不到这一点吗?他只是想尽力完成自己的事业,而当时的他也还有不少人才可以调遣,因而选择了稳固一段时间,就开始新的北伐战争。
曹魏加强了防范,魏国综合实力还是强于蜀国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成三点来分析:
1.刘备先是与孙权开展了一场大战,结果自然是战败,不久之后逝世,可以说对诸葛亮本人乃至整个蜀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诸葛亮本人毕竟不归属于蜀汉的统治集团,虽然有极大的权力,却还是处处受小人奸逆的排挤,加上刘禅的不作为,可以说诸葛亮心中是十分苦闷的。
2.第一次北伐让曹魏大吃一惊,因为没想到在刘备去世后,蜀汉竟然这么快能集结起来进攻魏国。但可惜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让曹魏明显加强了防范,而且意识到了蜀汉很可能没有很强的实力,只能依靠各种手段计策来提高自己进攻的几率,比如偷袭粮草要道等。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诸葛亮进攻陈仓的失败。
3.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诸葛亮真的有把握进行北伐吗?还是说只是为了自己或者说是为了刘备的夙愿呢?在我看来,其实诸葛亮本人在后续几次的战争中已经预料到了蜀汉大势已去的结果,而且事实上蜀国确实人才凋零,政权不稳,更不必说成就大业了。
只是,诸葛亮不是神人,但他有自己的理想,为蜀汉而奋斗。我觉得他做到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7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贾南风为什么那么厉害
下一篇: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怎么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