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故意让周瑜火烧赤壁的原因

话历史 2023-07-23 09:35:27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曹操故意让周瑜火烧赤壁是怎么回事?曹操这么做是为了什么?的相关内容。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曹操合荆州军号称八十余万人(实际为二十余万),兵分两路,进攻孙权刘备。

曹操的两路兵马。一路是陆军,由曹操的主簿赵俨为都督护军,率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及文聘的江夏北部地方部队,总计近四万人,由襄阳沿汉水南下,攻打刘琦、关羽所驻守的夏口(今汉口)。另一路水军则由曹操亲自率领,合荆州兵共约十五六万,由江陵顺长江而下,直扑陆口,只要突破陆口,那就再无阻滞;可顺水直捣夏口、樊口,干掉刘备最后的老窝;也可自陆口(注1)进入陆水上岸,而经由江南的羊头山(通山)低山丘陵区,再过阳新便可直取孙权水军总部柴桑(今九江)。

针对曹操的两路兵马,周瑜与刘备经商议后作出相应部署。他们也兵分两路。一路由关羽率领其万余水步兵,在夏口以北与曹军且战且退,目的是骚扰并迟滞其进攻,以保障周瑜主力水军侧背之安全(注2)。另一路则由周瑜三万水军居前、刘备亲领数千精卒在后,由樊口(今湖北鄂州市西)逆江而上,要赶在曹操之前抵达陆口扎下水寨,封锁陆水,并在此处的赤壁山(当时称石头山)一带江面上列下船阵,对曹操的水军大部队进行阻击。生死成败,在此一举!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但是很显然,拼水军,曹操的北方兵与荆州兵都拼不过周瑜的江东兵;何况,长江此处的江段,先从西南流向东北,刚刚流过赤壁,就急剧转向正东;顺流而下的曹军,本来速度与机动性占优,但在这儿却将自己的船侧暴露给了江东水军的船头,一则容易被撞偏撞沉,二则也容易被穿插分割。优势一下子变成了极大的劣势,

另外,在赤壁的上游,江面宽度为1500米左右;赤壁下游,则猛然扩大到三千米以上;唯有赤壁所在的江面,仅有1100米左右,如同哑铃的手柄,中间急剧收窄,水流的流速自然迅速增大,水流非常湍急;加上长江在此猛然右拐,湍急的水流冲击北岸受阻,对后面形成强力的冲顶。这正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在如此复杂险恶的水情中操纵非机动的传统木船,绝非短期就能练成的本领。这又对长于舟楫的江东水军更有利。

总之,周瑜选择赤壁作为战场,是最大限度放大了自己水军优势。曹操一生纵横天下,偏偏此时选错了对手。长江,那是周瑜等江东儿郎的地盘,陆地上再强来了也得俯首称臣!

水战打不赢,想要渡江上岸走陆路也不行,陆口沿江南岸,全是地势陡峭的连绵山岗,赤壁山山如其名,全是红色的百丈砂岩,如一柄柄利剑,直插云霄,连个爬山的地方都不给你!

曹操傻了,打了两下打不动,最后也只能退到长江北岸的乌林安营扎寨。乌林镇今属洪湖市,乃云梦泽东部的长江泛滥平原,为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诸水汇归之地,素有“百湖之市”、“水乡泽国”之称。这种湿地沼泽地带,乃兵法之中的“圯”地,乃安营扎寨的下下之选(注3)。更糟糕的是,由于扎营选址不当,导致了人口过密与卫生问题(沼泽地带污泥淤积,蚊蝇滋生),使曹军中小规模的瘟疫进一步扩散,曹营每天都有一车一车的尸体运到野外焚烧,触目惊心,无休无止,好似永远醒不过来的噩梦。但曹操又有什么办法呢?长江冲不过去,对岸也上不去,他只能留在乌林,骑虎难下。时值寒冬,长江湿冷,衣服仿佛黏在身上般冻你,冷风仿佛缠在身上般舔你,这是曹操这些北方人从未体验过的折磨。曹军南征之时还是七月盛夏,根本没带御寒衣物,后来虽已想尽办法从当地征收、从后方急运,但终究还是不够,一些身体差的小兵只能自求多福了。

图:洪湖市卫星地图

除了冷,还有饿,曹军的粮草,全靠刘表在江陵多年的存粮支撑,必须用辎重船一艘一艘从长江运过来,但随着曹军水战失败,整个长江江面已被周瑜水军控制,江陵的粮船根本运不过来,运来了也得被提前抢走。曹操无奈,只能派人从襄阳等地由陆路调粮过来,但乌林以北的陆路全是湖泽地带,运输极其困难,根本供应不过来,结果曹军的病卒因饥饿而得不到营养恢复,最终竟有超过五成的非战斗减员(注4)。也就是说,曹操十万北方兵,还没使孙刘伤一点皮肉,自己反而伤筋动骨只剩了不到五万,再继续相持下去,死的只会更多。而孙刘联军紧靠江夏与江东总部作战,水路由夏口补给,陆路由柴桑补给,补给线比曹操要短上一倍,根本不怕耗下去,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言:

“操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操之破绍,非战而胜也,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无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欲老吴而先自老,可见其必败也。”

此时此刻,对面的赤壁一片赤红,红心万丈;这边的乌林一片乌黑,乌云盖顶。一红一黑,衬得曹操压抑如狂。

事实上,就算黄盖没有诈降,周瑜没有火攻,曹操也撑不了几个月,最后恐怕还得往北方陆路败退(前后的长江航道都已被周瑜水军控制),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从陆路败退的话,那数千战船总不能留在岸边资敌,曹操恐怕仍得咬咬牙自己放火全烧掉。而那七八万荆州水军也是麻烦,他们当初投降大多是因为被逼无奈,一旦曹操败退威名扫地,他们恐怕转身就会投降旧主刘琦、刘备。(注5)

所以这“火烧赤壁”,曹操其实得感谢周瑜才对。周瑜提前帮曹操下决定,避免了更大损失,还帮忙选时间选风向,出工出力出柴草火油,烧船烧人除后患,简直就是无微不至。

图:赤壁古战场周瑜塑像

读史至此,我不禁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黄盖以诈降烧船,或许就是曹操主动放进来。如此便正好有台阶好退兵,免得骑虎难下,越拖越惨,若让瘟疫继续蔓延,再死几个名将重臣;再加上断粮危机,荆州兵再一哗变,内外夹击,曹军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曹魏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况且此时孙权正趁虚攻打合肥,曹操虽已派了一千虎豹骑前去增援,恐怕还是不够,早点北归去顾好合肥才最重要。

真相若是如此,赤壁之战的很多疑点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首先,黄盖诈降漏洞百出。黄盖是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少孤家贫,是穷地方的穷人,因董卓之乱随孙坚起兵,跟着他一路南征北战,后来又跟随孙策和孙权,屡立战功,累迁至丹杨都尉,按黄盖的话说,他是孙家的三代老臣,“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注6),之所以投降曹操,只因为曹操人多,所以“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但这讲不通,因为当时曹操水战失利,又士卒饥疫,早已没了当初“治水军八十万”顺江而下的恐怖气势,黄盖这么说,更有点像在灌迷魂汤,根本不能信。况且依三国军制,将士在外征战,家眷都要留在后方做人质,所以三国的降将大多是被逼而降(如于禁、黄权)或是和平时期举家投降(如韩当之子韩综),很少有临阵倒戈的例子。就连曹魏的皇亲国戚夏侯霸,降蜀后其子都被流放乐浪(今朝鲜平壤),黄盖若临阵降魏,其后方家属的命运可想而知。一个孙坚时的东吴老将,这么拼为曹操,也不知是图啥?

所以,曹操对这件事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注7)但既然曹操已怀疑黄盖有诈,为何不在黄盖来降时先派船只前去接应查实,反而通报全军不要阻拦(注8),坐视其冲到近前呢?这完全不似一个多疑奸雄的行事作风。为了能说清史书上的这个漏洞,小说家罗贯中便干脆脑补了一个“周瑜打黄盖”的SM情节,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黄盖的降船竟特意用红色篷布盖上装满柴草的船舱,简直就是欲盖弥彰(注9)。就算曹操一人秀逗了,曹军那么多谋士、大将,怎会一个都不加防备?

另外,罗贯中还脑补了一个庞统献连环计的桥段,想让这把火烧得更爽。但在正史中,庞统此时还未登场,更不可能去曹营献计;并且,史书中也从未说过曹操有把自己的船全用铁索连起来,只是说“操军船舰,首尾相接”(注10)而已。我们想想也知道,曹军有艨艟斗舰数千艘,要把他们连起来得用多少铁索?临时打造怎么可能?而之所以“首尾相接”,只是如前所述,因该地水流情况复杂,曹军驾船技术太差,想要将数千艘船按“停车位”停好也挺难的,乱七八糟挤在一起,黄盖看了觉得不用火攻,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脑子。但应该说明的是,曹军船队并未真正上环,想要一把火全烧掉是不可能的,后面的船见势不妙完全可以开走。但是,曹操本就有心烧船,所以干脆就坡下驴,“烧其馀船引退”。(注11)

顺便说一下,罗贯中脑补的连环计这个情节,大概是受了朱元璋火烧陈友谅连环船的影响,罗贯中正是元末明初之人,他们大概处在同一时代。

最后,关于那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情节,一般认为那是周瑜天气预报的功劳(利用西伯利亚冷高压过境的四五天)。但我详细查阅当地气象学资料后发现,赤壁一带的冬天并非偶尔有东风,而是经常有东风,而且非常规律,大概只要冬至(农历11月27)过后,太阳开始北移,白天季风从北方南下,遇到神农架高山及赤壁高峻江岸阻挡之后,就会形成冷高压空气,反射成为风力较大的东风。周瑜水军由东而来,虽然是逆流而上,却是顺风而来,所以速度与机动性大大胜过曹军,此时顺风放火,简直不要太爽。所以,在这个东风肆虐的冬天,黄盖突然来降,火攻意图极其明显,曹操绝不可能看不出来。

图:诸葛亮借东风雕塑

况且,赤壁之战曹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并未损失一员名将、一位谋士,可见这是早有准备的撤退。而那些“逼兵势耳,非心服也”(注12)的荆州水军,其实都是被曹操早已抛弃的炮灰(注13)。经此役后,曹操十余万大军,十万驻扎在岸边营地的北方兵虽因饥疫折了一半,终归还剩一半;可七八万驻扎在船上的荆州水军则烧溺死殆尽,以至“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注14)的荆州竟变得“荒残不堪,人物殚尽!”(注15)悲剧啊!

而对于周瑜来说,派黄盖诈降应该也只是一个战术试探,能成最好,能尽快结束战争;不能成的话,周瑜应还有其他后备计划;总之这场战争已经赢定了,只不过战果和时间的差异罢了。至于那可怜的八万荆州兵,东吴既然得不到,周瑜大概也不想留给刘备刘琦吧,所以无所谓了。

数年后,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也证明了这一点。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既然是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当不可能有假,毕竟是两国之间的国书,若是胡说八道,恐徒惹敌国笑柄。综上所述,周瑜火烧赤壁,其实是曹操故意让他烧的,目的是避免更大的损失,并借此清理亲刘的荆州兵。曹操不愧是一代奸雄,此壮士断腕之恐怖谋略,简直令人发指。

注1:陆口,位于今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三国赤壁之战前俗名“凤山监”,古隽水(陆水)河环流数里在凤山监分岔形成两条支流,岔口处形似刀口,又俗称“刀环口”。《湖北通志》记载:“蒲矶山(界石)在陆水入江之处,陆口亦谓之蒲圻(矶)口。”

注2:见《三国志 文聘传》“(文聘)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

注3:见《孙子兵法 九地篇》“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为圯地。圯地则行。”

注4:见《三国志 吴主传》“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注5:见《三国志 先主传》注引《江表传》“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注6,注7:见《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注8:见《三国志 周瑜传》“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注9:见《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

注10:见《三国志 周瑜传》

注11:见《三国志 吴主传》

注12:见《三国志 诸葛亮传》

注13:见《三国志 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及《三国志 武帝纪》“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注14:见《三国志 刘表传》

注15:见《三国志 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曹操故意让周瑜火烧赤壁是怎么回事?曹操这么做是为了什么?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国中“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为了夺取荆州,进而夺取天下。他看到了荆州的重要性,刘备也看到了,无奈实力不济,只好选择联合孙权以抗曹操。孙权也明白荆州的重要性,这从他采纳鲁肃的意见可以看出这一点。鲁肃进言到:"荆州与过邻接,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吾若据而有之,次帝王之资也"。由此可见,这三方对荆州的重要性的认识"可谓深矣"。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了。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孙刘联军能暂时抛开分歧,精诚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他们又选择了赤壁这个战场,用了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等一系列谋略,作后使得强大的曹操败走华容道,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过程: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不战而降。因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占领江陵。刘备放弃撤往江陵的计划,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 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退至鄂县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时曹操据江陵, 将顺流东下,形势紧迫,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说训练好水师八十万,要与孙权在吴地决战。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犹豫不决。诸葛亮对他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指出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孙刘联合,定可取胜。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指出主和派意见的错误,进一步消除了孙权的顾虑。孙权决心联刘抗曹,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指出,实际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且已疲惫不堪。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这些都是对曹操的不利因素。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孙刘联军溯江西进,与顺流而下的曹军在赤壁(历来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相遇(见彩图赤壁之战战场遗址 湖北蒲圻)曹军初战不利,退往长江北岸的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双方隔江对峙。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曹操骄傲轻敌,相信黄盖的诈降,黄盖带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顺风驶向曹船,因风纵火,燔烧曹军船只,火势延及岸上营垒。曹军人马烧溺,伤亡惨重。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狼狈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无力南下。刘备通过这次战争也乘机占据荆州大部。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周瑜火烧赤壁故事的概括

概括如下: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来攻吴,孙刘联军与之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扩展资料:

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历代评论

赤壁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呀?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原因: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历史典故:周瑜火烧赤壁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
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
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精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
正在这时候,曹操派兵士下战书来了。那信上说:“我奉大汉皇帝的命令,领兵南征。现在我准备了水军八十万,愿意和将军较量一番。”
孙权把这封信递给部下看,大伙儿看了都刷地变了脸色,说不出话来。
张昭是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的。他说:“曹操用天子的名义来征讨,我们要抵抗他,道理上输了一着。再说,我们本来想靠长江天险,现在也靠不住了。曹军占领了荆州,又有上千艘战船,他们水陆两路一起下来,我们怎么也抵挡不了,我看只好投降。”
张昭这一说,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鲁肃在旁边冷眼旁观,一声不吭。
孙权听着听着,觉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鲁肃也跟着出来。
孙权拉着鲁肃的手,说:“你说说,该怎么办呢?”
鲁肃说:“刚才张昭他们说的话全听不得。要说投降,我鲁肃可以投降,将军就不可以。因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样跟名士们交往,有机会还可以当个州郡官员。将军如果投降,那么江东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里,您上哪儿去?”
孙权叹了口气说:“刚刚大家说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说的才合我的心意。”
散会以后,鲁肃劝孙权赶快把正在鄱阳的大将周瑜召回来商量。
周瑜一到柴桑,孙权又召集文武官员讨论。周瑜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其实是汉室*贼。这次他自己来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给大家分析了曹操许多不利条件,认为北方兵士不会水战,而且老远赶到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会生病。兵马再多,也没有用。
孙权听了周瑜的话,胆也壮了。他站起来拔出宝剑,“豁”的一声,把案几砍去一角。他严厉地说:“谁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这案桌一样。”
当天晚上,周瑜又单独去找孙权,说:“我已经打听清楚。曹操兵马号称八十万,这是虚张声势,其实只不过二十几万,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给我五万精兵,我保管把他打败。”
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拨给他三万水军,叫他同刘备协力抵抗曹操。
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锋,曹军就打了败仗,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和曹军隔江遥遥相对。
正像周瑜预料的那样,曹操的北方来的兵士不会水战,他们在战船上,遇到风浪颠簸就受不了。后来,他们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稳不少。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个计策,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下去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办法来打败他们。”
周瑜觉得黄盖的主意好,两人还商量好,让黄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脱离东吴,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将领害怕他,对黄盖的假投降,一点也没怀疑。
黄盖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
隆冬的十一月,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大船,驶在前面,后面跟随着一批船只。船队到了江心,扯满了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江北。
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正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开北岸约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条大船突然同时起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闯进曹军水寨。那里的船舰,都挤在一起,又躲不开,很快地都延烧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一大批兵士被烧死了;还有不少人被挤在江里,不会泅水,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他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北岸的曹军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马进攻,吓得全部崩溃。
曹操拖着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潜江县西南)的小路上逃跑。那条小路全是水洼泥坑,骑兵没法通过。曹操赶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铺路。他带着骑兵好容易才通过,可是那些填铺稻草的兵士,却被人马踩死了不少。
刘备和周瑜一起,分水陆两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战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损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将曹仁、徐晃、乐进分别留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回到北方去了。
经过这场赤壁大战,三国分立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5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