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用什么粉来涂脸?秦汉面妆是怎样的?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妆粉
1.米粉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以粉敷面了,当时用的粉,多半是用米粉制成的。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铅粉。
2.铅粉任何新兴事物的发明,必然与当时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关。秦汉之际,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就四处求募“仙丹”,以期长生不老。烧丹炼丹术的发展,再加上汉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张衡《定情赋》曰:“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也说:“夫铅华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在语言文字中,一个新的词汇,往往伴随着新概念或新事物的出现而诞生。”铅华”一词在汉魏之际文学作品中的广泛使用,绝非偶然,当是铅粉之社会存在的反映。
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者常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者则俗称“胡(糊)粉”或“水粉”。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胡粉。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因此,有人认为“胡粉”为胡人之粉是不对的。古人一度铅、锡不分,用作铅粉的原料铅,因杂质较多,色泽青白,比较晦暗,故有“黑锡”或“黑铅”之称。但经过加工,则粉白细腻。《神农本草)称为“鲜锡*。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铅粉是用铅化解后调以豆粉和蛤粉制成的。
3.辰粉
据李时珍记载:明代“金陵、杭州、韶州、辰州皆造之,而辰粉尤真“。辰粉的制法是在铅醋化为粉后,按“每粉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裁成瓦,定形,待干收起”(《本草纲目·金石〉卷八)。铅粉敷面,不仅能增白,而且有较强的附着力。
4.爽身粉
除了以粉敷面之外,汉代还有爽身之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多用于夏季。汉伶玄(赵飞燕外传〉中便写有:”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婕妤浴豆蔻汤,傅(敷)露华百英粉。”
5.红粉敷粉,只不过是化妆的第一个步骤。从秦代开始,女子们便不再以周代的素妆为美了,而流行起了“红妆”,即不仅止乎敷粉,而且还要施朱。敷粉亦并不以白粉为满足,又染之使红,成了红粉。那么,红粉是否与胭脂同属一类?非也。红粉与白粉同属于粉类。红粉的色彩疏淡,使用时通常作为打底、抹面。由于粉类化妆品难以黏附脸颊,不宜存久,所以当人流汗或流泪时,红粉会随之而下。胭脂则属油脂类,黏性强,擦之则浸入皮层,不易脱妆。因此,化妆时一般在浅红的红粉打底的基础上,再在人之颧骨处抹上少许胭脂,从而不易随泪水流落或脱妆。
关于古代女子用什么粉来涂脸?秦汉面妆是怎样的?的内容就是这些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
古代人和我们一样她们用属于她们自己的方式来妆扮自己。她们会使用香水,口红,以及粉妆来为自己化妆。
香水
如今人和我们用的香水一样,古人喜欢在沐浴梳洗后用香水熏染,保持周围的人能够闻到自己的身上的轻香。而香水主要的成分就是花露。花露是以鲜花为原料蒸馏而成的香水,以此法所制的香水中,蔷薇花露当为上品。洗脸或沐浴后,舀出一小勺花露轻拍在脸上身上,确实是件优雅奢侈之事,但恐怕对于富贵之家已司空见惯。
除了作为香水,花露还有一个作用,在宋元时期,女子便以蔷薇露调和妆粉,在上妆前使用,使自己妆扮均匀。也就可以算是现在的粉底液。
粉底
当然妆粉也是古代中国女性最早使用的化妆品之一。更具“粉白黛黑”这句话的记载,粉是一种具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原来从古代中国就崇尚白嫩的皮肤,以“米”字旁就可以看出,其主要原料就是当时她们主要食用的米。制作时,将其浸泡碾磨成浆,盛放在粉钵内,发酵沉淀后便得出了洁白细腻的米粉。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再次将粉块研成粉末,便成米粉,加入一些特制的香料“香粉”。
胭脂。
我们看电影都看过是拿红纸来作为口红的。其实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红色花朵。利用花的特殊材料,加上深加工就做成了古代的口红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样古人也不例外。那么你最喜欢的古代女性是谁呢?
化妆品,如今已成为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尽管不时有化妆品被曝出铅或汞含量超标,仍有不少女性“美”而走险。古代没有现代规模的专业化妆品厂,古代美女靠什么驻颜?来美容? 先秦女性爱抹粉 米粉,最早的美白化妆品之一 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是这样描写当时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举止自然的美女们便开始化妆了,她们涂粉、画眉、搽香,将自己精心打扮。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历史剧《屈原》中,还据此为屈原虚构出了一个爱化妆的女生婵娟:她身系香袋,里边装着香粉,可随时补妆。 那时,化妆美容实已出现风气,先秦时期的女性特别喜欢抹粉,这种化妆手法对现代中国女性尚有很大影响。《战国策·楚策三》中所谓“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反映的便是同一时代女性的审美趣味,不只屈原所在的南方楚国女性喜欢化妆,连北方西部的郑国、周国女性都用上了,以至于连楚王都惊呼自己从未见过中原有这么漂亮的美女。 粉,应该是古代中国女性最早使用的化妆品之一。从“粉白黛黑”一语中可以知道,粉是一种具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从“米”字旁可知,其主要原料就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米。制作时,将浸泡过的新米细磨成浆,盛放在圆形的粉钵内,发酵沉淀后便得出了洁白细腻的米粉。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将粉块研成粉末,便成米粉;再添加入香料,即是“香粉”。 唐宋以后,粉的品种更为丰富,比较有名的粉是: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清代有用滑石制成的“石粉”。到现代,粉也不仅仅用于面部美容了,还分化出了爽身功能。 三国女性喜“铅华” 胡粉,最早进口的高档化妆品 与米粉有相同功能的美白化妆品,是铅粉,它属于古代中国女性使用的高档化妆品。 铅粉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其制作工艺接近于现代化妆品,系通过化学反应手段取得,实为化工品。其提取、制作方法较复杂,据《抱朴子·内篇》所记,将铅、锡一类物质与醋酸放在一起反应,使之生成黄丹,再由黄丹转化为糊状的铅粉。如米粉一样,干结后研成粉末,故名“铅粉”,有的也做成粉块。 因古人认为铅粉系铅之精华,故又名“铅华”。曹植《洛神赋》中“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中的“铅华”就是这意思,从《洛神赋》中可知,三国时的女性很爱铅华,且在普遍消费了。 除了铅华的名称外,早期还称铅粉为“胡粉”。据说最早由中亚的粟特国商人贩卖到中原地区。中国古人称这些西域居民为“胡人”,故铅粉有“胡粉”一说。如果此说成立的话,胡粉当是中国最早进口的一种高档化妆品,看来中国进口化妆品是有传统的。 铅粉的美白效果比米粉更强,又不易变质,在古代上层富家女性中使用最多,就如今日女白领喜欢选购进口货一样,胡粉也为当时的“女白领”青睐,一般女性是用不起的。 铅粉虽然是高档化妆品,但其含铅量太高,可以说是一种“毒化妆品”。现代化验证明,铅粉的美白效果十分理想,但因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铅,长期使用可致慢性中毒,造成永久性损害。 当时,胡粉东传中国,西入欧洲。十六世纪时欧洲女性也十分喜欢这种美白化妆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化妆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层出不穷,什么眉笔、腮红、粉底、眼影一大堆。但是对于古代女子可就没有这些化妆品了,但是这依然不能阻断古代女子让自己变的更美的脚步。那么古代女子是用什么来化妆的呢?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装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相传女皇武则天60多岁的时候,还可以打扮成像个三十岁左右的少妇,比实际年龄小了一半,大臣们初次见她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视她美若天仙。可见唐代化妆技术的高超,即使现在也难以相比。当时没有粉底液,也没有BB霜,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并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就这么来的。
你以为唐代的漂亮美眉直接把这些白花花的粉状物直接扑在脸上就完事?那么干,没有什么黏度的东西扑在脸上,一阵风吹来,粉估计就不剩多少了,其实,唐诗中有提到“麝气入兰泽,霜华入杏霜”,就是把妆粉和杏搞调和,所以一般而言都是把碾的细碎的粉与蜜、油一类的东西调和再涂到脸上。当然后来人们索性就制作出用油性物质调和好的状粉,呈油膏状,据说有遮瑕作用哦。大唐遮瑕膏,你值得拥有。
除了白脸,唐代还盛行红妆,即敷面之后用手晕了胭脂涂在两颊,称为抹红,当时的女子以红色脂膏涂抹脸颊,浓的称“酒晕妆”,淡的是“桃花妆”,无一例外都浓重夸张。因为在盛唐,丰腴的胭红脸颊就是美的代表,曲小文不禁感叹,怪不得唐美人看起来气色都那么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5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诸葛亮和五虎上将谁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