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好心祝寿,太后竟然说她没有福气?自从孝全皇后入宫以来,一直受到道光帝的宠爱,几乎没有受过这种气,心中自然产生了不满,平时的言行中也流露出来,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不好。因此,在道光十九年,孝全皇后偶感风寒,太后去看望她时,道光帝还感到欣慰。然而,当皇后的病情稍微好转时,太后却赐给她一瓶酒,皇后喝完后当天就突然去世了。根据这样的说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
并且,孝全皇后死后,悲伤过度的道光皇帝,还把她的葬礼办的特别隆重,远超皇后一般的葬礼规格,而对于,太后竟然也宽宏大量的接受了,也难保不是因为心虚,而失去了指责道光帝的立场。
关于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为什么死因不明?内容就是这些了,是否有帮助到你呢,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之后我们会一直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精彩的历史相关内容,不要错过哦。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钮祜禄?颐龄之女,满洲正红旗,道光十四年抬旗至满洲镶黄旗。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月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三位继妻、即位后所立第二位皇后。 >道光元年七月封为全嫔,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册晋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四月十三晋全贵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咸丰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晋称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一月立为皇后。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崩于紫禁城钟粹宫,寿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赐谥孝全皇后,当年十一月葬入清西陵慕陵龙泉峪地宫,后与宣宗合葬。经过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累次上谥,谥号全称为: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生长姑苏 钮祜禄氏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其父颐龄当时是乾清门侍卫,世袭二等男爵,钮祜禄氏就随父母在苏州长大成人。 >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全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市肆林立,万贾云集,富甲天下,号称“海内繁华、江南佳丽”之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苏州女子多聪慧娴淑。野史中记载:钮祜禄氏从小就长得很漂亮,且聪明伶俐,再加上江南名城苏州水土文风的滋养和熏陶,平添了几分灵气,养成了江南女子的纤巧秀慧。除了刺绣(指苏州的苏绣)和诗书,钮祜禄氏还学会了苏州女子雅好的七巧板拼字游戏,她在这方面还格外出色,入宫后,曾仿世间常见的七巧板样式,将木片削为若干方,排成吉祥语“六合同春”4个字,难度很大。除此之外她还在随父游历中开阔了眼界,凡事都很有主见和谋划,更是与寻常女子不同。 >《清宫词》中有两首歌颂钮钴禄氏的诗,其一云: >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 >作者原注曰:“孝全皇后为承恩公颐龄之女,幼时随宦至苏州,明慧绝时。曾仿世俗所谓七巧板者,斫木片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为宫中新年玩具。”即说的是钮钴禄氏在苏州的生活。因生长苏州之故,她在“明慧”以外,还有江南女儿的温柔,这与其他八旗格格的开朗爽健是大异其趣的,所以在后来能够受到道光帝的宠爱,甚至独宠专房。 >七巧板不仅如此,还说清宫节庆中的苏造糕、苏造酱诸物都是因钮祜禄氏亲自仿制苏州苏式糕点、酱菜而得名的。真实与否,尚待考证,但该诗说钮祜禄氏“兰心蕙质”则极有可能,这从她入宫后道光帝对她的宠爱程度和晋升速度就可以明白了。 入宫为后 丈夫道光帝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年方13岁(虚岁十四岁)的钮祜禄氏遵循八旗女子未经皇帝选秀不得成婚的规矩,参加了道光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选秀。她立刻就被道光帝看中,留在了宫中,随即被封为贵人,因才、智、貌样样都全,特赐徽号“全”字。全贵人比道光帝小26岁。 >全贵人既年轻又聪明,很快就得到了道光帝的偏爱。入宫仅一年多,她就在道光二年(1822年)七月册晋升为“全嫔”,并于当年十一月册封皇后佟佳氏时,行册封礼,正式成为全嫔,年方14岁(虚岁十五岁)。 >三个月后,道光三年二月十二日(1823年3月24日),全嫔又晋升为“全妃”.道光帝命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为正使,内阁学士奕经为副使,持节赍册(指后妃的名册),行册封礼,钮祜禄氏正式成为全妃,时年15岁(虚岁十六岁)。钮祜禄氏入宫才两年,就从贵人晋升为嫔再晋升为妃,名位得到如此迅速的提升,也足以证明她几乎已经得到了道光帝的专宠。 >道光四年(1824年)初夏,全妃怀孕。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1825年4月8日)寅时,全妃生下第一个女儿即皇三女。当年年四月十三日(1825年5月30日),全妃再晋升为全贵妃。就在当年初夏,全贵妃再次怀孕。 >道光六年四月初六(1826年5月12日)酉时,全贵妃生下第二个女儿即皇四女(后封寿安固伦公主)。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丑时,全贵妃生下唯一的儿子、皇四子奕,即后来的咸丰帝,母以子贵,地位日隆。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1833年6月16日),道光帝的第二位继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一位皇后佟佳氏去世,六宫无主,遂于当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833年9月28日)以孝和皇太后懿旨晋升全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代行皇后权力),实为后宫之主。 >道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1834年11月18日),道光帝命大学士长龄为正使,署(代理)礼部尚书奕颢为副使,持节赍册、宝(指皇后之玉玺),册立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 >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初八(1835年12月27日),皇三女夭亡,年仅10岁(虚岁十一岁),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暴崩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丑时,钮祜禄氏皇后突然驾崩于皇后寝宫――紫禁城东六宫之钟粹宫,年仅32岁(虚岁三十三岁),死因不明。道光帝十分悲痛,特赐谥号为孝全皇后。死因之谜 关于孝全皇后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都说皇后死于非命,且矛头都指向婆婆孝和皇太后。 >被迫自杀说 >此说法有两个版本,一是为父乞官被太后责备,羞愧自杀。>《清宫词》中第二首写孝全成皇后的诗云: >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 >作者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照这首诗看,孝全皇后暴崩,似是新年宫中家宴,酒中为人下毒所致。但“温成贵宠伤盘水”兼用宋仁宗张贵妃恃宠称骄及庆历八年(1048年)近侍作乱纵火,曹皇后率宫人救火擒贼的故事,含沙射影,牵连到了孝和皇太后。史载:宋仁宗张妃颇与闻外事,曾为其伯父尧佐乞官,或者孝全皇后亦有类似的举动,为父亲颐龄向道光帝求官,而孝和皇太后有所责备,孝全皇后因而羞惧服毒。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人敢再追查下去,只能不了了之,诚所谓“宫闱事秘,莫得闻矣”! >奕?《清朝野史大观》中还有一种说法,即谋害奕?阴谋败露,被迫自杀。 >奕?(即后来的恭亲王)是道光帝的静贵妃(后谥孝静成皇后)所生,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孝全皇后所生的奕则软弱无能,一副老好人模样,难堪大任,道光帝原先最中意奕?,有意立他为嗣。孝全皇后为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遂摆下毒鱼宴,企图毒死奕?。一天,奕?正好来孝全皇后和奕所住的钟粹宫找奕玩,皇后便派人通知奕?之母静贵妃,说让奕?在自己寝宫里吃饭。临近开宴,皇后偷偷叫来儿子奕,让他不要吃桌上的鱼。奕不明白原因,不肯听从,皇后只好把图谋告诉了他。但奕忠厚仁慈,且与奕?关系最好,所以在吃饭时,当奕?要夹鱼吃时,他狠命地踩了奕?一脚,如此数次,聪明的奕?自然明白了,便再也没有要吃鱼。皇后的图谋没有得逞。这时,皇后宫中的一只猫在桌底下吃了奕?吃掉下来的鱼骨头,但吃完没多久,就突然狂窜起来,没跑多远就倒地而死。奕?大惊,回家告诉了母亲静贵妃,静贵妃也大吃一惊,忙去告诉孝和皇太后。太后大怒,便命令道光帝赐死皇后。道光帝虽然不舍得皇后,但母命难违。孝全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保全,只好自尽。 >另一个原因则是这样说的:孝全皇后当年在做“全贵妃”生下皇四子的时候捣了鬼。全贵妃原本的预产期,在生下皇五子的祥妃之后。但当时皇长子早逝,谁要是先生下了儿子,谁的儿子就是事实上的庶长子,日后能问津帝位。于是全贵妃就暗中找了太医,软硬兼施,逼着太医配制了催产药物,终于比祥妃提前七天生下了儿子。――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皇太后与皇后婆媳反目,皇后又失了权,于是就有人向皇太后报告了这个多年前的隐秘。此事一发,皇太后更不能容忍,于是逼着皇后自尽。(不过,在众多说法中,这种说法倒是最站不住脚的。且不说清宫中对后妃生育管理极严;也不说以那年头足月婴儿尚且极低的成活率,焉有哪个后宫女人愿意主动让自己的儿子“早产”,增加夭折的机率;就是这种说法的理论根据――事实上的庶长子能够问津帝位,其母能够爬上皇后之位,就已经很不对头。清朝皇位传承与其它皇朝不同,从来没有“立长”的祖制。况且皇四子出生时,佟佳皇后还活得很精神,一点也没有提早死掉空出后位的迹象。>太后下毒说 >但也有人认为《清宫词》诗注中所说下毒者乃是孝和皇太后本人,至于太后为何下毒,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和被迫自杀的第一种说法差不多,即皇后大概因为父乞官犯了家法而被太后责备,不同的是皇后没有羞愧自尽,而太后却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不过第二种说法更为流行,即婆媳二人早就关系不和,太后因此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相传道光十五年(1835年)孝和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寝宫寿康宫(在圆明三园之一的绮春园中)颂读贺寿。而皇后为了讨得皇帝和太后欢心,也来凑热闹,且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 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却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觉得她讲得奇怪。太后又道:“妇女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言下之意即是“女子无才便是德”。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但宫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添油加醋地说给皇后听。皇后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份么?”觉得太后有意损她。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娇之气,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来。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太后一贯养尊处优,无法忍受。婆媳两人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女嫔妃们从中搬弄是非,关系更加不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冬,皇后偶然受了些风寒,太后亲自驾临皇后寝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凤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两人聊得很开心,关系似乎好转。过了几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给皇后,皇后喝过后当天就暴崩了。照此说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都没有其它确切的证据。葬礼 但面对皇后如此仓猝的弃世,道光帝表现出了非常的哀伤。他下令将皇后灵柩安置于澹怀堂,自己每天都亲至灵前奠酒,并于正月十七日亲自为皇后选定“孝全”为谥号。 四月,道光帝为“孝全皇后”举行了隆重的“册谥”典礼;十月,道光帝出发亲自将“孝全皇后”的灵柩送至西陵龙泉峪自己的帝陵中。 十一月,道光帝亲身参与了孝全皇后入葬地宫的全过程,并命众皇子行礼。十二月,返回北京后的道光帝又参与了“孝全皇后”灵位供入奉先殿的仪式,“亲诣告祭”。并特地让“孝全皇后”的亲生儿子、皇四子奕在灵前行礼。 对于道光帝如此隆重的悼念,皇太后也表现得非常通情达理,她自己也曾经好几次亲临“孝全皇后”灵前祭奠追思,倍显亲情。 陵寝 道光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40年11月20日),道光帝以“谒陵”为名,亲自护送孝全皇后梓宫奉移西陵,十一月初九(12月2日)葬入龙泉峪地宫,此前孝穆皇后和孝慎皇后的梓宫已经葬入了该地宫,道光帝去世后梓宫也葬于此,是为三后附葬一帝的清西陵之道光慕陵。相关史料 《清史稿 列传一》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一等男颐龄女。后事宣宗,册全嫔。累进全贵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己丑,文宗生。十三年,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立为皇后。二十年正月壬寅,崩,年三十三。宣宗亲定谥曰孝全皇后,葬龙泉峪。咸丰初,上谥。光绪间加谥,曰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子一,文宗。女二:一殇,一下嫁德穆楚克布。 >
清代皇帝的后妃虽然有太监和宫女整天伺候着,但终日禁锢在深宫之中,大多过得并不幸福,尤其身为一国之母的正宫皇后,看似地位很高,但上面还有太后,加上皇帝妃嫔成群,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动辄得咎,被皇帝废除甚至处死,都是有极可能的。其中有五位正宫皇后的死,仍然迷雾重重,迄无定论。
一是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皇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与顺治皇帝是典型的姑舅成亲,顺当皇帝对他的这位表妹一开始就不看好,但母亲孝庄和摄政王多尔滚从稳定后方的大局出发,都主张他迎取出自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八年(1651)八月十三日,顺治与表妹在紫锦城举行了结婚大典。
但仅仅两年,16岁的顺治皇帝就提出废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虽然群臣激烈反对,但最终也没有扭过桀骜不逊的顺治皇帝,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除,降为静妃,改居侧宫。皇后被废除的原因,用顺治帝自己的话说,一是她嫉妒心太强并且心肠狠毒,看到比自己漂亮的妃嫔,就非常憎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二是非常奢侈,吃饭的用具必须是金制的,穿戴所用的金银首饰也特别讲究。
后来这位被废的皇后怎么死的,埋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人知晓。顺治皇帝的后妃都葬在了清东陵,且都有姓名记录,但唯独没有这位废后。也有人说她被降为静妃后,被赶回了娘家,并且当时已经怀孕,后来还生了一个男孩。是否果真如此,则只有天知道了。
说来也怪,后来所立的皇后――孝惠皇后,却是废后的亲侄女,而且顺治的两位妃子――悼妃和淑惠妃,分别是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堂姐妹和孝惠皇后的亲姐妹,清朝初期皇帝的婚姻关系就是这么乱。
二是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
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自幼入宫,服侍康熙皇帝,生育雍正后,被封为德嫔,后来又晋升为德妃。其实康熙皇帝生前,她是没有当过皇后的,康熙皇帝死后,儿子当了皇帝,她就被尊为皇太后,这也是清朝的惯例。
但就在康熙死后半年时间,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的乌雅氏也去世了。《清会典事例》说她的死因是“哀恸过甚,体常违豫,及送梓宫至陵,事毕回京,积哀莫解”,也就是说她是因为康熙去世哀伤过度而死。
但据传说,这位乌雅氏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自己撞死的。因为雍正继位后,与自己的同母兄弟、康熙皇帝的十四子允_关系搞得很僵,被夺去兵权的允_从西北被召回京后,乌雅氏想见自己的小儿子一面,雍正皇帝不但不答应,还非常生气,皇太后就气得撞在铁柱子上而死。
雍正上台后,对兄弟们大开杀戒,众兄弟被杀戮的杀戮,圈禁的圈禁,众兄弟的党羽们便多方造谣,说雍正杀子屠兄、弑君鸩母。至于他的母亲“撞柱而死”,是别人给他造的谣,还是确实有其事,也只能永远是一个谜了。
三是道光皇帝的第三位皇后、咸丰皇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是继道光皇帝的两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和孝慎成皇后死后确立的第三位皇后,她比道光皇帝小26岁,是乾清门二等侍卫、一等男(爵位)颐龄的女儿。据说她跟随父亲在苏州长大,非常聪明,曾模仿七巧板,用木块制作并排成“六和同春”四字,作为宫中新年的玩具,且宫中过节时的苏造糕、苏造酱等,也都是因她亲自仿制而得名。她被确立为皇后之后,也极受道光皇帝的宠爱。但道光二十年(1840)正月十一日,皇后钮祜禄氏却突然死亡,年仅33岁。
对她的死也是众说纷纭,有一种传说称,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奕}――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将来能够继承大统,就在自己的宫中摆下毒鱼宴,想把别的皇子一块毒死,为儿子继承帝位扫清障碍。奕}比较忠厚,不忍心兄弟们被害,就暗示他们也不要吃鱼,孝全的阴谋没能得逞。阴谋败露后,皇太后大怒,赐她立即自尽。孝全皇后死时还很年轻,死得又比较突然,野史中所传也许并非空穴来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5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雍正为什么选择乾隆当继承人
下一篇: 秦汉时期靠入赘升迁的途径有哪些